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只有更全面研究中国社会,才能有效推动中国营销创新

热度 25已有 535533 次阅读2011-5-2 17:56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我在对刘春雄老师文章的评论中写道:只要刘春雄老师与史贤龙先生观点一发生冲突,就能够结出有价值的果实。两个都有真才实学,并且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的冲突,用时髦的话说,属于“文化冲突”。我希望这个争论能够持续下去,并用这篇文章给他们加油。这篇短文视角太宏观,可能会让人丈八和尚摸不着头。
      我越来越不愿意谈论营销问题。
      专栏里突然加进来若干“名家”。看看他们的观点,就知道,他们不是在研究问题,而是在用老认识进行“新启蒙”。我与刘老师也应约写了那样的文章,当然,也是在进行同样性质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除了能够得到一些稿费,继续混个脸熟,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中国营销,一个世界级的命题,也进行了世界级的实践,但并没有展开相应的世界级的研究。
      中国企业整体上进行了世界级的实践。不谦虚地讲,我与刘老师出版的《中国式营销》基本上系统地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实践过程和营销成果。
      后来,我应约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企业的弱势营销”,一篇是“聚焦中国企业营销矛盾”。前者大概的意思是在中国企业弱小的时候,看弱不弱;后者大概的意思是,在中国企业获得进步之后,似强非强。这是多么无奈的观点:过去很辉煌,今天很迷茫。
      我们再看看中国营销的“理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与市场》发挥们旗帜作用。
      先是销售阶段。大概在1998年之前,销售与市场杂志刊登的基本上是这方面的文章。这个时期出现了若干传授销售技巧的专家。
      接着是策划阶段。大概在1999至2004年。这是中国营销最为繁荣的时期,目前耳熟能详的营销专家,都出在这个时期。这十年,从1994年到2004年,是中国真正发展市场经济的十年,也是中国营销突飞猛进的十年。
      再下来,我个人认为,是进入了僵局阶段
      05年之后,红的不再红了,想红的没有红起来。
      与之对应的是,行业龙头企业既坐稳了交椅,也失去了活力。不出问题的,就算万幸。曾经层出不穷的黑马,再也难得一见了。
      并非有什么先见之明,但却是一个事实---我大概在05年主持了一个封面专题,叫做“打破竞争僵局”。事实证明,那只是一个愿望,而不是解决方案。
      正是在这个时间,我决定放弃从事多年的咨询职业,到大学教书。原因很简单,从思维上,我感觉无法形取得突破。后来这几年,书没少写,但自己比谁都更加清楚,只是把前些年的思考,系统地整理出来而已,有产出无突破。
      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并影响到中国之后,从营销探索的角度看,已经很难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思想了。
      对于中国营销的未来,存在许多“猜想”。由于没有形成共识,更没有得到实践检验,只能将其称为“猜想”。
      一种观点认为,是品牌建设问题。这种观点占据着很大市场,甚至政治局例行学习,都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主题。
      了解我与刘老师观点的,都知道,我们向来不赞成这个观点。我们向来认为,品牌从来就不是解决企业营销问题的手段,甚至,它也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一个结果。它是树荫,不是树。
      一种观点认为,是战略问题。这种观点也有很大市场,认为中国企业缺乏战略,只有走出战术营销走向战略营销,才能解决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这也是我们反对的观点。如果说中国企业在战略方面不够熟练和专业,并且战术经常干扰战略,那肯定是事实,但如果据此认为中国企业忽视战略,不重视战略,那肯定是无稽之谈。
      上述两个问题,恰恰是中国企业容易冒进的问题。太多的中国企业死在了对品牌和战略的偏执上。
      市场营销有四个基本的支柱。谈论营销,必须围绕它们展开: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性和盈利性。只有从它们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企业发展出了问题,根源得到这里找。
      我也有个“猜想”。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内需不足。站在政府角度看,是如何扩大内需;而站在企业角度看,是如何激活内需。
      从中国版图上说,是如何开发中西部市场,从结构上看,是如何开发农村市场。
      不要归因于消费能力问题,中国企业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房子最贵吧?消费者宁可成为奴隶,也要拼了老命买房。不必过多指责房地产商,如果消费者不掏腰包,它们还能挨家抢劫?
      因此,中国营销的未来,在于回归源头,创造有效需求。
      难道大家不认为过去这些年,虽然充满坎坷,但中国企业一路起来,还是走得太顺了?
      我们的企业得学着忘掉满地需求和大把机会的日子,去学着适应创造需求的日子。
      刘老师在评论中写道,四个人打牌三个人出老千,另外一个人怎么办?这个人有三种做法,一种是跟着出老千,一种是让他们无法继续出老千,一种是将牌桌掀了。
      企业是社会有细胞,企业的出路来源于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不仅仅是对顾客的深刻理解,毕竟顾客也是社会的细胞或基因。
      发达国家所以能够影响和主宰全球,最深刻的原因是它们影响着全球思维;次之,是它们影响着全球的生活方式,再次之,是它们影响着全球市场。
      中国制造已经在部分地影响全球市场---所以,我们到处被起诉,但我们远远没有影响到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最起码应该从中国做起。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在等待着中国企业去影响,去作为。
      这就是我们的“猜想”:谁能最终占领农村市场,谁是真正的、最后的赢家。中国未来的跨国公司是从农村做向世界,不是从城市。
      德鲁克在上个世界初也曾经对美国企业做过相似的预言。结果,沃尔玛们以及它们所操纵的供应体系,完成了这一历史性任务。沃尔玛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世界上最稳定,最广阔,最有前途的市场,是大众市场。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并不取决于高端市场有多高,而是取得于大众市场的水平有多高。
      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曾经预测,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内很难产生超级企业,其论据就是中国企业还不足以产生影响世界的观念。是的,如果企业家满足于杀猪、做奶,视野不能触及社会和世界,怎么可能产生影响社会和世界的观念呢?合理的逻辑是,不能洞察社会和世界,就不足以影响它们。
      如果一个行业龙头企业不也象其它企业一样用“健美猪”、加“三聚氰胺”就没有办法生存,你还能对它有什么期待?
 
1

路过

鸡蛋

鲜花
17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8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史贤龙 2011-5-3 01:57
大众市场是必然存在的,在这个市场(生产、分销、零售)诞生超级企业,也是必然。与其说是营销成功,不如说是战略及管理制胜。
但时尚、奢侈品的势力也不容忽视,这种高端市场的潜力不可小觑,在这些市场里,营销才大放异彩-----中国企业大多数对此意识不够、缺乏方法。
国家的繁荣,也未必只能反映在大众产品市场上,实际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富裕社会里,“中间产品”消费蕴藏更大的商机与潜力。
回复 罗姚 2011-5-3 10:54
学习了,
回复 任小东 2011-5-3 11:50
赞一个!
回复 谢锡宙 2011-5-3 13:14
做品牌不是不好,关键在于外部的环境因素是否足够成熟,内部的能力与资源是否足够支撑品牌的建设。从中国市场的环境来说,品牌做不好更多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与非理性,企业内部品牌建设能力与资源的不足所致。
回复 刘春雄 2011-5-3 15:02
虽然仍然是老调新弹,但因为有系统的思考在里面,所以,赞一个。
回复 富美源和 2011-5-4 11:14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社会消费层次分类,公司的产品主要针对的群体不同,营销的方式,策略等等方面都应该有所侧重,大众消费群体、中间群体、高端群体都有所属的行业及产品,理念的转变固然重要,但是产品的市场定位同样不可小视!市场定位明确,营销方案到位再加上一支强有力的销售队伍和忠诚的客户群体,相信你的企业就是未来的“神话”!
回复 营销咨询 2011-5-4 14:15
转了
回复 芳霏霏 2011-5-4 20:45
路途还是很艰难的
回复 杨承烨 2011-5-11 22:10
看文章名一晕,看看内容,还是真实在的,学了。
回复 刘庆 2011-5-26 15:24
虽然是“金氏猜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受益了!
回复 上会 2011-5-31 15:15
比我考虑的深
回复 刘华东 2011-6-1 16:28
看到“健美猪”、加“三聚氰胺”这些产品就以为中国企业没有希望了,老金也太悲观了吧!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时间还太短,中国的企业家成长和成熟都要有一个时间啊。市场会教育他们怎么做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7 05:18 , Processed in 0.0309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