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破百”应成为 汾酒爆发起点

2013-1-8 11:31| 查看: 142726| 评论: 0|原作者: 金竞渡

摘要: 较之于郎酒、洋河等百亿酒企用新品、新渠道、新区域所带动的增长模式,汾酒是完全不一样的。

2012116日,汾酒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00.18亿元,提前3年完成了既定的2015年达到百亿之目标。这样,继郎酒之后,汾酒成为行业内第七家集团销售规模过百亿的企业。毫无疑问,每一个破百亿企业走过的历程都不同,其产品线、营销模式、管理框架也各异,汾酒的百亿之路当然自有特点。更重要的一点是,百亿对于汾酒来说也许只是爆发的起点,而非中点或终点。

 

“破百”驱动力

200910月李秋喜主政汾酒后,为集团提出了5年百亿规划,即到2015年销售规模达到100亿元。这个目标提前3年就完成了。按照5年百亿的规划,汾酒集团每年增长率应该在20%25%,事实上,最近的3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每年销售收入增长率都超过40%2012年的增长率可能超过50%,因为百亿还不是全年的数据。

40%的增速,跟行业最快的发展速度比起来算是中上的发展速度,但假如我们纵向比较一下,这个速度其实是很惊人的,因为此前汾酒的增速一般是20%30%。对于一个老、旧的营销系统来说,短期内大幅度提速可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非进行大的调整。事实上,汾酒的确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我们可以概括为“内科式手术”。

较之于郎酒、洋河等百亿酒企用新品、新渠道、新区域所带动的增长模式,汾酒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产品来看,汾酒的百亿构成基本是青花汾、老白汾、竹叶青等部分,这些绝大多数为老产品。尽管汾酒曾在前年推出了六个新品,但事实上这六个新品在汾酒产品线中只是“拾遗补阙”的作用,对整体销售的贡献并不大,尚处于培育期,比如国藏汾酒这样的超高端产品,启动期会相对长一点。

从区域格局来看,百亿之汾酒基本还是保持省内为主的格局,省外则集中在环山西的一些区域。这种格局的改变是渐进而缓慢的,省内外比例这几年基本走向是从7364过渡。

从渠道结构来看,对于热门的团购渠道,汾酒占比并不高,较之于茅台的50%、五粮液的15%以及国窖的20%,比例还是较低的。为什么汾酒能在原有格局下实现增速?应该说,这是品牌力释放的一种较为充分的释放。笔者觉得,在这方面汾酒有点像茅台,茅台在5年前开始爆发,也是完全依靠老品种的增长,茅台并没有推出新产品。应该说,这种释放源于汾酒对渠道的变革及内部机制的激活。

渠道变革可概括为“深度分销”,这场变革其实从2009年就展开了。在渠道层面,汾酒要求省内市场不再设省级总经销商,省外当然也没有,这样防止没有能力的经销商既霸占了产品,又把市场弄成“夹生”,把好多市场变成了二茬、三茬市场。同时强化二批,将二批商变成市场开发、维护的重要环节。厂方、总经销商、区域二批商要重新划定利润,实现三方合同制,加强渠道分销和终端管理,保障二批商利益。总经销、厂家和二批商三方分工明确,总经销商职责是市场基本运作、二批商管理、售后服务等,厂家负责投入和市场指导,这让汾酒的营销重心得到了下沉。

而在内部机制方面,汾酒首先是建立了强大的市场部。所谓“营销”,就是先“营”,后“销”,汾酒的市场部是一个真正的“营”的部门,从地位上看,这个市场部不是销售公司的市场部,而是集团的市场部,它承担了对整个集团酒类产品的包装设计、品牌规划、市场策划、投入策略等管理任务,这样通过一个部门就系统整合了整个集团的营销资源。在汾酒销售公司的机构设置里,有几个二级部门值得留意,那就是售后服务部、督导部,这两个部门对物流、价格及促销政策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实对于汾酒这样拥有丰富品牌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来说,销售外的“政通人和”是最为关键的。渠道变革及内部组织结构的完善为“政通人和”创造了条件,也为品牌力的释放提供了强大保障。

 

“破百”之后,聚焦大单品产生加速度

尽管汾酒提前3年完成了百亿任务,但笔者认为,汾酒还没有到爆发之际,其品牌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地释放。当然,我不是说汾酒的速度还没有达到最快,因为对发展速度的过分追求是典型的不理性,这两年也有一些企业为速度付出了代价。

笔者所认为的汾酒品牌力没有最大限度释放,主要有两个体现,第一,汾酒作为一个全国性、老名酒品牌,其在实际市场运作中区域性烙印还比较明显,省内市场比例过大,而省外也是山西周边的省份为主;第二,汾酒的品牌价值感即品牌力还有待提升,目前其主导产品青花汾销售额为10多亿元,在汾酒的主导产品系列中占比还不够高, 在笔者看来,青花汾的销售额占比应该超过一半,国藏汾酒的占比也应该达到10%以上,这样的结构才符合汾酒的身份。

从区域来看,笔者认为,汾酒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全国性品牌,这种定位不仅仅是理念层面的,更关键的应该是实战层面的。从目前来看,汾酒和其他区域强势品牌一样,也是环本省逐渐渗透。如果要消除市场的区域烙印,就有必要突破这三个圈,淡化区域聚焦的色彩,采取产品聚焦的模式,并强化对战略城市的布局和攻坚战,比如对北京、广州这些中心城市的占领。因为大的、高端的品牌肯定是先从核心城市成功起来,比如国窖在北京、水井坊在广州,这些城市在白酒区域市场上就是那种“高地”。

那么,该将资源聚焦在哪个产品上呢?汾酒的品牌积淀非常深厚,而且曾经长时间占据行业老大地位,这种历史优势无人匹敌,汾酒提出“国酒之源”也有其道理和支撑点。但是任何品牌、历史优势,都需要合适的载体来释放。这个释放点当然是产品,对汾酒来说,当然是青花汾。但作为一个面市近10年的产品,青花汾目前10亿元的销售额并不算理想状态。

笔者注意到,在这几年汾酒的各种宣传中,青花汾并没有被刻意突出,比如在“开启尊贵生活”的央视广告中,青花汾产品出现了,但并没有被突出。在平面宣传中,“中国酒魂”宣传的还是“汾酒”这个母品牌。所以,要聚焦运作青花汾,就要聚焦宣传这个产品,为“青花汾”提炼独特的诉求,并让汾酒的品牌力转移到“青花汾”上。

一旦汾酒将宣传主角锁定在“青花汾”上,长期以来汾酒所蕴含的巨大品牌能量就能通过青花汾充分释放出来。红花郎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其15年产品的价格都逼近千元大关了,何况青花汾这么资深的产品!考虑到汾酒深厚的品牌力,且长期以来都未聚焦过某个产品,一旦聚焦推广,青花汾的爆发力必能超过类似竞品。

除了量的突破,青花汾还应该谋求价格的突破,即追赶水井坊甚至五粮液。从价格体系来看,青花汾30年和五粮液52°的厂价及市场价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而根据这几年外围市场的接受度来看,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对青花汾的价格上调并无太大异议。只是价格再往上走,还需要更多的支撑点。

除了上文所说的宣传聚焦、品牌推广聚焦外,还需要保持对终端的投入、对价格的更严格的管控等。对于今天的汾酒来说,规模和价格地位同等重要。近年,有些企业迅速将规模放大,价格地位方面的工作却忽略了。这对于汾酒来说却是不能忽视的,因为王者回归不仅是规模的回归,还必须有价格地位的回归。行业发展的历史证明,规模是可以做出来的,但也会缩水,而价格地位却事关品牌,保质期会更久!

20102012年是汾酒的快速发展期,规模破百,缩小了汾酒和一线企业的差距。总体上来说,汾酒在近10年呈现出螺旋式的发展特点,我们期待着下一个发展阶段汾酒能更快、更强,成为二线名酒的领头羊,并为赶超一线奠定厚实的基础。

编辑:王玉spellingqiu@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金竞渡)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2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9 00:43 , Processed in 0.0368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