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李兴敏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1464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本站独发《营销管理远东版》3.4.2 云社会与意见领袖

热度 8已有 895185 次阅读2012-6-11 23:09 |个人分类:个人专著|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云社会和意见领袖

    互联网改变社会,这已经是一个不变的事实,对市场营销来讲,我们通常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的。

    要总结和统计在最近一年多来,中国营销界谈论最火的关于互联网趋势之于营销环境的词汇的话。非“云”莫属,当下,这个词无疑是最火爆,最热闹的词。一时间,可谓云遍布,从互联网的“云技术”,“云计算”,到家电公司为家庭使用推出的“云电视”产品等等,不一而足,从而让营销进入了“云时代”。

    一种通的理解是这样的:云社会里,众多社会主体在大部分的时间,只遵照其个人的生活习惯单独散落在每一个角落,当遇到某件具有轰动性的的事件时,众多的个人函数会在同一时间节点进行广泛的各自映像输入,并迅速参与事件,组成一团“云”;当这个事件结束以后,这些组成云的“水分子”便立即散去,一如事前般隐落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形成云事件的导火索往往看似漫不经心,但是传播速率很快,影响范围极大。当传输时间点随着输入的主体扩大而延长成时间段,并引发更大范围的参与和更深层次的参与时,就形成了客观上的二次传播和多次传播的情形,“云凝结”的交合重叠的现象也会更加明显。作为自发的,对某事件集体关注的大多数社会个体,在某种层面上讲,体现了个人函数和公共意见的相互框定,即广大的个人函数聚集形成和提炼出来公共意见,而公共意见又给予个人函数某种方向的指引。

    今年轰动一时的韩寒大战方舟子,便是一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位人士都是斗士。韩寒是当年挑战应试教育的斗士,本来就以犀利著称。而方舟子则号称自己是学术打假的斗士,更是显得动力十足。两位斗士斗在一起,怎不产生火花!

    打假斗士方舟子试图在韩寒的作品,韩寒的最高学历证书和他的数学成绩(逻辑思维)之间建立某种关系,然后证明韩寒的某些作品不是他自己原创的结论。方舟子这样的动机在网上发布以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众多的网友参观和参与,一时间各大论坛沸腾不已,热闹非凡。参与此事件的众多网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每一类凝成一个版块。力挺韩寒者为一方,力挺方舟子者为一方,围观者为一方,力挺韩寒和方舟子的两个板块里的每个个体就作为个人函数参加建设并构成了该板块公共意见,说它是公共意见,是因为在整个论战中尤其是中后期,方舟子面对的挑战和自己需要出具的论点论据并非出自韩寒本人,它是整个韩寒一方的意志,其中很多言论,搞得方舟子十分劳苦,疲于奔命。与此同时,同时我们也该看到,方舟子关于韩寒的言论归根结底也是方作为个人函数的表达而已,而那些对方舟子呈支持态度的网友,并没有参与所谓证据的搜集,而恰恰是这种支持,更是加重了方舟子要出具论点论据的压力,从而陷入疲于奔命。 

    在整个方寒大战期间,双方阵营里的任何一个成员尤其是方舟子本人,都把对方阵营里的每一个声音都当作对方核心代表本人(韩寒),而未将其确认是否对方核心代表本人意志而加以区别对待,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公共意见的黏合程度反映了公共意见对个人意见领袖的挟持程度它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强大到对方无法思虑你自己内部是否曾经并且依然存在分歧,并且要为之负责。

    整个方舟子韩寒大战,从开始到结束真个过程,分散在网络各个角落的网客们迅速凝结,广泛参与,深度参与,而事件结束,便立即散去,从云的形成到云解体全程,都十分形象的符合云社会的描述。

    云社会的到来对营销来说可能是一片新的领域,它首先会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整合营销传播方式。在这样的变革面前,如何在个人函数的洞悉,公共意见的尊重和“云凝结”之间建立关联和持续性参与,并在线下转化形成会计层面尤其是现金流流转的实务消费,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机会,当然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对各个企业来说。

    形成云凝结的原因大多是事件本身对众多参与者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这会让广大的网客们产生较大自发参与的动力,于是形成临时的凝结和散去形成社会(确立的某种关系)以外。倘若把这种形态和现实社会中的类似形态做对比,可以发现其与现实生活保留着其它方面的高度一致。

    方寒大战中,不管是方舟子还是韩寒,在目前的信息共享情境下,在互联网开放性环境中,都不是简单只作为个人函数存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名人,在网络世界里,由于他们是从现实中进行导入的实名制人物而被广泛知晓。所以从某个角度讲,今天的方寒大战和当的鲁迅梁实秋大战区别不大,只不过当时的技术是报纸,现在是网络,当时可以使用笔名,今天可以使用网名,但究竟网络的参与受众比报纸要大,传播速度要快,参观的主体可以发言。或许,能上报纸的驳文也许“含金量”要更高一些,因为它显现得要“正式”一些,今天就很少看到报刊上的公开论战。在现实生活中,那时候的鲁迅梁实秋和现在的韩寒方舟子,他们都是具有很高民意概括性和代表性的公共知识分子,具有“意见领袖”的角色涵义,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走向,可能将影响其他很多人的行为举止和思维走向,因此,在营销中将其形象进行某种转移或赋予某个产品,将收到较好效果。

    所谓意见领袖,指的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某类社会公共意见通过某一个或几个个体表现出来,这些社会个体就是意见领袖

    实名制的网络和SNS可能是现实生活圈的一种反映或者是转移,但是也具有新的特征,毕竟这些网络工具是作为工作以外的私密人存在。更多的个人信息相互交流间会在网络上形成话题和传播,厂方可以制造出新闻热点和时尚卖品,利用产生的更多事件,可以提高消费者更多更深的关注。消费者的这些行为都会更加全方位的反映消费者个人函数尤其是函数法则,而随着网络信息交互的更快,每个端口主体信息更新时点的同步,可以预计,以后更多的函数差异将表现为法则的差异而非信息的差异,诸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个人偏好,体验区间等等,这些差异将自动的形成消费者群体区分。

    非网络情境下,也就是现实生活中,意见领袖存在更是真切,大多数的明星就属于意见领袖。利用明星代言就属于利用和打造公共意见,不管是漂亮苗条的美女,还是玉树临风的俊男,亦或是叱咤赛场的体育健儿,都是商家找到的意见领袖,用来拉近和消费者的心理距离。

    线下的意见领袖的存在,也可能是渠道扁平化趋势的另一种表达,即在最理想的营销中,或者是体验经济中,完全没有中间渠道,消费者即媒体,消费者即渠道

    在多数行业,已经越来越注重线下树立意见领袖型的消费者,众多商家会从市场中寻找一些具有号召力的忠实消费者,将其作为一个鲜活的品牌承载体,利用他对消费者群体的实际影响力,对目标消费群产生消费促进作用。而对于想谋求想造势的某些企业来讲,树立消费者意见领袖,显得更加的重要,即使之前某名“意见领袖”不是该行或该品牌的消费者,为了实现对这个圈子的市场开发,无中生有般的对此圈的意见领袖进行树立,建立该意见领袖对自己品牌的偏好氛围和势头,从而实现对这块市场的开发,一如洋河蓝色经典树立消费者意见领袖。

云传播

    要仔细观测网络传播的话,其实可以发现,网络传播无外乎是以下三种形式A,线下实体社会的移植。B,突发事件导致的“群体突然”关注,C,个人兴趣爱好与探索的一种打破时空限制的方式

     究其实质,云传播只是提供了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让信息的传播打破时空限制,让信息的传播更加“自由”,从而能够在以下一些方面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方面是在传播速度上取得突破,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信息,取得传播即时性的优势。

    第二方面是在传播边界上取得突破,可以扩大传播受众和人群。

    第三方面是在传播反馈上取得突破,可以得到受众的效果反馈。

    第四方面是企业希望建立达到上述效果的长效机制

     归根结底,要取得上述突破,关键看传播方如何理解“自媒体”的个人函数独特性。打造企业“独有社区”,让企业的现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实现自动的聚合

     而提供这种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的工具(软件),和传播形成云的内容,以及呈现这些传播的载体(硬件),在企业与个人末端之间,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主体将在发布首效性”,兼容/封闭性,被替代性,整合性几个指标之间进行博弈。

    云传播与项目化

    网络上的临时事件成云和现实中多数人形成对某种热点事件的关注本质是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各个社会个体按照一定的顺序甚至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方法组成了显得相互隔离的垂直的社会结构,这类似于现代公司管理结构的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云社会”作为一种补充,它是打破这种垂直的一种手段,以某个事件作为切入点,形成临时的“云”,将消费者进行横向的联合与聚集,这类似于公司的一个项目,对整个事件的管理,其实就是一个项目管理。如下图所示。

 

     应当承认,云社会的到来在某个角度理解是个人价值关怀的回归,“云”的形成多是源于个人的爱好,兴趣和相关自主判断的关联,而非外界强加的关联。这是众多个人自发形成的一种广泛参与的行为,是对自己意志的完全支配,将更多的打上个人的烙印,个人的风格。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这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与消费者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云社会里的消费者因其更多的个人参与,这便使得在今天的营销里,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个体消费者而非群体消费者,在这样思路下,由需求的洞悉,产品的打造,价值的传递组成的营销过程可能会更加复杂而不是更简单

     值得指出的是,在既存的“职能化”和“项目化”社会形态中,如何确定本企业的消费者处于哪种形态,或换言之,本企业消费者的精力分配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中各自占比多少,从而建立有针对性的“线上或是线下的云社会”,优化传播效果,是每一个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云传播“的特征

 --“短,平,快”的特征

    云传播时代,实际上可能产生了大量的冗余信息。传播体现为短,平,快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主体参与的即时性输入时候,将其即时映像“T本企业的传播诉求结合呢?

    A让消费者自己发现自己价值。任何平台的“黏性”都反映为消费者意愿的黏性,企业一定要基于一点认识,传播中提供的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价值,一定要立足于消费者“发现自己价值”的角度,而不要立足于企业给予消费者价值的角度,否则,只能是赔本赚吆喝。

    B,持续聚焦。持续聚焦的原因就是一点,本书上一节提到的,对每个个人函数来讲,穷其一生,也无外乎是在不断的进行重复着“t—>T—>g—>f—>F”个人函数人生历程这样演进的过程,对此的洞悉将形成“顾客终身价值”的打造和满足。

    C,及时回应每一个企业必须要即时回应,因为互联网云状态中,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指标是“首效性”。

    D,在“市场”与“销售”中做出选择企业必须在电子商务与品牌建设,消费者沟通中做出明确的选择,根据自己的资源支持和行业特性。

    E,在“去中心化”与“泛中心化”趋势中上演群体行为演绎。行为演绎的传递和互动,让消费者洞悉自己某方面的偏好,再通过企业提供的路径进行行为的表达,诸如凡客。

 

 

备注:1,社区概念(LBS、SOLOMO、SNS),实体社区演进,将在第七章渠道章节中之城市化与社会新结构中详细阐述。

      2,在“销售”与“市场”中做选择将在第七章电子商务中详细阐述。


路过

鸡蛋

鲜花
6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刘庆 2012-6-12 10:52
好文章,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 李兴敏 2012-6-12 11:45
刘庆: 好文章,值得细细品读。
刘兄好,希望没有对你产生误导。哈哈。
回复 张俊屏 2012-6-12 20:56
兴敏兄的文章每次都要细细研读几遍方才懂得大意,专业性强,期待更多的后续好文章分享!
回复 李兴敏 2012-6-12 21:02
好的,谢俊屏兄勉励!定当再凭愚勇往前!
回复 田友龙 2012-6-12 22:43
E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要么改变,要么被改变,营销人除了变,无路可走.
回复 李兴敏 2012-6-12 22:52
田友龙: E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要么改变,要么被改变,营销人除了变,无路可走.
是啊!面对未来,田老师你可是成竹在胸,引领时代的啊!
回复 formchan 2012-7-8 23:40
支持了!
回复 李兴敏 2012-7-11 23:03
formchan: 支持了!
谢谢朋友。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1 11:04 , Processed in 0.0327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