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杨竣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660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三圈、两区、一带” 布局都市型现代农业

已有 38729 次阅读2010-3-1 10:34 |个人分类:产业状况|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解读

    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大连,农业产业应如何定位、布局和发展?对这一全市城乡百姓共同关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明确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与之相配套,在2月26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我市《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未来10年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及蓝图跃然纸上:基本建立与我市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精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高科技创新基地、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基地、优质农产品物流基地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文化景区。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两万元;到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5万元。

    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发展都市型农业,我市将以“五项基本原则”为灵魂与统领。

    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道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运用政策手段引导、扶持广大农民和企业投身其中,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坚持深度开发产业融合原则。依据区域优势和资源特色,深度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等多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模式不同、类型各异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坚持面向国际开放合作原则。发挥大连区位和口岸优势,推动农业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全方位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和物流型农业,促进农产品和技术的输出。大力引进外资、外智,提升农业内在质量。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实行农业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培训农民科技领先原则。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科技兴农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用现代科技理念培训农民,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布局“三圈、两区、一带”

    依据全域城市化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结合各地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概括为“三圈、两区、一带”。

    三圈——

    主城新城都市农业发展圈:推进近海养殖外移,逐步退出畜牧业养殖和大田作物种植,鼓励发展附加值较高的花卉、种苗、精品果菜等,做大做强大樱桃、黄桃、把梨产业。培育壮大研发和创意农业。

    黄海城市组团都市农业发展圈:大力发展海参、鲍鱼、扇贝、杂色蛤等海产品增养殖业,兴建蓝色食品产业基地,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适度发展特种畜牧养殖业。鼓励特色农作物产业化种植,发展种、养业育苗,实施设施稻田工程。加快优质水产品物流基地建设。

    渤海城市组团都市农业发展圈:大力发展精品蔬菜、优质苹果及西瓜、甜瓜,鼓励发展肉牛、肉禽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积极推进海洋渔业工厂化养殖和育种、育苗,探索海水养殖新模式、新途径。

    两区——

    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果、菜、粮等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建设,重点发展优质苹果、棚桃、树莓、蓝莓、草莓、板栗、榛子、食用菌和温室蔬菜生产。大力发展猪、禽、草食动物和特种养殖。充分挖掘独有的资源潜力,积极培育沟域经济,加快发展温泉、滑雪、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农业。

    水源涵养地农业发展区:依据自然资源的相似性,参照丘陵山区的发展重点推进建设。加大“四荒”植树造林力度,涵养水土,净化水质,保护城市用水和农用水安全。借助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特色精品农业,适度发展民俗生态游。继续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杜绝污染养殖场和工业企业入驻。

    一带——

    滨海农渔业风情带:稳步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发展近海、滩涂和工厂化高效益水产品增养殖,积极扩大水产育种育苗规模。依托海岛、海滩、海水资源,大力发展以海滨洗浴、沙滩日光浴、观赏游览、赶海垂钓为主的观光休闲产业,鼓励发展适合海岛特点的高端休闲产业。积极推进海防基干林带建设。

    重点发展“八大农业”

    在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升级传统农业过程中,我市将重点发展生态、设施、精品、种苗、外向、休闲、循环、创意等“八大农业”。

    生态农业。引导发展低碳农业,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实施美化工程,增加常青树、彩叶树比重,扩大水果、干杂果栽植面积。扩大贝类养殖规模,减少海藻类碳排放。科学使用有机肥,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禁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防范海域生态环境恶化。

    设施农业。突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等主要特征,广泛应用工程、生物、信息等系列现代技术,大力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以规模化专业乡村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网护果园、陆地工厂化水产养殖、筏式海水养殖、人工渔礁、设施畜牧养殖和设施粮田。

    精品农业。以生产名特优新精细美农产品为重点,大力生产具有地域特色,安全、绿色、优质、鲜活的高端农产品。重点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饲养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大珍稀农产品、海珍品和海洋渔业良种的保护力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种苗农业。充分发挥生物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带动作用,培育以农林牧渔业繁种育苗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种苗研发中心。加快种苗研发成果的转化步伐,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面向我国北方及沿海地区,兴建粮食、水果、蔬菜、水产、畜禽、林木、花卉等新品种(苗种)繁育基地和种苗交易平台。

    外向农业。按照遵循国际规则、实施国际标准、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促进农产品外销和出口。建立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吸引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部在本市聚集,开展多种方式的合资与合作。

    休闲农业。大力挖掘农村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构筑多元化、复合型休闲农业体系。重点开发园区观光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现代农业休闲模式,逐步形成近郊农家乐体验游、远郊乡村特色游、温泉滑雪生态游、滨海风情观光游、海岛渔家风情游等现代休闲农业格局。

    循环农业。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推进种养联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作物秸秆、海产贝壳、人畜粪便、有机生活垃圾向肥料、饲料、原料的转化。加快发展“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鱼”等立体循环农业。着力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

    创意农业。采用生物科技手段,改变农产品形状、色泽和口味等特性,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之中;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变农业副产品为传统工艺品;尝试田间地头超市经营,实现时令农产品与消费者的零距离对接;深度挖掘和拓展农耕文化内涵,开发农业节庆、民俗展览、农耕体验等形式的服务产品。

    建立健全六大保障体系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项综合性战略工程,为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顺利推进,我市将建立健全六大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将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向农村倾斜,打造支农、惠农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组织体系,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打造龙头企业群;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高标准建设农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三年内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跟踪、责任能追溯,逐步形成以市、涉农区市县检测中心为龙头、乡镇检测室为骨干、生产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产地检测网络;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推进中心镇和农村农贸市场建设,初步形成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性特色市场和区域性交易市场为骨干、分布合理的产地市场和销售网点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贯通、路相连、土肥沃”标准,加大设施农田建设,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我市将加快编制与全域城市化相融合、与各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布局规划,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按规划蓝图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意见》要求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区市县、乡镇、村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区市县每年至少要兴建10个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6 03:55 , Processed in 0.0278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