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企业创新也需要“跨界”

2012-11-28 16:07| 查看: 129804| 评论: 1|原作者: 高建华

摘要: 习惯了跟在别人后面走,最终将导致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能只在业内东施效颦,还需要跳出来“跨界学习”。
从上小学开始,中国人就进入了漫长的“应试”生活阶段。大学生毕业后进了企业,如果还是继续接受灌输式的培训,用不了几年,这些人就会分化成两种人:一种是听话的“小绵羊”,另外一种就是叛逆的“自由人”。前者可以在一家企业混下去,后者往往是跳槽离职。许多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纠结,最后成了“废人”。要知道,目前中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半成品”,需要企业进行精加工才能成为合格的“成品”。
当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抱怨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员工会变成这样?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到哪里去了?不是中国人没有创新意识,也不是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而是环境把他们的创新意识给摧残得所剩无几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管理咨询和培训,有些企业在邀请培训师做培训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要求,希望老师能讲一些客户所在行业的案例,表面上看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其实这种要求折射出了企业领导或人力资源总监思维的误区。
要知道,讲师不可能熟悉各行各业,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根据客户的要求去做订制。据我所知,很多按照客户要求去订制的讲师最后都会死得很惨,因为一个讲师面对比自己经验丰富得多的“业内人士”,讲某个行业的案例,无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那么,为什么企业会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呢?
首先,这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的。企业希望通过培训,让员工马上改变思想,改变做法,把老师讲的东西马上用在实际工作上,而本行业的案例最直接。要知道,培训既涉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又涉及工作技能的提升,不可能马上见效,需要消化与吸收,就像人吃饭一样,也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的。
其次,是抄袭模仿的思维模式在作怪,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处于抄袭模仿的阶段,所以习惯了跟在别人后面走,看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去做什么,谁成功了就跟着谁学。结果呢?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行业都变成了微利行业。
最后,行业内的案例往往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还上升不到有理论依据的经典案例。要知道案例不是随便讲一个故事,而是要有严谨的逻辑,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年实践验证的结果做支撑,经得起推敲。即把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启发人的思考,并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所以案例不应当侧重于“术”,而是应当侧重于“道”。
要知道,创新来自于质疑,来自于对现有产品、现有服务的不满,来自于发掘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所以,企业迫切需要的是“跨界学习”,即把其他行业行之有效的做法嫁接到本行业,并根据本行业的特点进行“微创新”,从而实现A+B=C。别忘了中国那句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建华教授: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进一步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http://gaojianhua.cmmo.cn)



(编辑:寇尚伟  swei226@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高建华)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1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方信诚093 2012-12-4 22:26
思维很活跃呢!!!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6 11:08 , Processed in 0.0351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