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吕谏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270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吕谏:地方债将引发房产调控深度博弈

已有 88715 次阅读2012-2-16 09:47 |个人分类:谏说楼市|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欠债总是要还的,个人如此,政府也是如此!在2009年启动的信贷狂飙,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胀,大规模的投融资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居高不下的举债。时间的推移,终于在2012年迎来了首轮偿债高峰。经济的泡沫还没有软消除,旧帐又出来,便得某些不良项目导致小部地方债违约,从而引起的债券抛售。然而,地方债的直接责任人通常是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是以地方的电力、煤气、公路、自来水、房产、地产、煤炭、隧道、电信等资产为基础或担保,并非“空手套白狼”,虽然讲最终违约的可能性并不大,但现实是面临地方债务不能“借新还旧”的严格信贷政策,使得城投债、企业债遭遇恐慌性下挫,市场成交萎缩。同时,新发地方债的流标现象也随之而来,偿还更加迷影重重!

中央调控地方债务及融资平台,也有有担心的,首先是银行系统的风险。如果地方债务把商业银行拖下了水,那是不能接受的。这是中央最担心的一点。1998年开始的国有银行改革,中国政府花了巨资剥离了银行坏账,一直到现在问题都还没有完全解决。如果十几年后再来一次坏账大剥离,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另外是地方债务扩张对调整结构战略的影响。地方债务扩张是为了搞建设,保经济增长。对此,中央颇为投鼠忌器。一方面,地方政府如果都不搞经济,全国经济肯定会趴下;但另一方面,如果任由地方政府去搞,它们基于微观和局部利益的扩张肯定会失控,这将使得中央调结构的大布局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地方债务扩张会损及中央的财政能力。虽然曾有官员公开对此表态,称地方政府不可能破产,土地资源和国企资源是政府财政的最终保障。但即便有这个大前提,地方债务如果扩张过度,将为中央政府埋下隐性的债务“炸弹”。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中央政府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有很多的利益集团需要财政资源来养活,如果中央财政能力受损,将会损及控制大局的能力。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占2010GDP的四分之一。从偿债年度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17.17%11.37%9.28%到期,也即是说,未来三年将有4万亿的平台贷款到期。对于这些融资而言,随着还款期限的日益临近,还贷资金却毫无着落,地方政府该怎么办?

那可能只有博弈,比如近期的中山、芜湖的变相救市,虽然是短命,但至少代表着是在垂死挣扎!因为地方债务问题错综复杂,解决机制尚不明确,市场忧虑深重,但一旦有系统性风险引发的苗头,银行体系有拖入泥潭之忧,谁都相信政府不会不出手干预。因为中央政府对此轮地方债危局也有逃脱不了的干系,从多方数据看,地方负债在2009年出现了大扩张,而这也是中央政策刺激的结果。“4万亿”计划、保八、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近10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这都是中央刺激经济的特殊措施。更重要的是,中国体制的特色在于中央把控了绝大多数资源——连年高于GDP增速的财政收入、庞大的国企资产和国有土地,行政把控的经济动员能力……

而现在随着调控的深度执行,问题也随着也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紧缩调控有意见,认为过度调控是“自残”,导致地方工作没法干。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正处于政策高压期,但目前处于博弈阶段,一些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下有关部门核准的项目贷款,项目已施工,如果由于担保、还款来源等问题,后续资金不能到位,将成为烂尾工程;而如果继续发放贷款又面临如何监管以及可能产生更多不良贷款的问题。这种局面如果持续、恶化,那更大的博弈又将出现,房产调控的深度博弈会更为加激!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博弈将向政治化方向发展——即逐渐超越经济问题,超越具体的项目问题,从而变成地方与中央围绕发展权的政治博弈。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 19:59 , Processed in 0.0274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