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赵开锦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809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满清屠杀汉人和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共同之处

已有 249704 次阅读2009-4-1 14:02 |

    其实满清的屠杀,中学历史书上虽然回避了,但大家应该还是略知一
    二,这归功于金庸的鹿鼎记。当然细节是不太清楚,因为鹿鼎记上没写?
    据中国社科院的人口统计资料,在明成祖时期进行过一次人口统计,全国
    人口为6659万人,而满清入主中原以后,全国人口又进行过一次统计,到
    清世祖时期,全国人口只剩下1448万人。人口从明末的7000万锐减了80%,
    约有5000万以上的人被屠杀,比较有名的如江阴一县,就杀了16到17万人
    。当然,毕竟是过去了,数字也不如写实文章有煽动力。值得关注的就只
    是我们对历史的态度了。古人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今人常说:以史
    为鉴,面向未来。我们是中国人,但同时也是历史上的中国人的后代,继
    承了很多历史上中国人的特质。研究我们祖先的精神状态和历史,同样也
    是研究我们自己的精神遗传和未来。
   
    就是日本人如果打赢了70年前那场战争,我们会怎么看日本人?相信
    现在被清宫戏所淹没的各位学子也都有所察觉。所谓被屠杀了,报复是一
    回事,怎样看待历史又是另一回事。因为祖先的仇恨向满族人报复,现在
    完全没有可能与必要。但美化亡国奴历史,如鲁迅所说的,要让“红肿之
    处,艳如桃花,溃烂之处,美若乳酪”,那就是另一回事。所以我下面就
    揭一下疮疤,说说满族屠杀和日本人屠杀的共同之处。以后我们如果再一
    次被外族屠杀,那么这些共同之处也同样可能发生在将来。
   
    从屠杀者角度来看:
   
    共同处之一,屠杀者扮演的角色相似:
   
    这个一眼就看出来,在当时,屠杀者都是外族。屠杀的目的是征服。
    屠杀面对是平民。杀人众多,都在千万量级。手段恶劣自然不必说。
   
    共同处之二,占领的同时开展奴化教育:
   
    奴化包括两类。一种是用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民族文化上的残害。日本
    人在占领区推广日语教育,满族人文化较为落后,就通过不断地文字狱与
    修改汉族传统文化中反抗精神的部分来达到奴化效果。另一种是通过行为
    、图腾来进行精神上的残害。清以前,大臣一般自称臣子。清代改称奴才
    ,进行人格上的贬低与打击。日本则通过颁发良民证来逐步蚕食反抗精神
    。在形式上,清更广泛地采用了留发不留头这类方式极其有效地完全剿灭
    了反抗者的精神支柱。在现代专制理论中,这是一种很精彩的强迫服从的
    技术。它通过一种形式,让被统治者只有服从与不服从两种选择,连沉默
    与弃权的权利也完全取消,通过屠杀不服从者最终让被统治民族在精神上
    臣服。现在不少人在研究历史时很不理解满清为什么为了一根辫子杀那么
    多人,招致那么多反抗,如果怀柔会更有利地入主中原,其实这是一种很
    高明的奴化艺术,方法远比两百多年后的日本人先进。
   
    从被屠杀者的角度来看:
   
    共同处之一:被屠杀者的反应行为相似
   
    汉奸多是共同特点。鲁迅将中国历史分为做奴隶的时代与做奴隶而不
    可得的时代一针见血,对于在满清和日本面前中国人来说,很多中国人并
    不把侵略当成亡国,他们唯一的改变就是奴隶做不稳了,所以汉奸们积极
    地寻找“能做稳奴隶”的时代。至于做谁的奴隶,似乎是不会考虑的。明
    末满清入侵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时候,中国人出现了“汉奸辈出”的
    这类在世界史上也堪称奇特的时代。可见中国人的奴性弱点非常突出。日
    本入侵时这种弱点故态复萌,伪军人数是日军十倍,几乎让历史重演。不
    知下次外族入侵时,我们的奴性还剩下几成?我是希望一成也不要有了。
   
    共同处之二:这是我最想说的,不以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为思考起点
    ,而以利益为思考起点。
   
    有网友觉得提起满清的屠杀,目的就是淡化日本的屠杀。我觉得这种
    想法有个前提,就是你本来就不把满清的屠杀当屠杀,本来就不认为是应
    该记录、思索、纪念与反驳了,自然就会觉得谴责日本人的屠杀被自己的
    双重标准“淡化”了。如果把满清的屠杀一样当成屠杀,那么日本人的屠
    杀自然也不会被“淡化”。因为标准变得一致了:很简单,屠,就是当成
    动物宰杀。之所以反对屠杀,就是人不能被看成是肆意凌虐宰杀的动物,
    人要看成人,人的生命珍贵,人的尊严无价。自然而然会反对所有的屠杀
    。如果以利益的观点来看,提满清的屠杀不利于民族团结,提日本的屠杀
    有利于向日本索要赔款。那么很自然,人的生命一旦不被当做目的,而被
    当做利益的砝码。那么评价标准自然也会变化。
   
    另一种说法是满清屠城已成为历史,而历史上屠城常见。或说历史上
    你屠我,我屠你,所以两相抵消,互不亏欠。可中国人以往并不是这样的
    ,难道在17世纪的道德观里,“屠城”真的被认为是“正常合理”的吗?
    中国古代的暴君,一代代骂下来。拿最古老的夏桀商纣来说,他们的罪名
    是什么?酷刑而已,不是什么屠城。能想像一个在公元前就谴责酷刑的民
    族,到了17世纪,反而认为屠城是“正常合理”的吗?
   
    万不要以为我的意思是我们对日本人的屠杀就记得很清楚了。以利益
    为基点的记忆从来都是模糊不清。因为记忆人并不为了纪念被杀的人而纪
    念,他们只是为了更多的现实中的利益而记忆。如果不信的话,我可以直
    接在这个版调查。你们扪心自问一下:日本人的屠杀,除南京之外,大家
    还记得几个城市?不算“历史”上的旅顺等地的话。下一个问题检验大家
    对个体生命的态度:谁能报出被日本人屠杀的五个中国平民的名字?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5-6 12:26 , Processed in 0.0350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