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谢锡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079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也谈“大国营销:1山雨欲来”和金涤原先生(1)

已有 120612 次阅读2009-12-9 23:07 |

  也谈“大国营销:1山雨欲来”和金涤原先生(1)

就金老师提出的高论:“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都是弱势企业的生存之道,弱势企业如何与强势企业展开有效竞争的问题”。

“在外资形成原料买方垄断的同时,也垄断了产品定价权”。

“所以我一直认为,如何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比如何产生几个行业巨头,意义重大得多,事实上也只有如此,才能最终保证行业巨头在中国企业中产生”。

“处于相对困难状态的中国经济,为什么难以走出竞争僵局?还不是龙头企业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愿望带领行业进入新的行业增长周期”。

结合中央政府2010年的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对比性的解读,或许能找到破解目前竞争的僵局(法宝)。

 

一、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从上面的宏观政策来看,政府的信贷帮扶对象是能解决就业问题的企业如大型家电企业、大型纺织企业才能更好解决就业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能源与高科技企业,这类企业绝大多数为政府直接控制企业,有政府及科学院背景者居多;产业转移企业如从沿海向内地,东部向西部转移的企业,这类企业绝大多数也为大中型企业或有政府背景企业;如是中小型企业可能转移的成本比留在原地发展会更高。

而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由于种种的原因,更多是集中在中小企业中,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以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大局为重的策略,并不是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及扶持中小企业为重心的调控手段。

 

二、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行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客机购置补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上面的政策来看,家电和汽车行业均是产能过剩行业,为何政府没有进行严格控制呢?原因就体现在于该产业链对就业及国家税收的重要贡献方面。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还是在解决民生问题及拉动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现象均说明了政府没有长期的国内消费水平提升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以及对企业(行业)有效的整合与良性沟通互动(金融危机本来是政府及企业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何至最后商品下乡的补贴完全由政府支付了呢?这些因素说明我们的政府还是个大包大揽的家长制作风,按市场规律运行与科学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对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发展缺少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有效的预警机制。

 

三、     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要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稳步扩大农村需求。

    从上面的政策来看,由于中央长期的宏观经济调控,使得城乡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中央采用的是“引擎”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城乡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已经提出“白猫黑猫论”,但经过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与探索,政府对较为科学合理及切合实际的经济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才使政府加大支农扶农的力度。这是为经济形势所逼,并不是胸有成竹的战略规划行为。引用金老师对企业的观点:“如何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比如何产生几个行业巨头,意义重大得多”。同样的道理,对于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如何让广大城镇低收入者提高其个人收入,解决好个人医疗、住房与子女就学才是最根本并长期有效的措施,而不是短期的政府补贴所能解决的。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问题。

 

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完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要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从上面的政策来看,由于政府长期的奉行“国进民退”的财政政策,使得很多行业(国企)在国内形成行业的垄断地位。中小型企业与垄断型企业的竞争就象是拳击台上超重量级与最轻量级的较量,根本无法竞争。没有对手的垄断企业就慢慢变成“圈养动物”,根本就不敢到国际上竞争。国际同类企业基本上都是张牙舞爪的“野生动物”如果斗胆出去,绝大多数又是血本无归。而中小型企业由于长期的生存环境恶劣,炼就了较强的野外生存能力,但是根本没有条件“出海”,如果强制“出海”由于资本上的劣势也是必死无疑的。这个问题处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与速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五、     推动出口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要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从上面的政策来看,很可能只是美好的愿望。由于金融危机会促进美国改变过去的消费习惯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在较长的时期内都会变成中国出口的阻力。而中国政府努力拓展的非洲、南美洲、亚洲市场只是个培育期,作为战略纵深发展是不错的,但要立竿见影起到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是为时尚早。在三年内还是要靠内需撑起一片天才是可以期待的。

另外,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变成投资者的天堂,大量外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涌入中国,如果控制不得力的话,会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泡沫埋下伏笔。

 

六、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要支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各级政府要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密集型就业机会。

    从以上的政策来看,政府考虑问题的因素是以民生与稳定为出发点的。而且均是以短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处理。表现在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中,鼓励连就业都解决不了,又没有任何经商经验的毕业生去创业不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求各级政府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科技、设备等方面比较先进,现代化程度高,反而需要的员工比例较低)创造更多密集型就业机会的行为也是不妥的。企业如果响应政府的号召就是不按企业规律运作,很有可能成为“巨人大厦”第二。我们都清楚80%的就业人员是在中小型企业,而政府还是违背客观规律行事,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大企业有能力,并且一直得到政府的关照,应该知恩图报,是时候负起社会责任的时候了。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理由了。

    通过政府宏观策略的分析,已经非常明确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也能够解释金老师提出“处于相对困难状态的中国经济,为什么难以走出竞争僵局?”。可以说,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格局不变,这种僵局还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版权为作者谢锡宙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回复 金焕民 2009-12-9 23:27
最后的结论下得非常好,切中了要害。近期我为某媒体的经济理论版写一组从营销看中国经济的文章,查阅了大量资料,改写之后就写了这个“大国营销”系列。“大国”是我们的国情,主要想回答一些介于经济和营销之间的中观问题。
回复 金焕民 2009-12-9 23:30
“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格局不变,这种僵局还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不信,我们拭目以待”,这也正是我写那组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一帮子所谓的经济学家,不了解中国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真正问题,提不出什么像样的宏观政策建议。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0 08:44
多谢金老师的光顾与支持!
回复 宋兆文 2009-12-10 11:13
不错,学习了!政府的政策的确也应该多结合实际与微观方面下功夫。
回复 王亮 2009-12-10 11:39
改革如手术,面对有些棘手的问题保守治疗不行,必须切掉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0 11:52
说得不错。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0 11:52
说得不错。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0 13:22
是的。
回复 凌伯君 2009-12-11 10:19
有借鉴作用,学习了!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1 10:33
回复 陈小娜657 2009-12-11 21:33
分析有一定的道理,顶一下。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3 22:48
回复 钟艳 2009-12-14 11:35
国家政策决策信息系统还需要提高,如果没有微观、中观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源,宏观控制就会偏离实际。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4 12:18
说得在理。
回复 范贵海 2009-12-15 09:07
政治影响经济 ,宏观决定微观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5 09:14
说得极是!
回复 王一起 2009-12-15 11:19
政府的政策是抓大放小,避轻就重。(在现阶段来说,在风险的环境中用这样的策略较为安全)。
回复 谢锡宙 2009-12-15 12:16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7 22:48 , Processed in 0.0342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