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陈志平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618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什么的工业品企业的核心价值

已有 105169 次阅读2010-6-17 10:18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在工业品企业管理聚集在一起,谈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企业规模”,“销售量”,“品牌”“利润率”等话题,在关注以上问题点的同时,偏偏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企业如何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保持住企业销售量和利润的同步增长。也就是说企业如何才能具备抗压,抗风险的能力。这个 问题归根到一个焦点:企业如何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这个焦点往往被众多企业家误解:以为企业规模扩大了,销售量增长了。利润高了,企业的价值也就同步提高了。或者说:企业品牌影响力增强了,企业的价值也随之提升了。正因为这种片面的理解,导致国内企业在片面追求企业的规模或者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以销售量取扩大企业的占有率,以占有率在扩大企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企业关注销量,政府关注GDP;成为国内经济界的主流思想。

有一个成都电缆厂的老板大叹苦经,说起企业这两年的经营状况:“这几年铜材价格上涨达到20%以上,劳动力成本也提高了5.6%;而作为电缆使用大户的中国电信,铁通等公司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电缆的应用价格一路下跌。比较二年前几乎下跌了15%.这一正一反,企业几乎进入无利状况。这两年企业在生产基建上投资了一千多万元,销售量增长了240%,而企业净利润不足50%。企业现在是订单越来越多,而利润越做越簿。企业做到这种局面正是进退两难呀.

09年中国GDP总量增幅明显,已经逼近5万亿美元大关,即将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一信息显示出中国国家经济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不仅令国人自豪,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增强了信心。日本媒体也认为,中国GDP超过日本只是时间问题。但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以公共设施建设为主的扩大内需措施,这种拉动内需的政策,并不能帮助国内企业完成产业的升级。所以中国今天GDP总量超过日本的象征意义要大于现实。“中国制造”享誉全世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充斥着“中国产品”的同时,也寓意着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国家。这让我们为之自豪的第一,是以高能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为主要支撑点的。当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可再生能源的飞涨以及人口增长路的下降,这两个支撑点在逐步丧失;过内企业的未来之路就显得格外严峻。

在工业品行业发展的三十年历程中,正经历着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这四个过程。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见证着工业品企业起步,发展和腾飞史。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了200年时间才完成了这四个方面的转化,国内的工业品正试图在这三十年里跨越这四个过程,显然是任重而到道远。

国内一大批工业品企业大多还停留在第一,第二个过程。也就是停留在“中国制造”这个层面。让众多工业品企业进入一个 怪圈。一方面行业需求量在平稳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在大幅度下降。据国家部门公布的数据,2010年的第一季度机械行业的销售量达到960亿。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94%。而企业净利润增长率却不足20%。这就直接反应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内工业品消化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还偏弱。国内工业品企业普遍已进入微利时代。正因为工业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核心价值”理解上的不准确,使得企业将其资源投入到扩大再生产,追求规模效应上。以某某行业“国内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为自豪。却忽略了对“核心技术”的开发,经营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这导致国内工业品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相互挤压,而中高端市场主要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外资企业所垄断。

 

 

国内大多数工业品企业只是简单地生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这类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是高消耗的能源和廉价劳动力。还有一部分企业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也掌握了一部分市场资源。已经跨入了第二阶段。但原材料的价格产生波动就直接导致盈利能力的下降,这些企业还只是停留在“市场化”阶段,尚未进入“产业化”时代。随着土地,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和成本的提升,国家政策支持的削弱;必然促使国内的工业品企业必须完成成长模式的转换。对发展型的工业品企业而言,依附于大型企业,夹缝中求生存;以廉价劳动力的人力成本优势,以价格竞争求发展的成长模式显然难以在目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取得长久的发展。这就给国内众多的工业品企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命题:未来的发展之路该如何来走?

  要解开这个命题,首先得明白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毫无疑问,这个原动力就是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也就是说:企业不受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从中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推崇的“价值企业”。

所谓“价值型”企业是指可以超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并不在于规模的扩大或者绩效的提升,;更在于企业内部建立起持续增值的能力。“微软”公司并未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削弱其盈利能力。“可口可乐”也没因世界经济的疲软,而导致业绩的下降。因此“可口可乐”“微软”能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让国内众多钢铁企业大面积停产;欧美在钢管,电机领域内的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让国内大批生产企业面临窘境。这多反映出国内企业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却忘记了对企业自身的“增值”

发展型的工业品企业重塑“价值型”道路,必须提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顺应并把握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是企业内部顺势求变的能力。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变化中保持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这正是企业的核心价值。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8 04:16 , Processed in 0.0274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