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营销的边界

热度 52已有 985543 次阅读2012-5-30 00:27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整体上,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我从来就不认为有什么企业能够基业长青,正像没有任何帝国能够长盛不衰。所有企业最终都会死掉,区别仅仅是活得长些或者短些,活得辉煌些或者平庸些,仅仅是赚些钱,活跃下市场或者对经济、社会进步做出些贡献。

      其实,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只要它们创造过价值,它们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果一个企业死得荡然无存,那也没有什么遗憾,毕竟能够以另外方式延续的企业,只能是少数。

      正因为如此,基业长青在我看来是个伪命题。做这样的研究,只能是沽名钓誉。

      事实上,目前中国营销正在超越边界,进入另外一个领域---一个更为不可测的领域。而且更为可怕的是,社会也存在着多种力量,把那些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引向歧途。

      营销是一门让企业活命的技术。它的核心任务是为企业正常运转,实现利润创造条件。企业能否正常运转、挣不挣钱并不是营销所能决定的,它只能创造条件。

      为此,它必须完成两项最基本的任务。

      一是锁定和研究目标顾客,发现市场机会,为企业研发提供创意。一是进行市场推广,建立市场基础,拿回源源不断并且有利可图的订单。

      战略营销解决第一个问题,战术营销解决第二个问题。

      价值是在营销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创造价值,营销最终是无能为力的。这个结论,蕴含着一个前提:营销在短期内,能够缓解企业价值创造方面的不足。

      价值是由营销、研发和制造共同创造的。营销负责价值创意和价值实现,研发与制造负责价值创造。

      而有一股力量,一直在试图引导中国营销超越研发和制造,独立地创造价值。中国企业的营销冒险,多由这股力量推动。这股力量是一个利益链,包括广告媒体、策划、广告组织和所谓的品牌咨询机构。

      我曾经多次强调,由于中国各行各业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使得我们有巨大的学习和模仿空间。而中国式营销推动了这种学习与模仿。于是,我们对营销的作用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事实上,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学习与模仿创造的,营销技术仅仅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与此同时,另外一股力量,也是另外一个利益链,包括国内外投资银行组织和上市服务机构,则极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国企业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大量灌输做产品不如做品牌,做品牌不如资本运作。它们把资本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怂恿它们进入资本市场“挣快钱”。本来上市或者重组是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结果却成为挣钱手段。有了这等捷径谁还在意目标顾客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遗憾的是,一股关键或者决定性力量,始终没有形成广泛影响。那就是技术研发和创新力量。

      假冒伪劣一直是中国经济挥之去的阴影。不过,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引起社会公愤,原因是它们只能危及弱势群体。社会主流群体通过品牌消费,可以避免它们的伤害。

      近年来人们突然产生恐慌心理。原因是品牌企业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问题。

      尽管令人沮丧,但这的确是一个好的征兆。

      中国企业,包括那些行业龙头企业,虽然经受了残酷的市场竞争洗礼,但并未建立起来稳固的商业道德和诚信,并未建立起来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它们仅仅是比那些差的企业,好上那么一些。

      中国品牌企业普遍需要经历质量大考。现在商品丰富了,社会挑剔了,它们存在的问题自然该爆发了。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扒粪运动”。

           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的经济巨头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伤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也称揭丑运动)。

      随着更多问题的揭出,我们应该相信会逐步产生广泛震慑。也许,只有在社会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胎换骨,创造力才能真正爆发出来。

      必须相信营销的力量,但同时也应该明白:营销不是万能的。


路过

鸡蛋
3

鲜花
37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40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32 个评论)

回复 郭锐伟 2012-5-31 09:11
很有见地。但该经历的必须经历。金老师所指已是一种潮流,很有市场,就是对营销一知半解的人和利用“营销”的人群。我们厂就是,生产质量一直不稳,动不动就退货了,真到旺季又供不上货,一断货能十天半月,搞得做成的市场被抢占,如此两三年下来,市场咋样可想而知。结果现在产能上来了(当然质量还不敢保证),堆了一仓库货。都开始埋怨销售没水平了。
回复 丁一一 2012-5-31 15:32
目前中国有30%的企业在做营销,40%的企业在活着,20%的企业在挣扎,10%的企业在死亡。
回复 张俊屏 2012-5-31 20:01
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这是历史宿命!
回复 郭锐伟 2012-5-31 22:42
丁一一: 目前中国有30%的企业在做营销,40%的企业在活着,20%的企业在挣扎,10%的企业在死亡。
同意
回复 刘建恒 2012-6-4 18:41
营销不是万能的,不看金老师的文章是万万不能的。
回复 潦寒 2012-6-7 10:09
刘建恒: 营销不是万能的,不看金老师的文章是万万不能的。
谄媚
回复 刘建恒 2012-6-7 20:54
潦寒: 谄媚
判断正确  ,更欢迎网友们看看我对燎寒老师多篇文章的谄媚,那里的谄媚更精彩。
找不到燎寒文章的朋友请告知,我会把网址贴您。
回复 金焕民 2012-6-11 03:39
潦寒: 谄媚
哥们,酒我给你准备好了,书什么时间送来?我书架空得狠,把你的书都挑一本带过来。
回复 毛笔 2012-6-15 16:26
史贤龙: 4万亿带动18万亿,80%归央企,19%归国企,这是一场分钱游戏,项目、营销、产品、媒体都是皮影角色。现在又要来一轮,轰轰烈烈的央企与省区对接,没有18万亿,也有 ...
经济体制问题造成经济中的官二代、富二代造成,经济中竞争不公平、、何来健康发展啊
回复 王成武 2012-6-20 08:48
好文章,及时的呼吁!
回复 程诚君 2012-6-30 21:29
营销的战略空间:向下不能突破盈利的底线,向上不能超越创造价值的极限。不知道是不是这意思?
回复 涵诚卓悦 2012-7-14 03:46
金老师的文章一直在看,道理深入浅出,比喻也很准确,非常好啊!

但是这篇文章有一个关键点没有看懂,金老师提到了品牌和营销的关系,把过度营销认为是资本推动和利益链作祟,可是中国过度营销氛围应该并不是刻意形成的吧,根源还是来自不成熟的消费市场和不成熟的消费者心态才对啊,我一直坚持认为认为是市场造就了今天的营销氛围,或者说正是不成熟的消费者诱导了现在的营销思维,金老师能否就这个关键点来讲述一下?
12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8 07:52 , Processed in 0.0310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