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行车的“鼻祖”,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凤凰牌自行车,正从商业舞台上渐渐消失。 " 忽然之间,自行车就卖“疯”了。 比起动辄跑路的健身房,不断上涨的油价,时刻需要注意的社交距离……疫情以来,人们对于出行的渴望更胜从前。 自行车运动无疑成了最完美的方案,可以全面解决锻炼、通勤、户外和交际等需求,多重因素的推波助澜下,自行车骑行文化成了新晋潮流。仅仅小红书上,“骑行”的相关笔记就有上百万篇。 今年5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多地自行车持续热销。捷安特的碳纤维公路车卖到1.2万,还被抢断了货,光订货就排到了明年;另一个美国品牌“闪电”(specialized)更夸张,买车还得先配货。 魔幻的一幕幕,真实的上演着。自行车甚至被炒成最有潜力的理财产品,最热门的禧玛诺套件,在市面上已经涨到3.5万-3.7万元。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作为中国自行车的“鼻祖”,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凤凰牌自行车,正从商业舞台上渐渐消失,被时代无情抛诸于脑后。 上海凤凰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1.55亿元,净利润仅为9.63万元。 ▲图/上海凤凰半年报截图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时间,爱马仕中国官网商城上架了一款自行车,售价人民币16.5万元,短短几日便被抢购一空。 也就是说,这家百年老字号半年的利润,还买不起一辆爱马仕自行车,两者境遇可谓天差地别。 曾经有多么辉煌,如今就有多么落寞。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些年,凤凰自行车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软硬实力兼备,凤凰一飞冲天 车轮滚滚,往事如烟,时光流转,沧海桑田。 作为曾经的时代顶流,最早的凤凰自行车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十三年,前身为1897年创设的同昌车行。虽生在清朝,但凤凰的营销思路却比4A广告公司还先进,不仅在《申报》上狠投广告,还请来当时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做模特,一套营销组合拳下来,想不红都难。 1958年公私合营浪潮下,以同昌车行为首的267家自行车厂改制合并,成立上海自行车三厂。为了造势,同昌面向全国海选新车名字,最后“凤凰”高票胜出,开始了辉煌之路。 想出圈当然还得看硬实力。1980年,凤凰造出了用举世闻名来形容都不过分的RA18车型,它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二八大杠,风靡大江南北不说,还由此成为国内首个进入欧美市场的自行车品牌。 彼时,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大约是四五十块,而一辆凤凰自行车可以卖到180元,得省吃俭用4个多月,才能买到。 单单有钱还不行,想拿到手还要凭票、找关系。由于供需悬殊,当时各单位甚至会抓阄来决定车票的归属,跟现在的摇号买车差不多。 为了让更多人骑上车,工厂每天加班加点,传闻上海在用电紧张的情况下也得保证自行车的生产,凤凰想停产一天,还得提前向政府打报告征求批准。这样的背景下,谁能骑着凤凰自行车在街上溜达,准是个大能人。 再加上凤凰自行车主打自重轻、骑行轻,是不少女性的陪嫁首选,潜移默化中便成了嫁娶必需品,愈发炙手可热。 1984年,凤凰又成功研发出了全国第一台车圈直流闪光对焊机,彻底解决了以前用交流对焊机造成的质量问题。凤凰先后斩获“国际星奖”“机电产品出口先进单位”“国家一级企业”等独有荣誉称号,风头无二。 1986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凤凰联合全国43家自行车制造单位,组建了凤凰自行车集团公司。 这种联营模式直白来说就是授权贴牌,付过加盟费的自行车厂家,可以挂凤凰的品牌,这个策略本是为了全面铺开市场,却也埋下了隐形炸弹。 到1990年,凤凰自行车产量已达到354万辆,占据全国自行车产量的11%。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还在全球数十个国家热销,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轻工业品,集光环与荣耀于一身。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3-19 21:13 , Processed in 0.0379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