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山峰_高端商品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3711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国粹商品高端化12:去视觉化风潮

已有 94876 次阅读2012-3-9 14:07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去视觉化风潮

品牌建设,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中国企业等价于打造精美的视觉形象。VI手册、企业形象画册、产品画册、网站都被认为是必须的物件,各类提供这类设计服务的公司多如牛毛。并且,有一段时间活得很滋润。

但是,中国依然加入了全球去视觉化的风潮。至少,传统的视觉关注点已经不再被人关注了。“走的人多了,就没有路了”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现在的市场上,已经没有人关心哪家企业推出了什么新LOGO,广告画面创意多么特别之类的话题了,甚至,大型的专卖店也都被消费者看麻木了。

钱,扔到水里,没响。

用学术点的话来讲呢,品牌生效点发生了转移。视觉系统不再是一个激励因素,成为一个保健因素:没有可能不行,但是做到完美可能也不能加分。

不彻底的进步:多重感官体验

西方更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们做出了如下的尝试和改进:

  • 假日酒店的秘密:他们成立了一个专案组,终于搞出一种气味,闻起来是香茅混合着紫苏叶的香气,还略带点生姜味。把这种香气喷晒在房间里。客人的反应:非常美妙。
  •  汽车厂在出厂前必须做一项工作,而这项工作以前是没有的,给车增加“新车味”,就是那种真皮的味道,他们给不同档次的车不同的新车味。
  • 苹果的产品,即使去掉所有的logo,大家也能猜到那是苹果出的新产品,哪怕消费者从未从媒体上看过报道。
  • 还有那个“itel inside”的咚咚声……

其实西方做的改进只是:把视觉扩展到听觉(声音)、嗅觉(气味)、触觉、味觉等等;

我看这种思路仍然是线性思维。并没有多大的创新,只是改良。

可粉碎性品牌:真正有点意思的东西

马丁·林斯特龙(Martin Linstrom),写了一系列文章,研究的主题是:可粉碎品牌。

这个算是理念上的革新之作了,是有点意思的东西。(闲聊:我常常想,西方的人精是否都存在于法律和金融领域,这些什么营销品牌领域确实看起来思想的深度和革新速度不快,可能是自己没理解到精华,或者是他们隐藏了精华,他NND。)

以前他们是按照电脑的逻辑构建营销系统的:品牌是CPU,产品是外壳,渠道是硬盘,价格是显示器,促销推广是键盘……各司其职。

现在他们是按照有机体的思路来构建的,他们把品牌当成了原子,你的胳膊上也有(比如产品有品牌一致的风格感),大腿上也有(文化上有品牌的体现),总之,它无处不再了,作为一种底层构建存在了,用马丁•林斯特龙的话来说:可粉碎化了。

中国人在做什么新尝试:

在其他行业,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热点:

  • 百度推出了自己的度娘(员工做承载体)
  • 陈光标推出自己,迅速接下各地政府工程(老板做承载体)
  • 一些蜂蜜产品,食用油产品靠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推出自己(对手做承载体)

……

国粹型商品的品牌承载体探讨:

  • 任何东西,事件都可以做为品牌内核的承载体,而且,精选不常见的承载体,其效率的能量,大得惊人。
  • 承载方式需要细腻,上文提到的“道茶”,它的承载方式决定了其品牌无法走得更远。中国的精英能感受到意而非注重型,关键在于“意”的注入。给大家讲个事实:某学院有一帮人能模仿启功的书法到外形完全一致的程度,甚至着墨力度都一致,但是,真正懂字的群体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这就是形与意的例子。
  • 需要案例?等我征得企业同意,以后解密些最新的案例给大家。

 

谢谢大家的阅读。

山峰(高端商品营销)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67236962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6 05:11 , Processed in 0.0284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