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平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084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读书与进步6:锤炼思想的深度

热度 20已有 484668 次阅读2011-4-20 09:32 |个人分类:营销管理|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深度”都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既然是相对而言,就一定有层次和递进,那么,思想的深度就会有锤炼的路径。
思想深度的锤炼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展开:
第一、 就每个问题或现象能考虑到多个方向,也就是思想的多维性。
当别人只能看到、想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时,你能考虑到两个以上的方面、方向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别人就会认为你的思想是有深度的,因为你考虑的比较全面。唯物辩证法就特别强调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还要看到矛盾各个方面的联系。
第二、能看到现象各个方面的发展、结构和过程,强调的是思维的层次性。
思想有层次性,你能考虑到事物发展方向的每个阶段和每个关键点、关键环节,你的思想就有了纵深感。在《孙子兵法》的开篇就体现着孙子思考的层次性: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法,将者——智、信、仁、勇、严。
第三、就某个现象能得出不同于一般层面的结论,这说的是思考的深入性。
如果第一个层面指的是面的铺陈,第二个层面指的是线的扩展,这个层面指的就是点的延伸。很多大师的思想都是跳出大众常识来思考的。常人都认为“左膀右臂”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德鲁克却冷静的认识到“离不开的人”恰恰是最应该调离的人;常人都认为晋升是一件好事,彼得却由此提出了“每个人都会升任到不可胜任的位置”告诫,从而组织管理中又多了一条法则——“彼得定律”。
深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抗战初期,中国革命中出现了“亡国”和“速胜”的争论,毛泽东适时提出了“持久战”的观点,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当然是不是真的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有时候还需要通过时间来检验。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管理行为》和《22条商规》是公认的三本经典,前人之述备矣,在这里我们来看看这三本书是如何体现他们的深度的。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写于1989年,德鲁克在这部巨著里构建了三个层次——创新的实践、企业家管理和企业家战略,在“创新的实践”中德鲁克又总结了七个来源,其中第一个来源“意外事件”中又包含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三个方面;这三个层次共同指向了德鲁克的一个思考——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的精神,而创新是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
《管理行为》被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的作者西蒙也是在管理方面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在书中,西蒙用5个层次来阐述他“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思想,他从“权威、效率和组织忠诚”三个角度出发详尽的描述了组织层面对管理者决策的影响。通过西蒙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陈述,管理者如何利用决策来影响组织的行为模式就跃然纸上了。
《22条商规》是“定位论”提出者里斯和特劳特的最后一次合作,在这本总结体性质的著作,作者通过22条营销法则来强化“定位”这个核心主张,每一条法则都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来解释,而每一条法则都包含着另外多条法则的核心主张,在这种错杂、斑驳中,作者将“定位论”的各个侧面、各个侧面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用一种极其简明的语言打入了读者的心智。
“深度”并不抽象,它也是有迹可循、有章可倚的,正因为我无法做到上述的关于深度的三个体现,所以,我的思想至今都无法锤炼出“深度”来。

路过

鸡蛋

鲜花
17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7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马亮亮 2011-4-20 12:22
感谢刘兄的推荐!
回复 王志国 2011-4-20 18:09
刘兄这一篇文章很有深度,看似平淡的叙述,隐藏着深刻的事物的本质。比某些所谓的专家写的有实用性多了。
回复 孙雨 2011-4-21 18:54
学习了。。。
回复 德华 2011-4-21 23:39
很不错的文章
回复 冯老师 2011-4-24 04:34
很不错的文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30 03:49 , Processed in 0.0300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