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马小雨-资深策划师 https://www.cmmo.cn/?81786 [收藏] [复制] [RSS] 从来处来,观世间千姿百态;由去处去,笑人生一梦入怀.

日志

【策划师札记】管理漫谈之一:管理思维

热度 1已有 105609 次阅读2014-10-1 23:32 |个人分类:策划师札记|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中国人, 企业经营, 策划师, 管理者, 胖子马


前言

管理,是个现代感十足的词,事实上大部分中国人知道这个词的时间不过短短三十几年;管理,作为一门学问,它研究的是以人构成的组织,在互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管理,作为一门技能,它是用来考量一位管理者是否称职的依据;管理,作为一种规范,它可以引导组织中的每一个人。

管理,呈多面性既是理念、学问、技能也是规范。向上看,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严谨、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策略方法;向下看,管理作为一种技能,被充分应用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向横看,管理又可以落实为一张纸、一个制度、一套行为模式,用以引导规范组织中的每个人和每件事。

那么,管理是什么?管理者应该做什么?作为组织中的个人又应该怎么做?

我想,这就是这个系列文章要探讨的方向。

【管理思维模式:认识路径】

AB式管理:以美国式管理为代表,讲究是非分明,有力制衡。这种管理思维将组织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划分的相当明确、具体。例如:针对不同的岗位都有一套清晰准确的岗位职责与说明,这份说明中详细罗列了这个岗位所需人员的要求、岗位具体职责、上级授予的权利、可享受的义务等等。可以这样说,一个新员工进入企业手拿一份这样的说明书,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大和式管理:以日本式管理为代表,讲究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即便这个命令是错的。他们对外特别强调抗争与团结,对内则以互助、关怀来消除制衡。这种管理思维更加注重团队利益与荣誉,不允许个人有任何突出的表现。同时,由于缺乏民主气氛,一旦管理决策出现失误,其代价很大。

甲乙式管理:以中国式管理为代表,是非难明甚或行为管理的边界较为模糊,同时不希望在团队中出现明显制衡(即便有也相当隐晦)。这种管理思维注重个人义务,强调自我道德觉醒,力求善尽责任,所以中国团队强调“忠诚”。

【管理思维基石:人本观念】

组织由人构成

在企业开展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人,是实现这一切行为的主体。在这些行为进行时,发生的所有问题都与人有关,只不过区别在于:你是解决问题的主体,还是制造问题的主体。

一直以来,我们往往只着眼于问题本身,而忽略了制造和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人。我们常在会议中出现这样的声音:我讲一个问题,对事不对人啊,只是说事不是说人。这种观点对吗?对的,因为大家都要面子,因为中国人重面子。但是,我们在照顾面子的同时也就忽略了问题的本质——人,人的没有解决,那么人所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

所以,应当看到:组织由人构成,问题因人产生,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解决人。

斗争创造活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免不了要有纷争。在组织当中,只要有人,就会有斗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工作做的好,要斗,是为了争夺机会与利益;工作做的不好,更要斗,是为了推卸责任与逃避惩罚;工作做的好不好的时候,还要斗,有时候可能纯粹就是为了解闷儿。中国五千年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人与人争斗的历史,国人擅斗,这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成熟的管理者,要洞悉国人的争斗本性,不逃避斗争,更不卷入斗争,而是运用人事斗争来激发团队活力,运用矛盾解决矛盾。

行为引导行动

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管理的过程中,将心比心是每一个管理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制定一个工作,布置一项任务,如果这个工作、这项任务是管理者自己都不愿意去做,不会做的,那么这个工作自然推行不下去。管理者想要怎样来要求你的团队,那么你首先就必须先做到你所要求的,这是任何一位管理者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层级决定范围

大部分企业管理体系中,笼统地说只有三个层级:经营领导层、经营管理层与经营执行层。

经营领导层(企业第一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大抵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想的都是事关企业生死的大事,做的都是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事;经营管理层(除老板外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概括一点说,就是把领导层的想法变成方法,然后推动经营执行层付诸实施;经营执行层(员工)的工作则更加简单,把上级布置的工作做好。

围绕某一个经营目标,企业的不同层级决定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你所在的层级需要做的工作范围和程度。而不同层级的人,最重要的是必须清晰、准确的知道你要做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

文化塑造团队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即:硬实力与软实力。对于硬实力的划分及包含内容,学术界有一定的分歧,但大抵可以归纳为固定资产的范畴,例如厂房设备、产品品牌、销售网络等等,而对企业软实力的认识则较为统一,即: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学者甚至上升到企业内生动力的高度上,关乎企业生死存亡。这不是本文要探讨的方向,所以不做过多解释与评论。

但是可以这样说:文化,是塑造团队,凝聚团队的有效方法。

【管理思维禁区:自由意志】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与其天性是矛盾的,甚或背道而驰。状态再好的孩子,每天早晨起床都是一大挑战;学习再好的学生,也不愿意每天都待在学校;工作再勤奋的员工,也不愿意被企业约束;罪大恶极的罪犯,也不愿意失去自由。每一个人,从自我意识觉醒的那一天起,就与管理产生敌视,不愿意被管理、被约束就成为人与管理的天然矛盾。

最近这些年,与管理有关的一些什么“狼性文化”、“虎性行为”、“狗性忠诚”等等观点充斥其间。这些观点好吗?很好,有其存在的客观价值;对吗?很对,有其实践的应用案例。但是,能学吗?我个人认为: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有情感,会思考,而动物大多依从本能行事,饿了就找猎物,累了就找地方睡觉,到日子了就找雌性交配……本能,是动物生存的根本,也可以说:生存,是动物天生的本能。而人类的天性是自由,害怕被约束,所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才会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愿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喟叹。

诺基亚第一次通过广告向社会传递“科技以人为本”这句广告词以后,这句话就称为一种定式“XX以人为本”被应用在许许多多的场景中。亦如今天,很多企业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核心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

我以为:尊重个性,顺应人之天性,顺性而为,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天性为本。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是约束人的行为,引导人的思想,而这两点恰好都触碰到了人类天性的敏感区域,所以管理行为才会呈现出复杂性、多面性的特点。老庄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即:凡天下至大之事必于至细处起,凡天下至难之事必于至易处生,这便是大道至简的道理。

【管理思维的维度:行为思想】

管理是个复杂的行为过程,这是因为管理的主体与被管理的主体——人,时刻处在动态的变化当中,管理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在这种动态的变化中找寻规律,进而积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看来,把握动态变化的两个主要方向即:人的行为与人的思想,这也就是管理思维最为重要的两个维度。

行为管理

在管理的具体实践中,行为管理是每一位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内容。

理论上,围绕既定目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应当是有计划,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倡的“目标管理”,其核心意义就是规范组织中每一个人的行为,并使其终向目标靠近。那么何为“行为”,人在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就是行为,往小了说包含正点上下班,往大了说涵盖围绕目标的统一行动。

在我看来:规范、奖惩、榜样是行为管理的三大法宝,对于充满自由意志的人而言,强硬的要求往往会出现更强硬的反弹,这是很多团队崩溃的主要原因。合理的行为规范、严格的奖罚制度与管理者的身体力行,是引导正确、合理行为的最佳策略。不要试图将每一个员工都规范成提线木偶,真到了那时也是这个团队创新能力彻底消失的时候。

思想管理

客观地说,思想管理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命题,因为思想是自由意志的最动态体现,从管理学诞生起到今天,对于人类自由意志与思想的把握,也只能或只有依靠企业文化来施以影响,仅此而已。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虽然不能完全的控制人的思想,但是却可以通过文化渗透、荣誉激励等手段引导员工向积极、正面且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

虽然思想的管理甚为复杂也多变,但是管理者员工日常的行为、言谈中还是能发现并体察到其思想的动态,这其中,有两种思想动态需要管理者特别注意,那就是:相对不满与绝对不满。

在团队中,较为多见的是相对不满,因为绝对不满的出现往往是从相对不满长期得不到发泄发展而来,而直接导致绝对不满出现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是生活水平绝对下降,例如长期完不成销售业绩所带来的收入下降,导致生活水平降低;其二是团队地位的绝对下降,例如从管理者岗位变为执行者。绝对不满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离职,且绝对不满往往不易挽救。

除上述两点直接导致绝对不满外,在团队中普遍存在的还是相对不满,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其称之为“牢骚”。上下班要打卡,不打卡扣罚工资,要发牢骚;上班着装统一要发牢骚;挨了领导的训斥还要发牢骚,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有管理,团队中就有牢骚。

作为管理者,对于员工的相对不满不能采取压制、无视的态度,因为相对不满具有“传染”的特点,一个人的相对不满过多堆积会发展成为绝对不满,同时某些相对不满往往容易引起团队中所有人的共鸣,坐视不理则会逐渐发展成为群体性的相对不满,后果严重。

解决相对不满没有绝对有效的手段,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观察体会员工的言行举止,及早发现相对不满的苗头积极的进行疏导,同时应当在团队中创造轻松、民主的管理氛围,尽可能的发动每一个人参与到团队工作中来,用统一的目标制定、行动线路规划、团队荣誉激励,引导组织中的所有人重视目标,进而弱化相对不满带来的负面影响。

【管理思维综述:管事理人】

管理思维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些与管理有关的认识,这些认识是否具备普遍性?是否是客观正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却也无可厚非。对于管理的具体实践而言,“管事理人”应当是当前主流管理学派的共同认知。

管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责权范围内的事,管好自己负责的团队的事,是管事主要内涵。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中有一条重要的观点:企业赋予管理者辞退所领导团队中任何人的权利,甚或无需任何理由,但辞退他的前提必须是你可以在他走后,像他一样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且比他做的还好。这差不多就是管事的精髓。

理人,大约可以总结为两层含义:尊重人,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个员工,不管他的能力是否出众,不论他是否怀疑你,反对你。给予每一个人充分的尊重,是管理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尊重人的同时,理解人,也要以理服人。我们常说:权利是企业给与的,而权威却是自己树立的。以理服人就是树立权威的最佳途径。

最近这些年,我受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较多,崇尚“大道至简”,所以与管理有关的枝枝叶叶没有过多的涉及,更无意普及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位管理者应当有其具有特色的,适合自己的管理策略与方法。但,多年以来,我却坚持认为:通向罗马的路很多,但通向罗马的方向只有一个,对于管理者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想问题、看问题的方向,只有方向对了那么方法就一定错不了。

理解自由意志,尊重人的天性,在顺应天性的基础上引导组织中的每一个行为,影响组织中的每一种思想,将人作为解决管理问题的主体,这差不多就是通向罗马的方向。

后记

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过程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新的理念、知识、观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差不多就是我们走向成长成熟的主要路径。

在管理知识的学习与具体实践中,我所经历的过程大概分为两段,第一段是西方经典管理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我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阅读了大量西方经典管理学书籍,尤其推崇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理论,他的大部分的著作例如《管理的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我基本上都拜读过,以至于直到今天,德鲁克“目标管理”理念当中的某些方法还仍然被运用到工作中。

随着我的职业阅历逐渐丰富,团队管理的经验逐渐沉淀,我有幸读到了三本至关重要的书,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对团队管理的看法,这三本书是吴稼祥先生的《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曾仕强先生的《管理思维》与《中国式管理》。而我的第二段管理知识学习与具体实践,就是从这三本书开始的。

在这两个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我们将其称之为专业知识;其次,在管理的策略与方法中,西方管理手段更为具体有效,但仍需注意:经验可以复制,而经历不可跨越;最后,具体到中国企业的团队管理,侧重点在人,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了,也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很多管理上的问题。

(未完待续)


2014年10月1日   呼和浩特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王录强 2016-3-13 21:44
管理之道何其深奥博大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23:55 , Processed in 0.0296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