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人的物质需要其实很简单

热度 54已有 733486 次阅读2011-8-17 00:38 |系统分类:营销人生|

如果仅仅是为了幸福,人的需要其实很简单,但在现实中,无度的欲望使得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幸福离追求,越来越远。
      从我博客近期的内容,能够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倾向---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营销方面的问题。几篇关于营销的文章,都是杂志的约稿,属于被动写作,算是例外。而且我在为杂志写的卷首里还特别指出,这些文章与杂志上多数文章一样,都是炒剩饭,更多地是文字游戏,没有什么价值。
      忍不住去思考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日子到底应该如何过?
      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过份日子,能够做出留芳后事业绩者寥寥无几。或者富裕些,或者清贫些;或者体面些,或者平淡些;或者轰轰烈烈些,或者平凡些。
      多数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但事实上,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是极其少见的。这就像在激流中泛舟,漂流者自以为能够把握方向,并且极力地去把握,其实,方向是水流决定的,漂流者的作为空间和效果极其有限。
      作为曾经的营销人,我感觉营销人的日子过得太累,以至于脱离了正常范围。在所有职业中,还有比营销人压力更大的?拟或,还有比营销人更爱折腾的?营销人想过个好日子,无论是从客观上或者主观上,远比其他人更加不容易---尽管从物质上这个群体比其他群体更为优越。
      客观上,“好日子”是很难界定的。如果仅仅从财富方面界定,那么,可能永远就没有什么好日子。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得有多少财富,才能做到人不去死货不必扔呢?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稍稍演绎一下,也许可以简单地对好日子作个界定:第一,得稳定、安全;第二,得体面;第三,得受人尊敬,第四,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按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生活方式。
      即便如此,所谓的安全、体面、受尊敬也是很模糊的概念。
      日前有个研究报告,大意是说农村人的幸福指数高于城市人。对于这个报告,一片反对、嘲弄之声。我却多少相信这个报告。
      人过得好坏,表面看是个物质问题,其实,却是个认识问题。
      它与期望值有很大的关系。
      城里人期望值高,尽管生活条件好,但不满意度相对就会高;农村人期望值低,尽管生活条件差,但更容易满足。
      它与价值取向关系更大。
      一件名牌服装的价格可能是同样质地服装的若干倍;同样是代步工具,同样是高档车价格差别也是若干倍。不同消费取向反映的是不同的生活态度。一个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骑在自行车上笑的人,想过上所谓的好日子,该如何艰难?如果骑在自行车上就没有好日子,得有多少人去寻死觅活?如果再加上美食、名牌服装、豪宅,这日子还真的就没有办法过了。
      做营销的人应该都知道,仅就满足需要而言,与品牌并无多大关联。每个档次都有与名牌对应的非名牌产品,若干倍的超额付出,更多的是个人心理满足,与满足需要有多大关系?如果这种让人产生优越感的东西,是幸福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不是个人心理出了问题,就是社会心理出现了问题。
      以刘春雄老师的消费态度,所有名牌都得关门,他认为爱好名牌是基于内心的不自信。前几天看到他穿了一件时尚的衬衣,害得我反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让他如此不自信。我想,刘老师人到中年,想装得年轻一些,是必须在样式和色彩上下点功夫了。
      享受自己的生活,与活给别人看,这其中的差别太大了。
      在我看来,身边许多人正在过着好日子,但他们的确不快乐。他们找出一系列的理由让自己不快乐,或者,他们会因为一点没有满足的需求,去让那么多已经满足的需求“陪着”不满足。
      事实上,为了快乐,人的需要没有那么多,那么高。如果人格更独立、成熟一些,必要的需求其实很简单。
      一个被外界挟持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快乐;一个被欲望左右的人,也永远不可能有快乐。
      而营销,在满足需要的同时,也在挑起更多、更高的欲望。
      在需要与欲望之间,是需求,而需求是每个人平衡需要与欲望之后的产物。
      经济学将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叫有效需求。那么,每个人想要过上真正的好日子,也许必须在自己已经形成的有效需求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寻求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的需求。幸福是“寻求”而来的,是基于物质能力的一种生活态度。
      追求财富、消费与追求幸福,在一个方向上,但并不同步。
 

路过

鸡蛋
1

鲜花
42

握手
1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44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回复 向显恩 2011-8-27 11:41
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
回复 zhaojianhu 2011-9-1 10:26
“在我看来,身边许多人正在过着好日子,但他们的确不快乐。他们找出一系列的理由让自己不快乐,或者,他们会因为一点没有满足的需求,去让那么多已经满足的需求“陪着”不满足。”金氏的“知足常乐”分析,入味!
回复 马晓宇 2011-9-3 23:24
我是看了史兄的一片文章,摸过来的。近来俗务缠身,少写作,更少看文章。今晚闲暇,读了史老师几篇文章,其中提到了这篇,所以赶紧摸过来恶补一下。

佛讲“出世”,道讲“入世”,这是两种态度,也是两种世界观。入世,有入世的好,滚滚红尘;出世,有出世的秒,潇洒人生。对于研究学问而言,好日子就是畅游在观点、理论的世界里,看着这些此起彼伏,争奇斗艳,入世也不入,所以我以为金老师的“道心”要更多。

看了这篇,发现金老师的“佛心”似乎更胜,亦或“觉醒”?其实,出也好,入也好,亦如金老师所表达,我理解:关键在于态度。

累了,就歇一歇。
12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8 21:15 , Processed in 0.0326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