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江年华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5639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用工荒”来袭,被动下的产业转型

已有 204273 次阅读2010-6-5 03:07 |

最近与一些企业老总聊天,大家频频谈到用工荒问题,企业的大门口千篇一律几乎全挂着招工信息。步入2010年伊始,各大企业用工招聘现象成为一道抢眼的风景线,一条工业街,招工的人员比应聘的人员还多。套用一句老词,“用工荒”现象近来年年有,今年特别甚。在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再加上20年多来所累积的对外贸易经验,多一个工人,就意味着多一份收入!

 

不错,按照密集型劳动力市场成本计算方式,确实是人多力量大。似乎唯一的问题在于,招“人”!然而今天的社会, 70后早已步入中青年时期,80后逐渐褪出青涩不再在意于那些加班加点的活,90后——属于“奶”大的一代,还能指望他们去继承当年的“革命”传统?中国制造业发展了20多年,创造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财富神话,也缔造了若干福布斯榜上英雄,对于大量以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付出为代价的工业生产,我们还能再要求什么!轰轰烈烈的“用工荒”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实则是:中国廉价的产品制造体系正在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真正的“用工荒”时代来临了,制造业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转型时期!

 

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式产业转型

美国人、日本人为什么把工厂开向了全世界,是因为发达国家资源成本太高,包括人力成本。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区域成为了他们工厂的再生地,高能量经济区向低能量经济区辐射,其本身就是经济不平衡发展,经济倾斜的规律。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可以想见,中国的工厂由沿海向内地迁移,甚至有一天中国人把工厂开往相对于落后的其他更多国家,这都是在经济学范畴内发生的必然趋向。

在中国农村,农民的土地免征税了还有国家补贴;在城市,80、90年代的工厂正在逐步拆迁或者改装成新的创意园。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竞争考验——国家亟待建立的现代制造业工业体系将在优胜劣汰的商业生态法则中转型、完善,一批新的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站起来,同时一批实力羸弱、转型滞后的企业将在竞争角逐中湮灭……所有这些都将是对于企业决策者智慧、企业软硬实力的一次“健康”体检。

前几天郎咸平在广东卫视一档“财经郎眼”栏目中,对于4月15日人民币汇率提升事情所持的观点是,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中美贸易大战,中国企业家和中国政府应当并肩作战做好充分的准备!他认为汇率提升3%,则中国制造业企业利润为零,而本次汇率提升有可能在5%-10%,甚至是20%!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2010年中国制造业可谓“内忧外患”,在夹缝中求生存!尤其是外贸型生产企业,用工荒、外贸战两大炸弹当头,丝毫松懈不得。对于内销型企业而言,或许可以稍稍缓口气,但绝不意味着日子还可以悠闲着过,大型的外贸企业一旦转向国内市场,其强劲的实力所带来的国内市场竞争将空前激烈。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历程,如果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只是点燃引火索的话,09年则是新旧交替两种势力的拉锯时期,而2010年则彻底地拉开了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的序幕——包括未来的若干年,中国的制造业经济会逐渐向现代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中国新经济体系注定在动荡中发展,在发展中完成变革洗礼!就行业趋势而言,一个规范化产业模式的形成,其本身就是无数商家优胜劣汰、行业竞争加剧、行业资产不断洗牌重组的过程。长期以来,中国产品低廉对外销售,在国外的货架上,摆放着大量用众多的资源堆积而成的优质的廉价产品,国外的老百姓开心了,但政府还在不断的出台反“倾销法”,抑制中国产品哪怕是仅仅3%的微弱利润。而当国外众多的所谓奢侈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谋求“过冬”、占领中国最高档的商业柜台的时候,对于我们平常“奢侈”得难得一见的那些奢侈用品,却比比皆是地摆在国外寻常卖场货架上。

新经济次序的建立确实是一个阵痛的过程,同时,在危机中我们又应当看到是新的希望的开始,当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挤压的时候,我们相信民族品牌自强的力量就会迸发出来!我们相信中国的企业家们有钢铁一般的意志与抵御能力!针对中国老百姓而言,随着整体经济的提升,吃饭睡觉、休闲生活、日常穿戴,其本身所形成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国际化经济博弈互动中,最终比拼的其实就是承受力、耐性,各国的资源交流、共享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政府行为的经济干预“杠杆”始终有其市场的局限性。双边贸易我们只要能站稳阵角,并努力引导开发出国内新的市场,就一定能抵过不平等国际贸易的“政治寒流”!

国际国内的形势逼迫中国企业家们须“壮士割腕”,抛弃已经不合时宜的经济模式,进入到新一轮经济环境的建设,方能再生出富于更多生机的新的肢体。

 

品牌经济:催动时尚产业转型

中国经过20多年的生产制造,对于衣物等轻工产业用品而言,产品时代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制造经验及丰富的产品。贴牌式的贸易批发、加工模式、甚至是投机仿冒模式都开始逐渐落后于时代需求。比如在90年代,当产品供应不够的时候,一件衣服做批发的话,可能有30%的利润,到现在10%的利润都不到。做鞋子生产,一双鞋也就是10元左右的利润,假如一个工人一天生产5双鞋子,那么帮助老板多带来的利润也就是50元,这个工厂如果是有100人的小型厂的话,一天为老板带来利润就是5000元,一年就是180万。如果是站在一个上班族的角度看,180万很多了啊!但是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呢,100人的管理耗损成本、管理风险、还有人员培训、接单不畅停工等情况发生,利润已经被冲释的很稀薄。如果是碰上国际经济形式的变故,比如是做外贸生产的碰上汇率提升事情,那么风险就来了!

今天的市场,企业家们应当怎样面对市场?最核心的就是引导市场,而非被动接受。现在很多企业主一直是在被动迎合市场,是市场牵着他们走。在市场行情好、空隙多的情况下,能够挣到一定的利润,碰上经济低谷或社会经济转型,就难于适应市场出现危机。今天,一切都在变化,市场变脸中实际是一个淘汰转型及重新洗牌的过程,未来不确定的因素非常多,市场的空隙在越来越收缩,看不到这点而一味依赖于市场,期盼哪天天“晴”,实则是非常危险。今天的企业唯有自救、调整思路,才是出路,企业家们要主动把握市场、挑战市场、创造市场。

产品多元化、同质化时代,产品的丰厚度决定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思维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体面不体面”等功能性和心理性的需求,会越来越关注产品带来的体验感、价值感——着眼于打造人外部形象的服饰品牌恰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品牌的广泛传播度、良好的口碑、崇尚品质的本质都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愉悦的体验,由此所引发的消费趋势是,时尚、流行品牌日益成为大众追捧的热点名词。

由经济、消费指数提升所引发的品牌转型在服装、鞋子等轻工产业门类率先热起来,时尚与品位成为城市精英、白领阶层,甚至学生群体的爱好,缺乏商业包装与营销手段的工厂产品只能被逼到一再降价的地步,因此压力之下服装产业成为了时尚品牌转身的首个主力军团。

目前中国在时尚产业方面仍大有可作为。如广东歌莉娅通过十余年的品牌运作,一度霸占广东服装业的第一品牌位置,但哥弟、以纯等也当仁不让,不时夺班轮流占位。与国际时尚大牌相比较,中国时尚本身还有许多不成熟、不稳定的地方,金利来运作了这么多年,我们能记住的也就只能记住一句落伍的“男人的世界”,品牌出现了停滞现象,其本身是思维转换及品牌前沿性引导出现了问题。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很多时尚品牌都是制造业经验加上广告吹捧起来的,由于发展太快缺乏更多内涵,品牌生命力难于得到持续的延展,更不用说像香奈儿、古奇那样建立全面的时尚帝国。实际上,中国的时尚品牌市场,我们认为人人可为,机会和市场空白依然大量存在,只要有决心和见识就是机会!

 

下一站蓝海: 皮具时尚

继服饰、运动休闲鞋热闹之后,我们相信皮具将会是时尚产业中一个新的大蛋糕,是新一轮时尚蓝海。简单看一下数据,如:现在一个家庭中会有3个或3个以上的箱包,包括居家型、差旅型等。一个白领女性至少有3个以上包包,办公、出行、化妆包、钱包等等,而且包包每年都要更新,皮具市场本身所容纳的绝对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需要的只是点燃这个市场的引擎。如同10多年前的服装产业会有劲霸、以纯等民族大品牌站出来,皮具是一个正在预热的行业,也一定会有皮具大品牌在未来站立以来,而且这样的时间较之以前服装品牌的历程还会更快。

撇开LV这样的世界顶级品牌不说,纵观国内皮具市场,真正能达到全面品牌化运作的皮具企业,几乎为零!中国的皮具老板们,与服装类企业相比,缺少的其实并不是实力、资金,而是对于时尚的能见度与洞察力、企业决心以及持续的学习力。从一个贩卖鞋子的少年、到依靠一个小作坊式的工厂起家,操盘几十亿的国际大品牌,安踏老总丁志忠的故事值得我们皮具界的企业家们学习。从花都、广州三元里、北京白沟皮具现状的大部分情况来看,目前皮具市场亟待切换思维模式,大力革新,跳出既有观念!即使有少数以品牌的名义出击市场的企业,也是蜻蜓点水般在浅海中试水,惧怕深海,缺乏激情!初级市场并不可怕,初期也意味着机遇的开始,只有行业的疲态才是最可怕!皮具行业在一个蓝海市场的前期,一定需要激情!激情才是最大的推动力!以成熟的服装品牌运作模式作为依托,在包包时尚日益成为当下热点的今天,皮具企业家们应当迅速行动起来,谁能更快出手,优化组合资源、规划模式,谁就能更有效占领行业制高点!祝愿中国皮具品牌破冰!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7 08:42 , Processed in 0.0267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