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魏涛的营销日志 https://www.cmmo.cn/?54555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真正的营销大师:不在你床边,就在你怀里

热度 1已有 100988 次阅读2012-7-7 19:45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企业面临销售之窘境时,总乐于求助那些口才出众的“营销大师”和以各种煽情口号冠名的“销售训练营”。今天,“微力量”貌似异军突起,大家又将希望倾注到微博上。作为资深媒体人和中国公益营销理论较早的践行者魏涛微博在近期的中国公益营销传播峰会上,异乎寻常地扔出这样的观点:“真正的营销大师,不在你床边,就在你怀里”。听罢,颇为惊诧。(现将魏涛的言论略微整理,经其本人同意发表如下)

医生与“xiao姐”,如出一辙

  大家好。医生与“xiao姐”,如出一辙——想必该标题一出,定会遭到所指双方的恶骂,因为他们很可能反感于彼此的不良口碑和劣迹斑斑,而我又如此一般地相提并论。
  但无论如何,我都想借他们体内蕴藏的鲜为人知的职业精神,给每个企业高层和热衷于有关话题的朋友们来一番酣畅淋漓的解说,但愿有所启示和帮助。

 

  “看医生”和“抓药”的区别
  我们可能有一种体会:港澳台地区习惯把就诊叫做“看医生”,而祖国大陆的传统说法是“抓药”(编者注:估计是因过去医生都在药店里坐诊)。这不是简单的语言区别,而是价值观的不同。前者所反映的,是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被充分肯定,而后者则被忽视,一不小心成了药品的附属物。所以在中国,“以药养医”问题始终难解,也不能全怪医疗政策专家们,文化土壤使然。同样,正是因医者的个体价值得不到尊重,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医疗服务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只能追求大量的隐性收益和灰色收入,弥补缺失的价值。
  今天,当你卸下优秀纳税人的光环,穿着统一的病号制服,躺在床上无力地呻吟——那些站在你床边,穿着整洁、白衣飘飘的人,手里摆弄着各种散发着化学气味的道具,向你微微笑。可就在他们慈眉善目的嘱托身后,暗藏着现代医疗服务营销的种种“玄机”。
  此处用“玄机”两字形容医者之道,实不为过。然而我要讲的第二个角色,则更胜一筹。

  所谓的“xiao姐”
  此处,我需要阐明一下:本人是格外不情愿用“xiao姐”一词的。“xiao姐”是流传于普通民众之间的一种特意的、羞辱性的叫法,称呼者内心充满着蔑视和挑衅。相反,在她们工作单位――夜总会里则很少听到这种称呼。出于风度或尊重或其它企图,常光顾夜总会的企业家们会使用“姑娘”、“美女”、“妹妹”等这些朴实而体面的称谓。
  不得不说夜总会是一个神奇的场所,其从业人员也被社会赋予了种种神秘气质,即便她费尽心机让你花掉比看病还贵的人民币,你也百般依从。因为她给你留下的体温和情意绵绵的回忆,或许将伴你终生(编者注:当然,如果医生给你来上一刀,也会伴你终生)。
  听者甚是纳闷,魏涛你这厮牛头不对马嘴的开场,究竟表达什么意图——医院和夜总会怎么搅在一起?医生和这些性感女子怎么扯在一起?他们跟营销又有何种关系?…
  质问接踵,各位且稍安勿躁,看魏涛如下辩解是否得体。

医院和夜总会的15个共性

  历史的土壤赋予医生、“xiao姐”们巨大的收入和无尽的骂名。假设我们抛开思维惯性的束缚,穿透表象探求两种职业生活中所蕴含的特殊精神,会否有所收获呢?
  结合过去在公益营销、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积累,今天我便以管理的视野,从这两个特殊行业规律中捕捉到战略的、市场的、某某的些许启发,首先,便是基于这个目的,整理出“医院和夜总会的15个共同特征”(编者注:堪称史上最牛的“比较管理学”研究,摄人魂魄)。

    1.从市场角度:医,院和夜总会,都属于第三产业;
    2.从产品角度:两者都是“满足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的服务产品;
    3.从销售角度:双方销售人员的身份及其销售过程,都有隐含性和一定的文学意味儿——前者销售称“行医”、消费称“救治”;后者销售称“陪”、消费称“玩”;
    4.从管理角度:医,院和夜总会都具有高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后有详述);
    5.从产业角度:都不属近代产物,数千年历史各种制度的社会都为今天的医,院和夜总会做了大量的产业铺垫;
    6.从商业模式角度:医,院和夜总会的成功销售,都必须通过设计严密的服务流程、体验环节和情感激励方法打造一个绝佳的“消费语境”,这是他们所独有的商业模式;
    7. 从社会角度:两者都是遭受非议最多的行当;
    8.从PR(公关)角度:没有霸气的关系后台,难以踏入二者任何一个行业门槛;
    9.从价格角度:同属暴利经营行为;
    10.从固定资产角度:两者对设备设施的投入较大(也是公安、消防、出租车等行业重点关照的对象);
    11.从消费心理角度:两者都是“在非正常消费心理状态下”展开服务。夜总会的客户多为饮酒后消费,医,院客户是在紧张情绪下消费;
    12.从理论角度:两者都是“陷阱营销”理论的先驱;
    13.从人才角度:都汇聚着社会的精英,医,院叫“知名专家”,夜总会叫“头牌”,且薪资水平比其它行业高得多;
    14.从法律角度:在这两个场所的消费,都需要被尊重隐私权;
    15.从整合角度:两者之间,最容易(也是最经常)互为客户。

 “陷阱营销”:也会让你美丽地脱身

  上文第12条说到“陷阱营销”,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个词组的大意是“陷阱式营销”,并非是纯粹的挖井坑人,归根结蒂是营销,是以自愿消费为前提的。
  营销,无可厚非,是企业最基础、最核心的机能。近些年有学者拿三国的例子来诠释营销精神、用西游故事暗喻营销策略,甚或借老庄、孔孟、孙子之道来推演营销战术,这些形而上的营销理念,颇显大气,但定没有“美女搂在怀中,酒杯端在嘴边,高帽子一戴,暧昧语声响”来的猛烈,更没有“家人生命岌岌可危,病情持续蔓延,希望寄托于医生”来得迫切。当这两个情形之一侵袭你的身心,你便对理性消费失去了绝对的控制力。
  顾名思义,“陷阱营销”就是为达成营销目标,借助并运用“陷阱思维”诱发需求、设计销售环节、实现潜在交换的总体过程。今天,我斗胆将其归为营销理论体系的一类。那么,下面就说说要完成“陷阱营销”所必须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营造一片美丽的森林,传出一些善意的召唤
  氛围的营造,是陷阱营销的第一步。
  这就像排练话剧,需要台前幕后大量人马参与。譬如,医生背后,需要“药厂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价值载体”、“卫生局提供保护伞”、“物价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干个医疗卫生法规做挡箭牌”、“众多医托做诱饵”、“媒体大肆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等;夜总会侍服者背后,有“老大撑腰”、“公安局袒护”、“小弟看场子”、“出租车揽活”等,缺一不可。
  虽然这些事儿单看都显得颇显恶俗,但搅合在一起却成就了一片美丽的森里,失去这些角色,既不会有天使的圣洁,也不会有情意绵绵的温柔乡。于是美丽的森林里,白衣天使们、坐台姑娘们在姹紫千红的掩护下,向你投来了善意的召唤,等待你光临。
  这个环节可以理解为创建消费软环境和硬环境,为营销提供前奏。

04.jpg

  第二步骤:挖一个让你乐意坠入的陷阱,但第一脚不会摔死
  造好了森林,传出了口风,来了人,陷阱系统就光荣地启动了。我想这个陷阱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1.让消费者产生对服务环境的敬畏。医院和夜总会的建筑、装饰环境完全符合;
  2.精心设计抬高销售员地位。医院要经历分诊、挂号、排队叫号若干环节才能见到主治大夫,夜总会要经过少爷、公关经理、房间公主等才能甄选如意的佳丽;
  3.尽量掩盖产品价格,同时给予高回报的心理暗示。医院说:还有什么比看病重要?夜总会说:来这里就是开心的,大家高兴。
  第五步:允许你美丽地脱身
  如果,有人以慈爱的名义在你身上割了一块肉,卖了100块钱,然后再拿回来40元给你买药品进行包扎,对你悉心照料,你被感动的痛哭流涕……显然,这不属于营销的范畴,充其量是骗术。看过小品《卖车》、《卖拐》的朋友可能更有所体悟。
  而陷阱营销,并非要置你于死地,因为它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它也渴望长久地发展。所以医院和夜总会的底线是:获利之后,让你尽量美丽地脱身,再去以实际行动,感召更多的消费者。这也正是陷阱营销的绝妙之处。
  以上是“陷阱营销”的精妙流程,处心积虑,构思周全。当然,除了夜总会和医院,亦有很多企业对陷阱营销理解和运用得很到位,譬如电信运营商们,保健品商家们,苹果公司,等等(如有得罪,见谅)。

          魏涛:揭秘陷阱里的“三大法宝”

  有些人知道我过去倡导公益营销和新商业伦理精神,在食品行业论坛、校园营销讲座、服务业峰会都将“公益化商业模式”作为报告主题,可为何今天又选此题力荐夜总会的经营之道,教唆“陷阱营销”法则呢?
  出何居心?什么名堂?
  黑格尔有言在先:存在即合理。既然有其合理性,我们就不要一锤子砸死。营销学者研究营销的一般性规律,没有行业之尊卑,管理学者从各种现象中得到经验和启示,让其他人得以借鉴。同样,我也是持此原则和目标,揭开医生和“xiao姐”背后的营销体系的神秘面纱。
  下面,便是我从医院和夜总会陷阱营销精神中提炼的“三大法宝”,与各位分享。

  
第一宝:“头牌”人才
  医院的优等人才叫“名医”,夜总会则叫“头牌”,企业“叫销售精英”。
  精英人才对于企业家而言是个幻想,但名医和头牌都很现实,也很多。企业为何在招揽,留任和激励人才方面如此阳痿?答案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体制过于保守”。
  倘若医院没有好体质吸引和管理名医,夜总会没有体质吸引并管理头牌,那么他们不是惨淡经营,就是经营惨淡——第一个惨淡,是因为没有人才,拉不来客户;第二个惨淡,是有人才却不够忠诚,挖走并转移了客户。
  那么什么机制最好呢?答:利益共同体,说的高尚点就是“价值共鸣”。
  很多医院的做法是:门诊专家挂号费全归医生,药费30%提成给医生,外加数千元工资,门诊转住院再奖励,住院总费用再奖励,过程中,医药代表还要对医生实施“奖励”,医生得意,自然改观对患者的态度,随后患者高兴再“表示”,医生发达了,医院自然吉星高照。这就是“价值共鸣”。
  而企业,动辄“全成本核算”、“微利创富”,意思是从牙缝里找利润,甚至某些董事长不讲求塑造领导者魅力,故意流漏出一副苦逼模样,让员工失去了兴致,必让经营从主动变得越来越被动。要想价值共鸣,必须让利益照顾到每一个企业成员。
  有朋友问我世界上哪里的服务最棒,我的回答十分确定:夜总会当之无愧!夜总会里的客户经理们,论姿色论口才论酒量那是一个优,有些朋友恨不得挖走一两个跟着自己干。没想到,挖过来的结果却是:雇主一变,立马失去了效用。企业经营者需要警惕的是机制问题,用好人,关键不是人好不好,而是机制好不好。就像你主持一个会议,既有可能振奋人心,也有可能意见不和打起来。
  所以,没必要整天敦促员工快速成长、学会挑战,先看看你有否提供了高效的平台,而你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编者注:企业家应学会从管理角色中退隐)。

  
第二宝:“被迫的”商业模式
  第三宝:“不登大雅的”传播方法

  3.活动传播:我所亲历的传播故事比较多,无论非处方药、食品、汽车、服务产品甚至工业品,几乎所有期望用低成本投入换取大影响传播的企业,都费尽心机地捕捉实事契机并策划活动。实际案例告诉我,成功的市场活动(或称公共关系活动),将可能获得同等费用广告的10倍效益。活动之所以能具备如此神效,是因为它兼具了“项目化”、“多种价值整合”的两大特点,这也是医院和夜总会惯用的传播形式。现与各位分享我的经验体会:
  (1)一个活动项目,可以实现多种目标,包括销售促进、新闻发布、关系建立和维护、内部激励、荣誉获得等;
  (2)活动需要必要的延续性,否则效果将减半;
  (3)活动有四特点:目标清楚、周期明确、责任明晰,有必要的激励和控制手段;
  (4)允许融入适当的炒作思路;
  (5)需要花心思筹备,否则别做。

  关于活动传播,市面上可借鉴案例颇多,此处不再详述。今天魏涛微博与各位一起学习我们曾嗤之以鼻的行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天若有机会还会分享日本qingse市场的营销之道,愿给大家带来新的启示(完)。

    魏涛简介:中国青年策划人,公益营销理论专家,草根学者,管理界老兵,食品安全行业评论员,曾任央媒总编助理、执行主编、咨询公司总经理等职,10余年公共关系活动策划经验,在创新理论、公益营销、管理哲学、企业教育等领域颇有创见。
    魏涛博客:http://blog.sina.com.cn/rhymewei
   部分缺少的内容请至 中华网财经频道 浏览: 
    http://finance.china.com/html/20126/28/8458514.html

  编者点评:
  大家常这样理解,“陷阱”一词所关联的利害关系双方,都是害与被害的关系,就像猎人和熊、骗子和受骗者、灰太狼与喜羊羊,但魏涛微博以上阐明的概是:“挖陷阱”并非易事,需要心机、体力、耐力的投入,即便这样,也且未必立竿见影。现如今的企业被竞争氛围驱逐着,已经懒得再去费心机、耗体力、拼耐力,举枪射击,巧舌如簧,最后闹得乌烟瘴气一团。而再看看医院和夜总会的“人才策略、商业模式、传播之术”,反倒比我们纯洁的多。
  多数企业在同质化竞争面前,盲目自大(不少是被那些演讲和激励大师cuiqing催出来的),摆不清自己的位置,如若能学到医院、夜总会经营精神之精髓,便可异于同者,久于同者,胜于同者。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formchan 2012-7-7 22:46
支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7 07:42 , Processed in 0.0293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