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汉曾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9538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知识型人才心态深层剖析2

已有 100543 次阅读2009-5-13 18:04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知识型人才心态及其局限的深层剖析

(活跃于职场的职业管理者们即是以知识型人才为主体的,他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者有过大企业的工作经历,了解他们的心态和局限,对于有效的使用和提升他们,以致最终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1、混得太久,成了混混

一个人没有事业心,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是个躯壳,尽管有能力,有知识,是人才,但是一个别人很难用得上的人才。

我们在人才市场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混混,那些人打工已经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创业又怕担风险,只想在别人那里混日子,这种人名义上在打工,其实在修身养性,用别人的钱来安顿自己。有些打工赚了钱去创业,失败了以后又没有认真总结自己,他们也会处在这种暂时寄居的状态。

这拨人总的心态就是:暂时没有好机会,先打打工看看吧。所谓打打工看看,也就是先拿着老板的工钱应付一下生活上的开支,至于以后究竟怎样干,究竟干什么则都还未想好。但又不能不上班呆在家里想,因为那要花自己的钱。于是上班拿着企业的工资想自己的事,就成为了这些人的基本心态。

当然,他们刚进企业是会表现一下的,这是为了证明对得起老板开的工资,但二、三个月的表现期一过,他就会处于休眠状态,给一点好处,做一点事,甚至还经常“威胁”老板:张老板,要不是因为你的为人,我早就离开你公司了,好几家企业都找过我呢。张老板往往也相信,因为这人这几个月在公司表现出来的能力的确有几下子,于是张老板在听到这样的“赞美”之辞以后,更不敢管这个有能力的人了。

人是留住了,但却绝对不好好干事的,因为他没有必要好好干事了,人留下来都是给了这个张老板天大的面子,还用得着干事吗?他拿的那份工资就有点像出场费的概念了,一个歌星不管唱得怎样,他来了,就得拿这么多钱。你不能说看那人唱得如何来定价,这样跟歌星谈价,一定会被人当做“老土”。我们现在企业里的某些知识型人才在企业里也玩起了明星的概念:不管做多少事,我就那么个价,这是我的身价。

现在竟然在劳动力市场上也冒出个“身价”的概念,这简直是莫名其妙的事!“身价”应该是奴隶社会时人还是商品的时候才有的概念,而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劳动力与资本的交易从来就是一种投入产出的关系,也即是我创造了多少价值应该获得多少回报的概念,是一种“交换价值”的概念。

你没有为别人创造价值,你凭什么让别人为你这个人的 “身价”付钱,或者说你没有创造那么多的价值,你凭什么让别人付给你那么多的回报。这不是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了商品,而是把自己这个“人”当做了商品,是一种非常恶劣也很低级的打工概念,遗憾的是,很多的混混型人才,还在以这样的概念打着工,以“身价”挣钱。

这种混混型人才是祸水,谁遇见谁倒霉,但他们因为在一个企业很难混下去,于是就频繁地跳槽,也就让很多企业频繁地倒霉。这种人是很善于把握老板心理的,这可以用久病成医来比喻。他跳来跳去,跳出了经验,混出了模式,总能混得一口好饭吃。但这种人的悲剧就是当他年迈的时候,混不下去的时候,他就要为自己的一生买单了,因为那时的“身价”就只有他自己来支付了。

顺便要说明的是,明星们的“身价”究竟是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呢?还是奴隶社会中人是商品的概念呢?明星们的“身价”概念本质上是一种品牌效应,是一种人们对未知结果的“预付”,明星们的品牌效应,也就是经常性的演唱效果,保证了人们的“预付”是可以收回的。这里发生的还是正常的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行为。

而混混型人才的“身价”是不能与此等同的。因为大量的混混型人才并没有在真正的人才市场形成品牌效应,他们做差了工作,从来是一走了之,根本无需对结果负责,更不需要对“个人品牌”负责,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个人品牌”。

在没有“个人品牌”约束机制的人才市场中,“身价”完全来源于个人在企业和老板面前玩弄伎俩的能力,其伎俩的核心就是起初的谈价和二、三个月的表现。这里的“身价”也同样是老板“预付”的,但因为没有正常的品牌约束机制做保障,这种“预付”就是一种“付”与“收”相脱节的行为,因而也就不是一种充分的市场交易行为,就不是一种真正的劳动力与资本的交易,而是某些拥有劳动力的人对资本的欺骗,是以自己的劳动力做幌子去骗取资本的行为。

大量的人才市场中为什么会有不少这些混混型人才呢?

这与中国的人才市场甚至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成熟是有关的。中国人的一般概念里头,仿佛只有民工才算劳动力,而有了知识,读了大学的人就应该算人才。尽管各种正式的场合中,人才也是被视为劳动力的,但人们潜意识中,人才与劳动力是根本不同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就在于把民工的劳动力视为商品,人们是可以接受的,就像一个工人干了一天活,不论计件还是计时,人们都认为可以根据一个单位算出他的工钱,可以是时间单位,也可以是产品单位。

这种概念中,其实人们是把工人的劳动力当商品对待的,所以很多管理水平很低的中小企业在工人的管理上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而且往往还很奏效。甚至可以说,很多中小企业还能活下来,与这点也是有关系的,因为它至少在整个工厂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易中,较低层次的交易或者说量比较大的交易还是遵循了市场经济原则的。

然而,看看我们大量中小企业管理层的情况,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在工厂资本与劳动力的高层次以及更为重要的交易中,也就是老板与管理人员的“交易”中,我们没有看到市场经济的原则在起作用,我们看到的是“人情”关系在起作用,看到了资本对劳动力的贿赂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对资本的欺骗。

正因为这个更为重要也更为本质的资本与劳动力交易中,不是一种真正的市场经济行为,所以,我们的中小企业就难免打上深深的非市场经济的烙印。就不可能在真正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与“狼”共舞,并打造一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大军,就无法拥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就只能苟延残喘,让那些市场经济的“恶狼”来收拾自己。

这种资本与劳动力在更高层面的市场交易机制没有形成,既与外部的“人才市场”的不成熟有关系,更与人们内心是否将人才所拥有的劳动力与普通员工所拥有的劳动力一样,也视为一种商品对待有关。

说“人”是商品人们是不能够接受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但与资本交易时,人所拥有的劳动力是商品,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然而,我们还是不愿面对,所以在引进人才时,我们才会不敢讨价还价;在使用人才时,我们才会不以业绩为指标,去考核他;我们很多的人才,才拥有一种根本不需要由品牌来保障的“身价”意识,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结合才会在比较高级也是比较重要的核心层面上出问题,大量的中小企业才如此艰难。

当然,上述所说的主要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意识,然而,从混混型人才自身来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结果呢?

其实,大多数混混型人才并非天生就是混混,他们从大学校门里走出来,也曾经拥有雄心大志。但在社会上打拼多年,梦想不断地破灭,心灵不断地受到摧残,他们的人生意志加上人生信念垮掉了,留下了一层坚硬的外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为了生存他们还得撑下去,但他们每次的打工总受着过往“加害于他的那些人在他的内心中所留下的阴影”(他们自己认为的)的影响,他们无法再相信别人,甚至对社会都不敢相信,他们认为人对人是“狼”,但他们又没有正面与“狼”交锋的能力,又不得不与“狼”共舞,于是他们演起了这种玩“身价”的游戏,他们自己都知道这种“身价”游戏不能持久,难成大器,所以他们频繁地逃离每次玩过这种游戏的地方,甚至都不愿让人们知道自己的过去。但每一次的生存问题又让他们再次进入一个新的企业去玩“身价”游戏。

玩久了以后,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上瘾,进入一种麻醉状态而不能自拔。有时自己也想做点事,但一进企业,面对那些供他玩来玩去的老板,他的恶习又自动发作,连他自己都控制不住。于是,一场新的游戏开始了。当然,谢幕的时间也是早已定下。

对于这样混混型人才再多说什么,显然已无多大价值,这需要社会的治疗,需要人才市场的真正成熟,需要每一个打工的人才为自己曾经做的事,不论对错,不论好坏去承担责任,并且背负在肩,伴人一生。

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力才是受约束的,劳动力与资本的交易才能真正市场化。那种一跳就可以换一个地方而无人知晓的做法,就相当于市场上没有了工商、质检、卫生、环保等等众多的市场管理机构一样,这种情况下的企业能好好运作吗?这种情况下的市场能称得上真正的市场吗?

混混型人才的改变从自身而言关键是调整心态,每一个人一生会经历很多事,人也不可能个个成为富豪或权贵,最重要的是人一生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同样,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善与恶是人性的两面。别人如此,自己也如此。受到过别人伤害的人,难保自己就没有伤害别人,说他人是“狼”的时候,保不准别人正在说自己是“狼”。所以对他人,对社会应拥有起码的理解能力和客观态度。把自己人生的每一次所受的伤害都当作成长的代价,接受并且视为财富,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但向上和向善的精神应长在心中,因为唯有此才能走出困难,走出困境之后,对过去的一切才能找到合理的解释。那种对过去耿耿于怀的人既害人又害己,那种以为自己可以在企业里头一直混下去当人才,终究会因为自己缺乏人生的智慧而一事无成。

当然上述这些都是混混型人才自己的事,有些是社会的事,对企业而言,最好是不要遇上,遇上了总得交点学费。

 

2、野心勃勃,难成大器

野心勃勃的人我们把他称之为野狼型人才,这种人在知识型人才中,占一定的比例。

事业心和野心看起来很类似,很多人也往往把两者理解成一件事情的两种角度,即从正面来讲是事业心,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野心。也有些人认为没有野心的人是没有事业心的,或认为有事业心的人就一定有野心。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

野心是完全以自我需求为宗旨的!而事业心则不同,它之所以能称之为事业心,是因为它有一个超脱于个人之上的境界。它的目标不是完全个人化的,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一种超脱个人境界之上的目标时,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是团队精神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良性博弈的前提。没有这种自我超越精神的能力的人,很容易走入一种你死我活的博弈误区,对人对事就会绝对化,不是“自己人”就是“敌人”,不是完全听命于对方,就是置对方于死地,很难平等共处且又保留各自的原则。

人的自我意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所谓“自我”就是相对于“非我”而言的,自我意识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周围环境差异的认识。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具有很强的征服欲和统治欲,这其实是自我意识促使个人把周围的环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也就是把周围都纳入到“自我”的概念中,把周围的人变成自己的人,把周围的物变成自己的物,总之周围的一切是“自我”的延伸,都包含在“自我”的概念中。

把周围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这种倾向就使人在恶性博弈与消除博弈中摆动,在你死我活与俯首称臣中摆动。因为双方都企图把“自我”延伸到对方身上去,其结果必然两败俱伤,要么一方统治另一方,绝难产生我们希望看到的良性博弈的出现。

所以,超越自我,抑制自我,是实现团队合作的前提,这种团队并非帮派式的团队,而是允许差异,允许异己存在的,是允许不同性格,不同思想的人共处一体的。

要让差异和异己的力量存在,让既不是自己人也不是敌人的人能与自己共事,就需要这种自我超越,需要收起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人能跳出自我来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需要人从企业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面对企业的各种问题。这不是一种道德水平问题,而是一种思维的能力和境界,要拥有这种能力和境界就必须要有超脱于个人目标之上的事业心的牵引。

野狼型人才是不会超脱自己看待问题的,他与混混型人才唯一的区别是一个已经博得筋疲力尽,而一个则充满活力。在纯粹为自己这点上,他们是完全一致的。

野狼型人才拥有混混型人才不具备的破坏性,那就是破坏团队合作或偷窃企业资源,包括内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外部的客户资源,有些野心勃勃的人去企业打工就是为了获得企业的客户资源或社会关系资源,有的则是为了偷窃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有的则是为了到企业去营造自己的帮派势力,凡此种种都是有野心的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麻烦。

野狼型人才与混混型人才其实都是缺乏真正人生智慧的人,都没有理解人必须依赖他人,必须依赖团队,必须与人合作,必须首先帮助他人这些简单的人生道理。

其实他们也不傻,也渴望自己的成功,也明白合作与付出的价值,但他们太急功近利,太想走捷径,太想直截了当地成功,所以他们忽视了成功条件的营造。他们总是直接捕捉成功的机遇,没有耐心去一步步地打造导致最终成功的阶梯,去与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团队,或加入到团队中去,走向成功。

有很多能力超群的人,哪怕上了年纪,其志向仍不改初衷,但却多年如一日的失败,像堂吉诃德一样,始终一个人执着地与风车搏斗。这种人的悲剧在于他们长期拥有的赤裸裸的野心,已经排斥了任何外部资源的聚集,久而久之甚至让人们与他的交往都发生了困难,不要说成功,做人都会出现障碍。这样的人进入了企业,则会成为团队的肉中刺、他人的眼中钉。

这些人的出路在于淡化自我意识,懂得帮自己先帮别人的常识,放慢自己成功的节奏,从与人合作开始,从寻找和打造团队开始,从自我修炼开始,改掉自己与人交往的恶习,改掉凡事利用别人的习惯,真心为团队付出,然后一点一滴的聚集社会资源,塑造个人品牌,提升自身修养。

这条路看起来漫长了一些,但长时间后可能会让这样的人发现他多年以来整天追求而未得到的东西已经悄然实现,而那些还是整天野心勃勃,东窜西逃像“狼”一样四处发掘机会的人正随时光的流逝而一天天老去,最终一事无成。

上述所讲的又都是这些人自己的事,企业最好避开这样的人。然而,人才市场要彻底把上述两类人全去掉了,估计人才市场就经营不下去了。所以,还得跟这类人打交道,但如果真遇上了就必须耐心地改造他们,因为真正有事业心的人才是企业的珍惜资源。

 

3、事业心重,知音难觅

事业心很重的人才,我们把他称之为事业型人才。

许多事业心很强的人才,在帮老板打点企业的过程中,与老板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音符。究其原因,除了事业型人才因为事业心太强、责任心太强而导致刚愎自用以外,主要的原因则是这些老板们不懂得善待这些人。

在老板的眼中,文凭、学历是一个人才的重要标志,能力和经验是另一个重要的标志,人品和忠诚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人的事业心,即这个人有没有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人生目标却根本不为老板所注意,这也是许多老板用人的能力局限。

因为事业心只能被事业心所感知,一个没有事业心的老板,又怎么能感知别人的事业心呢?他都不知道事业心是什么,他甚至认为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无非就是为自己、为金钱、为享受。

他自然以这样的眼光看人,自然把别人的事业心看成野心,然后他似乎很能理解般地来与这类人交往,但结果却不欢而散。因为当他认为通过人情、通过小恩小惠应该能够赢得这些人尊重和服从的时候,当他觉得自己对这些人已经不错了的时候,这些人却并未归顺他,仍然固执己见,他变得很不理解,他甚至不懂:这些人口口声声为企业,但为什么对我却不能归顺呢?为什么不看我的脸色呢?这个企业难道不是我的吗?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在为我的企业做事吗?

这些老板的确不能理解他们,因为在事业型人才的脑袋中,为企业做事、对企业负责,与对老板本人负责的确不是一回事。他们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人,当做企业的总经理,而不是把自己当做老板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与企业有契约的关系但与老板却无个人依附关系。

于是他们视企业利益为工作的最高利益,所以很多对企业不利的事,不管是老板的亲人朋友还是老板本人,他们都敢直言。很多对企业长远有利的事,当前可能不被老板所接受和认可的事他们要去做,甚至不惜与老板冲突。这表面上看起来是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但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审视问题的能力。它需要一个人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培养一种超越自我看待事物的习惯。因为从自我出发,毫无疑问他应与老板妥协,听老板的话对他当前更有利。然而这样的人是不会习惯的,因为这等于是要他明知道真相而沉默,明知道老板在犯错误而不提醒,不仅仅是道德上的不安,关键是他天天看到真相而不能言语,他的思维能力甚至语言的权力被深深地窒息了,谁能接受这样的窒息呢?

对于一些有思想的人而言,思考和语言就是他大脑的呼吸和空气。他是断然不会放弃思想和语言的权力的,他只能选择离开。

遗憾的是很多老板对此没有知觉,以为走的只是一个专业人才,能力强一点,脾气倔一点而已,下次还能遇到,可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人的事业心不是一件漂亮的服装,人的思想也不是一件装饰物,想穿就穿,想戴就戴。它是一个多年形成的人生习惯,是一个人在人生的海洋中,历经风浪而不灭的火种。

这种人形成了这种习惯,他才具有了一种超脱自我审视问题的能力,他才能真正地感知事物的真相,才会觉得不吐不快和思想的窒息。

而没有这种习惯的人,不是真正有事业心的人,绝对不会具有超脱自我审视问题的能力,在对人对事上,他总是从自己出发!把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尽量避免掉,包括责任。把凡是利于自己的事都安在自己身上,包括无原则的成为老板的马仔。他们也可能与事业心强的人一样地看清楚问题,但却不会声张也能忍受,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原则和责任,企业会慢慢走向衰落。企业不行了,他们又可以再找栖身之地,而老板却真正失去了那能帮他成就大业的事业型人才和机会。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一个成功的人周围不聚集一批这样能为了一番大业而放弃自我的人。从伟人的身上,从历史中的诸多人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出这个规律:凡成大事者,必有一群充满了事业心能超脱自我的人追随。对于一个中小企业而言,有时能抓住几个这样的人,就算抓住了企业成长的机遇,这种说法一点都不算夸张,有诸多企业案例为证。

当然,要能抓住这样的人,关键是要了解和识别这样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老板必须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老板,而不是一个只想自己挣点钱的老板,只有这样,才能惺惺相惜,互相感应,共成大业。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 11:59 , Processed in 0.0275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