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贾同领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5951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企业管理弟子规】信(2)

已有 38282 次阅读2014-11-27 11:08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弟子规, 传统文化, 职场

文/ 贾同领(慧度)
 
四、信
《弟子规·信》是分叙的第四部分,这是讲做人的道理,讲的是关于人的品德的修为,做人要有诚信。
从企业的角度看,这部分是在提醒员工要加强个人修养,要在个人品德才能的提升上不断努力,清醒而正确的把握好自己,抵制不良习气的诱惑。


4、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原文解释】没有弄清楚真相之前,不要随便乱说;对于事情了解得还不够清楚明白时,就不要轻易传出去。

 
关于讲话,《弟子规》连续用四节来进行说明和要求,就可以看到“祸从口出”的严重性,这四种“口业”确实太容易犯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与同事或他人之间很多“不经意间的矛盾”就由“口”产生,所以管好自身的嘴是多么重要!
我们现在接触的信息量太大,难免有很多不加证实的虚假、片面信息,这时就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清楚了解的不乱说、不乱传。告诉对方不准确的消息,比对方不知道还要差,假设一则信息价值为1,不知道是0,不真实信息的价值就是负数了,这会对听者产生误导。特别是同事之间关于“是非人我”的事情,更加要确保事情的真实性,否则听风就是雨,那在其他同事看来就是搬弄是非,也是佛家所讲的“两舌”。同事间的一些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在传一些不真实事情时,其他同事也就躺着中枪了。
前段有则新闻报道,“外国小伙扶中国大妈被讹”,一时点击率很高,大骂中国大妈无节操者很多。可后来发现这是没有深入了解的误报,真相是外国小伙撞了中国大妈,还恶口相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性质,还好最终真相还原了。由于这个关注度高,开始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消除很多,但其他的类似事件呢,很多人可能只关注了开头,并没有持续关注,那不良影响就很难消除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了也不是真实,虽然“有图有真相”,但这是片段的图,不是全部。
人都有从众的心理,有时虽然不是真相,但被传多了好像就是真相一样,认为“大家都这样说”肯定是真的。曾参的母亲有一次听到邻居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并不相信,认为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又过了一会,又一位邻居过来也这样说,曾母还是不信。第三个人又过来如此说,结果她心里动摇了,有些信了。结果只是一个和曾参同名者杀了人,是个误会。如果是同事之间,胡乱去传一些不是真相的事情,能不造成矛盾吗?
宋人掘井的故事说的就是以讹传讹的故事。宋国丁氏家里井打好后,说“我打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后逐渐就传成“丁家打井挖出来一个人”!意思大相径庭。同样的话,根据语气神态的不同,表达的意思差异很大,这也是说话容易造成误解的原因之一吧。比如“我没说是他写的”就有五种意思:
“我”没说是他写的,可能是其他人说的;
我“没”说是他写的,自己确实没有这么说;
我没“说”是他写的,可是我是这么暗示的;
我没说是“他”写的,可能是别人写的;
我没说是他“写”的,可能他说的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的。
同样一句话,乐观的人是一种理解,悲观的人是一种理解;关系好是一种理解,关系不好又是一种理解。同事之间容易产生误会很常见,关键是我们的心态,记住:同事也许不是你想像的那样,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找你麻烦!
 

5、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原文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不是正确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如果随便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人要有爱心,有包容之心,团队里很多事情都是互帮互助才做好的。不过,即使帮助他人,也要三思而行,看事情的本身是否合适。如果事情不合理,就不要轻易承诺。一旦承诺了,不做就违反了诚信;做了,却又违反了道义。
比如同事有不良嗜好,还去帮助他,那就是助纣为虐,这种帮不是真正的帮忙,而是进一步去陷害。因为如果他的不良嗜好得不到“帮助”,就会面临“绝境”,自己突然醒悟和悔改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是“饮鸩止渴”式的帮助,反而增加了其侥幸心理,助长了其不良嗜好滑向更远的深渊,对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悔改是没有帮助的。
所以,对于不合理的请求,要学会婉拒。拒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拒绝别人要婉转,要让对方不失面子。对方在“不义”的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人注定是要吃尽苦头才能明白一些事理的。帮助他人需要智慧,要懂得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帮助”,而不是变成了“帮凶”!
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不能做老好人”,要对他人要求勇于说不,如此理解就有些偏了,这里的关键词是“事非宜”。如果不是“事非宜”,在团队里,还是应该努力帮助别人。只是,如果事情不合理,就不要承诺去帮助而已。
答应他人的事情,就是一种承诺,所以要慎重。“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高兴时承诺给他人的事情,当平静下来时,可能会觉得后悔了。如果能力不够做不到,还勉强答应,即使好心也可能被人家误会。有些人喜欢把承诺挂在嘴边,根本不考虑兑现与否,也不认为这是什么错,那就加速了“世风日下”。特别是在酒场,几杯酒下肚,就开始“飘飘然”,加上对方几句好话一说,答应一些事情就特别容易。承诺了“非宜”之事,最后就造成了“进退错”。
记得一次和同事一起陪客户,双方喝的都很尽兴,同事在酒桌上大肆承诺,客户也说一定会和我们合作云云。等第二天,末学问同事还记得昨天向客户的承诺吗?同事说还记得一点,他同时告诉末学“酒桌上的事情,别太当真,大家都晓得喝的迷迷糊糊的,不会太在意谁说的啥,关键是尽兴,大家拉近一些距离。”最终果然应验了同事说的话“别太当真”,客户最终也没有和我们合作。末学当时很纳闷:喝酒是交心,但为什么去吹嘘一些做不到的事情呢,最终“伤身又伤心”,何苦呢?
与客户说过的话,在利字当前或真正遇到障碍时,有些人就很容易反悔。诚信是个品牌,决不能是“三拍”:承诺时拍胸、做时拍脑袋、做不好时拍屁股走人。遇到一点小利或困难就变卦,如此目光短浅,怎么可能和客户保持良好长久的关系,怎么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根据贾同领新书《企业员工弟子规》选编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1 01:23 , Processed in 0.0312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