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平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084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用仪式感和参与感找回失去的年味

已有 25968 次阅读2022-2-1 10:45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年味变淡,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尤其是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之后。
为了证明年味确实变淡,每到岁末,就会有不少人轮番播放一堆幼时过年的回忆杀;在他们的记忆中,大年初一清晨,连燃放过爆竹的青石板都滋滋的冒着“年”的味道。
对这些活在回忆中的人来说,年味确实淡了,因为,他们的小时候确实是回不去了;再也不可能有过年前,爸爸妈妈抱着买糖糖的幸福生活了。
那么,什么是年味?这可真不好说。
首先,不同的地区,年味是不同的;所谓“十里不同俗”。
比如河北某地有年初一祭祖的乡俗,但在我的家乡却没有。再如,贴窗花或剪纸在很多地方是古老相传的传统,但在我的家乡,起码在20年前,很多农村还不贴窗花,而是在墙壁上贴年画。
其次,年味是一种感觉,而每个人心里的年味是不同的。
对有些人而言,年味必须有年初一的爆竹声声;还有些人,年味必须有腊月里的大锅炖肉......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也是年味变淡的直接依据,比如回到故乡看不到了墙上贴的旧式年画,年初一不再被爆竹声唤醒......
但是年味毕竟有些共同的东西,所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年”,到了那个时候,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都知道那是在“过年”。
年味中共同的东西就是“喜庆、祥和、热闹”。所以,虎年除夕的春晚,舞台必定是张灯结彩,恨不得把市面上能看到的表现喜庆的东西都搬到台上;开场必定是一群人在快节奏的音乐中跳舞,好像担心观众看不出这是刻意打造出的“热闹”;演出中途,主持人也必定轮番读一些“来电来函来信息”,并向“各界依然坚守在一线的人士”致上新春祝福。
这些共同的因素一直都在,为什么感叹年味不在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呢?
我的观察是两个原因:嫌麻烦、图省事。当然,这两个原因也合并为一个,它们本也就是孪生姐妹,在某些情况下,也传递着同一个意思。
因为嫌麻烦,所以有人不再自己擦玻璃,而选择家政服务;不再扫房子,因为住在楼房里,基本没啥灰尘......于是,再没有过年时那么多的参与感!
因为图省事,所以有人不再到市场上购买年货,而选择一键搞定;不再自己动手为孩子整出那一桌子看看就吃饱喝足的丰盛晚宴,而选择酒店订餐.....
于是,再没有过年时的种种仪式感、参与感和期待感!
于是,年味愈行愈淡,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再于是,只能到回忆中找年味,然后一声长叹......
因此,要找回失去的年味,就要自己创造仪式感、参与感和期待感!
过年最重要的是仪式感
这是有根据的,那就是过年民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尽管各地民谣不同,但却每地都有,且年年流传。
这些民谣记录的正是老祖宗为我们创造的过年仪式,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更迭,里面的仪式始终在变化。比如北宋的王安石在《元日》中描写过当时的过年风俗,就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但其中过年的寓意却是一脉相承的。
央视对过年是做了大贡献的,它推出的《春晚》创造了全民最大的除夕仪式感——“吃饺子、看春晚、熬年夜”!如今它已风光不再,来提醒我们:该创造新的除夕仪式感了!
尽管我早已不看春晚,但我依然向它致敬,不是因为它曾经装点了我的生活,只因为它的贡献。
从北宋和春晚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仪式感是会发生变化的;当我们不能适应仪式感的转换时,也会觉得年味变淡。尤其是爆竹这个数千年的仪式感失去的时候,确实会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
所有的仪式感都需要你参与其中
没有参与,再丰富的仪式和你都没有关系,因为那是别人的;而你,只是别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看客和过客。
既然那年是别人的,那么过不过年,与你何干?既无干,那么对于年味,还能做些什么?只有回忆罢了,只有叹息罢了。
只有自己动手才是参与,尤其是过年前的准备阶段,必须忙碌起来,因为你的忙碌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需知孩子对周围生活的感觉和观察是最敏锐的,你的这份忙碌不光是他童年生活有意义的一部分,也是形成他们过年期待感的重要推动力。
不光要自己动手,还要动员与组织全家参与,上至老人,下至孩子,全部参与进来;需知过年不是一个人的事,只有全家参与,那份年味才会浓厚起来。比如大扫除时,让孩子递递抹布;贴春联时,让老人看看歪正;此时,不光全家其乐融融,年味也尽在其中矣!
除此以外,购买年货也最好全家出动;一起到最热闹的市场、街头、超市,一起在割肉时,对肥肉多点还是瘦肉多点做一番争论,一起拎着大包小包累痕痕地回家......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烟火气;过年就是我们的生活,它也需要烟火气!
有了仪式感和参与感,就有了期待感
仪式感不仅仅是在年前,还体现在节日中,要提前告诉孩子:我们除夕晚上要整十二道菜,初一要去图书馆,初二要去姥姥家,初三要去科技馆博物馆,还有......
但是除夕咱就不守岁了,因为熬夜伤身体;伤身体的事,咱不干!
为什么要告诉孩子这些?因为这就是孩子的期待感,孩子过好年,你就过好年了,难道不是吗?
所以尽管走在奔五的路上,对于过年,我依然非常期盼!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13:50 , Processed in 0.0280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