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谁在伤痕累累中启蒙?

2011-1-21 11:50| 查看: 243878| 评论: 1|原作者: 刘永根

摘要: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犯而不校”、“百忍成金”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犯而不校”、“百忍成金”......中国的古训中,很多道理都在教导国民忍让,这与统治阶级意志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民族独特的“和文化”。近代以来,救亡成为时代主题,“和文化”自然备受抨击,于是“奴性”、“劣根”批判成为主流。
建国后,除掉了权贵阶层,又创造出一个新的依附体制,即依赖于集体体制,在城市叫做单位,在农村则是人民公社。集体替代个人,成为思考和行动的主体,我们无需个性和批判,因为我们有集体在,集体包办,集体万能。
改革以来,集体制度逐渐瓦解,独立人格渐显,我们又重新学会了批判。商品大潮的来临,消费主义的风行,把我们拉入了消费时代,仿佛一夜间,我们的自由和消费自由联系在一起,消费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大主题。

“上帝”是弱者

然而,我们的消费环境却恶化到让人心惊胆战的地步。
厂商敢于在大米、牛奶、食用油中添加毒素,毒害消费者的身体;油商可逆市调控油价,大喊与国际接轨,侮辱消费者的智商;网络运营商可假泪虚面地宣布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绑架消费者的自由。于是消费者痛斥、谩骂,可状况依旧,形式并未根本好转,“上帝”成为了弱者,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无力感。
普遍化交易模式和非人格化交易方式,为这种无力感提供了平台。消费者现在所处的是生产和消费逐渐隔离的时代。一方面,逐渐超越熟人社会中的面对面交易,进入陌生人之间的普遍化交易模式。另一方面,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多了销售商,消费者直面的是销售商而非厂商。因此,越来越脱离“你给我缺斤少两,我回头找你理论”的消费状态,取而代之的是出了问题销售商赔你一脸无辜。
这种非直接交易模式使得消费者维权主要依靠强大的第三方,原子化的个人在这种隔离状态中维权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非人格化交易方式使得厂商不再依靠道德而是利益来进行生产,制度、法律才是厂商考虑的重点,道德让位于利益,厂商不再担心道德的谴责,担忧的是制度的限制和法律的惩罚。法律不规制我,我就可肆无忌惮地生产,赚取超常的利润。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的角色发生改变,消费者的监管能力也逐渐下降。市场经济依靠的是强大力量的监管,消费者仅仅作为消费的主人,而监管的权力在市场交易条件下只能让渡给第三方,即健全的市场制度、健全的法律、健全的规则、健全的舆论力量以及更重要的健全的执行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刘永根)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下一页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庄伟 2011-2-19 09:57
前面的文笔、思路,语言等非常好。但那是最后这个“涅中寻找重生”感觉力度不够。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7 02:34 , Processed in 0.0339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