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谢锡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079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浅论战略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热度 31已有 579485 次阅读2010-10-29 11:54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浅论战略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近日,《第一营销网》走下神坛的战略专题非常火爆,源于刘春雄老师、金涤源老师、史贤龙三位老师的真枪真刀捉对“厮杀”,很是热烈。让我等旁观者更深入地体会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中国式哲学智慧。每个辩论者的论据都在为自己的论点服务,逻辑性强自然能自圆其说。然而,辩论的论点不太统一,不够聚焦,而且均有不同的倾向,彼此难以说服对方。

      用金老师的话来说“我从未打算与史先生论辩。因为一方面,论辩的结局只能是离共识越来越远,另一方面,我发自内心欣赏史先生学识。史先生信手拈来,皆是经典。我真切地认为,借助史先生的阶梯,能够更便捷地走到我想到达的地方”

因此,先将金老师与史老师的部分论点列之如下:

一、金老师论点展示:

     面对现代西方管理与营销理论,我一直的观点就是,由于环境、层次、规模、资源的差异,我们不得不“中国化”。

    各种商业终端表面看是货物陈列的方式不一样,购物环境不一样,销售方式不一样,本质上,是商业理念的差异。

    同样道理,对经典战略理论不同的解析和运用方式,反映的也是战略思维的差异---本质的差异。

     战略思想、方向、目标的形成,与战略的实施是两个不同的阶段,需要的是不同的素质。“  战略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物流管理等均已经工具化(软件化),作为企业发展指南的战略规划,同样可以(软件化)”,但战略思想、方向的确定不可以。

    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西方的方法论改造中国有缺陷的思维模式,而是围绕中国思维模式的缺陷找到突破路径,当然,这少不了要借鉴西方战略方法论的优秀成果。且不可混淆两种说法,因为前者是拿来主义,后者是学习借鉴。

    中国战略方法论,也应该是一个世界级的命题---破解这个命题,必须基于中国企业的现实和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战略是无法独立于传统文化之外的。

    三十年了,中国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它们的路子与跨国公司的路子,差异几乎是本质的。如果把这种差异仅仅视作是不成熟、不专业,那么,你就无法解释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

   用跨国公司那一套,是没有办法干掉跨国公司的---只会成为它们的附庸

 

二、史老师论点展示:

     金先生认为“管理与营销理论这些更技术化的东西,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不这么看”,以及:“理性的语言”和“中国式的话语方式”,表面上看,仅仅是表达方式的差异,实际上,也是战略理念的差异:前者代表的是经典战略方法论,后者是中国式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中国式战略思维,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我们必须首先坚持科学专业的方法论,才能让中国式思维传统里的优秀精华展现新的成果,绝不可搞“中体西用”、继续拘囿在中国式思维的缺陷之中。

      企业战略是具有阶段性的,同时,主宰阶段性战略的仍然是经典战略方法论的三个核心:产业市场结构、企业自身资源、机遇。

      如果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对于任何阶段的企业(我这里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企业家)都可以有效操作的战略方法论,意味着这种方法论必须足以解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战略制定路径,而参与主体的作用可以得到明确界定。

      金先生认为“我更相信目前中国企业最需要武装的是战略思维而不是战略模式”,我能理解这句话中包含的合理因素,但坚决认为,中国企业最需要武装的正是战略模式,尤其是对战略本质、战略要件、战略制定过程的科学理解,而不是战略思维(因为我们中国文化天生的思维模式很容易让没有科学方法论论证的战略飘到务虚的云端上----这才是中国式战略最需要警惕与改正的)。

 

个人看法:

       从上述双方展示的论点来说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金老师基本是基于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世界影响力再结合世界经典战略理论思想,希望学以致用,学习经典的目的是创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战略经典理论。而史老师基本是基于世界先进经典战略理论来指引中国企业进行战略理论现代版升级,学习的目的就是吸收与引进世界经典战略理论来规范中国企业。

       因而,他们在倾向上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本质区别换而言之,史老师的论点可以称之为战略理论成功过去式,而金老师的论点可以称之为战略理论成功现在式。战略理论成功过去式是建立在发达国家二百年以上的工业基础之上,无论理论思想,认识框架、系统管理、组织结构、运营流程、科学论证等诸多方面都比较成熟及系统。而更为重要的是理论很早前就搬上MBA教科书上广而告之,并且进行长期传播,其理论影响力之深之广可想而知。

       而战略理论成功现在式,表现在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博弈与竞争的力度上的。由于中国企业发展的时间极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是近几年的态势,尤其是这次金融危机才真正给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良好机会。但由于中国企业发展的时间极短,发展又极为迅速,因此,在时间短,变化快、基础薄、理论研究机制滞后等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使得中国式战略理论更多地储存在企业家的脑袋中成为“家传秘方”,而不是存在于MBA教科书上,所以难以推广也无法推广,看看我们老掉牙的MBA教材案例全部是国外多年前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一览无遗展示了这样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两相对比,一个善于包装与品牌推广的“产品”,一个浑然天成无任何包装与品牌推广的“产品”,虽然其本质上有可能是一样的,但传达给消费者的品牌、品位、品味等形象绝对是不一样的。因此,表象上看中国式战略理论彰显的形象要么是虚无,要么是“太弱智”不敢摆上台面。

       根据史老师经典战略方法论的三个核心:产业市场结构、企业自身资源、机遇的三方面要素。经典战略是在有利于这三大要素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并上升至企业经典战略的高度。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价值链中更有价值的环节向发达国家或者强势国家转移,而产业价值链中较低价值的环节向成本更低等经济落后国家转移,产业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行业布局进行了重新安排、价值链各环节进行了相应的调节。这些变化促使经典战略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环境的变化,产业市场结构、企业自身资源、机遇等方面的变化,都逼迫经典战略理论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否则其环境作用与适时威力就会大大减弱。绝大部分经典战略理论是由美国人创造的,但可惜的是美国主要经济体从工业制造转为金融创新的变化,进行了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后,将贡献价值较低的制造业向日本、韩国、德国、中国等国家转移,但美国人与产业如影随形的经典战略理论并不能像他们的产业那样顺利移植。更不能将经典战略理论像知识产权那样转手卖个高价。

       如美国主要的产业支柱汽车产业在美国的本土市场被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这是经典战略理论遭遇日本经济实践实用理论对抗,是经典理论与实用理论对抗产生的巨大矛盾。经典未必精彩,实用也未必无用。评价战略是否经典,是否有用?是否有效?我认为不在于的逻辑思维是否能自圆其说,而是在于经典战略在美国能高效地推动企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日本、在中国、在印度、在韩国等国用相同的经典战略是否也能高效地推动企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么其逃不脱“橘生在淮南即为橘,生在淮北即为桔”的命运。

       如果经典战略理论的确是精品,是其他接收经典战略理论传播国家的水平太低无法掌握其精髓,这与经典战略理论不能从善如流,只是之乎者也、艰涩难懂有一定的关系。这与我们的《周易》、《鬼谷子》远没有《论语》、《道德经》的脍炙人口与影响广泛而深远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其自身的致命伤而造成的,不能将执行不力,效果低下的原因全部归结于经典战略实践者。

       如果经典战略理论不够精品,水分太多、水平太低、那么误人子弟是必然的,谁学习运用了这样的经典战略失败也是必然。这是其自身的弱点与缺陷造成的。

       在市场营销理论中,市场细分到极致它起到的就会是反作用,因为其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与细分的必要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缓慢与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与其经济的过分细分,产业结构过度依赖高利润环节有关,导致资源与发展空间的萎缩不无关系。在这样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已无潜力可挖,其经典战略理论越先进,掘地三尺的能力越强,其危害就越大。如华尔街金融创新从初期的巨大红利,巨大的利润诱惑导致创新过度,创新理论欠缺理性,引爆欲望、一路狂奔、才失去控制、引爆金融危机成为必然。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中,改朝换代的新政府行政制度不见得极其完善,但其可通过文化与政府、领导的垂范作用逐步让社会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发达。而随着国家机器的成熟,政府行政制度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但社会的效率却越来越低,社会的危机越积越多,使王朝处于被革命与更替的隐患中。这是王朝的生命周期,同样的道理经典战略理论同样也要面对自己的生命周期。

       另外,美国人输出的自由民主政治,在美国是典范。在泰国、在台湾、在日本、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印度等,参众两院的会议就是打群架。可见美国输出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失败的。但美国的高科技如阿波罗号飞船,航天飞机、武器装备等却是全球影响最大的。

可见,凡是科学技术全球是可以共享的,并没有任何障碍。

凡是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有的可以共享,有的是不能共享的,需要区别对待。

       对于日本70年代的制造业,中国2000年后的制造业都得益于经济的“后发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是适用产业生命周期的。美国人选择了金融创新作为主要产业扶持,除了逐利行为的驱动之外,与“后发优势”经济体无法抗衡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我们看到日本企业70年代对美国企业的大量并购,中国企业在08年金融危机后对美国企业并购的虎视眈眈。这与战略是否先进?是否经典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的“后发优势”与可发展空间巨大,潜力巨大。当然这么好的“后发优势”与可发展空间也会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与管理粗放、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不重视战略等危害。但随着中国经济“后发优势”与可发展空间的缩小,环境保护、管理精细化、资源节约、效率提升、重视战略管理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由此可见,战略具有阶段性特征,战略理论的先进性是相对的,是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的,并不是“放这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成功有方法,失败有理由”,日本汽车业的成功有其方法,美国汽车业的失败也是有理由。用经济手段打击不了日本的汽车业,就用政治手段制造“丰田汽车门”事件。同样中国企业并购美国能源企业被国会阻止并购法案,都是用正常经济手段竞争处于弱势地位时才被迫用政治手段粗暴干涉的行径。

       具有经典战略理论与技术优势,强大经济后盾与政治基础的美国企业竞争力面对日本、中国、韩国等后起之秀威协大多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战略的经典性?

      世界500强企业到中国被逼入乡随俗进行本土化,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战略执行力的脆弱性?

       发达国家企业用经典的战略理论老是打不败新兴经济体“土八路式”的企业(当然不是指现在,而是指10-20年后),中国企业从多年前不占世界500强一席的屈辱处境,到今年40多席位的跨越式进步,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很难说得清,道得明,这是世界级难题。同理,经典战略理论与实际战略实践效率如何评价,如何平衡,理性看待也是个世界级命题。要解决恐怕不能单纯用技术或者方法、路径等方法论就能解决,可能要上升至哲学的层面才能破解。

 


路过

鸡蛋
1

鲜花
25

握手
1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7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回复 宋兆文 2010-10-29 15:00
可见,凡是科学技术全球是可以共享的,并没有任何障碍。

凡是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有的可以共享,有的是不能共享的,需要区别对待。
说得好,学习!
回复 匡大宝 2010-10-29 15:03
精彩!
回复 史贤龙 2010-10-29 18:35
围绕战略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共识的东西已经大于当初的分歧。
还有的不同观点或误解,相信会随着大家的了解而自然减少。
回复 谢锡宙 2010-10-29 19:16
史贤龙: 围绕战略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共识的东西已经大于当初的分歧。
还有的不同观点或误解,相信会随着大家的了解而自然减少。
史老师的说法不错,我相信大家在辩论中会取得更多的共识,而且别人的视角有问题可以作为自己的反面教材,如果有建树也可以丰富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谢谢支持,希望多交流。
回复 直立睡觉 2010-10-29 20:36
讨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交流,而不是争吵。
而我们似乎欣赏和看热闹的也是期间的过程,思维火花的碰撞。
结果,应该是个硬伤。
回复 直立睡觉 2010-10-29 20:38
战略的应用个人认为应该更倾向于对势的认识,毕竟我们认识战略无论经典的还是草根的都要求一个成功。
期待更精彩的对对撞
回复 陈小娜657 2010-10-30 08:41
分析很好,学习。
回复 谢锡宙 2010-10-30 08:50
直立睡觉: 讨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交流,而不是争吵。
而我们似乎欣赏和看热闹的也是期间的过程,思维火花的碰撞。
结果,应该是个硬伤。
兄台评论的前部分我是认同的,后部分“结果,应该是个硬伤”就不敢认同,当然辩论后是否受伤,关键取决于辩论者的态度与个人道行。
回复 谢锡宙 2010-10-30 08:54
直立睡觉: 战略的应用个人认为应该更倾向于对势的认识,毕竟我们认识战略无论经典的还是草根的都要求一个成功。
期待更精彩的对对撞
兄台这个“势”说得好!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就得益于中国发展的“势”。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在世界的范围内都是行得通的。
回复 谢锡宙 2010-10-30 08:54
匡大宝: 精彩!
谢谢匡兄的点评,希望多交流。
回复 一饮千钟 2010-10-30 08:59
一个伪命题,中国的消费资源,生产成本,经济环境和所处的阶段都不一样,根本没有可比性
回复 谢锡宙 2010-10-30 09:07
一饮千钟: 一个伪命题,中国的消费资源,生产成本,经济环境和所处的阶段都不一样,根本没有可比性
从环境角度来说,的确没有可比性,所以经典战略理论照搬照套是没有出路的,“辩证地对待,批判地继承”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回复 江利 2010-10-31 17:54
我比较赞同,任何理论都是有他的局限性和使用条件和范围的,就比如爱因斯坦想建立一种理论还统一整个运动体系一样,但实际上市不可能的。理论经典也好,都是很理想化的结果的,都是在许多假设条件下产生的,可实际上事物总是处于变化当中,因此,理论的使用肯定有一个磨合和本土化的过程的!
回复 空间空间 2010-10-31 22:09
更多请点击:一起读小说网 www.yiqidu.net 看小说,就来“一起读小说网”

打造更新速度第一,以读者为第一的免费小说平台!VIP小说文章,免费任你

看!
回复 李先机 2010-11-1 08:40
环境因素,资源因素、能力因素等的确是决定战略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回复 谢锡宙 2010-11-1 08:48
江利: 我比较赞同,任何理论都是有他的局限性和使用条件和范围的,就比如爱因斯坦想建立一种理论还统一整个运动体系一样,但实际上市不可能的。理论经典也好,都是很理 ...
江兄的说法具有科学性,很好、认同。欢迎多评论,多沟通。
回复 谢锡宙 2010-11-1 08:49
李先机: 环境因素,资源因素、能力因素等的确是决定战略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李兄的说得好,的确如此。欢迎多评论,多沟通。
回复 江利 2010-11-1 19:47
谢锡宙: 江兄的说法具有科学性,很好、认同。欢迎多评论,多沟通。
我是女性的哦!
回复 谢锡宙 2010-11-2 08:35
江利: 我是女性的哦!
并没有不妥,你看过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的信吗?老是广平兄、广平兄地叫个不停。谁说好女不如男?
回复 谢锡宙 2010-11-2 08:36
空间空间: 更多请点击:一起读小说网 www.yiqidu.net 看小说,就来“一起读小说网”

打造更新速度第一,以读者为第一的免费小说平台!VIP小说文章,免费任你

看!
谢谢!有空会去看看。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 01:00 , Processed in 0.0347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