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营销的边界

热度 52已有 985382 次阅读2012-5-30 00:27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整体上,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我从来就不认为有什么企业能够基业长青,正像没有任何帝国能够长盛不衰。所有企业最终都会死掉,区别仅仅是活得长些或者短些,活得辉煌些或者平庸些,仅仅是赚些钱,活跃下市场或者对经济、社会进步做出些贡献。

      其实,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只要它们创造过价值,它们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果一个企业死得荡然无存,那也没有什么遗憾,毕竟能够以另外方式延续的企业,只能是少数。

      正因为如此,基业长青在我看来是个伪命题。做这样的研究,只能是沽名钓誉。

      事实上,目前中国营销正在超越边界,进入另外一个领域---一个更为不可测的领域。而且更为可怕的是,社会也存在着多种力量,把那些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引向歧途。

      营销是一门让企业活命的技术。它的核心任务是为企业正常运转,实现利润创造条件。企业能否正常运转、挣不挣钱并不是营销所能决定的,它只能创造条件。

      为此,它必须完成两项最基本的任务。

      一是锁定和研究目标顾客,发现市场机会,为企业研发提供创意。一是进行市场推广,建立市场基础,拿回源源不断并且有利可图的订单。

      战略营销解决第一个问题,战术营销解决第二个问题。

      价值是在营销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创造价值,营销最终是无能为力的。这个结论,蕴含着一个前提:营销在短期内,能够缓解企业价值创造方面的不足。

      价值是由营销、研发和制造共同创造的。营销负责价值创意和价值实现,研发与制造负责价值创造。

      而有一股力量,一直在试图引导中国营销超越研发和制造,独立地创造价值。中国企业的营销冒险,多由这股力量推动。这股力量是一个利益链,包括广告媒体、策划、广告组织和所谓的品牌咨询机构。

      我曾经多次强调,由于中国各行各业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使得我们有巨大的学习和模仿空间。而中国式营销推动了这种学习与模仿。于是,我们对营销的作用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事实上,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学习与模仿创造的,营销技术仅仅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与此同时,另外一股力量,也是另外一个利益链,包括国内外投资银行组织和上市服务机构,则极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国企业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大量灌输做产品不如做品牌,做品牌不如资本运作。它们把资本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怂恿它们进入资本市场“挣快钱”。本来上市或者重组是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结果却成为挣钱手段。有了这等捷径谁还在意目标顾客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遗憾的是,一股关键或者决定性力量,始终没有形成广泛影响。那就是技术研发和创新力量。

      假冒伪劣一直是中国经济挥之去的阴影。不过,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引起社会公愤,原因是它们只能危及弱势群体。社会主流群体通过品牌消费,可以避免它们的伤害。

      近年来人们突然产生恐慌心理。原因是品牌企业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问题。

      尽管令人沮丧,但这的确是一个好的征兆。

      中国企业,包括那些行业龙头企业,虽然经受了残酷的市场竞争洗礼,但并未建立起来稳固的商业道德和诚信,并未建立起来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它们仅仅是比那些差的企业,好上那么一些。

      中国品牌企业普遍需要经历质量大考。现在商品丰富了,社会挑剔了,它们存在的问题自然该爆发了。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扒粪运动”。

           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的经济巨头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伤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也称揭丑运动)。

      随着更多问题的揭出,我们应该相信会逐步产生广泛震慑。也许,只有在社会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胎换骨,创造力才能真正爆发出来。

      必须相信营销的力量,但同时也应该明白:营销不是万能的。


路过

鸡蛋
3

鲜花
37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40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32 个评论)

回复 梁衍劲 2012-5-30 02:28
我想企业要活得更长久点,要过关,首先不为天所灭,其次不为对手所灭,再次不被自己所灭。
回复 梁衍劲 2012-5-30 03:23
金老师我很认同你的观点,那些想着基业长春,有点是白日梦,就好比如以前的封建王朝,希望通对外修长城,闭关锁国,对内实施愚民政策,就可以统治万世。假设以上就算对人可行,但是万一那个天体对地球撞击而来,那些王朝在那样的科技水平又如何应对?人类都有可能覆灭,还谈什么统治基业万年?话说得有点远了。我想说的是一个事物的存在,不仅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要取决于环境等力量的总和。同时有些意外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一个企业只要在有生之年,做点实事,履行相应的使命就已经很不错,只要不英年早逝,能够长命点就是积下来的福气。如果只想长生不老,到处求取仙丹妙药会可能被折腾死得更快。以前很多王帝被这样折腾死的,只有那些宣传长生不老的道士才是最大受益者。
回复 市场拓展孙强 2012-5-30 06:34
经典!金老师语出惊人!价值是在营销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创造价值,营销最终是无能为力的。价值是由营销、研发和制造共同创造的。评论版卷首语刊出后,就感觉又是一次新的认识和提升。中国非著名女装市场拓展——孙强。
回复 潦寒 2012-5-30 08:24
营销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
管理却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当下投机主义盛行的中国,精明的中国人已经把营销发挥到极致,甚至是过剩了。但管理还没有入门。许多管理者的视界与权谋,停留在封建社会,独裁、自私,狂妄,二面三刀,任人为亲,奴才得势,排挤贤能等。
中国又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加权贵资本主义和特色经济,营销的活跃都是在民营企业界,掌权着大多数社支财富的国营企业,仍是官场运作机制。所以,热闹的营销,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回复 李兴敏 2012-5-30 08:47
事实上,营销向来就是给企业背负恶名的。一旦企业出现问题,都是营销的错,消费者和老板们多数都这么认为的,谁叫营销干的是 取悦于人 的活呢?
回复 牛家林 2012-5-30 09:06
基业长青的命题是营销老板的,特别是以此为主题做培训的,听起来就另老板向往。
回复 曾金沧海 2012-5-30 09:34
潦寒: 营销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
管理却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当下投机主义盛行的中国,精明的中国人已经把营销发挥到极致,甚至是过剩了。但管理还没有入门。许多 ...
确实如此!
回复 佟仁 2012-5-30 09:43
营销不是万能的,没有营销是万万不能的
回复 王晋三 2012-5-30 10:36
学习。
回复 史贤龙 2012-5-30 11:37
潦寒: 营销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
管理却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当下投机主义盛行的中国,精明的中国人已经把营销发挥到极致,甚至是过剩了。但管理还没有入门。许多 ...
看跨国企业的营销,那里至少有专业的边界。所谓活跃在民企的营销,不仅是营销的浮躁,也是某些企业在“想入非非”,比如只想招商不管动销的老板。
回复 史贤龙 2012-5-30 11:56
4万亿带动18万亿,80%归央企,19%归国企,这是一场分钱游戏,项目、营销、产品、媒体都是皮影角色。现在又要来一轮,轰轰烈烈的央企与省区对接,没有18万亿,也有10万亿,财富与市场、营销、管理有多少关系?
这是最大的中国经济现实。营销、管理、培训其实不应该承担太多的批判。这些都是个别苍蝇,都不是真老虎。
回复 菲尼迪 2012-5-30 13:21
机制有问题
回复 梁晓兵 2012-5-30 16:26
遗憾的是,一股关键或者决定性力量,始终没有形成广泛影响。那就是技术研发和创新力量.
金老师说的很对,这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很尴尬的现实。大企业不思创新,一味模仿,即使有一些中小企业有了创新,也会被大企业凭借渠道力和品牌力在短时间超越。久而久之,小企业创新也会被打死,大企业只想凭借渠道和品牌取胜,也不想投入资金搞研发创新,所以市场上的重复竞争随处可见。娃哈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靠模仿生产出了非常可乐、红绿茶系列、复制了农夫的水溶C,就连卖得最火的营养快线都是复制的小洋人集团的妙恋果乳,可是娃哈哈的市场做的出奇的好,不用创新也能生活的很好,还会有谁愿意去研发创新呢?
回复 罗火平 2012-5-30 16:46
中国企业界,过多的强调营销理念,强调营销战术,很少静下心来思考产品及服务本身给客户、社会创造的价值。产品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石。
回复 马可 2012-5-30 17:20
营销是做改良。但是现在中国企业需要的是改革,也就是“脱胎换骨”。所以营销已经“不堪重负”了。
回复 王狄凡 2012-5-30 21:26
营销是做改良。但是现在中国企业需要的是改革,也就是“脱胎换骨”。所以营销已经“不堪重负”了。
.
回复 王效辉 2012-5-30 22:28
没理解,慢慢悟吧
回复 潦寒 2012-5-30 22:35
中国经济发展的技术红利与人口红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了。看一看日本的经济发展曲线,就可以看到中国未来二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大家从当下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经济利益部门化以及潜规则盛行,就可以看到中国未来二十年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从当下官场的风气,无论是“阴毛部长”或是“永城强奸幼女”的副主任,可以看出官员的价值观。
  在中国不在乎是非曲直,在看重权力态度的社会运行机制中,问题积淀到一定的程度,将是恐怖的后果。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2-5-30 23:14
站在边界上,偶尔踩界或出界,成功了就是一种境界,失败了就是一种过界。企业的发展有“原罪”之说,看谁来说,看什么时候说,看该说不该说。
回复 山峰_高端商品 2012-5-31 00:23
乐观的看,经过这个过程,会触底反弹。
悲观的看,我们和当年的美国不同,当时美国是全球强国,当时的美国可替代性不强,我们是卖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强,“扒粪运动”的负面效果极大——国内消费转移(比如奶粉),产业从中国转移出去(比如制鞋业)。
所以,调结构需要把握极好的平衡。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13:06 , Processed in 0.0354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