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平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084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读书与进步14:直面知识权威

热度 10已有 557268 次阅读2011-10-29 23:05 |个人分类:营销管理|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权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某种范围里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则把它总结为影响人的六大法则之一。
细究的话,权威其实分两种,一种是职务权威,是由于某人处在某个职业或某个职位所形成的权威,很多能够通过外在的特征来判断,比如,警察。第二种是知识权威,是由于某人拥有了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形成的,大多情况人们下通过可识别的头衔来判断,比如专家。
这两种权威发生作用的基础是不同的,职务权威是组织性的,对我们的影响也是硬性的,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比如行车途中碰上交警叫停,比如生病到医院就诊。陈佩斯和朱时茂早期小品《警察和小偷》中,盗窃分子穿了身警服,把真正的警察都骗过去了。
知识权威则不同,知识权威更多的是个人形式的,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渗透性的,或许也有“组团”影响的,比如麦肯锡等咨询机构,但其发生作用的本质是相同的,其权威的形成过程也是相同的。知识权威的外在表现就是专家,虽然从专家到权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更多情况下,我们把专家都会视为权威,甚至你只要说出你的专业,在某些人心目中已经把你放到了这一领域中靠近权威的位置。所以,在销售行为专家孙路弘先生的销售知识体系里才不断强调通过展示一个人的专业来赢得客户信任。(见《用脑拿订单》)
没有疑问,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权威,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对权威的迷恋和盲从,如果在面对权威的时候我们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景象。这是有根据的,1974年,著名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证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屈服于权威》);这也是有教训的,当年我们在“两个凡是”的指引下已经吃了不少苦头,前些时候我们又有一些人在张悟本手里栽了不少跟头。
在我看来,面对知识权威时,我们更应该多一些警惕,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因为,知识权威比职务权威更隐蔽,它多是通过言论,包括著述、演说来实施影响的,所以它的影响面也就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直面权威并不是非要挑战权威,而是在面对权威时多一些理性判断,多一些独立思考。
 
说了这么多,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权威,尤其是知识权威呢?
首先,要多一个心眼。
留个什么心眼?存在主义者萨特曾经说过,“在你相信之前,怀疑一切”,完全这样做也许难度太大了,很多时候也没有必要,但我们起码可以怀疑它的真实性,在心里自问一个问题:他真的是这方面的专家吗?
什么是专家?就是在某一个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人,是在某一小范围内的“熟练工”。说起专家来一定是有前提的,即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很多企业在选择咨询公司、培训公司时感到无所适从,经常是选择名气大的、喊的声音大的,结果事与愿违,咨询公司还埋怨执行不到位,最后只能一声长叹,就是因为没有弄清楚自己需要的是哪一方面的咨询、哪一方面的专家。德鲁克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通才,所谓的通才其实也是专家,是能够将自己小范围的知识和其他广大知识领域相联系的人。我们可以看一下里斯、特劳特先生和“定位”理论的发展,“定位“相关文章刚开始是发表于《广告时代》的,事实上,定位思想的诞生最初本就是针对广告、针对传播的,《定位》中的营销时代划分也是针对广告理论的发展的,“独特的销售主张”、“品牌形象”本就是广告界的圭臬;后来,凡是营销出了问题,都会有人想到定位;再后来,摩根士丹利发现著名的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背后的思想就是“定位”,于是,里斯和特劳特的中国伙伴公司署名都是“战略咨询公司”。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越是接近于权威的人越容易迷信权威,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利用“权威”塑造自己的权威,“两个凡是”不可能由普通大众提出,这和古代造反者都要虚造一个“神命”的道理是一样的。德鲁克有本书叫《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本书是试图探究关于管理的使命、管理的责任和管理的实务的,但是某个商学院院长却说“从书名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德鲁克教授一以贯之的精神:管理是一种使命、责任和实务。”这都哪跟哪啊!对此,我只能笑笑,我也只能笑笑。
其次,独立思考。
邓小平同志音容已逝,但他老人家说过的“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却不应该被遗忘。在面对权威时,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很容易就会丧失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罗伯特?西奥迪尼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更多时候,我们对权威的顺从很少或者从来没有经过有意识的思考”(《影响力》)。
面对知识权威时我们就用到了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假设什么?求证什么?我的意见是“两步走”:
第一步,先假设“权威”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要证明它的正确性。如果我们不能证明它的正确性,我们就假设“权威”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设法证明它的错误性。
比如德鲁克最知名的那个观点“企业有且只有两个职能:营销和创新”,我就持相当大的怀疑态度,因为我没办法证明它的正确性,我也没有看到能够证明这句话正确的言论,但是我也没有能力推翻它,所以我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反对它,也不会传播它。嘿嘿,事实上,我是相当不认同的。
第二步,做事实和价值判断,假设权威说法是符合事实、符合现在的环境的,那么我们来证明它是否符合现时的环境、符合环境的发展。反之亦然。
证明正确的观点、思想、结论,我们仍然需要怀疑,仍然需要继续假设,这是我们面对西方经典营销思想起码的底线,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后被广泛认可了的东西,但是,它是否适合我们的实践?或者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实践对它做怎样的修正?举个粗俗的例子,瞎子走路需要“明杖”,那么聋子走路是不是也一定要拿个明杖呢?
如果我们看看那些曾经坐在“权威”的宝座上的知识权威们,我们就会发现,他们能成为权威,恰恰是他们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权威、理性面对、独立思考的结果,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哥白尼到布鲁诺,从德鲁克到明兹伯格,莫不如此。
好了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们可以从容的阅读典型的知识权威特劳特先生的《与众不同》、《简单的力量》、《什么是战略》三部著作了,不过在阅读过程中千万要记住,——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1

路过

鸡蛋
1

鲜花
5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史贤龙 2011-10-30 11:17
任何人,其在世时的思想价值,很难分清思想本身的价值与身份带来的价值;只有在身后,思想的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赞成或崇尚思想,与迷信权威,是可以分开的。
方法可以很简单的:唯理是从----循其理,忘其人。永远不要把任何人的每句话都当做真理。尊尚思想进而迷信个人(包括成为亲炙弟子),是一切迷信之源。人事分离,看似简单,做来不易。
回复 马亮亮 2011-10-30 16:08
好!
回复 张柱 2011-10-30 17:40
在所谓权威下留有自己的思考,形成批判的习惯。。。。
回复 任小东 2011-10-30 20:59
赞同【任何人,其在世时的思想价值,很难分清思想本身的价值与身份带来的价值;只有在身后,思想的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赞成或崇尚思想,与迷信权威,是可以分开的。
方法可以很简单的:唯理是从----循其理,忘其人。永远不要把任何人的每句话都当做真理。尊尚思想进而迷信个人(包括成为亲炙弟子),是一切迷信之源。人事分离,看似简单,做来不易。】这个观点。
回复 兰枝勇 2011-10-31 10:35
知识是一种力量!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1-4 08:06
挑战权威,必成大家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12:45 , Processed in 0.0316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