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史贤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43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产品炼金术》完稿致谢

热度 38已有 819339 次阅读2011-11-4 09:50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博纳睿成 史贤龙
 

    《产品炼金术》,这本以产品营销方法论为目的的书正式完稿,封面装帧设计与图书编辑初步完成,从作者的创作流程进入正式出版流程,我要感谢在此书写成中的不曾谋面的众多朋友。

    首先要感谢金焕民、刘春雄老师。正是从2010年的《战略走下神坛》讨论开始,经历《营销眼看三农》讨论,我逐步下决心撰写一部营销方法论的系统著作,改变博客文章不能解决的支离割裂弊病。既是将过去20年营销实践与思考的成果做一个小结,也便于让他人更好、更方便地了解我及创业期的博纳睿成咨询公司。

    特别感谢金焕民老师在百忙及母亲病重期间,抽出宝贵时间为本书写作序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金老师与我,属于素未谋面、电话也不曾通过一个的标准文友,金老师的倾情作序,证明以文会友的单纯关系并不是绝种的远古牧歌。感谢刘春雄老师,我们的争论虽然有时过火,但“反者,道之动”,这种带有个人温度的辩论不仅激发了双方的思想,而且正是彼此心底无私的证明。金、刘两位的营销专著(增长三部曲、中国式营销等),是本书写作时的重要标杆。

    其次要感谢《销售与市场·管理版》鲁培康总编,及马可、王文正、周春燕诸位编辑。2011年管理版每期的主题策划及约稿,逼迫我站在一个高度思考中国营销的诸多现实问题,如强势渠道商的电子商务战略、文化营销、通胀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中国家电连锁商业模式批判、减法营销、过度营销等。这些专题的思考与撰写,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挖掘与梳理。

    更加感谢从2011年11月起,管理版邀请我作为每期“思想前沿”专栏作家,我希望借助这个机会,为“中国营销思想的自主创新”这个大趋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要感谢《第一营销网》及孙曙光先生。曙光在我提出撰写本书时,即热情邀请我开设互动专栏,每周一篇的“关于产品”的小品文,是我在撰写本书间隙,将不适合放入书中的想法及思考,以互动文章的形式与网友分享。

    第四要感谢通过第一营销网结识的大批文友:刘建恒、魏长永、刘政、刘平、任小东、马晓宇、姚尧、谢锡宙、秦国伟、田友龙、马亮亮、邬华山、何乘云,及所有在文章后留言的网友。我客观地讲,正是这么多有思想、特别是有较高理论素养与鉴别力的网友,坚定了我的感觉:中国营销思想的新生力量,绝不会仅仅停留于各种商业的论坛及专家,中国企业家、营销人的实践与思考,才是中国营销真正的动力与未来。

    第五要感谢博瑞森图书公司张本心总经理与汤梅编辑。我们至今也未曾谋面,图书公司在选题上具有较好的读者思维与市场认知,在图书公司的建议下,我们共同从多个写作方向中,最终确定写一本产品营销的专著。而且,在编辑的拷问下,促使我要写出一本“有所不同”的产品专著。这就是我要在列举的45本迄今为止的中文版产品营销理论及方法之外,去构建一个源于本土实践、思考涵盖西方营销的,适合中国本土企业操作的产品营销方法论。

    正如金焕民老师在阅读书稿后指出的,无论是给本科、研究生或者企业管理人员,都可以直接转化为讲义。你的文字雅俗共赏,适合做教材本书确实源于博纳睿成的“产品驱动力”培训课件,这就决定了《产品炼金术》是按照结构化的逻辑进行撰写的,这是本书体例上的一个特点。我也尽量做到以下目标:内容结构化、逻辑关系清楚、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目的是用一本书将企业产品营销的问题及方法说清楚。

    我想说的是,《产品炼金术》的思维与方法,100%都是企业产品营销的常识,本书的原创性在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本书将这些常识整理为一个逻辑的、结构化的方法论体系。我相信,看完本书,不同规模的企业----创业者、中小企业、规模化大企业----都可以找到解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产品问题的钥匙。

    这是我坚持定名《产品炼金术》的原因所在。

    最初,在本书命名上,图书公司与我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在写作时暂时以《智造产品》为书名,在本书完稿后,图书公司接受了我的意见,最后定名《产品炼金术---打造畅销产品的111个营销思维与方法》。

    我在本书“致读者”中,对于本书命名做了如下说明:

    用炼金术命名的商业书籍,较有影响力的是三本: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麦肯锡顾问合著的《增长炼金术》,谢灵顿的《增加值:品牌驱动增长炼金术》。

    炼金术是现代化学的早期形态,以我对上述三本使用炼金术为书名的理解,绝不是作者故作神秘,而是对事物本身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即使只有1%的比例----的尊敬。

    与金融、增长、品牌三个重要课题一样,产品也是介于已知与未知、理性与任性、逻辑与灵感混合的试验场。

    驱动企业增长的奥秘,是商业界永恒的探索课题。驱动增长的引擎不止一种,模式也不是一种,每个引擎背后的点火按钮----通向引擎的细节----也不相同。

    方向不一,方法各异,大道相通。

    综合的广度(如增长的宏观研究)及专业的深度(如品牌的微观研究),都在减少未知性与不确定性的比例,提高可知性与确定性的比例,这就是从巫术(特殊个体的、无法证伪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到科学(精确性、确定性、可证伪性)之间的形态:炼金术。

    本书的成书时间,是从2011年7月9日开始,至9月11日正式完稿,完稿时间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在60天的时间里完成这部近17万字的著作,涉及到15个行业、200多个产品、38幅原创产品营销工具,9章40节111个专题,形成了一个建立在111个产品营销思维与方法之上的结构。

    在写作本书前,我将最近2年的文章集汇总了一下,有近60万字,我以为本书的50%内容是可以从这些文章集中转换的。实际写作时发现,按照预先设定的结构化写作思路,根本无法通过再编辑的形式,将散文式的内容整合进这部专著中,因此本书除了2、3节主题与以前文章基本重合的内容外,90%的内容都是重新创作的。

    这个写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结构化著作与文章集的本质差异:写这种结构性著作,需要的是“匀速写作节奏”,比如我大致设定每节的文字数量在30005000字之间,60天40节,就是平均1天半必须完成一节,才能顺利在预计时间前完稿。匀速写作,要求思想始终聚焦在同一主题上,不能象写文章那样随兴所至。所幸这是一本方法论性的理性著作,我也刻意减少发散性思想,以及过多的文字影响对核心主题的把握,力求让读者清晰、简单、轻松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并且力求读之可以解惑(或相互验证),理解即可用于实践。

    《产品炼金术》的写作比较顺利,在这顺利的背后其实是坎坷难熬的经营爬坡之局。但本书没有忧患的纠结,可以说是“超越忧患情境”的理性创作。

    尼采说:当一个人在从事一件阴郁而责任极其重大的事情,保持愉快心情绝非微不足道的本领。向我的精神导师(我并不完全赞同尼采的所有观点,但尼采的著作总是给我思想电击的快感)致敬,我也感谢一下自己,以及在写作本书时陪伴身边的伙伴、同事,感谢你们对我的包容与支持。

    这本书是为博纳睿成咨询公司而作。


路过

鸡蛋
1

鲜花
27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8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1-4 10:46
金丹易得,太上老君难得,期待
回复 乐土 2011-11-4 11:07
恭贺老师杰作大成  期待中
回复 魏长永 2011-11-4 11:54
产品练金,思维涅磐,期待法眼观营坛。
弱者扶墙,壮者循道,期盼英豪逞赛场。
回复 注册 2011-11-4 11:58
期待
回复 谢锡宙 2011-11-4 12:44
恭喜史老师炼得真金。
回复 孙曙光 2011-11-4 15:23
恭喜史老师大作面市的同时,也窃喜第一营销网能促成这桩喜事!感谢各位有见识的专家、热心的网友及有眼光的出版社。
回复 刘平 2011-11-4 17:18
恭喜!
回复 黄一土340 2011-11-4 20:32
恭喜老师著作完成!期待一堵为快!
回复 王会军 2011-11-4 21:44
恭贺史老师大作完成!
回复 马亮亮 2011-11-4 23:45
恭贺史先生!
回复 刘建恒 2011-11-4 23:51
真羡慕史老师,看来销售与市场网站的平台整合好,1+1=11的效果不止一次会出来。  刊网互动的力量日益强大,我们都是受益者。  
预祝史老师大作传播、传授、传承到企业各层面。
回复 姚尧 2011-11-5 03:55
祝贺!
回复 肖伟亚 2011-11-5 08:43
支持
回复 马国宇 2011-11-5 10:13
回复 黄昀 2011-11-5 13:10
祝贺史老师,辛苦了
回复 马晓伟 2011-11-5 14:25
祝贺 期待中
回复 任小东 2011-11-5 14:57
功德无量!前辈楷模!
回复 农资营销人 2011-11-5 16:55
祝贺史老师!
回复 邬华山 2011-11-5 22:05
恭喜史老师大作完成,书名于我而言很有吸引力,待出版之后定当拜读习之。
回复 爱因斯坦电器 2011-11-6 01:57
祝贺!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5-4 12:14 , Processed in 0.0527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