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昭翕先生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208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昭翕看营销:深化营销的中国化进程

已有 57646 次阅读2009-11-12 00:23

    营销这个词从70年代末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现,到80年代盛行,至今已经30多个年头了,全国人民不知道“营销”的很少了,不可谓不“快”,所以我们不谈“快”不快,该谈谈深浅的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 营销是“舶来品”?

    我们现在的“营销”在美国是“Marketing"(学英语时,我们就叫“市场ing",动态的市场)。美国的“Marketing"理论据说是在1920年开始形成,模糊地说比中国早60年。

    “Marketing"来到中国,中国人就开始翻译他了--“市场学”、“市场行为学”、“行销学”、“市场营销学”,起了一大堆的名字,最后据说大家都喜欢“市场营销学”,所以“Marketing"就有了中国名字。据接触的一些台湾地区的同胞判断,他们那里还是喜欢“行销学”这个名字的人多一些。名字倒是不重要,大家都知道是同一个“Marketing"。当然,很多人认为是哥俩的也不少。

    这么看来,“营销”是舶来品。

第二个问题 资深的VS浮躁的      

     既然营销是泊来品,那就不是“中国制造”,产地就是美国了,所以大家对原产地的来客都是非常“尊重”,只要模样和中国人不大一样的欧美白色人种,都会认为她们是资深的!看看中国的十大营销咨询行业排行榜,那是一溜的“洋货”(靠前面的)。按照这个理论,我们不妨也做一个大胆的推论:中国只要到外国打工的一律都是中国的精英人物。如果不输出人员,那就输出一个品牌,也绝对是资深的,因为可以沾原产地的光!

    资深的因为是舶来的,人家不能抹杀了原产地的光圈,那是招牌,所以人家的公司名字自然也是洋味十足。这可急坏了我们中国本土的营销人,因为我们的企业都相信原产地,大把大把的钞票都送到“洋”公司了,所以很多本土公司就开始浮躁了。公司的名字也都喜欢带点“洋味”,那样可以沾点原产地的光,如果再能高薪聘请个“老外”,那就更加夺人眼目了!

    浮躁性开始蔓延,不能都是老外把钞票赚走啊,我们中国人也都不差啊,为什么不用我们本土的营销人呢?很多营销人就开始“吹”,把营销吹得“神乎其神”,把自己的光环忽悠的是“锃光挖亮”。所以公众都认为营销真的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找到营销策划人,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夜暴富了!一夜没暴富,一年后公司倒是黄了,公众伤心了:什么营销啊,全是“忽悠”!面对理性了的公众,营销人自然就要更加努力了,把所谓的营销系统、营销理论、营销工程一股脑全搬出来,不管你适用不适用,理解不理解,反正我这下没“忽悠”你,先把你“搞晕”再说。聪明的企业虽然不再抱有一夜暴富的想法了,但他们很自然地会问营销人一句话“你能一针见血吗?”(你能保证有效吗?)。

    说到这里倒让人想起中国的早期民主革命,那些年轻的革命党们抛头颅洒热血,可是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她们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搞的那一套好像离老百姓的生活太遥远了!

    看看营销人和企业现在的关系:企业真的被搞怕了!所以啊,千万不要让营销脱离企业和公众的土壤!

    当然说到这里,大家的感受可能不大一样,因为营销在中国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南方明显优于北方,大城市明显优于二三线城市,东部优于西部。

第三个问题 资深的VS本土的

    人家老外资深,我们得承认,人家发展早,经验丰富,理论完善,技术先进,这些都是洋品牌公司的优势。我们本土的营销策划人呢?当然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本土的。

    记得在中国加入“WTO"的时候,社会上风传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在加入“WTO"以后,会对中国哪些行业或者哪些职业产生重大影响。记得最清楚的一个职业是律师,这个行业受到国际上冲击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呢?因为外国律师要到中国执业,首先要精通汉语才能研究中国法律,而中国的语言又是“博大精深”,中国人自己都没完全搞懂呢,还别说老外!所以律师职业最不容易受冲击。

    再来看营销咨询行业,本土营销人的最大优势也是在于中国文化的掌握上。营销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中国人而言是很容易掌握的,而所谓资深的老外如果想精深地掌握中国文化和人情风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他们可以通过高薪聘请本土人。究其实质,资深的老外和国产的本土其实就是洋品牌和国产品牌之争,在洋品牌的公司里,真正操作的人很多的都是中国人。)

    上海迈谱调研咨询公司的总监王锐睿先生曾应邀到意大利参加一次营销峰会,交流时说:参会的老外平均年龄在四五十岁以上。因为,在美国,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以后才可能做咨询人,他们对年轻的中国营销咨询人感到很羡慕。这种现象,完全是由于时代造就了一批年轻的营销宠儿!而且他还谈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多的国际顶尖的营销人,对中国的市场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很想了解这个市场,了解市场的本质其实就是想了解这个市场的文化。

     所以说对于中国本土的营销人而言,脚踏实地深化企业和公众营销意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 中国人不会营销?

    如果说营销纯粹是舶来品,真的令人很难以接受。泊来的刺激只是把营销作为一个固化的概念出现了而已,其实古老的中国早就有人做营销了,春秋时代的陶朱公范蠡,他可以帮越王争霸,难道他就没有一套自己的经商策略?红顶商人胡雪岩难道就没有自己的谋略?古人做生意、经商都要去“学徒”,那这个学徒是学什么呢?中国老早就有“流通”和“贸易”,“汇通天下”了,只是没有像西方那样去形成一个完整的量化系统!这个问题现在探讨虽然没有意义,但是却可以提高我们对中国本土“营销管理”文化的重视。

    鲁迅先生有个“拿来主义”,其实营销也应该是这样,拿来,然后消化,取其精华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营销方式。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企业都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感兴趣,比如孙子兵法、论语等,汲取典籍中的精华而用于管理,这样的工作,也应该引起中国营销工作者的关注,促进泊来的经验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快速融合,这也是深化营销的重要举措。

 第五个问题 期望

    让营销接近每个人,让全民都了解营销、掌握营销、参与营销,营销才能根深叶茂!

    让中国的传统智慧文化与营销理论和技术深度结合,将能产生一支更具中国吸引力的美丽奇葩!

                                                      

                                                          本文中所指的营销在代指公司时皆指智业公司而言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0 16:10 , Processed in 0.0286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