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医生阿辉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818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转载:医事(二十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病症
2006-1-7 16:09
是什么成就一个好的医疗体制?有许多人在比较国际上各国的医疗政策、医疗体系和最后体现出来的结果。如何集资、管理、组织医疗,是让政府费心费神、绞尽脑汁的事。虽然医疗体制各不相同,但全世界几乎面临着现同的问题:医疗费用上涨,社会人口构成变化,医疗技术进步,消费者期望值与日俱增。 &nb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2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二十二):市场化是所有的原因?
2006-1-7 16:05
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曝光,确实暴露出了监管制度中的漏洞,但我们身处的环境是不是越来越糟糕呢?象有人说的那样,随着文明的发展,人越来越被异化,朝着非自然的状态前进?就像煤矿爆炸的事件一样,是不是现在的发生率比以前就高了呢?其实,可能事件并未增多,只是信息越来越透明,报道越来越频繁,而以前,可能就是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2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二十一):我们那萎缩的判断力
2006-1-7 15:56
华盛顿邮报的两位主编 Leonard Downie Jr. 和 Robert G. Kaiser, 在《关于新闻的新闻-危境中的美国新闻业》一书中,有一项出色的分析,提出了从新闻业看美国新价值观的腐蚀。在这两位资深媒体人士看来,“政府、政治、国外新闻这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末,已经被犯罪、天气、健康、投资、娱乐所代替。这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3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二十):没心没肺的媒体狂欢
2006-1-7 15:51
在我们的一些媒体忙着“制造毒性新闻”时,别国记者在做什么呢?《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在一篇关于苏丹红的文章中,询问了他们的驻外记者。结果他们发现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苏丹红方面,欧洲媒体可以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欧洲其实这两年发生了好几起苏丹红事件,法国、意大利、英国都有。但在这两年发生的几次苏丹红事件中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十九):我们被媒体误导了多远?
2006-1-7 15:45
监管、检测、制度完善这些任务,还是留给监管部门去处理,让我们来看看在苏丹红这件事背后的几个不被关注、很少提及的问题: 苏丹红一号到底如何致癌?有什么样的证据支持这个结论?吃多少能致癌?导致什么样的癌症?在忙于报道“涉红黑名单”的故事里,很少去提及这个问题。最初发现苏丹一号的毒性,是在给几只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3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十八):“举毒”新闻大战
2006-1-7 15:37
面对粗砺的环境 “举毒”新闻大战 2005 年,似乎是从一种叫做“苏丹红 I 号”的色素开始,一场关于“健康”的舆论大战就开始了。在这个全民参与评论芙蓉姐姐、超级女生的春夏天,我们的媒体也比已往任何时候更热衷于报道有毒食物、致癌生活用品、有副作用的药品。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2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十七):唤起医生稀缺的注意力
2006-1-7 15:31
一位上海的教授给我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外地病人好不容易来到上海想看这位教授的门诊,但是无奈号早就挂没了,医院门口甚至炒到几百元的黑市号也被抢得精光。但是,这个病人并没有失望地掉头回家。他决定给自己争取机会。他在走廊里等了一上午,等快到下午一点,教授终于看完了病人准备关门时,他拿着自己的一叠资料,对教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2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十六):聪明病人是沟通高手
2006-1-7 15:23
五年前在美国,我在一个研究抗结核药的多国部队的课题小组里工作时,一个印度同事送我一盘有声读物的 CD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位同事是个科学狂人,准确地说,是个 DNA 狂人。他的试验台和办公桌上贴满了结核杆菌的基因谱。他胸怀科研上的伟大抱负,那就是在《科学》或者《自然》这样的最高刊物上发表署着自己名字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2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十五):医生是不是替罪羊?
2006-1-7 15:18
当读完罗森邦医生和 Jamie Weisman 的故事之后,我们会发现在“看病”这件事上,除去医生和病人在起着作用,背后还有隐藏着的更强大的力量。随着环境的变化,它们正在以越来越重的分量掌控着我们的健康,决定着我们看病这件事,甚至决定着我们的生死存亡。 在罗森邦医生成为了病人之后,他终于得空打量眼前的医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10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事(十四):当病人成为医生
2006-1-7 15:11
1998 年,一部电影叫做《心灵点滴》( Patch Adams )在圣诞节档期上演。不过这回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 )出现了,在美国上映三天,票房就达近三千万美元。不仅如此,它还获得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的题名。在平日的采访里,我们看到的罗宾·威廉姆斯似乎每分每秒都表现得有趣搞笑,但在这部电影 ...
个人分类: 联系版主|9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8 13:01 , Processed in 0.03712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