销售与市场网

中国茶业的困与变

2012-6-1 11:02| 查看: 259988| 评论: 0|原作者: 欧阳道坤

摘要: 中国茶业的迅猛发展掩盖不住产业发展的困境,诸多外力的介入又让行业的未来充满变数。处于困境与变局中的茶企如何脱颖而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全面复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带动着中国茶业快速发展。如今,中国茶业正处在一个整体升级和全面变局的黄金发展时期。我们可以判定,在未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中国茶的产业化水平将有一个较大的升级:茶产业链分工将会基本完成,茶行业的商业化程度和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茶叶大品牌将突围而出,茶叶产品的横向多元化和基于茶叶深加工的纵向多元化将会使中国茶全面融于中国人的生活,中国茶将会真正以品牌产品的形式走向世界。
多重竞争
   
处于行业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茶业,面对着多重竞争。
一是饮料大品类的竞争。当中国打开“大门”以后,以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和咖啡便长驱直入,风靡中国。后来又有矿泉水、果汁、各种功能饮料的加入,而中国茶业还处在缓慢的发展阶段,根本无力与上述饮品抗衡。最近10年的情况有所转变,中国茶叶在饮品市场中不断占领市场,如今有了一席之地,但这个层面的竞争还将持续下去。
二是茶品类中细分品类的竞争。中国是一个茶叶古国和茶叶大国,茶叶仅大类就有六个:绿、青、白、黄、红、黑,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品类更达千种以上,所以在中国茶叶的消费版图中,也有众多茶叶品类相互划分市场份额的竞争问题。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云南普洱茶和安溪铁观音茶的市场份额增长较大,各种红茶、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和黑茶中的安化黑茶等,增长势头强劲。
正是由于这种竞争,消费者喝茶的地区性偏好开始改变,推动了茶叶消费的多元化。
三是品牌茶企与夫妻茶商的竞争。品牌茶的公司化运营必定会增加成本,这使得品牌茶无法与夫妻茶商在茶叶产品的零售价格上进行竞争。所以,品牌茶企一方面要做大规模以摊薄成本,另一方面必须提升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美誉度,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增加品牌溢价能力。
此外,传统中国茶叶还应该与茶饮料、速溶茶等深加工茶产品和谐共处,携手扩大“喝茶”的消费人群和市场份额。
对于多重竞争,茶企业应有正确认识:多重竞争既是困难也是机会,竞争中的发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大困境
除处于多重竞争的不利环境之外,中国茶产业还面对很多困境。
困境一:中国茶产业处在“哑铃”状之中。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增长迅速,茶叶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发展,而中间的流通不畅、效率低下。茶产业的这种哑铃现状由两个核心问题造成:一是茶叶没有完成现代市场意义的商品化;二是流通渠道没有实现集约化,没有形成流通规模,而且流通环节多、链条长且分散、参与人数多,使得茶叶产品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这一困境造成了“茶农卖茶难,消费者买茶贵”。茶农卖茶难压抑了生产者在种植和加工环节进行产业升级的积极性,消费者买茶贵则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普及性增长。
困境二:生产和消费脱节。茶叶生产者把千辛万苦制作出来的茶叶产品“推销”给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不接受,或者说消费者因为“喝茶”的综合成本太高而放弃“喝茶”,这也是抑制茶叶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所谓“喝茶”的综合成本,包括消费者在了解茶、学习茶、购买茶、储存茶和冲泡茶等全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如果我们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核算,除了买茶的直接成本,消费者“喝茶”的间接成本是很高的。而茶企习惯于抱怨消费者不喝茶,把生产和消费脱节的责任推给消费者。对此,茶企应在创新茶叶产品、提高茶叶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改善营销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和努力。
困境三:茶产业链没有基本的分工。茶农种茶、制茶是本分,但他们还需要操心卖茶。因为卖茶难,有的茶农被迫外出开店卖茶,或开发自己的卖场路子。很多茶商本该专注于卖茶,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保证茶叶供应、品质的稳定和更高的利润而向上游延伸,自建茶园,聘请茶农去种茶、制茶。稍有规模的茶叶企业更是如此:从种植、加工、储运、品牌运营到开店卖茶,全产业链运营。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欧阳道坤)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下一页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7 05:33 , Processed in 0.0361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