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陈建军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9269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鞋都十年巨变

已有 100702 次阅读2012-11-8 14:00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中国鞋都”十年,温州鞋类出口从2001年的7.49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47.24亿美元,其中在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每年递增10亿美元。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虽然成绩是美好的,但这十年历程却有些惊心动魄。

要说“中国鞋都”这10年外贸出口,不应该从取得的成就说起,而更应该从这10年发展所遭遇的外贸风波说起。从2002年到2012年,温州鞋革出口经历了无数风雨,跨了一道又一道坎,赶走了挡在路上的一只又一只拦路虎,而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三只老虎”,当属2004年西班牙火烧温州鞋、2006年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和2008年俄罗斯ACT市场鞋产品查抄事件了。

每一次外贸纠纷,都把温州鞋类出口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每一次,“中国鞋都”的娘家人——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总会与出口企业站到一起,依靠政府外交渠道,依靠法律和规则,协调处理。

亲历过这三次外贸风波的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深有感触地说:“这三个外贸事件的最终结果都还比较圆满。这些官司的胜利,都为‘中国鞋都’温州制鞋企业在国际制鞋行业中赢得了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开始遭遇大量贸易壁垒。从2001年到2011年11月,温州市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美国337调查、CR标准等国际贸易壁垒共80多起,涉案企业1000余家,其中很多贸易壁垒都与鞋有关。面对困难,温州没有选择退却,而是挺身应对,努力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也正是通过这些事件的磨砺,温州鞋类出口企业和鞋商才成长起来,由原来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有章有节。他们痛定思痛,从过去的低档产品一拥而上,跟风销售,到现在有品质的多渠道分进转变;由当初单纯的贴牌出口,到如今向多结构有自主权的品牌出品转变。

2011年,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成功连任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六届理事会会长。图为郑秀康会长作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同时,也是温州获得第一张国字号名片“中国鞋都”的第十年。这三个“十年”都重叠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它们相互印证着彼此的风雨兼程和不凡的成就。

这十年,是“中国鞋都”起步打基础的十年,也是“中国鞋都”辉煌的十年。

无论是从温州鞋业三把火的发展历程,温州鞋业的第一张名片——“中国鞋都”的名号之争,还是接二连三的国际贸易纠纷,每一个改变,都是穿行在风口浪尖之上,成就于惊涛骇浪之间。

这十年,“中国鞋都”创造了很多奇迹,也写下了很多“春天的故事”。十年来,温州精神与温州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十年来,“中国鞋都”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蜕变;十年来,“中国鞋都”发展战略布局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十年来,温州鞋业品牌历经由国内走向国际的蝶变;十年来,“中国鞋都”发生很多改变,但对制鞋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的信心一直不会改变。

“中国鞋都”承载着温州鞋业的发展使命,经过十年的沧桑巨变,温州鞋业逐渐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宏大、专业配套完善、营销网络健全、品牌集聚领先、特色文化驱动的区域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鞋革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明天会更好。中国鞋都的信心来自哪里,其实这份信心就来自于这十年的沉淀、十年的跨越、十年的改变。

实际上,梳理“中国鞋都”这十年的变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难免会以偏概全,有所疏漏。以下所述,权做抛砖引玉了。

品牌十年之变:

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蝶变

品质是品牌的基础,这一点温州企业深有体会。一直以来,温州制鞋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常抓不懈。康奈、奥康、红蜻蜓先后获得“全国质量奖”、“浙江省质量奖”和“温州市长质量奖”。

品牌又是通过营销来实现的,温州人走南闯北的行销精神,把温州鞋类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各地。另外,温州人极具特色的创新营销模式总能紧扣时代脉搏。

十年间,以极具特色的连锁专卖街边店、店中店、特色市场、集成店为主线,加上网络销售平台,借助加工贸易和跨国零售商的销售渠道,温州鞋业构筑了遍布国内外市场的营销网络。据对20家温州鞋类品牌企业初步统计,目前这些鞋业品牌的营销终端网点共计达七万个。

强化品牌意识,培育自主品牌,已成为皮鞋行业的共识。从家庭作坊到贴牌生产再到自创品牌,从“质量兴业”到“品牌兴业”,温州鞋革行业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使温州成为本行业自主品牌区域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今年中国皮革协会发布的“第八届真皮标志排头品牌”评选结果显示,温州仍然是中国皮鞋品牌聚集最多的地区。此次评出的10个“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中,康奈、奥康、红蜻蜓、蜘蛛王、意尔康等温州鞋类品牌占据半壁江山。

另据统计,目前全行业拥有中国出口名牌3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79枚、中国出口商品免验3个,还有浙江名牌48个、浙江出口名牌9个,及浙江省著名商标37枚。

但对于鞋类品牌来说,仅仅是做好一双鞋是远远不够的。在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成立二十年之际,郑秀康会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温州要做好文化鞋、科技鞋和责任鞋这三双鞋。

未来,品牌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中国鞋都的发展同样重要。

韩国制鞋行业就是最好的例子。上世纪60年代,世界鞋业的制造中心在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70年代向日本、韩国转移,80年代向中国台湾转移,90年代后登陆中国大陆。韩国的制鞋业在上世纪70年代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到80年代成长为韩国的第三大出口产业。1990年出口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3亿美元。但韩国鞋业的发展主要依赖贴牌生产,因此,至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韩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世界鞋类名牌转到其他国家生产了,等到韩国醒悟的时候,韩国鞋业走向衰落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相比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虽然制造中心已转移,但这两个国家的鞋类国际品牌地位早已沉淀下来,目前国际顶尖鞋类品牌,大部分依旧是这些传统制鞋强国所占据。

如何让温州鞋业品牌集群创造崛起,这便成为了整个鞋行业普遍讨论的话题。

发展方式十年之变: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蜕变

十年,温州鞋业在集聚整合,在好的经济政策指引下,历经粗放式的快速生长、大的经济政策疏堵下的结构调整,形成了除鞋都工业园外,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永嘉县、瑞安市、苍南县等区县相当规模的特色模块式产业布局,温州制鞋经济效益居特色行业前列。2011年生产鞋类产品13.5亿双,产值约830.3亿元。

十年间,全行业创新管理,向规模效益型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制鞋企业已从2001年的5000多家,减少到2011年的2616家,几乎缩减了一半。但2011年制鞋行业总产值为830.3亿元,比2001年的200多亿元增长了近四倍。2011年,有9家制鞋企业入围2011温州百强企业,在十六大特色行业中居第二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温州制鞋产业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温州鞋业“制造”所面临的系列难题,加速转向“创造”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加速转型升级与集群发展品牌无疑是‘中国鞋都’从‘制造’转向‘创造’发展的最重要历程。”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会长郑秀康说。

2010年,温州市政府批准通过了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起草的《温州市鞋革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1年,该方案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目前,温州市鞋革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实施中。

未来十年的中国鞋都,是继续在“制造”上漫步抑或者在“创造”上奔跑,品牌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进度就是最终的解答密码。

2003年,中国鞋都一期工业园在温州双屿建成投入使用。

产业链十年之变:从松散到聚合的核变

“中国鞋都”十年迅猛发展,不但带动了上下产业链延伸和飞速发展,而且加快了相近产业的聚集,形成由制鞋、制革、皮件三个主体产业和合成革、鞋材、鞋机、鞋楦、鞋模、鞋饰、皮化等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及相关配套专业市场,发挥出极强的集聚效应。本土企业华峰集团生产的聚氨酯,被温州鞋业广泛应用,提高了温州鞋类产品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吸引了世界极强的鞋革配套企业,他们纷纷在温州设点。

十年发展,继“中国鞋都”称号之后,温州先后获得了“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胶鞋名城”、“中国鞋都女鞋基地”、“中国皮都”、“中国鞋都男鞋生产基地”、“中国鞋都安全鞋名城”7张国字号名片。随着“中国鞋都”的建立发展,一些检测、标准制订、研发及专业人才培养等配套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间的竞争。温州制鞋配套产业为“中国鞋都”的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中国鞋都”鞋业品牌的幕后英雄。但与国际品牌鞋企相比,温州鞋业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运用上尚有技术空间,这使得温州制鞋配套产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中国鞋都鞋类品牌在进行品牌创新时,将会把鞋材的技术创新纳入到自己的核心资源中来。我们相信,在成就一批鞋类品牌的同时,还将成就一批鞋材企业品牌。

2012年,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与西班牙鞋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图为郑秀康会长与瓦伦西亚大区鞋革协会会长交流。

布局十年之变: 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

十年来,温州鞋业品牌除了积极在国内销售网点进行布局、通过引进国外品牌与之合作、学习国际品牌的运营经验、配置国际资源外,还不断尝试“走出去”形式,推进品牌国际化。

一是跨国投资,将生产基地建在当地。如康奈集团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的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俄罗斯当地第一纳税大户;哈杉鞋业在尼日利亚投资办厂,成为西非第一大制鞋品牌;瓯海南龙制革厂等5家温州鞋企抱团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的“中亚鞋都”,瞄准中亚新兴市场。

二是建立国际战略合作。温州鞋业早在1991年就与国际零售业巨头合作,作为其全球采购的重要基地;奥康又与国际著名品牌万利威德合作;康奈集团加入世界权威鞋类研究机构SATRA,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红蜻蜓集团与比利时著名鞋设计公司爱思康公司合作,致力于运动皮鞋的研发和生产;蜘蛛王集团与意大利景泰国际集团合作,生产安全系列鞋;巨一集团通过与德国DHM公司的合作,实现了民外合璧,借梯登高。

三是开设境外专卖网络。康奈已在欧美10多个国家开出200多家专卖店,并在巴黎黄金地段开设旗舰店,这标志着中国鞋业品牌融入境外主流商圈。

四是出国参展,培育和宣传自主品牌。由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组织的国际鞋展,如加达鞋展、意大利鞋展等,已成为温州鞋类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渠道。另外,通过与温州德纳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每年一届的温州国际鞋类及皮革制品和皮革鞋料展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在业内的规模和影响力正逐渐扩大,已形成中国以及世界鞋业及配套展览的一张名片。

五是加强与境外同行业交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与西班牙埃尔切市鞋业协会坦诚对话,共同签署以和谐共赢为主旨的《温州宣言》。

科技十年之变:

走向科技制鞋的聚变

中国是制鞋大国,但不是制鞋强国。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温州鞋业在产品结构、研发设计能力、材料和工艺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温州制鞋行业面临着传统制造行业都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批行业品牌企业,如康奈、奥康、红蜻蜓等都在进行结构优化,在向数字化研发,智能化生产,舒尚化理念营销等方向探索、创新、发展,一些中小企业也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

目前,温州鞋革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科技制鞋,走向世界品牌。

对于科技制鞋,谢榕芳介绍说,在浙江省商务厅与温州市商务局的指导下,在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架构下,由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牵头筹建中国鞋类出口基地国际技术设计研发中心,并作为示范基地的重要承载平台。该中心设想建设成为一个鞋类创新技术交易平台,以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为基础,涵盖材料、设备、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吸纳世界先进制鞋技术资源,为制鞋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交易平台服务。

今年九月份,由市商务局牵头,郑秀康会长与行业企业家一起,赴意大利、西班牙等制鞋强国进行学习考察,旨在为中国鞋类出口基地国际技术设计研发中心的筹建,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此次交流之行,拜访了西班牙华人鞋业协会、瓦伦西亚鞋革行业协会、安科纳省企业家协会、意大利(中国)鞋业商会等商协会,还与意大利鞋都MONTEGRANARO市进行了友好交流,并参观意大利知名品牌制鞋企业ROSSI公司、西班牙艾尔切知名品牌WONDERS制鞋工厂和PIKOLINO工厂及博物馆。同时,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设计分会,分别同西班牙鞋业协会和意大利André Maritan设计公司签订了两份合作协议。

据了解,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与西班牙鞋业协会将从信息交流、人才交流以及引进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十年,中国鞋都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走过的道路是跳跃式发展的。

★温州制鞋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725.73亿元

249亿元

2001年

2011年

注:2011年,中国消费鞋类22.57亿双,已超过美国的21.33亿双,居世界首位。

7.62亿双

★温州鞋类出口数量

2.07亿双

2001年

2011年

★温州鞋类产量

中国130亿双

中国60亿双

温州13.5亿双

温州5亿双

2001年

2001年

2011年

2011年

注:199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

中国417.2亿美元

★温州鞋类出口值

中国100.09亿美元

温州47.24亿美元

温州4.62亿美元

2001年

2001年

2011年

2011年

注:2006年,中国鞋类的出口值约占世界鞋类贸易总额的1/4。

2009年,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参加意大利中国鞋业商会成立大会时,与意大利鞋业协会主席MASSALINI先生合影。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7 17:22 , Processed in 0.0269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