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姚永斌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500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上世纪50年代经济危机是怎么“得”的?

已有 43949 次阅读2008-11-26 18:11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1957-1958年:二战后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

50年代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高涨,其中以日本、德国为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部门,特别是新兴工业部门,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推动了固定资本的投资热潮。这是这次高涨的核心。以美国为例,从1955年到1957年,美国的投资增长率也超过10%,被认为是战后美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刺激经济的措施在这次经济高涨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高涨阶段孕育着危机,繁荣只是危机风暴的前奏。随着生产的扩大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矛盾的加深,19573月,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终于首先在美国爆发了,商品滞销,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13.5%,钢铁和汽车等部门的生产量下降一半以上(这两个部门正是日本和德国发展最迅速的部门)1958年第三季度固定资本投资同比下降15.6%,失业率上升到7.5%,是危机前的一倍。 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联邦德国也相继卷入危机。1957-195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同时袭击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显示了危机同步性。 美国采用财政和货币两手对付危机。财政方面主要是增加公路和住房建筑支出(36.5亿美元),增加军费(58亿美元),从而使1958-1959年国债总额增加142亿美元。在滞胀的前提下,支出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提高利率,通货膨胀可以控制,但危机会加深;反之,则通货膨胀会加剧。无论如何,美国于19592月工业生产指数超过危机前最高点,进入周期性高涨阶段。 总的来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较短,破坏性较小。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的工业生产在1958年上半年开始回升。19591月,法国经济也终于出现了转机。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基本结束。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5 04:55 , Processed in 0.0292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