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杨竣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660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果品经济如何走向未来

已有 36909 次阅读2009-2-27 12:19 |个人分类:产业状况|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成绩喜人 

我国是世界果品生产和消费大国。1997年水果产量5080万吨,种值面积860万公顷(1.3亿亩),均居世界前列。我国水果人均年消费量从80年代3.7公斤上升到目前42公斤,发展迅速,虽仍低于世界人均消费67公斤的水平,但城市人均消费为120公斤以上,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果品受到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不少山区已成为支柱产业,苹果、梨、桃、柑橘等大宗产品和大枣、猕猴桃、山楂、荔枝、菠萝等特色产品的产量都迅速提高,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要,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问题不少 

我国果品产业虽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育种、流通、深加工三个层次尚存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果品经济竞争力低的真正原因。 

果品种植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我国果品种植业效率低,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低,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 

我国果园结构正处于调整优化之中,幼林、老弱果林,适龄林中不结果或低产林占有相当的比重,水果单产低,平均每亩约400公斤(苹果约500公斤/亩),而国外为2500—3000公斤/亩;果品外观差别大、口味差,单批产品开箱优质果率低,为10%—20%,好的地方出只有20%—30%。如此,使得果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在香港市场上,美国苹果的价格为6港币/公斤,日本苹果为12港币/公斤,而中国苹果价格只有3港币/公斤;果品“绿色”程度低,由于我国果品产业仍普遍使用农药(包括剧毒农药)、化肥和受污染灌溉水,不仅使果品成本升高,而且由于污染物含量高,果品内在品质差,使得果品出口数量少,低于总产量1%。初步估算我国果品种植业劳动生产率为8000元/人(约1000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几万美元的水平;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我国果品种植采取分散经营,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低。 

其次,我国没有大量的“独立的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种质品种少,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公司,没有关于果品种子质量的国家标准。 

我国一而再、再而三的从发达国家引进优良品种,引进的品种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影响,果品质量下降;由于种间交叉影响,使得引进的品种发生变异;同时,种子流通市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鱼目混珠,真假兼具,“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是我国独立开发新果品种子的能力弱,对种子标准研究不够;其二是对我国特有的种质保护力度不够。我国水果资源丰富,拥有59科、180属、600多种、1万多个果种,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80年代,国家支持建立了18个水果种质谱的资源保存设施,然而近年来,由于政府不重视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经费不断萎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已经难以继续维持。我国有不少优质农家水果品种,口感好、品质好,由于得不到保护,目前大量流失,再不建立技术储备有可能会绝种。 

再次,科研投入较少,科技人员流失严重,果品种植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新技术推广难。 

在美国、法国、英国等果品技术发达的国家,有一批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前沿性的果品技术研究开发,有一个良好的研究体制。这些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来都得到来自政府和一些果品深加工企业的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分工明确,研究开发和成果转移效率高,人员相互流动,但科研队伍规模稳定,积累深厚。在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在世界果品科技研究上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队伍。然而,由于近十几年来忽视水果研究,本来就不充裕的研究开发经费大幅减少,加上评职称和奖励制度的缺陷,致使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的研究开发活动减少,水平降低。由于农业(包括果品种植产业)本身的特点,其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其它产业有不同之处: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活动基本上是由企业进行的,因此,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并有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参与。农业经济活动在总体上是以个体农户为单元进行的,这点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在我国,还具有生产规模小的特点。从新技术获取的角度来看,个体农户既缺乏技术创新的手段和能力,也没有必要自己(或出钱支持)研究开发先进的育种和栽培技术。在市场经济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生产服务(包括生产技术)都将由生产、销售服务公司或技术推广中介机构提供。因此,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谁需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但从国内外的普遍情况来看,有—点是清楚的:农业新技术主要来自由政府支持的大学和科研机的研究开发,而新技术的推广则主要靠市场化的农业技术应用推广机构的经济活动。 

由于这些问题,造成一种奇怪的后果:一方面果品产业急需人才开发育种和栽培新技术,另一方面,大量农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或出国或改行,流失严重;由于缺乏专业的优质种子推广人员,一方面果农需要大量的优质种子,另一方面优质种子却不能介绍给果农,造成推广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现有的投入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按市场规律进行投入,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随着科研院所改制的进一步深入,这个问题可以逐步得以缓减。 果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优劣果品混杂。 

我国缺乏相应的果品国家标准。果农自采摘时便将优质果品与碰伤、虫蛀的劣果品一起装箱,这样在“流通链”的开始阶段便存在问题,加上部分果农存在劣质水果搭优质果品销售的奸商心理,于是常常出现一箱果品“表里不一”的现象;当然,缺乏相应的采摘技术,使得采摘过程中果品受损几率较大;果品市场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果品的“绿色”水平低,“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存在问题,往往是只对来样进行一次认证,缺乏长期监督,造成“绿色”果品本身污染严重的局面。 缺乏适合国情的保鲜设备与技术,储、运、销体系损失严重。 我国近几年引进了大批果品保鲜技术与设施,对果品保鲜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储、运、销体系尚未建立一整套“冷链”,大多果品不能采用冷藏车运输,大多果品批发市场没有冷藏设施,采用露天堆放的销售方式,过程损失达20%—25%;由于中国的果品品种多,仅靠引进相应的技术与设备,没有相应的技术开发,国外的设备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我国的苹果保鲜技术刚过关,梨的保鲜技术仍未过关;由于大量引进的保鲜设备成本高,果品保鲜成本也很高,这样便形成一种看似矛盾的结果,一方面,保鲜设施严重不足,我国的保鲜能力仅为果品产量的20%,另一方面,大量的保鲜设施闲置,许多大型气调库处于无果可储状态;果品保鲜使用的专门保鲜剂数量少、成本高、质量差,残留毒性较大;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果品机械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低,不能生产出高性能价格比的保鲜设施。 

果品深加工领域存在的问题: 

缺乏国产加工设备与技术、引进设备的布局、操作违背经济规律。 

目前,中国有60多个果汁厂,70多条生产线生产苹果汁,每条成本200万—300万元,大多处于亏本经营状态,设备开工率不足。山东是我国的果汁产量大省,而该省的设备在忙季时闲置率竟高达36%。按国际果汁行业通行的规律:一个果汁加工厂年产5万吨果汁才是经济规模,而我国的果汁加工企业多达不到这个规模:由于缺乏自主开发的深加工技术与设备,不少引进的设备不能正常生产,如在果汁加工过程中由于缺乏氮气保护技术。使得国产果计大多存在沉淀、口感色泽较差等问题;深加工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果品,而目前中国农村个体多,培养一个大的基地不容易。内蒙古曾花6000万元购置一套德国果品深加工设备,由于没有充足的高质量的果品供应,至今闲置。 

果品深加工形式单一,不顾及中国国情。 

果品深加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以将果品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冻等,而我国目前加工果汁的设备严重供大于求,而加工果酒、果酱、果冻等设备却显得不足。由于我国水果价格相对较高,加工费用高,果汁的价格已较高,加之国人以吃鲜果为主,喝果汁的习惯正在培养之中,目前果汁便成为一个出口导向型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果汁加工的总体效益较差。 

发展措施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直接影响到果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对整个农业的发展制定了战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具体到果品产业,尚要采取具体的对策。 

尽快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应包括:种子质量标准、果品质量标准、果品保鲜剂标准、果品冷藏标准、果汁(及其它深加工产品)标准、果品残留农药标准,总之,要建立从种植到深加工产品的一系列标准,有了这些标准,才可以规范整个果品产业,加快产业升级。 

发展生物农药,灌溉用水清洁化,提高中国果品的绿色水平,加强产品抽检,建立果品市场农药残留物定期公布制度。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果品的“绿色”水平将是制约果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果品的“绿色”水平,必须从源头入手,在果品生长期间严格控制化学高残留农药如DDT的用量,发展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生物药,规范完善“绿色”产品的认证程序,定期进行产品质量抽查,在果品集中交易地建立果品残留农药检测机构,定期发布果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对农药残留值超标的果品不允许其上市交易,对已认证为“绿色”果品但农药残留超标的果品应取消“绿色”标志。 

采用生物工程育种,开发优质品种,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加大引进与开发有特色的品种的力度,对特色果品如荔枝、龙眼等加强研究。 

育种可用杂交、诱变等手段实现,目前以杂交为主,生物技术将成为重要的育种手段,美国采用基因工程育种,使苹果、桃等育种周期大大缩短;我国在杂交育种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苹果、桃和葡萄经杂交育种进行品种改良,新品种的适应性、产量、抗病能力提高,但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近年来,我国的生物技术育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用基因工程培育柑橘品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地域辽阔,果品种类丰富,要大力开发特色果品;对已有的特色果品如荔枝、龙眼的保鲜及深加工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此类特色果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大的生产基地,可以保证优良品种的数量以进行深加工。 

小农经济的生产效率低,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降低了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国际国内市场从多方证明了集约经营的优点,我国的野力干红葡萄酒集团便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取得了成功,酒厂所需的葡萄得到保证,果农的利益也有保证;这种模式可以保证最新的技术得以应用,同时可以保证果品的绿色水平。发展大的果品产业基地,是果品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加大果品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力度,重点攻关,调整果品加工厂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现有的果品机械生产厂家有100多家,大的果品机械生产厂家有十几家,但这些厂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弱,国产榨汁机的果品出汁率低,气调装置的智能化水平低;我国引进的果品储运加工设备已不少,应集中力量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尽快生产出高质量的储运冷藏设备;入关后果品机械行业将面临国外同类厂家的激烈竞争,现在应及时研究相关对策;对果品储运加工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果汁的变色、沉淀问题要集中攻关。对已有的果品深加工企业要进行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设备的开工率。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信息体系,促进果品的合理流动,为政府决策提供适时参考。 

由于果园大多分布在农村,信息体系不发达,导致果品的产量、质量、价格、供需情况等不能及时准确的为国内外客商所了解,果品盲目流动的情况依然存在;我国的果品腐烂、损耗率较高与信息体系不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今后,在果品集中产地,要建立信息机构,向当地果农提供信息;同时要建立相关的网站,向世界各地发布果品信息,实现网上交易。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延揽人才。 

建立果品开发研究的风险投资机制,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金市场,鼓励国内外企业及社会各方面投资支持果品科研,对科研成果实行估价,有偿使用;要利用国内外科研人力资源,对果品业的难题进行国内国际公开招标。有了大量的人才及技术储备,中国的果品产业发展才有后劲。 

前景诱人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我国的粮食已经出现相对过剩。肉、蛋产量已经相当丰富,在粮食、肉、蛋基本满足需要以后,奶制品以及果品将成为两个大的需求项目。中国有12亿人口,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果品消费水平,每年尚有240亿公斤的果品缺口,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果品业已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果品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阶层已经出现,正在成长;果品储运和深加工机械的需求潜力很大,果品产业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这为中国的果品科研界提供了广阔的科研舞台;中国的果品业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科技、教育、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的果品产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9 20:50 , Processed in 0.0282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