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吴群学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543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我的恩师余世维成功秘诀---吴群学

已有 148066 次阅读2008-8-26 15:06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有一次,我在一家企业作培训时,有一位学员问我:“吴老师,你真有余世维授课的风格与魅力!”在自己得到学员认可的同时,不禁让我反复思考这些年来对恩师的研究与学习中领悟的心得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培训行业我经历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我的一年相当于别人的三年甚至是五年,这话说出去大家可能哗然一片!不要问为什么?你听一下我的实地课就知道答案!在学习中我听过张锦贵教授的课还有杰亚伯拉罕、罗杰道深、周嵘、陈安之、郎咸平、杜云生、林伟贤、、、但对我影响深远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余世维先生!我学过恩师余世维所有的课程,现场听过12次,光盘全部学完。职业化、执行力、团队建设等等。得出来的结论:我的恩师余世维博士就是:“中国管理培训第一人!”不要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对陈安之老师,我们大可不必再谈,毕竟他的培训已经成为全中国的笑柄,但对余世维我的恩师,我们还是值得一谈,因为直到现在,他的声音依然在全国各地的机场书店里畅响。可能有人会问:“社会有很多人会对他提出疑问,说余世维的课程内容空洞缺乏实用价值”。我我就要问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还会花重金来听他的课,使得他凭空又多了一句自我广告语:“中国企业管理培训第一人”呢?我分析了一下,发现恩师余世维的成功有几个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对于我们本土的企业管理专家和培训讲师来说,确实具有借鉴意义。

  我的恩师余世维博士的培训能在中国得到追捧,我经过认真仔细地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善于包装与策划
      恩师余世维对自己的培训业务的宣传以及渠道开拓做的非常细致和到位,对自己的培训目标人群定位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而这些人群经常活动的地方就是机场,所以几乎垄断了全国的所有机场书店,直到今天你只要进入机场候机楼,就能听到书店终端电视机里传来的带有台湾味普通话的讲课声音。
      除此之外,余世维还搬出了很多的国外名校学历和头衔,以及自己在美国、日本和台湾的大型企业担任过重要职位等背景资料(尽管有网站抖出暴料,说余的很多背景资料是伪造的),所有这些,都令我们的企业听众感觉到课程的重要性与讲师的权威性。


      二是:内容设计条理与独特
      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的劣根性融入整个培训中,如讲到产品质量,余世维就会把日本的企业如何如何做与中国企业如何如何做进行等同比较,再把这两个国家的历史渊源与民族之间的纠葛大肆渲染,从而使我们的听众感受到一种压抑和叹息,感觉我们自己真的很差,太多不如人家的地方。如:中国留学生到日本一家企业实 习缝扣子的事例,要求是缝扣子针线是38圈  第一天第二天都是三天后慢慢减少,最后只有12针,问中国留学习,为什么只有12针,答:减少成本。
     讲课的风格比较独特,无论是他十分通俗的语言甚至有时甚至掺入了国内的市井俚语,还是老式投影仪的衬托、以及善于把自己的老婆和女儿当作案例的主角来宣讲,都使得我们的听众耳目一新;

  三是:故事与案例组合
其实培训今天我认为就是讲故事!内容是一样的谁讲的生动活泼让学生听了后容易接受并学到东西谁就是赢家。恩师余世维尤其是全球500强企业案例的详细解剖,使得我们的听众一下子象进入了MBA课堂一样,感觉就是不一样,加上大量的图片资料和500强企业领袖的头像以及他们的观点佐证,使得在场的听众感觉到这堂课的珍贵与荣耀。上个月2008年6月22号我受深圳有名的一家公司波顿管理咨询邀请前往南山清华信息港讲了一场生产管理的课《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据统计一天下来全场自动自发的掌声有30来次,为什么?其实是我恩师教我的一招,要学会讲故事!

    
    由于职业关系,笔者接触过很多国内的培训代理机构——也就是以提供培训服务为主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发现这些培训机构只是养了一大帮电话营销员来开拓培训业务,自己根本没有固定的培训讲师,等到有了业务,才根据企业的需要,去物设合适的培训讲师。培训讲师接到授课指令,就花时间去备课,然后到约定的时间实施培训。

  可想而知,为什么恩师余世维的培训能这么快速地在国内企业盛行,这完全是由于本土企业管理专家和培训讲师对自我形象的包装、培训内容与培训氛围的整合以及培训课程的推广渠道开拓等缺乏创新造成。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的培训市场现状亟待改变,一方面企业要确认自己的战略思路,围绕着战略需求进行培训的规划,必要时,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内部培训体系,以确保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作为专职企业培训机构和培训讲师,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不能仅仅依靠贩卖已经过时的经验来忽悠企业,这样既坑害了企业,也影响了自己的个人进步;同时要借鉴陈安之和余世维们的成功经验,无论在培训风格,内容安排、案例剖析和现场氛围等,都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真正让听课者接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知识营养和培训体验。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9 23:20 , Processed in 0.0379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