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徐筠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1833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从海派旗袍、交响梁祝洞察海派文化

已有 69968 次阅读2013-1-7 22:29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海派, 梁祝

1、海派文化的界定:

海派文化是个既清楚又模糊的概念,即使是个老上海人、甚至是老克勒,你要让他 /她一下子说明白,海派文化是什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上海人来说,也许能很轻易地说出一些海派文化的现象;对于外地人来说,也许能很容易地说出一些海派文化的缺陷。但是,究竟什么是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有什么精髓?对今天的上海有什么意义?对于今天的上海人有些什么责任?这些一下子要说清楚好像是有点困难的。为了帮助我们认识海派文化,有必要先来界定一下海派文化。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海派文化就是上海文化,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别称。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上海文化是上海从出现至今所有文化的总和。而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中阶段性文化。狭义海派文化又包括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海开埠到1949年的上海文化,主要是在上个世纪 30年代最终形成的,有着鲜明特征的上海文化。

第二个阶段是上海改革开放后提出振兴海派文化至今的上海文化。

这两个海派文化, 前者是源头。我们平时所说的海派文化以及一些海派文化现象与产物,主要源于这一阶段以及受其影响。后者是在上海今天的历史环境下对前者的继承与发扬。为了便于区分,我们把前一个海派文化称之为 老海派 ,后一个海派文化称之为 新海派 。严格地说,老海派是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新海派还处在萌芽期,尚未形成完善的文化体系。新海派要对老海派有所继承与发扬,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对其中有价值的基因继承与发扬。那么,新海派应该从老海派中继承什么有价值的基因呢?

人的行为模式总和等于文化,老海派文化等于老上海人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范围,要从这么大的范围中梳理出有价值的基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为什么要振兴海派文化?振兴海派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振兴海派文化是为了提升上海在全国的竞争力、在国际的竞争力。老上海曾经是远东第一大都市,世界第五大都市。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振兴海派文化就是要恢复、超越上海昔日的辉煌。明确了这个目的,我们就知道,如果要从老海派中萃取出有价值的基因,我们就必须站在世界的、文化的高度来审视老海派。那些有价值的基因一定存在于老海派的世界性产物中,我们只要找出这些产物,就可以从中分离出我们需要的基因。那么,老海派中产生过哪些世界性的产物呢?可能有两样东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样是"海派旗袍"。还有一样,虽然产生在 1949 年以后,但是,她依然是老海派的产物,所以,我们也把她拿了过来进行分析,这就是"交响梁祝"。

2、海派旗袍与交响梁祝

【海派旗袍】:

旗袍,曾经是满族妇女的日常服装。但是,遇到海派以后,旗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海派旗袍与传统旗袍一样,依旧把中国女性包得严严实实。有所不同的是,海派旗袍在把中国女性包得严严实实的同时,又把中国女性之美展露得彻彻底底。

从根本上来说,海派旗袍不属于上海,也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就从时装设计角度来说,海派旗袍已经不是中国民族服饰,而是一种发源于中国的女性时装设计体系,基于海派旗袍已经开发出一整套现代女性时装设计思想与体系。从美学角度来看,海派旗袍已经演变成是一种女性人体雕塑,一种女性人体彩绘,更是一种神奇的女性韵味音乐,海派旗袍穿在淳朴的中华女子身上,能演奏出妖娆娇美的旋律,穿在性感、奔放的西洋女性身上却又奏出内敛隽美的节奏。这就是海派旗袍,她的根依然在中华,但已然有了一颗世界的心。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海派旗袍,海派旗袍是用现代美学思维发现了蕴含在旗袍中的中华女性之美,并用现代美学语言解读了这种美。中华女性被包裹了几千年的人体之美得到了解放,世界女性多了一件展示美的时装。

【交响梁祝】:

交响乐【梁祝】源自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它们的故事没有改变,主旋律也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影响力却有着天壤之别。贵为中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经过多年的推广,其市场还是局限于江南地区。而交响梁祝从她公演起的第一天就震撼了全中国,走向了全世界!其中的差别并不在于乐器的不同,交响梁祝不是简单地对越剧梁祝交响化,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美学的思维重新发现了越剧梁祝中的人性之美、文学之美、音乐之美,并用世界音乐语言重新建构了、解读了这种美。美就是美,是没有东西方之分的,一旦表现语言没有了障碍,美与人性一样是相通的。于是, 中国乃至世界都被交响梁祝解读出来的美打动了、震撼了。

3、海派旗袍与交响梁祝的启示

从世界的、文化的角度来看,海派旗袍与交响梁祝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用美学思维发现中华之美,用世界性语言解读中华之美。这样解读的结果,不仅让中国区域性文化元素被全中国接受,更被世界接受,还融入了世界主流文化中。

从这种特点中,我们发现:老海派对中华文化最大价值不仅仅在于把外来文化拿进来,还在于经过解读后把中华文化拿出去,让世界接受中华文化,让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丰富世界文化。

这种特点对当今的中国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以后,有了和平崛起的愿望。和平崛起当然不能只依靠GDP、也不能依靠航母,更不能依靠导弹、核武器、隐形飞机,而是要依靠中华文化崛起。中华文化不崛起,中国永远不可能和平崛起于世界。历史证明大国崛起如果不依靠文化崛起,只有能武力,如果那样,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种灾难。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中华文化如何崛起?是闭起门来自我崛起?还是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崛起?很明显,如果闭起门来自我崛起,且不论是否能崛起,一个开放世界不可能接受一种封闭国度的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崛起一定是补充、完善了世界文化,世界接纳中华文化的结果。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从世界的、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中华文化。

这种特点对世界文化有什么意义呢?

全球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的经济、文化都在向着一体化趋势在发展。从表象上来看,一体化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极大好处,可以帮助落后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中,分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但是,一体化对区域文化却有着毁灭性冲击,很多区域文化在全球一体化冲击下逐渐消退、消失,被世界文化所替代。从本质上来看,世界文化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确实会冲击区域文化。但是,我们也发现,世界文化已经走过了野蛮推销历史阶段,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完善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既摧毁原有的区域文化,同时也把区域文化中的精华纳入世界文化体系中,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文化远比在殖民地时期的世界文化要来得丰富、完善。今天为什么会流行韩流,重新喜欢看印度电影?这就是世界文化新的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世界文化的发展已经告别了你死我亡,引来了去芜存精、包容并蓄的多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要让区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必须要用美学思维审视区域文化发现其中的美,并用世界性语言重新解读这种美,如此,区域文化就能融入世界的文化,最近流行全世界的"江南 style"就是很好的代表,谁都知道它是韩国的,但是,谁也都认为它是世界的,全世界都跟着鸟叔一起江南 style

世界知道中华文化是种优秀的文化,缺少中华文化的世界文化不会是一种完善的文化。中华文化不仅能补充世界文化,还能完善世界文化,这不是中国人的意淫,而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每隔几年世界上都会出现一阵中华热。但是,中华文化在融入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语言"障碍,连中国人自己也没有解读出中华文化究竟是什么。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用美学(广义美学)思维来认识中华文化,用世界性语言来解读中华文化,这不仅是中国的需求,更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正是新海派的历史机遇与历史赋予的使命。

4、新海派肩负着解读中华文化的使命

有内外两种因素决定了解读中华文化是新海派的历史使命与迫切责任。

内部因素:

解读一种文化,沉浸在这种文化中的人是没法解读的。这样的人只会用原来的语言解读,这样的解读对不懂的人来说等于没解读,让这样的人换种语言解读,在这样的人看来就是叛经离道是不可接受的。而让一种文化以外的人去解读,同样是很难解读的。因为,在这样的人下意识里,已经接受了另外一种文化,这样的人在下意识里会用另外一种文化来看待这种文化,所以也是没法解读的。因此,最适合解读一种文化的人,是生长在这种文化中,这种文化就是他/她的母文化。同时,他/她又拥有美学思维与世界性语言,只有这样的人才适合解读他/她自己的母文化。

从人格化的角度来看,"老海派"就是这样的一个适合解读母文化的"人"。老海派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的产物,老海派的根是中华文化,但是其内核却是世界文化,而且这种世界文化已经融入了上海人的无意识中。我们从上海人所特有的缺点中能剥离出来这种世界文化的根源。上海人特有的缺点大致有:精明、小气、挑剔、小资、斤斤计较,这些毛病其实都是世界文化融入上海人日常行为的结果。

上海人信奉:我不占别人的便宜,也容许别人占我的便宜,这是来自世界文化中自由与权利的观念。在上海人眼里,自由不是政治制度,而是个人权利的维护。自由就是个人权利界限内的自由自在,是我的权利要维护,是别人的权利不能侵犯。这样的行为在中华文化面前就会让人觉得太精明、太小家子气。

上海人信奉:每个人的权利是受保护的,侵犯别人的权利是不对的。所以,上海人一有权利被侵犯就喜欢投诉,上海人在上海投诉,因为大家都信奉这种理念,你投诉,只要有道理,还真有人出来管的,所以,上海出租车在全国的声誉是最好的,公务员是最低调的,警察是最本分的。这是来自世界文化中民主的观念。这种爱投诉、动不动就把人家经理叫出来投诉的行为,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看来,上海人很烦,斤斤计较。

上海人信奉: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把什么事情都和别人说清楚,再按说好的作。这是来自世界文化中的契约观念。这样的行为在中华文化面前就是一种斤斤计较、缺乏大气。

上海人的毛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拿出来进行分析都能找出世界文化的基因。当中国大陆在为世界文化进入中国激烈辩论的时候,这些早已经变成了上海人下意识行为以及理所当然的价值取向。

在上海人所有的行为中,最有价值的是西方美学思维融入了上海人的行为体系与价值判断中。而且上海人对美学认识也不是狭义的文化艺术意义上的美学认识,而拓展到了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是一种广义的美学思维。上海人把这种广义的美学思维转变成了"到位"与"分寸",在上海人的眼里“到位”的、有“分寸”的就是美的,不“到位”、少“分寸”的就是丑的。在上海人的意识中,"到位"与"分寸"是两个很玄妙的概念,它们不是一种美的标准,而是一种对美的感悟,没在上海文化中浸泡过,很难理解上海人说的"到位"与"分寸"。因为,它们不是共同的标准,而是个人的感悟,今天的“到位”与“分寸”,到了明天有了新的发现与感悟,就变成了不“到位”、缺“分寸”,只要你能说出道理,就有人认可你、佩服你。其实,这就是美学思维的精髓所在,美,无处不在,却又没有标准,依靠的是对美的不断地感悟与发现。

如果说世界文化对区域文化是有吸收标准的话,这个标准就是美学,就是老海派的广义美学。从这种角度来说,老海派已经为新海派解读中华文化打好了独一无二的基础。

外部因素:

我们从地域、文化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日本、韩国已经实现了经济在世界上的崛起。随之而来是对政治、军事崛起的诉求。但是,这两个美国的小弟,在政治、军事上崛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点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于是,唯一能够崛起的就是他们的文化,但是很可悲的是,他们的文化核心都是中华文化,绕开中华文化,作为单一的日本文化或者韩国文化,即使已经融入世界文化,其分量也是非常有限的,中华文化是他们文化崛起中绕不过的一道湾。于是我们看到:日本人恶搞中华文化,怪异的三国、怪异的悟空;韩国人直接把中华文化说成是韩国文化,连孔子、孙悟空都成了韩国人。这种怪象就是想绕开中华文化,却又绕不开所造成的。

但是,这种文化怪象只是日韩在文化崛起过程中阶段性的幼稚表现,哪天他们能成熟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而是所有接受中华文化的民族、国家共同拥有的文化的时候,他们会知道:真正能帮助他们文化崛起的,只能是已经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他们会知道:掌握中华文化解读权远比拥有中华文化发源地更有价值。那时,他们就会直面中华文化,用世界性的语言去解读中华文化。如果他们有了这样的自信,那么,中华文化最后融入世界文化,完全可能不是作为中国文化,而是作为东亚文化融入世界。

这对中国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一国的需求,也是日韩等经济高速发展的东亚国家的需求。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脚步日进,但是,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崛起,不会因为中国不参与或者迟滞而不崛起,如果在中华文化崛起过程中,中国没有参与,中国将作为中华文化被动接受者,失去最该中国拥有的世界性话语权。这种外部的因素决定了,新海派必须肩负起解读中华文化的使命。

解读中华文化的意义还在于,对提升上海竞争能力有着极大帮助,“用美学思维审视中华文化之美,用世界性语言解读中华之美”,这,其实为上海文化产业指出了一个战略发展方向。解读中华文化的新海派将为上海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更为上海文化产业明确了核心竞争能力。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01:05 , Processed in 0.0281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