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谢锡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079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小议金老师销售部变迁图谱网友反应

已有 139819 次阅读2009-10-28 11:28

一、对销售变迁图谱的争议

非常认同金老师销售力量演进图谱,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销售发展过程的形象写照。这是强者发展的途径,当然,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走到这一步,很多竞争能力差的企业就在这条“长征路”上走上了不归路。
    为什么初创的企业是单帮型精英呢?一般企业的发展历程都会经过求生存到发展接着强大复至蓑败的过程。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初创的企业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资源溃乏,只能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单帮型精英身上,发挥精英的全部潜能,先要保住企业的生存权利是最为重要的。这个阶段就是明显的以人为本,组织的政策是为能人服务的,“单帮型精英”特征非常明显。举个例子,这就象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被逼迫到汉中与国共战争年代红军被逼迫长征到陕北,“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的宗旨,保得生存权后,再图东山再起的例子一样。
   
当组织(企业)通过一定时期的休养生息,内部自强不息、站稳脚跟,不存在生存隐患后,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那样,组织的愿景提出向更高的需求发展,团队的意愿与欲望不以个人为转移,竞争态势发生转变,整个态势就从原来求生存向求发展的演变。例子就是楚汉战争刘邦从防御战略转变为进攻战略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也从防御战略转变为进攻战略。在战术层面,由于"兵强马壮粮草足",资源充足也由原来单帮型精英机动灵活的单兵游击战转变为团队型精英大兵团决战的方式。不管是楚汉战争也好,解放战争也罢,都是由当时所处环境的来决定的(这个势是组织内部的励精图治与结合外部环境的变迁而改变的)。毛主席说人多力量大,这个时候组织就体现出的是“团队型精英”的特征。

当决战双方决出胜负后,战败的一方已被消灭,战略与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来为了击败对手,什么方式方法都发挥到极致,一切都在用其极。但现在竞争对手已被消灭,矛盾从敌人的敌对矛盾转变为人民的内部缓和矛盾,环境的变异,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也发生了改变,不能什么问题都用其极了,投入的资源不能毫无节制了,要追求投入尽量最小化,产出尽量最大化。过去的不规范与漏洞也该补一补,现在也有时间与精力进行完善了。过去的战争战略转变为现在安定团结与经济建设为纲,去战争伤痕,安抚人心为本;战争年代培养的军事人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各就各位,人岗匹配、该当省长的就上,能当市长的就上、无其他特长的也该歇一歇了,享清福或养老去、别“占着矛坑不拉屎”,让贤使经管人才走上新舞台了,扬长避短、体现与执行新的战略指导思想。这个时期组织顺应规律转变为功能化组织。这个时期中央集权(总部集权)的特征非常明显,目的是使企业内部资源更加有效整合及更能直观体现组织的意图与愿景,使组织的资源使用更合理与效率更高效。
   
我认为楚汉战争张良与解放战争毛泽东是大决战战略的制定者,韩信与林彪(只举此例,不代表唯一)是大决战战术的制定与执行者,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中选一个,我认为金老师从知识结构来说,属于前者的成份可能更高一点。呵呵!(个人看法,不一定准确)

二、精英的代价

如何看待精品与大众化?如何区分经典与流行?这两大问题既矛盾又能和谐地客观存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读方式。其实我们每个人从某个角度来说,都生活在金字塔中,比如你非常富有、你的消费能力就处在金字塔顶端;你非常贫穷,你的消费能力就处在金字塔的底端;对于音乐来说,经典音乐就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流行音乐就处于金字塔的底端;对于商品来说,奢侈品(精品有珍藏价值)就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大众化商品(一般消费品)就处于金字塔的底端;对于营销知识来说,既有营销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营销专家是稀有动物就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普罗大众的营销人就处于金字塔的底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毕竟是少数(这也是成功的个人与成功的企业都不会超过5%的原因),所以中国的经典哲学是曲高和寡,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这就是规律与现实,精英是要经受孤独考验的,这也是高处不胜寒的中国传统哲学,任何人都违背不了(回应网友希望金老师的论文要通俗点与金老师对专业文章网友关注少的看法)。

三、智慧与科学(说明网友少关注专业文章的原因)

    我们是需要智慧还是需要科学?金老师的总结可以说是经验之谈,是绝大多数大中型集团公司发展的必然途径,属于科学的范畴。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的骨子里是追捧智慧而轻视科学。小儿时的教育大多是什么甘罗十二为相,小司马光破缸救人等故事,对古今名人的智慧故事津津乐道,而对科学家的成就没有几个人愿意关注。大家认为智慧对自己是重要的,科学就让科学家忙去,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所以,具有智慧光芒的博文大家热捧,而具有专业知识的博文无多少人关注。难怪金老师说“大家比较热衷他的评论文章,相对而言他的专业文章就受到冷遇”。这不能怪大家,要怪就怪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方式。

    其实专业文章对于咨询顾问与职业经理人来说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在一个充满智慧的国度内能当上咨询顾问及职业经理人想必智慧已经很高了,不需要时刻再补智慧;需要补钙的是专业与理论。但是大家耐不住寂寞与枯燥无味的生活,在凡事都讲究效率的竞争态势中,大家都急功近利只想吃“快餐”。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能够强盛一百年的王朝极少,而外国如“荷兰”、“葡萄牙”、“大英帝国”都能强盛200--300年?就在于中国治理国家靠的是智慧(中国开国皇帝雄才大略,往后就一代不如一代,企业更是如此,尤其是民营企业,所以才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而像上面提到的几个国家治理国家用的是科学方法(法治与平庸政治),所以能长治久安。

     当然不是说智慧不好,智慧的作用就体现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也可以说是绝招,不在生死悠关的当下不会轻易亮剑(急中生智与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就是最好的充分诠释;所以国家60年代处在非常贫穷落后的时期,想方设法砸铁卖锅都要把原子弹核武器搞出来,就是智慧的体现,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关键的点上,寻求突破。它往往是在一个点上,并不在面上或者说不在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上)。

    为什么中国是个英雄辈出的国度就与智慧与英雄情结的文化有关,这是哲学思想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因果关系。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个人是一条虫,就因为英雄情结与个人智慧造成的,都与这种传统文化有关。而国外的英雄人物就极为稀缺,问题就出在他们的文化与处世哲学上。客观地说,治理国家及管理企业90%靠的是科学(因为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常规工作),10%靠智慧(重大决策时需要),所以说专业就是科学,创新要靠智慧,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本文版权为作者谢锡宙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回复 宋兆文 2009-10-28 11:44
分析得非常有道理,项!
回复 马剑冰 2009-10-28 11:49
金老师的文章很专业,需要时间仔细品味。
回复 王朝梁 2009-10-28 12:14
说得有道理,学习了。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8 12:36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8 12:36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8 12:37
回复 陆东华 2009-10-28 12:53
顶........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8 13:15
回复 陈小娜657 2009-10-28 13:28
不错,顶。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8 13:49
回复 王亮 2009-10-28 14:00
求真探索,我辈必须的精神啊!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8 14:08
回复 黄群 2009-10-28 15:11
好。。。。。。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8 15:51
回复 凌伯君 2009-10-28 23:43
论古说今,有特点,支持。
回复 金焕民 2009-10-29 08:06
我不说点什么肯定不够意思,但我说了,好像又有点不好意思。宁肯自己不好意思,也不能表现得不够意思。

这个论坛少了点讨论。所以,整体内容更多地表现为算术积累,并且重复性很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就一些问题展开一些讨论呢?
我分别评论了马剑冰先生的博客和博文。如果大家看了的话,应该会感觉得到,那不是简单的认同或吹捧。我努力促进二者的认识融合,以期产生扩大效应。做到没做到是另一码事。那这当中是否存在我借马先生的光呢?即使我的确如此,那又有什么不行?毕竟,我传播了老马的观点。

人的正常提升来源于对已有知识的提炼、总结。人更大的提升则来源于对自己未知领域的探索。我是个业务员,可以通过考虑主管关心的问题,促使自己进步。我是中级主管也可以通过提高思考层次,为进入高管做准备。我平时习惯于进行感性思维,也可以通过进行逻辑思维,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说到我自己,凭心而论更喜欢想一些一时还想不明白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我才有思维欲望。不知道网友们如何看我,但我本人真的是努力与大家进行真挚的沟通。我很多年不写议论性质的文章了,但为了与大家沟通学习心得,我一口气写了那么多四不像文章。好为人师吗?我自认不是。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9 10:02
回复 范贵海 2009-10-29 10:54
范贵海:营销论点畅谈,视角分析不同。历史上演兴衰荣辱,豪杰英雄;营销变迁过去未来,推陈出新;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9 10:59
首先感谢金老师的“仗义执言”。也较为认同金老师的“这个论坛少了点讨论。所以,整体内容更多地表现为算术积累,并且重复性很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就一些问题展开一些讨论呢?”
    我最初加入第一营销网时也支持这种观点,对部分持有相同观点的博文进行肯定,持有不同观点的博文进行观点陈述,希望大家能进行讨论,但反应平平。原因可能是我的水平有限及行业地位与影响力不够所致;另外,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推崇和气生财,客气为尊的处世哲学,象金老师这样胸怀与气度的人可能不是很多(所以我把你设在金字塔的顶端),这样的评论就显得不厚道与欠缺礼貌。所以,决定从此就不再对博文进行评论了。
    这段时间看到第一营销网博客栏目刮起一股“金涤源旋风”又加上金老师真诚的沟通与互动,专业深厚的行业知识与对营销知识传播推的赤诚之心,所以受到感染与鼓励,有感而发,写了以上的评论文章。也破了我不再对博文进行评论的规例,这是金老师的功劳啊!还有金老师参与第一营销网后,评论的风气就比较热烈了,人气也带动起来了、建议第一营销网要设一个年度“特别贡献奖”奖给金老师,以交资鼓励!诸位网友应该大力支持吧?
回复 谢锡宙 2009-10-29 11:07
点评非常到位。多谢!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7 11:40 , Processed in 0.0329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