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邓杨华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064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罗斯柴尔德家族-and-各财团家族介绍

已有 1426427 次阅读2009-7-10 17:55 |

罗斯柴尔德家族

目录

罗斯柴尔德家族简介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官方网站

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大事件

罗斯柴尔德家族怎样赚到财富

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

罗斯柴尔德家族与人类的四次战争

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逝世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隐藏在这个世界阴暗面的控制者,一个控制了这个星球近两个世纪经济命脉的强大家族!或许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声明显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后来没有衰落的话,6%的回报率计算,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

[编辑本段]

罗斯柴尔德家族简介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鲍尔(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公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梅耶罗斯柴尔德原名迈尔阿姆谢尔鲍尔(Mayer Amschel Bauer),后将姓改为罗特席尔德(德语意为红色盾牌)。

  他的五个儿子分别是: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 —— 法兰克福

  所罗门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1774~1855) ——维也纳

  内森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 —— 伦敦

  卡尔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 (1788~1855) —— 那不勒斯

  杰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 (1792~1868) —— 巴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梅耶·罗斯柴尔德。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聪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犹太宗教学校学习,希望他长大后当一名拉比。但梅耶对此没有多大兴趣,当他父母去世后,他便弃学经商,走进了生意场。当时,他20岁,开始做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兼兑换钱币。由于他的精明能干,并依靠当地有权势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他不仅经营棉制品、烟酒,并开始从事银行业,20多年之后便成为法兰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在法兰克福经营,其影响仅限于德国。然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

  罗斯柴尔德家族最早向国外发展的是梅耶的三儿子内森。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内森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到法国,在巴黎站稳了脚跟。几年后,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又分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罗斯柴尔德兄弟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推选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例如,当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资本家都在观望。伦敦的内森比英国政府早一天得知这一消息---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他现大量抛售英国公债,在高价卖出,带英国公债大大贬值之后大批吃进,结果大大地赚了一笔。一个世纪之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又比日本驻英国的使馆早两天获得日本海军全歼俄国舰队的消息。由于罗氏家庭消息灵通,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

  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例如,老罗斯柴尔德的代号是阿诺迪,称威廉伯爵为戈德斯坦,把在英国的投资称为鳕鱼干。数年之后,当罗斯柴尔德家族扩展到美洲后,他们仍用这种方法保持欧美之间的联系。当美国内战即将结束时,伦敦的列昂内尔(内森之子,1808~1879年)收到他的代理人从美洲发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夏勒姆先生将至。夏勒姆(Sholem)是意第绪语和平的译音。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到19世纪中叶,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每当有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

  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从它帮助英国政府购买苏伊士运河一事中便可见一斑。1875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内尔在他伦敦的宅邸中宴请英国首相狄斯累利(他也是犹太人出身)。席间,列昂内尔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法国罗斯柴尔德分行的电报,说埃及国王因缺少资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股苏伊士运河股票买给法国政府,但对法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表示愿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英国买下这批股票。然而,当时由于国会休会,无法筹集这笔资金。于是,列昂内尔果断地作出决定,由罗斯柴尔德银行伦敦分行向英国政府提供400万英镑,抢先买下了这批股票。此举使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这个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内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卡尔借钱给罗马教皇时,向梵蒂冈提出要求拆除罗马的犹太隔都。19世纪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宣布不向俄国沙皇贷款,因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国犹太人。

  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议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它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 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总之,罗氏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家族周围。利奥波德·列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国际舞台上活跃了二百多年,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家族的名声之大,大概只有20世纪美国的肯尼迪家族能够与之相比。人们对这个家族的成功活动也有种种评说,有人把它看作是犹太人智慧、财富、影响以及慈善事业的象征,也有人把它作为犹太人企业用金钱征服世界的一个活样板。

  罗斯柴尔德家族靠做古钱币生意和发战争财而暴发,后主要投资于金融行业。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五个儿子,分别控制了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法兰克福、纽约和柏林,他们成为欧洲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以后,曾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54年,他们还为英国在克里米亚同俄国的战争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1871年,他们又拿出了一亿英镑为法国向普鲁士支付普法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铁路,所有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都是由该家族提供的;在美国内战期间,他们已成为联邦财政的主要财源。

  他们以独特的犹太行为处世方式,在异国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起,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的营财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家族始终保持着不竭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其家族虽然支脉庞大,但却一直保持着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力量。

  在反犹浪潮滔滔汹涌的环境之下,他们运用智慧,沉着迎战,化险为夷;特别是在同希特勒的较量中,他们更是凭借财富和非凡的谈判智慧,令纳粹头子也算盘尽失,无可奈何。他们一方面以拒绝向反犹国家贷款来抵制反犹国家,另一方面给犹太人的慈善事业甚至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以巨大的帮助。被全世界犹太人赞颂为真正的大宪章的《贝尔福宣言》,是以英国外交部致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支脉的纳撤尼尔·迈耶·罗斯柴尔德勋爵的形式发表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但是经济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犹太民族的整体生活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罗斯柴尔德乃德语“Rothschild”,意为红色之盾)。

[编辑本段]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官方网站

  http://www.rothschild.com/

  部分英语介绍:

  Rothschild has been at the centre of the world's financial markets for over 200 years. Today, it provides Investment Banking, Corporate Banking and Private Banking & Trust services to governments, corporations and individuals worldwide.

  It is organised globally so that clients can obtain the advice and services they require wherever it suits them. Through 45 offices in more than 34 countries, from the Americas through Europe to Australia, clients can access Rothschild ideas and expertise. It ranks amongst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ly-owned banks.

  Rothschild is committed to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and for this reason concentrates on sectors and markets in which it can excel, where the bank ranks with the very best. Its influence and reputation flow from the quality of its people and the standing of its clients. This, combined with a culture that values pragmatic innovation, integrity and intellectual rigour above all else, has resulted in a reputation for ground breaking ideas that are practical as well as imaginative.

  "We are like the mechanism of a watch: each part is essential."

  The dramatic success of the five founding Rothschild brothers lay in their closely synchronised business. Having set up banking operations in Frankfurt, London, Paris, Vienna and Naples they bound themselves by contract to clear, defined objectives and set about creating the fastest and safest courier network in Europe by which they exchanged encoded market information on a daily basis. It proved to be a winning formula which soon positioned them as the best informed and most internationally effective banking group in the world.

  Couriers, pigeon post, the telegraph, the telephone and e-mail: as each new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came along it was quickly embraced by the Rothschilds to maintain their advantage.

  Today the belief in concerted action and shared direction, bringing together offices and companies across the globe, remains at the heart of the Rothschild approach.

  To find out more about Rothschild History, visit http://www.rothschildarchive.org/

[编辑本段]

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大事件

  1780s:梅耶·罗斯柴尔德(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成为威廉王子的金融代理人,奠定了家族财产的基础。

  1800s: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儿子们凭着出色的金融敏锐性,在欧洲范围内成功建立了金融机构,期间罗斯柴尔德的资金帮助打败了法国皇帝拿破仑。

  1820s: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作为许多欧洲政府的债权人,罗斯柴尔德的权力不断扩大。

  1850s: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代继续管理着家族财富,同时也成为矿业上的一个巨头。

  1940s:维也纳公司被纳粹党人所接管。然而,这个家族还是保留了大部分财产和权力。

  1980s:由于法国的社会主义政府国有化了它们的巴黎公司并进行了重新命名,这个家族遭受了一个很大的衰退。但是大卫·罗斯柴尔德决定以三名员工,一百万美元在法国东山再起。

  梅耶:红盾家族开创者

  罗斯柴尔德一词起源于红盾

  罗斯柴尔德家族红盾 如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就甘愿做出巨大牺牲与之打交道。等双方建立起无法动摇的深厚关系后,再从这类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个家族从16世纪起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

  梅耶生于1743年,长大后前往汉诺威银行学习金融实务。20岁时,他返回法兰克福,从事古董买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梅耶总是在自己的店门口放置一个红色的盾牌,于是,周围人渐渐就称这个家族为红盾红盾翻译成德文就是:罗斯柴尔德。

  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们普遍雅好收藏古钱币。梅耶于是亲自编辑《古钱手册》,并附上详细的解说,然后邮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们。目的很简单,希望自己的店能够成为皇家指定店,这样生意就能获得暴利。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耶梅尔的投寄行动依然不停。终于,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

  一直等候这一机会的梅耶,以近乎赠送的价格,不惜血本地向黑森公爵卖出了他收藏的珍贵古代徽章和钱币。同时,梅耶还极力帮助公爵收集古币,并经常为他介绍一些能够使其获得数倍利润的顾客,不遗余力地帮公爵赚钱。

  这种把金钱、心血和精力彻底投注于某特定人物的做法,日后便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种基本战略。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们就甘愿做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双方建立起无法动摇的深厚关系之后,再从这类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黑森公爵是当时欧洲的巨富之一,拥有2亿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贩卖军队。黑森最大的顾客就是英国,因为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军队去控制北美的殖民 地。当黑森公爵为逃避拿破仑的攻击,不得不离开法兰克福前往丹麦的时候,留下300万英镑交给梅耶保存,这笔钱本来是英国政府支付给黑森部队的钱,却被黑森私自截流了并转给了梅耶。就是这笔巨款,令红盾家族一跃成为当时欧洲第一个国际银行家。

  拿破仑在第一次失败后,梅耶早已将那300万英镑,连同利息以及利息的利息统统交还给了黑森公爵。这无疑给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红盾家族,又做了一次效果极佳的品牌广告宣传——我们的家族是多么有信誉呀!

  更令人称奇的是,梅耶经过不懈努力,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全欧洲、而且只属于本家族专用的情报传递网。正是这个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造就了红盾二代传人在滑铁卢战役期间,充分利用信息优势而大发横财的传奇故事。

  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例如,梅耶的代号是阿诺迪,称黑森伯爵为戈德斯坦,把在英国的投资称为鳕鱼干。数年之后,当罗斯柴尔德家族将势力扩展到美洲后,他们仍用这种方法保持欧美之间的联系。当美国内战即将结束时,伦敦的列昂内尔收到他的代理人从美洲发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夏勒姆先生将至。夏勒姆的意思是和平

  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纳坦:虎父无犬子

  如果一般人听到消息后,肯定会大量买进国债,别人也会跟着买,大家都能赚钱。纳坦却充分利用几个钟头的时间差和别人对他的依附心理,先抛后买,几乎使所有人都上了当,只让自己赚得大钱。

  梅耶有5个儿子,他们几乎全部继承了自己父亲诸多优秀的品质,五兄弟分散在欧洲的主要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而且,五兄弟之间还保持着频繁的联络,这也成为维系罗斯柴尔德家族繁荣和安定的命脉所在。

  五兄弟中最顶尖的高手要属三兄弟纳坦,他的势力范围在英国。1815618,拿破仑和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这场战役的结果,在当时还无人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谁如果事先知道了这个结果,谁就能用他的情报赚上一大笔钱。因为谁要是知道英国国王依然有支付能力,那么,英国国债的行情就会猛涨。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英国国债的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原因是:投机家们普遍估计,英国国家银行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情报组织中有人率先知道了法国战败的消息,他们立即从荷兰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过多弗尔海峡到达英国,立刻将消息交到纳坦手中。纳坦接到消息后只瞄了一眼标题,就立刻登上马车赶往伦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国政府还早了几个小时。这位年轻的银行家,在伦敦交易所中有自己固定的席位,他在以前的股票买卖中,经常依着一根柱子,人们就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而纳坦的脸色就是当时股市交易的晴雨表。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们更加关注纳坦的脸色和他的一举一动。因为前一天的滑铁卢战役最终结果,不仅影响着英法两国的命运,还决定着两国股市价格的涨跌如果英国获胜,英国的国债将会暴涨;如果法国获胜,英国的国债必定下跌。人们都在等着这场战役最终结果的消息,谁的消息灵通,谁就可以先于别人做出行动买或者卖,从而获得暴利。

  正当人们焦急万分等待消息的时候,纳坦坐在自己固定的那个席位上,开始抛售债券。这一举动,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交易所,人们都在窃窃私语:纳坦抛了,英国人肯定战败了,我们也开始抛吧!于是,人们都在跟风纳坦拼命抛售手里的英国债券,甚至已经顾不上考虑抛售价格的高低了。这种恐慌性的大抛盘,致使英国债券价格进一步暴跌。

  直到英国债券价格跌到谷底时,纳坦悄悄给自己的几个代理人使了一个眼色,代理人马上纷纷买进已经跌入谷底的债券,跟风抛售的人们此刻全部傻了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时,传来了英军大获全胜的捷报,英国的国债价格也开始直线上涨。纳坦就在这几个小时之内,获利几百万英镑。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当时,10万英镑就可以修筑一条铁路了。

  列昂内尔:第三代续写辉煌

  这是一个与苏伊士运河一起被后人记忆的名字,他是纳坦的儿子,他续写着自己家族更加辉煌灿烂的历史。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

  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盘点,不做任何生意。

  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曾在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家族成员还曾担任过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列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如果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以金融业著名,那么他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詹姆斯男爵和他的女婿纳撒尼尔就开始了向酿酒业进军,并成为了世界上酿酒业上最响亮的名字。到了19世纪中期,这个家族甚至一度垄断了水银采矿业,并涉及了铜、金以及宝石行业。

[编辑本段]

罗斯柴尔德家族怎样赚到财富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胆识的一个。1798年,他被父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凭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M.A.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银行(S.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个银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国巴黎也有一个银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的银行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银行集团。此时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视着1815年的欧洲战况。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如果拿破仑取得了最终胜利,法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如果威灵顿勋爵打垮了法军,那英国将主导欧洲的大国均势。

  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马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滑铁卢战役的结果更为宝贵。

  1815618,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C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当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时,已经是深夜时分。这时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在付了2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海峡。当他于619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这时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知道了!”“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无几的财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种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这个消息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当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的时候,他实际上操控着公债的价格,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手中。

  对法王路易十八的控制亦如出一辙,先散布不利谣言,使法币大跌。法王不得不向罗氏银行借贷,由此控制了法国金融。而德国是这个家族的发源地,他们的银行及其代理亦将德国金融操控在手。从19世纪开始,罗氏家族便成为欧洲金融幕后的最大黑手之一。

[编辑本段]

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

  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强国!分别是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奥匈帝国、法兰西,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而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

  只要你们兄弟凝聚在一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与你们竞争、伤害你们,或是从你们身上渔利。你们合在一起将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都要大的威力。

  ——戴维森给内森的信,1814624

  老罗斯柴尔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严的遗嘱:

  (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定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

  (3)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

  (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

  (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

  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

  中国有句俗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家族内部通婚严格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在100多年里,家族内部通婚18次,其中16次是在第一表亲(堂兄妹)之间。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后来没有衰落的话,6%的回报率计算,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到20世纪初,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控制的财富估计达到了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

  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遍及欧洲主要城市,他们拥有自己的情报收集和快速传递系统,甚至欧洲国家的王室和贵族在需要迅速和秘密地传递各种信息时,都是通过他们的系统进行。他们还首创了国际金融清算系统,利用其对世界黄金市场的控制,他们在家族银行体系中首先建立起不用实物黄金运输的账目清算系统。

  在这个世界上,只怕没有其他人比罗斯柴尔德家族更能深刻理解黄金的真正意义。当20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宣布退出伦敦黄金定价系统时,他们正在悄悄地远离未来世界空前的金融风暴的中心,撇清他们与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负债累累的美元经济和危机四伏的世界法定货币体系,以及世界外汇储备体系很有可能将面临一场清算,只拥有微不足道的黄金储备的亚洲国家积累多年的财富,将被重新分配给未来的赢家。对冲基金将再次发动攻击,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将不再是英镑和亚洲货币,而是世界经济的支柱美元。

  对于银行家而言,战争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和平时期缓慢折旧的各种昂贵设施和物品,会在战争中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交战各方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取得胜利,到战争结束时,政府无论输赢都将深深地陷入银行的债务陷阱之中。在英格兰银行成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的121年时间里(1694~1815),英国有56年处于战争之中,剩下的一半时间在准备下一场战争。策动和资助战争符合银行家的根本利益,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例外,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乎所有近代战争的背后,几乎都闪动着他们的影子。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当今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债权人。老罗斯柴尔德的夫人(Gutle Schnaper)在去世之前说道:如果我的儿子们不希望发生战争,那就不会有人热爱战争了。

  到19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大权均落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控制之中,神圣的君权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此时,大西洋彼岸美丽繁荣富庶的美利坚大陆早已落入了他们的视野。

[编辑本段]

罗斯柴尔德家族与人类的四次战争

  第一时期:西欧金融财团在历史中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法国大革命前后。法国大革命中逃到英国的法国贵族中,包括印刷发行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的主要负责人和设计者。为了对革命政府和督政府报复,也为了解决己方经济上的窘迫,他们开始大量印刷虚假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到法国套购物资,这一经济过程持续了了大约15年,给法国经济和社会秩序沉重的打击。拿皇帝上台后,为了反向打击英国,也雇佣了大量剪刀手伪造假英镑纸币,先令银币,并且成功的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数年至久。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战行为产生了巨额利润和前所未有的混乱。从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门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迫于战争和国内混乱而严重依赖于国债发行的英国,也就把自己的金融主导权拱手送给通过制造流通虚假有价证券而积蓄巨量财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则把大部分财富转移到新生国家美国,选择在那个新大陆的国家继续发展。

  第二时期:不断巩固旧大陆金融支配性控制权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甘心有独立于他们之外的西方国度存在。于是他们通过扶植摩根财团发展壮大来牵制影响美国,并且力图全面控制美国。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没有实力对抗过分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于是采用了妥协的方法。花旗,摩根,美国第一第二国民银行当时都处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接控制下,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他的第一次顶峰。但是,由于过分抽调资金控制新大陆,导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旧大陆的控制力急速下降。俾斯麦首相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通过普法战争赔款组建了德意志银行,并且通过工业化和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迅速组建了新的容克财团:德意志4大银行团。欧洲崛起了新的金融集团。

  第三时期:资本主义的原罪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由于战争而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发起了反攻,力图摆脱受到控制的命运。这个企图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国摆脱了长期债务。但是随着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反攻,美国4大家族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无法对抗罗斯柴尔德家族。容克财团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德意志4大银行组成的德意志财团也屈服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意志。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顶峰,也是最高峰:控制全球金融命脉。

  第四时期:当发现完全无法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金融领域对抗后,德意志财团和美国财团想到了新的主义:毁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本体:犹太人。通过支持希特勒和二战,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美国财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反过来吞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资产,建立了花旗财团,摩根财团,美洲三大财团的现代格局。容克财团在战争中也失去了绝大多数成员,成功的转化成新的寡头势力,并且利用瑞士5大银行转移战争中掠夺的财富逃过了2战失败的损失,在战后成为欧洲第一大金融寡头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机构和资产全军复没,靠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艰难恢复,并在战后逐步恢复元气。目前的全球金融势力,还处在这个时期。

  犹太复国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贡献最大。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编辑本]

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逝世

  盖伊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Guy de Rothschild),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后代,与拉菲酒庄和木桐酒庄这两大名庄紧密相关的银行家,2007612日逝世于巴黎,享年98岁。

  盖伊罗斯柴尔德男爵,生于1909年,其父亲为埃都阿德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Edouard de Rothschild)。盖伊的祖父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小儿子)1868年购买了拉菲酒庄。但是在购买酒庄后不久就去世了,拉菲酒庄由其三个儿子阿尔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与埃德蒙(Edmond)共同继承,当时酒庄面积74公顷。

  老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遗嘱

  老罗斯柴尔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严的遗嘱:

  (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定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

  (3)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

  (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

  (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

  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29]

  罗斯柴尔德财富家族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令罗斯柴尔德家族面临新的挑战。得益于对环境的强劲适应能力,这个古老的家族并未被时代所遗弃,而是通过革新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始终如一地维护着自身的地位和尊严,令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的传奇得以延续。

  ——编者

  1.像变形虫般适应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意味着冷战的开始。此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传到第六代,其金融王朝的建立也有200多年。经历了无数次惊涛骇浪,每当时代变迁的时候,罗斯柴尔德家族总能依靠强劲的适应能力而得以生存、壮大。

  冷战带给罗斯柴尔德家族最大的损失是,他们在中东欧的产业都被隔绝在铁幕的另一边,而后被当地政府国有化。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这些国家拥有的都是铁路、炼钢厂等能产生稳定利润的大型基础产业,这一次打击不可谓不沉重。随着奥地利罗斯柴尔德家族淡出欧洲,迁往美国,二战后还在运行的只剩下英国与法国两个罗斯柴尔德银行。

  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商业特征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工业化生产和企业控制,商界精英已从绅士时代寡头式的雄狮,转变成电子时代的群狼。一言以蔽之,现在打天下要靠大家协同作战,再有力的个体也难孤身抵挡庞大的企业集团。只剩两个银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相形之下就变成了孤独的雄狮,这也令家族的新一代认识到,只有改变自身才能在新时代中生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当时代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媒体总是对罗斯柴尔德家族冷嘲热讽,认为这个古老的家族很快就会像恐龙一样走下历史舞台,但每次都会猜错。这正是因为它们低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变形虫般适应环境的能力。凭借着弹性英勇这两件世传的精神武器,家族很快融入了战后的时代潮流,继续在商海中如鱼得水。

  2.长盛不衰的秘诀

  1961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分支的掌门人安瑟尼去世。接替他的是兄长查尔斯的大儿子利奥波德。担任合伙人的还有安瑟尼29岁的小儿子伊夫林。70年代初,年轻有为的伊夫林又把堂兄、第四代罗斯柴尔德勋爵雅各布拉进了银行。思想更为开明的雅各布的加盟,终于促使英国罗斯柴尔德银行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国际金融圈。

  雅各布一上任,就带领银行向现代金融业的最高级领域——企业并购发起进军。他亲手创建了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并购部并自任经理。并购部成立才一年,就做成了好几单大生意,还帮助家族直属的皇家太阳保险公司并购了30多家欧洲其他国家的同行,使公司的市值增加到10亿英镑。随着并购部业绩的急升,其员工人数也从成立时的1人增加到108人,业务多得要由10位经理来管理。

  罗斯柴尔德银行最擅长做的老生意——融资,在雅各布手里也焕发了青春。银行安排的融资总额以每年10亿英镑的速度增长。客户名单上有壳牌石油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和飞利浦公司,英国政府也是常客。当著名的劳斯莱斯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时,其破产经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请罗斯柴尔德银行为公司最赚钱的轿车部门寻找买主。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也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1956年,该银行设立了一个名为PLM的全资子公司,专门经营连锁旅馆,由家族中富有闯劲的埃里出任董事长。埃里苦心经营十年,将公司建成了投资连锁旅馆、汽车旅馆和连锁餐厅的巨子。第一家PLM所属的高级饭店是圣雅克大酒店,它拥有812个房间,于1972年开业。

  埃里的妻子莉莉安,以追求完美的劲头负责酒店的室内装修。在开业前一个月,她亲率几十位银行职员住进酒店,对每个房间的床铺、枕头、镜子、水龙头、卫生间以及酒店餐厅和前台、洗衣房等后勤保障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测试。莉莉安对细节的追求到了苛刻的地步,要求客房的热水龙头必须在两分钟内就能放满一浴缸,下水管过水时发出的声音必须小到不能被人耳听到,早餐供应的牛角面包必须热、脆、可口,等等。

  埃里夫妇以真正的贵族标准来经营酒店,使圣雅克在开业后就成了欧洲、美国及日本富豪在法国的首选居所,它的房间必须提前三个月才能预订到。经过多年的发展,PLM成了一个旅游集团公司,在法国的高速公路边开设了大量的汽车旅馆,同时还在瑞士、德国、意大利经营着专为高端顾客服务的豪华酒店和赌场,日进斗金。

  3.比起祖先来也毫不逊色

  当今的罗斯柴尔德们,比起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祖先来也毫不逊色。就拿属于第八代罗斯柴尔德传人的戴维德来说,他是位名副其实的绅士,温文尔雅,脸上总是挂着略带讥诮的微笑。然而,为了巩固自己的金融帝国,戴维德不惜挖竞争对手的墙脚,把他们手下能干的员工都招至自己麾下。因此,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的550名员工都是精兵强将,即使与人马过万的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竞争,照样能够应对自如。与所有成功的金融家一样,戴维德不仅仅是个商人,更是个心理学家。他常说:要想招贤纳士,就得想办法让他们感到幸福,他们觉得幸福了,你又得想法督促他们拼命干活,赚取利润。

  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中另一位极其富有的成员是以色列创建者爱德蒙的孙子阿道夫。二战刚一结束,20岁的他就决定投身商业,并凭借祖传的敏锐嗅觉,将投资重心放在了利润最高的新兴行业——大众旅游业上。为此,他买下了美国洲际饭店的大量股权,控制了这家最赚钱的国际连锁酒店。此外,还在西班牙东部的旅游胜地马略卡岛盖度假别墅,在以色列拥有一家豪华的疗养院,参与巴黎的高档别墅区建设,并投资开发了西印度洋上的热带旅游胜地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岛……

  在瑞士,阿道夫投资建设了世界最高的滑雪场——梅杰夫滑雪场。它坐落在海拔5000英尺的雪山上,配套的豪华旅馆内有盖着玻璃顶棚的温水游泳池,还有一个用来起降直升机的大露台,可将滑雪者直接带到山顶的滑雪场。1963年,梅杰夫滑雪场开张,阿道夫包了两架专机,从巴黎与纽约邀请120名显贵出席开业典礼,还特别为这些贵宾的女眷所佩戴的珠宝买了800万美元的保险。梅杰夫滑雪场开业后,在全世界的滑雪爱好者中牢牢占据了圣地的地位,007系列电影《铁金刚勇破雪山堡》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事实上,阿道夫的商业帝国遍及欧洲、美洲和中东。除经营旅游业外,他还在巴黎与日内瓦各拥有一家私人银行,同时还控制着法国最大的玩具公司和冷冻食品公司。此外,阿道夫还兼任比利时兰伯特银行和南非德比尔士集团的董事;在以色列,则通过其拥有的伊斯特普投资公司间接控制着该国的中央银行。

  4.将和中投正面交锋

  2007年7月,国际媒体广泛报道,继黑石之后,旗下资产高达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中投)可能以参股的形式加入必和必拓(BHP)。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必和必拓的股权同样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制造商、第三大铜生产商和第二大煤炭出口商,必和必拓旗下的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大坝,其铀储量占到世界的40%。2005年末,公司市值已高达883亿美元。众所周知,对全球资源类产品的储备公司进行有计划的收购,是迅速拥有资源市场话语权的最好办法。中国针对那些能够控制全球资源储备和销售的国际资源巨鳄的股权进行收购,比单纯地购买资源要有效、合算得多。

  以往一到每年春天,必和必拓就会让中国的钢铁生产企业紧张一次,铁矿石谈判的心理阴影难以消弭。但现在,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给了他们希望。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罗斯柴尔德与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必将通过某些纽带发生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在中国与罗斯柴尔德这个百年财富家族直接对阵的商战谈判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5.低调行事,却无所不在

  经过250多年的变迁,罗斯柴尔德家族表面上看是变小了,实际上却变得更大了。与张扬的美国资本主义不同,罗斯柴尔德家族行事低调,一般人现在只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才能碰见它。但实际情况是,它无所不在。

  直到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都拒绝上市,这意味着它根本不用公布年报。二百多年来,他们一共在地球上投资了多少生意,赚了多少钱,只有家族核心成员才清楚。它在世界经济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数细心的专业人士才能发现——试想,一般人哪能从几年前的铁矿石价格暴涨中看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子?同样,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参与多深,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发觉蛛丝马迹。实际上,2004年为英国政府的移动通讯3G牌照拍卖充当融资顾问的,便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不过这条消息在《华尔街日报》上绝对看不到。

  正如福特是美国汽车业的代名词一样,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成为金融业的象征,经历了250年的风雨变迁,这个家族依然兴旺发达,和财富为伴,与权贵为伍。物换星移并没有令它的成功之道发生丝毫改变。对此,德国诗人海涅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

  (节选自《万亿美元的神秘家族——正说犹太首富罗斯柴尔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连载完)

  可参阅《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一书

  补充

  红盾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有着重大联系。在20世纪初,曾向迁往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帮助他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安居乐业;也积极参与犹太重新建国。英国政府颁布的《贝尔福宣言》,宣称要使巴勒斯坦成为犹太民族之家,成为后来以色列建国的蓝图,这个著名的历史性文件,是以英国外交部致罗斯切尔德家族英国支脉的纳坦尼尔·梅耶·罗斯柴尔德(NathanielMayerVictorRothschild)勋爵的名义发表的。

  红盾家族的犹太家世及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联系,自然而然成为历次反犹主义的冲击对象。在纳粹统治德国的时代,罗斯柴尔德家族德国支脉的许多成员遇难。此外,种种基于反犹主义的以红盾家族为故事主角的阴谋论也大行其道,满足了一部分人对这个家族隐秘的财富和行为的想象。《TheMoneyMasters》及其在中国的翻版《货币战争》,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红盾家族的故事还被搬上了银幕和舞台。1934年好莱坞电影《罗斯柴尔德之家》(TheHouseofRothschild)由GeorgeArlissLorettaYoung主演,以梅耶的生平为故事的主线。这部电影的若干片段上了纳粹的反犹宣传《外部的犹太人》(DerewigeJude)。百老汇音乐剧《罗斯柴尔德家族》(TheRothschilds),还获得过1971TonyAward的提名。

  在法文和希伯来文中,Rothschild都是财富的代名词。那么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多有钱呢?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目前一年的营业额不足百亿美元,盈利不到30亿美元,以10%的利息率算,其资产价值大约300亿美元,不过是汇丰花旗等大银行的一个零头而已。其主要原因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9世纪中期不看好美国的经济,撤销了在美国的所有分行。这在后来看是一个天大的错误,给了美国摩根家族崛起的空间。所以那些宣称罗斯柴尔德家族对美国经济多有影响力的阴谋论论调,是多么不着边际。另外,罗斯柴尔德家族二战中损失惨重。在纳粹统治和战乱之下,其位于德、法、意的许多资产荡然无存,其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所剩无几,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在英国的资产。

  红盾世家过去很辉煌,现在还在守成。看来是,君子之泽,五世不斩。红盾家族的致富之道,无非是懂政治、知经济。不问政治,眼中只有赚钱,并不能保证赚钱,也不能保证守住赚来的钱;会玩政治,能赚大钱,也能守住赚来的钱。

  罗斯柴尔德家族入股中海基金

  20080526,LCF Rothschild集团的法国爱德蒙得-罗斯柴尔德银行,以旗下中国私募股权咨询公司的名义参拍中海基金股本,其唯一竞争对手为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中方企业。

  据介绍,拍卖现场气氛十分紧张,Rothschild与这家中方企业展开了贴身肉搏,你来我往的竞价达100多回合。

  最终,Rothschild报出1.5亿元的价格,超出起拍底价3240万元,这才让顽强的中国对手放弃竞拍。

  在拍得此部分股权后,Rothschild将成为中海基金第三大股东,持有中海基金15.385%股权。目前,中海基金现有股东还包括:中海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控股46.923%;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7.692%

 

 

 

 

 

 

 

 

 

 

洛克菲勒家族

目录

创业的老一代

富过六代的家族

平生最大的决定

托拉斯之父

最大的慈善家

家族企业第二代

家族企业第三代

风险投资之父

洛克菲勒家族的女人

·         洛克菲勒家族的女人

  洛克菲勒 Rockefeller

  提及近现代乃至当代美国史,人们难以避开洛克菲勒这个家族的姓氏: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大通银行、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还有令美利坚合众国悲伤的在“9"11”中倾倒的双塔。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编辑本段]

创业的老一代

  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最初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干货店干活,每周挣5美元。后来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开始。

  1910年,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现在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根据2008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的身价为620亿美元。

  如今,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编辑本段]

富过六代的家族

  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天下。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约翰"D"洛克菲勒的后代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

  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家族企业第一代〕

  洛克菲勒: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遗传的商业基因

  18397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

  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

  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花花公子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

[编辑本段]

平生最大的决定

  约翰"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3年后,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以10%的年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

  那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涌向采油区。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

  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洛克菲勒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藏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石油开采已经过度而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

  才20出头的洛克菲勒做生意己颇为老练。他在耐心等待,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放手大干了。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这时却举棋不定,不敢冒风险。两个人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在拍卖公司产权时,两人都不肯放弃他们原来的经纪行在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直到最后克拉克哭丧着脸说:我不再抬价了,约翰,这股权是你的了。”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做的最大决定。从此,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

[编辑本段]

托拉斯之父

  洛克菲勒意识到必须把企业扩大才能抵御惊涛骇浪的冲击。后来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创建了资本额100万美元的标准石油公司。

  在商战中,洛克菲勒讨厌用价格战驱逐竞争者。他更愿意向竞争者们提供现金或标准公司的股票(相关:理财财经),买下他们的炼油厂。他是认识兼并价值的一名先驱者。在兼并公司的同时,洛克菲勒还网罗了一批能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价值远远超过被兼并的所有公司。

  1879年底,标准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正是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指导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托拉斯则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身为垄断者的洛克菲勒得罪了很多人:商业对手、华尔街、法院、国会。垄断企业对经济的控制令社会不安。在老罗斯福总统《反托拉斯法》的大棒之下,美孚被肢解。气急败坏的洛克菲勒痛骂老罗斯福为卑鄙小人。而且发誓不再资助共和党的候选人。

  惜金如命的生活

  洛克菲勒虽然聚敛了巨额财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而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儿女们灌输他在一贫如洗的儿时形成的价值观。防止他们挥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父亲是个富人。洛克菲勒的几个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从没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洛克菲勒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孩子们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惟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洛克菲勒为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着13岁的女儿对别人说:这个小姑娘已经开始挣钱了,你根本想像不到她是怎么挣的。我听说煤气用得仔细,费用就可以降下来,便告诉她,每月从目前的账单上节约下来的钱都归她。于是她每天晚上四处转悠,看到没有人在用的煤气灯,就去把它关小一点儿。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女孩。

  洛克菲勒惜金如命,16岁就花一毛钱买了个小本子记下每一笔收入和开支,一生都把账本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

  186498日,洛克菲勒同24岁的高中同学劳拉举行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财富,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曾欠一位朋友5分的找零钱,朋友让他不必客气,而他却坚持把硬币放到朋友的口袋里,郑重地说:这可是一美元整整一年的利息啊。

[编辑本段]

最大的慈善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这样节俭成性的资本家,竟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止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他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的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

  洛克菲勒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违禁词,被屏蔽】行为,使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参差不一,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名声。他集虔诚和贪婪、同情心和凶残狡诈于一身;他是美国清教徒先祖们毁誉参半的传统之化身,鼓励节俭和勤劳,同时又激发贪婪的本性。

  由于担心有人会破坏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药无法炸开的墓穴中,上面还铺着厚厚的石板。而各家报纸登载讣告纷纷把他说成是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只字不提那个残忍的托拉斯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无论是持什么立场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过过节的人,无不对他大加赞扬,一位检察官是这样称赞这位他曾经问讯过的、搪塞敷衍的证人的:除了我们敬爱的总统,他堪称我国最伟大的公民。是他用财富创造了知识,舍此更无第二人。世界因为有了他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位世界首席公民将永垂青史。

  丘吉尔则这样评价他: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贡献将被公认为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编辑本段]

家族企业第二代

  小约翰"D"洛克菲勒:坚韧的第二代

  老洛克菲勒说过,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份礼物。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年迈体衰的老洛克菲勒后来把这种人生观传递给了他惟一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他就是大卫的父亲。

  小洛克菲勒成了家族的掌门人后,不仅接管了家族的石油生意,同时还接管了家族的慈善事业。有时候,小洛克菲勒发现: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业这两种祖传家业之间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难,因此他经常经受着神经失常的煎熬和折磨。小洛克菲勒曾经描述说,他在做生意的时候感觉就像参加一场和自己良心进行比赛的赛跑。大卫表示,父亲所受的宗教思想教育经常使他禁不住产生怀疑:自己在生意场上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否正确?

  小洛克菲勒在纽约建立了洛克菲勒中心,并设法挽救了美国西部山区的许多古老的红杉。其实,他在把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方面也放弃了许多机会,现在回过头来审视他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时间都花在了把家族财富送出去方面,而不是积聚更多财富上面。大卫指出,在大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父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看到社会上存在有许多问题,就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小洛克菲勒对保护历史文物和保护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他的努力,英国对北美大陆殖民时代所创建的威廉斯堡古城和法国的凡尔赛宫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因此,洛克菲勒家族能有今天的名声,小约翰绝对功不可没。

  小约翰"D. 洛克菲勒的信条——我相信

  我相信每个个体的至尊价值,和他对自由、幸福追求的权利。

  我相信每个权利是一种责任; 每个机会是一种责任; 每份财产是一种责任。

  我相信法律是为人设立的,而不是人任意设置法律;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

  我相信劳动才能获得尊严, 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这个世界不会让人活不下去,但它欠人活得更好的机会。

  我相信节俭是良好财政结构的头等必需品, 不管在政府里,生意上还是个人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上。

  我相信真相和公正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根本。

  我相信诺言, 每个人都应该把那神圣语言当作自己的债券一样好好对待;诺言——不是财富或力量——而是至尊价值。

  我相信获取必要的回报是人类共同需求,要消除自私自利,在烈火中是净化浮渣,达到伟大灵魂的集合。

  我相信拥有无上智慧和爱的上帝, 不管他给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个体最高的成就, 最伟大的幸福, 和最宽泛的才能,将存在于他自己的意愿当中。

  我相信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只有它能帮你克服所有怨恨,让你有走向幸福的可能。

[编辑本段]

家族企业第三代

  劳伦斯"洛克菲勒:风险投资之父

  财富不过是他的平台,给他更多的便利来爱自然;

  家族是他的荣耀,国家公园才是他心灵的归宿。

  华尔街天才

  劳伦斯"洛克菲勒于1910526日生于纽约,他是小约翰""洛克菲勒6个孩子当中的老四。

  70年前,劳伦斯"洛克菲勒在华尔街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成为现代风险投资的开拓者,也把从洛克菲勒家族继承来的财富成功翻了数倍。在纽约证券(相关:理财财经)交易所数10年供职期间,他经常用他与生俱来的商业本能作出下一个重要决定。他不满足于单纯赚更多钱,而是希望能让金钱生产出具有长久意义的东西。小约翰""洛克菲勒现在唯一健在的儿子大卫"洛克菲勒这样评价他的哥哥:我很佩服他在生意场上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在风险资本领域我总是跟着他做事。他在这一领域确实是真正的先锋。

[辑本段]

风险投资之父

  劳伦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曾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劳伦斯继承了祖父买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从华尔街踏上创业之路,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购入更多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并协助新成立的企业创业。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偶然。当时,他和新婚妻子预备定制几件家具。当他看到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曲木家具照片时,预感到这些家具会成为现代家居的理想选择,于是订下订单购买了一批,在纽约开了一家专卖店。尽管许多人曾对生意前景表示怀疑,但结果家具十分抢手,直到1940年货源因芬兰冬季战争受到影响,生意才被迫中断。劳伦斯的第二桩买卖则更有影响力。他结识了一战飞行员埃迪"瑞肯贝克,认为瑞肯贝克关于商业空运即将兴起的看法很有见地。于是,1938年,他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了东方航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东方航空也成为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军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冻结生意,进入海军服役,军阶至少校。战争结束后,他重返商场,继续寻找新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劳伦斯在风险资本这一新领域所作的贡献,从而确立了他风险投资之父的地位。劳伦斯联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员以及包括现代艺术馆在内的一些机构成立了专事风险投资的凡洛克风险投资公司。截至1996年,他们共投资221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得到投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数十年的从商经验,令他相信保持头脑灵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因此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包括投资苹果电脑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尔集团。

  20047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大卫"洛克菲勒:经济帝国第三代掌门人

  大卫"洛克菲勒,1915612日出生于一个具有两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家——洛克菲勒家族。他是这个经济帝国的第三代掌门人。

  政经大腕

  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大卫有其他人没有的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他在冷战时期造访前苏联,跟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有过直接而锋利的面对面交流,他也是第一批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的1973年到访中国的资本家,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跟中国密切接触,并成功开展商务活动的国际金融家。

  作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学生,并与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同学,他对经济学,对企业经营和政府影响都有着深刻的见地,这些见地也广泛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制定。他重新定义了企业家的身份,认为企业家身份本身代表着一种机会,用于满足人的发明创新、追求权利和赌博的本性……事实上,对成就过程的追求,其本身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个目标,而在那些人眼里,利润只是一种值得付出努力的副产品,这也许更能解释他在使用和创造财富上做的一切。

  富翁的社会责任

  大卫长大成人后,当上了蔡斯"曼哈顿银行的行长,具体负责监管该银行的国际业务。同时,他还对从事慈善事业和艺术事业怀有浓厚兴趣。他还帮助掌管一处家族遗产,这笔遗产至今仍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

  除了把自家公司经营得稳稳当当,大卫还做了许多祖父辈没有尝试过的事。例如,他写了一本名为《论文集》的书,讲述他在美国实力最雄厚家族中的个人生活。还写了一本传记——《回忆录》,把家族史囊括其中,好给子孙辈借鉴。不论是在他的书中,还是在生活里,大卫总是念念不忘地强调说,一个拥有巨大社会财富的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有钱人应该对社会负有一种责任感,做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每当有人给他写信或当面请他施舍金钱时,大卫都会按照父亲的做法去做。看来,如果没有家业的负担,大卫应该会成为文学家、史学家什么的。大卫"洛克菲勒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家族会以助人家族的形象名载史册:拥有财富,也就拥有了他人所没有的机遇,抓往这些机遇,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已传接了3代之久,可到了第四、第五代子女,一脉相传的习惯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大卫的子孙中,有不少极端分子甚至舍弃了洛克菲勒这个招牌姓,隐姓埋名闯荡世界。据统计,有80%的家族企业未能顺利传到第2代人的手里,剩余的13%则未能传到第3代手里。不知洛克菲勒家族能否靠大卫的那本《回忆录》家史,继续保持这幸存的7%呢?

  链接:约翰"洛克菲勒:大慈善家

  约翰和父亲一样努力工作、勤勤恳恳,有强烈的责任感,但是情绪紧张,在社交场合很腼腆、很笨拙,甚至会为自己说过的话或一闪而过的念头痛苦好些天。但是,腼腆的约翰也有另一面,因为反对弟弟纳尔逊一手控制家族事务,他发起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家族中的慈善家,约翰把毕生精力都放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上,他对生活的失败者有一种同情感。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的动荡使得约翰对反战潮流有一种天然的认同,并对那个时代那些留长发、爱喝酒的被认为是非正统的年轻人偏爱有加。大卫赞扬约翰在慈善事业上的成绩是洛克菲勒家族成员能够引以为豪的

  纳尔逊"洛克菲勒:出色的政治家

  纳尔逊的性格更像母亲奥尔德里奇家族的人,而不是洛克菲勒家族。他拥有无数财富,却从未想过呆坐等待成功扣门,他勇于克服一切障碍,包括他患有的严重的阅读障碍症。他曾经成功创下4次连任纽约州州长的惊人纪录,成为自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以来最受瞩目的一位政治家。

  温思罗普:家族银行家

  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初期,没过多久,权益信托公司的总裁猝死。小约翰"洛克菲勒建议温思罗普临时接替。温思罗普勉强接受了这个位置,但坚持只干一年。

  温思罗普当上总裁后,想找一个金融伙伴提供国内力量和支持。他找到了大通这个伙伴——全国最强大的国内银行之一。1930年初,他谈成了兼并大通事宜,创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银行。小约翰"洛克菲勒全力支持兼并之举,并被允许委派两名代表,总计25人进入新银行的董事会。虽然小约翰"洛克菲勒的股权因为兼并而减少到大约4%,但他还是联合银行最大的股东。兼并之后,温思罗普担任总裁。华尔街和美国金融界都尊重温思罗普,而大通银行在他掌舵的20年里也兴旺发达起来。但是,温思罗普没有接受过银行家的培训,很少介入银行的日常经营。他喜欢商界政治家的角色,成了美国金融界出类拔萃的代言人。

[编辑本段]

洛克菲勒家族的女人

  劳拉"斯贝尔曼"洛克菲勒

  劳拉美丽贤淑,是老洛克菲勒的夫人。15岁时,劳拉在中学的毕业典礼上做演讲,题目是《我要划动自己的船》。当时她是那个小城里有钱商人的女儿,却用这样的演讲来追求妇女权利,表达对文化和独立思想的追求,引起了高年级学生约翰"D"洛克菲勒对她的特别关注。

  劳拉的父亲对宗教和政治非常感兴趣,热衷于废止运动。他帮助建立教会, 是国家议会的成员,协助逃亡的奴隶出逃到加拿大;母亲则致力于教会工作,提倡禁欲。劳拉也因此深受影响。她有着敏锐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她要划动自己的船

  毕业后,劳拉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她周围的人评价她是一个严谨的自律者,一位完美的老师1862年,年仅22岁的劳拉被任命为校长助理。此时, 约翰"洛克菲勒开始拜访她。

  1864 98 日,劳拉和约翰结婚了。那时,劳拉刚刚度过25岁生日。1866 823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伊利莎白出生。

  在劳拉的操持下,约翰一家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7:30 开始家庭祷告, 然后是读书和早餐,食物很简单。孩子们被教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的观念。在学习和家务之外, 他们还必须学习音乐。

  由于约翰"洛克菲勒经常忙于纽约的事务,很少回家。但他们经常通信,充满着温情。约翰"洛克菲勒非常喜欢家庭的感觉,他曾写道,多好的家庭晚餐,多好的奶油,满桌都是宁静和温馨!

  晚年,劳拉的健康每况愈下。从20世纪的初期开始,她被迫大多数时间卧病在床,在痛苦中度过, 但幸好有约翰这个忠实而周到的伴侣。1914 98 日,约翰和劳拉迎来了他们的金婚纪念日。所有的子孙都来为他们庆贺。我有一个甜心,约翰说,“并且我感激我仍然拥有她。次日,是劳拉的75岁生日。

  劳拉在第二年的春天去世。

  艾比"阿尔德里奇"洛克菲勒

  艾比1874 年出生在罗德岛,很早就开始接受优良的教育,包括英国文学,法语, 德语, 艺术历史和古代历史, 体操,舞蹈。受到父亲的熏陶, 艾比拥有良好的判断力,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收藏家。

  1894 年秋天,在同学家艾比遇见了小约翰"洛克菲勒。在长时间的接触和恋爱后,1901 10

  9 日结婚,婚后育有6个孩子:艾比、约翰、纳尔逊、劳伦斯、温斯罗普和大卫。

  美国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艾比开始她的慈善事业。从1917 年到1919 ,她担任美国红十字会主席,提供经费支持它的工作。

  1919 , 艾比把注意力转移到改善标准石油精炼厂雇员的生活环境上来。小约翰"洛克菲勒收购了许多土地,夫人为这些雇员建筑居住社区。

  1928 , 这里又建造了公共议院,议院在1937年成为社区活动中心。该中心为大约4000 个家庭提供诊所、体育馆、托儿所、滚保龄球和会议室。

  1929 5月,随着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建立, 艾比的慈善事业更加扩大化。现代艺术博物馆也成为她永久的个人收藏之地。同时,她的审美洞察力、行政能力也得以充分展现。

  1948 45 日,艾比于纽约公寓去世。

  伊迪丝"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王朝的女儿们各自婚嫁。

  小女儿伊迪丝曾在星期日学校当教师。1895年,她与哈罗德"麦考密克在圣坛前盟誓结为伉俪。新郎的父亲是美国大名鼎鼎的收割机发明家兼国际收割机公司的创始人赛勒斯"麦考密克。伊迪丝与哈罗德的婚姻,促成了美国两大工业集团的合并。约翰"洛克菲勒购买了国际收割机公司价值约3千万美元的股份,伊迪丝也自然成为芝加歌最富有的女士之一,被称为芝加哥第一夫人

  在公众场合,伊迪丝俨然是一位高贵典雅的贵夫人。不过,她也有古怪的一面。有时,她仍沿用婚前的姓氏洛克菲勒签署信件。而且,她似乎并不满足当一个工业巨头的女儿,她时常将自己想象成古代图坦国王新娘的转世化身。

  伊迪丝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她从未对4个孩子流露出亲切与关爱。例如,孩子们必须同她的私人秘书预约后才能见她。当一位雇员打断正在举行的豪华晚餐聚会,向她急告3岁的儿子约翰死于猩红热的消息时,她也只是无动于衷地点点头,继续与客人们共进晚餐。

  1906年,伊迪丝前往欧洲,去考察一种新型的心理分析和精神治疗法。她的丈夫哈罗德则留在芝加哥,与多名女子发生婚外情。

  15年后,伊迪丝才从瑞士返回芝加哥。回家后,她发觉与孩子们的关系明显疏远。而哈罗德为了早日迎聚他心爱的女歌剧演员,不断地劝说伊伊丝离婚。至于3个孩子的婚姻也大大出乎常人所料:儿子福勒是洛克菲勒最疼爱的外孙,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同学的母亲结婚;长女玛蒂尔达17岁时,嫁给了47岁的瑞士马术教练为妻;小女儿穆丽尔一直胡言,说自己嫁给了一个在一次大战中阵亡的陆军中尉的幽灵。后来,又称已同鬼魂离异。最后,她与一个年龄较大的伤残退役军人结了婚。当儿女们忙于各自的终身大事时,伊迪丝正筹划着如何把心理分析法引入芝加哥。她招收了好几个病人,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精神治疗法。

  伊迪丝决定在威斯康星州附近的密歇根湖岸边,建造一座专供有钱人消遣娱乐的小城。她出售所拥有的父亲石油公司的股份,以换取资金投入伊迪斯顿工程。但在1929年股市暴跌之前,只完工了一个供快艇停泊的船坞。为了购买湖边的不动产获取贷款,伊迪丝将自己的家庭信托基金抵押给了银行。股市狂泻后,这笔信托基金被银行收取。由于资金严重匮乏,伊迪丝的梦想彻底破灭。

  作为父亲的约翰"洛克菲勒,多年来对女儿的行为一直感到羞愧。他让小约翰把伊迪丝从湖边的府邸接走,送她去德雷克宾馆居住。约翰还供给女儿1000美元一天的生活费。尽管伊迪丝过着相对贫困的生活,但这样的日子也并不长久。由于患了肾脏癌,1932年近60岁的伊迪丝离开了人世,比她的父亲早逝5年。

 

 

 

 

 

 

 

 

 

摩根家族

目录

摩根家族的兴起

摩根家族的历史

全世界的债主

巨星陨落

一去不返的垄断时代

[编辑本段]

摩根家族的兴起

  摩根银行的前身是不太为人所知的英国乔治·皮博迪公司。乔治·皮博迪原是美国巴尔的摩的一个干货商,在发了一些小财之后,于1835年来到英国伦敦闯世界。他瞧准了金融行业是个发财的行业,就开始在伦敦和一些商人一起做起承兑银行的生意。

  乔治·皮博迪很快打入了英国的金融圈子。不久,乔治·皮博迪受宠若惊地收到内森·罗斯柴尔德男爵的邀请前去做客。

  内森开门见山地提出希望乔治·皮博迪帮他一个忙,做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秘密公关代理人。罗斯柴尔德家族由于在欧洲巧取豪夺,虽然家财万贯,可也被很多人痛恨和鄙视。伦敦的贵族阶级就不屑于与内森为伍,屡次拒绝内森的邀请,虽然罗斯柴尔德在英国势力很大,但始终有些被贵族孤立的感觉。内森看中乔治·皮博迪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为人谦和,人缘颇佳,又是美国人,日后还可以派上大用场。

  乔治·皮博迪对内森的提议自然是满口应承,所有公关开销全由内森买单,乔治·皮博迪的公司很快就成为伦敦著名的社交中心。

  直到1854年,乔治·皮博迪还只是一个百万英镑级别的银行家,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帮助下,短短的六年之内,他发了一笔近2 000万英镑的横财,一举成为美国重量级的银行家。

  乔治·皮博迪一生没有子嗣,庞大的产业无人继承,他为此煞费苦心,终于决定邀请年轻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 Morgan)入伙。在乔治·皮博迪退休以后,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并将公司改名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 S. Morgan and Company),仍然设在伦敦。后来,朱尼厄斯的儿子J.P. 摩根接掌了公司,后来他将美国的分支改名为J.P.摩根公司。186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在伦敦与罗斯柴尔德家族会面,摩根家族完全继承了乔治·皮博迪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关系,并将这种合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880年,J. P. 摩根开始大量资助重组铁路公司的商业活动。

  189125日,罗斯柴尔德家族和英国的其他一些银行家成立了秘密组织圆桌会议集团,美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牵头的就是摩根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圆桌会议集团更名为外交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英国的改为皇家国际事务协会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美英两国政府的许多重要官员就是从这两个协会中被挑选出来的。

  1899年,J.P.摩根和佐格索到英国伦敦参加国际银行家大会。当他们回来时,J.P.摩根已经被指派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利益的首席代理人。伦敦会议的结果就是,纽约的J.P.摩根公司,费城的佐格索公司,伦敦的格伦费尔(Grenfell)公司,巴黎的摩根·哈杰斯·希公司(Morgan Harjes Cie),德国和美国的沃伯格公司(M. M. Warburg Company),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完全联系在一起了。

  1901年,J.P.摩根以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并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巨无霸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J.P.摩根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据国家临时经济委员会(Temporary National Economic Committee)的报告,他仅拥有自己公司 9%的股份。看来,声明赫赫的摩根还只是一个前台人物。

[编辑本段]

摩根家族的历史

  摩根家族的祖先于17世纪初在新大陆的淘金浪潮中移民美国,定居在马萨诸塞州。到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的时候,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定居哈特福。

  像其他犹太人一样,摩根家族一直延续着赖以生存的商业传统。约瑟夫·摩根最初经营一家小咖啡馆。经过苦心经营稍有积蓄后,他先是出资经营一家很气派的大旅馆,然后又购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铁路业的股东。

  但是,真正显示其投机者和冒险家本色的当属其在保险业的投资。

  约瑟夫所在的哈特福是美国保险业的发祥地,但是当时的保险公司仍然屈指可数、寥寥无几。1835年约瑟夫投资一家为火灾承担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原本希望稳稳地捞上一把。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火灾从天而降,约瑟夫的投资化成了灰烬。按常理说,一般的人遇到这种倒霉的事情,肯定会对这种投资从此望而却步。事实也是如此,许多投资者在被这场火灾烫伤后,都乖乖地夹起了尾巴,再不敢染指对火灾承担保险的保险公司。但是,有着商业血统的约瑟夫则与一般人的思路恰恰相反。他认为,由于这场火灾的影响恰恰让那些投保者从中尝到了甜头。如果继续经营承担火灾保险的投资公司,不但投保者的热情会有增无减,而且可以借这场火灾的震慑作用抬高投保的价格。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也是由于这场火灾的影响,继续经营为火灾提供财产保险的公司数目会锐减,此时投资保险业,不但能东山再起,捞回丢掉的损失,而且肯定能够大发其财。

  情况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那些从前的投资者看到要承担赔偿费,纷纷以低价转让自己的股份,而心中有数的约瑟夫则想方设法筹集到一笔资金,把这些股份全部买下,继续经营那个在火灾中倒霉的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随后,经过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个朋友也肯出资和他一起应付赔偿事宜。

  度过了偿付赔款的危机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信誉因此声名大噪,投保者络绎不绝,而投保费则比原来提高了一倍。约瑟夫在这场赌博中,不仅赚回了赔偿费,而且还净赚15万美元,这就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喜欢冒险赌博的爷爷。

  摩根的父亲基诺斯·斯宾塞·摩根从16岁开始就闯荡波士顿的商行,23岁开始自己经营一家资产为5万美元的干菜店的生意,并在那一年娶了金融家皮尔庞特之女为妻。后来,基诺斯·斯宾塞·摩根坐镇英国伦敦,成为伦敦金融界令人刮目相看的金融大师。1837417日,对世界经济史和金融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在这个有着悠久商业传统的家庭呱呱坠地。尽管这是一个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普通人,但是华尔街未来的方向将因他的出生而改变。

  从摩根的祖父约瑟夫到他的父亲,摩根家族经商都很成功。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从年轻时就敢想敢干,很富有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两次投机奠定了摩根发达的基础。摩根大学毕业后,父亲介绍他到纽约一位朋友开的邓肯商行实习生意。

  有一次,摩根为邓肯商行到古巴采购货物。当轮船停*在新奥尔良时,他信步走在充满了巴黎浪漫气息的法国街。正当他感到无聊难耐时,突然有一位陌生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先生,想买咖啡吗?”

  那人自报家门地说是往来于巴西和美国之间的咖啡货船船长,受委托到巴西运回了一船咖啡,谁知美国的买主破了产,只好自己推销。为尽快出手,他愿意半价出售。这位船长大概看出摩根穿戴考究,一副有钱人的派头,于是找他谈生意。

  两个人在酒馆小酌后,摩根看了货,又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买下咖啡。当他带着咖啡样品到其他城市推销时,朋友们都劝他要谨慎行事:价钱虽然让人心动,但舱内咖啡是否与样品一样则很难说。然而摩根凭借自己的判断力,认为这位船长是个可信的人。

  于是,他毅然地买下了所有咖啡,并且电告邓肯商行。但是邓肯商行在回电中却指责他擅作主张,命令他停止交易。但是,木已成舟。摩根只好向父亲求援,老摩根毫不犹豫地支持儿子的行动,用他在伦敦的户头偿还了摩根挪用邓肯公司的款项。得到父亲支持的摩根不仅买下了那位船长的咖啡,还在他的介绍下收购了其他咖啡船上的咖啡。

  摩根赢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错,舱内全是好咖啡。就在他买下这批货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减产,价格一下猛涨了2~3倍,摩根大赚了一笔!为此,老摩根对儿子也大加赞许。

  摩根在邓肯商行的工作总是由于受到限制而感到束手束脚。在父亲了解情况后,老摩根为他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挂起了一个新招牌——摩根商

  行。老父亲充分相信自己儿子的经商能力,认定他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时的华尔街远没有今日的繁华气派,那里仅仅是人们从事债券交易的简陋场所。在《世界十大银行家》书中这样形容当时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这个交易所简直像一座寺院,它一天仅开盘一次,一旦做成了买卖,就禁止再开盘了。整个交易过程就是这么简单。每天早上,由所里的头头负责点名,那些长期缺席的会员就只好被除名出营业所了。每天的收盘时间铁定是下午3点,就这样晨钟暮鼓地日复一日地进行下去。

  这时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已经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全面进击。由于战争的爆发,战争债券备受青睐,交

  易也十分红火,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也因此身价倍增。

  当时,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席位已经是人满为患,那些不能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经纪人便在对面成立了一家新的开放证券交易所,摩根商行的席位就在这里,当然这也是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不过,当时让摩根最感兴趣的是坐落在华尔街一栋古老建筑地下室的黑市交易所,摩根经常到那里去看热闹,并从中体味证券交易的门道,还在那里认识了一个朋友——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

  一天,克查姆来与摩根闲聊,有意无意地说: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一段北军的伤亡惨重。这消息马上触动了摩根那敏感的神经,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摩根沉着地说道。

  克查姆听了这话,对摩根佩服得五体投地。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最后,他们商量出了一个计划:先秘密地买下400万~500万美元的黄金,到手之后,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把往伦敦汇黄金的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许多人都应该知道北军新近战败的消息了,金价必涨无疑,这时再把手中的一半黄金抛售出去。两人说干就干,而事情也一如他们所料,黄金价格眼见飞涨,不仅纽约的金价上涨,连伦敦的金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摩根与克查姆可谓大获全胜,发足了财。

  投机黄金买卖首战告捷后,摩根深深感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先得到信息就意味着胜利。为此,摩根千方百计地结识了一位原陆军部电报局的接线员——史密斯。这位史密斯的好友文尼尔上校是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的电报秘书,通过这种关系,摩根就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抢先一步获得准确的前线最新军事情报。

  不久,情报就显示出了它的威力。186210月的一天,摩根收到了父亲基诺斯·斯宾塞·摩根从伦敦发来的电报:

  南军用来突破北军海上封锁线的炮舰,都是英国的造船厂承造的。合众国为此再三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然而英国方面充耳不闻、毫不理会。为此,林肯总统和国务卿斯瓦特正通过美国驻英大使亚当斯,向英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为南军造船。你要特别注意华尔街的动向! 摩根立即通过史密斯向华盛顿查询,得知林肯总统已经下定决心,态度强硬,甚至不惜与英国断交。不久,老摩根又来了电报:英国政府已答应了美国政府的要求,停止承造南军的炮舰,但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即5天内美国政府必须准备价值近100万英镑的赔偿费,作为对各造船厂停工的补偿。

  亚当斯大使穿梭于伦敦金融界,到处游说,希望能得到帮助,然而失败了。事已如此,美国的皮尔庞特公司被委托在24小时内准备好价值100万英镑的黄金,这一消息属于绝密,你可以见机行动。

  摩根毫不犹豫,立刻大量购进黄金。第二天,由于皮尔庞特公司大量吃进黄金,金价飞涨,摩根趁此机会卖出黄金,就此又大赚了一笔。后来,摩根又通过他的情报员史密斯得知由于南北战争的旷日持久,北方军队由于准备不足,前线的枪支弹药供应异常紧张。摩根又想方设法廉价搞到了5000支已接近报废的步枪,卖给了山区义勇军的司令弗莱蒙特少将,从中获利数万美元。

  随着战争的推进,荚国联邦政府又出现丁严重的财政危机。联邦政府为了稳定日趋恶化的经济和支付购买武器的开支,决定发行4亿美元的公债。摩根凭借自己敏锐的嗅觉,再次预感到发财的机会又来了。为_r发行国债,政府的代表找到了已经小有名气的摩根,对于其他人感到一筹莫展的事情,摩根则是信心十足,他答应政府承担2亿美元的国债发行,也就是说,他自己要完成4亿美元公债的一半的发行。

  开始,摩根并不急于发行公债,而是不断向美国的报界和新闻界施加影响,频繁参加新闻界举办的各种聚会。在各种场合,摩根不断抛头露面,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战局的变化侃侃而谈,实际上则是通过自己发表的演讲,再通过新闻界让人们看好购买国债的利益所在。由于摩根高超的演说才能,精辟入微的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新闻界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的主张和言论也不断地见诸报端,发行国债的条件就这样日趋成熟。

  万事俱备后,摩根开始行动了。他从缅因州到弗吉尼亚州,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一系列慷慨陈词的演讲,煞有介事地大讲爱国主义,主张每个人都要为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贡献力量,而且自己也在一路演说的同时慷慨解囊。在报界的推波助澜下,摩根发行国债的活动异常顺利,奇迹般地为美国政府发行了2亿美元的公债,而他自己在从政府那里获得了一大笔发行费的同时,还俨然成了美国的民族英雄。摩根掘得了满满的第一桶金。从此他也昂首阔步地向新的目标迈进。

[编辑本段]

全世界的债主

  1871年,经过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法国政局一片混乱。成立于法国西部加伦河畔的波尔多临时政的首脑梯也尔给J.P.摩根的父亲J·s·摩很拍发了紧急电报,让他赶到托文城去,越快越好,有要事相商。J·S·摩根火速赶到了托文城,会见了梯也尔的密使。原来梯也尔想让J·S·摩很包销国债,金额为25亿法郎约合5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数字美国从法国手里买下的大路易斯安娜,整整214万平方公里,不也才1500万美元吗?老摩根决定承购这笔法国国债,他指示在纽约的摩根接受一半的国债在美国消化掉;但鉴于一个人承担如此大的一笔数目可能负担过重,老摩根想到一个新点子--成立辛迪加(联合),也就是把华尔街上大规模的投资金融公司集合起来,成立一个国债承购组织,共同承购国债。J.P.摩根觉得父亲这个想法非常高妙,立刻着手去实行。这种了方式其实就是各机构分摊风险,来消化掉那5000万美元的国债,这确实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刨意的想法。

  然而,正当J.P.摩根拼命努力时,他的努力遭到了舆论界的抨击。《伦敦经济报》这样评论:发迹的美国投资家J·P·摩根承购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承购者想出了所谓的联合募购的方法来消化这些国债,并声称这种方式能将风险透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逐级地分散给一般大众,而不再象以往那样集中于某个大投资者手中。乍一看来,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风险性,但其实假如经济恐慌一旦发生,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就快速扩张,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资的危险性增加。在纽约舆论界,也有类似的评论。不管评论是褒是眨,一个青年投资家引出这么大的话题,对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实证明,联合募购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0万美元约法国国债,这一来他名声大振,各种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到了后来,对国债实行联合募购几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而摩根在这一行中,则早就打响了名头,确立了自己的领袖地位。到了1898年美西战争之前,摩根由于在重大的关头决策正确,已经是财源遍地,其事业远非祖父、父亲可比了。这时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世界,美国的庙已经有些嫌小,装不了他这么一尊大菩萨了。他要向美洲扩张,向世界扩张,而扩张的最有力、同时也是摩根很早就已运用熟练的工具,便是购买外国政府的国债。

  美西战争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于无力偿还西班牙政府的旧债,已到了破产的边缘。在一只脚已经踏向了深渊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当局不得不死马当作活马医,继续着手发行公债,计划金额将达到1.1亿美元,以利用新债偿旧债,度过眼下的难关。常人一般都不会去认购墨西哥政府在此情况下发行的公债,而摩根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想:正因此时墨西哥政府处境艰难,我伸出手去帮一把忙,既可以要求较多的实惠,又为以后的继续接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别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丰厚的利润,况且墨西哥的政局还是稳定的。基于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国银行联合组织了辛迪加认购那些墨西哥公债,当然,有实惠的条件:取得墨西哥油矿及铁路权作为担保。事实证明,摩根的决策是对的,这次行动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来说,都为他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事后,不仅是华尔街、庞德街,就连法兰克福及巴黎的商人们都佩服摩根头脑敏捷,判断准确,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论是在眼光上还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老大那么一截。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动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了。阿根廷经过18641870年与巴拉圭的战争后,元气大伤,到了19世纪90年代,即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伦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广大土地作为抵押,购买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债,获利不少,然而因其财力限制,无法全部承担阿根廷政府发行的公债。这就使摩根动开了脑筋:阿根廷的铁路非常有潜力,奶酪产品在世界驰名,虽然政府非常腐败,但对于外国资本却是恭敬有加,这样的政府倒台了,对以后住南美发展也没有好处,买阿根廷政府的公债,一则可以获利,二则可以维持现政权,有利于自己今后发展,是合算的买卖。就这样,摩根毅然出资购买了 7500万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债。

  时光流逝,站在今大的角度,当年摩根对墨西哥与阿根廷放的债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还是更深地将其推人深渊,压迫了各国人民?众说纷坛,难以分辨,但摩根通过这样的手段,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与影响,捞取了大量的财富,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做各国的债主自然风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连大英帝国都不得不向他摩根求援。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面开发的霍屯督族的国家布尔(即现在的南非),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成了大英帝国的一块殖民地,不久,该他的钻石与黄金被探险家们开发了出来,而大英帝国为了开发钻石与黄金,制定了残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与原先就住在那儿的布尔族人的矛盾。随着矛盾冲突的激烈,爆发了第一次布尔战争(18801881)。

  英国人胜利地将布尔族人驱逐到了北方,将黄金与钻石的产地统统收归已有,加以管制。这样一来,英国人与布尔族人的对立进一步加深,终于又爆发了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年)。这一次,布尔族人吸取了上次战争失利的教训,采用灵活而顽强的游击战与英军周旋,使英帝国的远征军备受困扰,欲进不能,欲罢不甘,其势已成骑虎,而且第二次战争开始后,英国的战争费用出乎意料得庞大,远远超出人们开战初的估计。屋漏偏逢连夜雨,历来与英国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一支大舰队,英帝国历来是海卜的老大,岂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与德国抗衡,于是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一边开战一边扩充军备,英国的财政顿时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单靠自身的力量已无力回天,必须求助他人了。

  这时,英国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于是派出罗斯查尔公司纽约代表处的贝尔蒙来征询摩根的意见,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辞,一口答应了下来。摩根首先从第一次布尔战争的公债下手,负责购买了价值总计1500万美元的公债。后来又反复地追加认购。实际上,总共认购了价值达1.8亿美元的英国政府公债。做了这么多笔战债、公债生意,对摩根来说是利益无穷。

  到了20世纪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摩根已经成了世界的债主。

[编辑本段]

巨星陨落

  J.P.摩根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摩根家族包括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第一国家银行,总资产34亿美元。摩根同盟总资本约48亿美元强,由国家城市银行、契约国家银行组成。

  摩根同盟与摩根家族被总称为摩根联盟。摩根联盟中,以摩根公司为轴进行董事部连锁领导,与大金融资本以下、超过20万的主力金融机构互相连结,这样就构成了结构庞大、组织严密的摩根体系。这一金融集团占有全美金融资本的33%,总值近200亿美元!另外还有125亿美元的保险资产,占全美保险业的 65%。生产事业方面,全美35家主力企业中有摩根公司的47名董事,包括U·S·钢铁、GM、肯尼格特制铜公司、德州海湾硫磺公司、大陆石油公司、GE 等。摩根公司在铁路业上的渗人是尽人皆知的了。同时,通讯业方向它还拥有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全美电缆、邮政电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摩根同盟的手下有510亿美元的总资产,属下有亚那科达铜山、西屋电气、联合金属炭化物等主要托拉斯企业。上述所有相加,合计所有总资产,扣掉重复部分,大恐慌前的摩根体系拥有740亿美元的总资本,相当于全美所有企业资本的1/4167名董事,从摩根公司走出来,控制着整个摩根体系,执行着由华尔街的摩根发出的指令,这是怎样的一个霸业!

  然而,进入1913年,J.P.摩根的身体渐渐不行了,他经常感到异常疲倦、毫无食欲。

  医生认为这是过度疲劳引起,建议他去度假。191317日,J.P.摩根乘船前往开罗。出发前,他悄悄立下了遗嘱:把我埋在哈特福德,葬礼在纽约的圣·乔治教堂举行。不要演说,也不要人给我吊丧,我只希望静静地听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独唱。

  旅行途中,J.P.摩根体力迅速衰减。在从开罗回航途中,摩根处于病危状态。啊,我要爬上山了。这是华尔街的朱庇特与世长辞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也许,他已经返回了奥林匹斯山-那众神居住的地方。

[编辑本段]

一去不返的垄断时代

  摩根集团的早期历史,记录了一去不返的垄断时代

  1871年,创始人JP.摩根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

  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向钢铁、铁路及公用事业等产业渗透,

  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银行家的银行家

  19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从背景来看,1990年代中期后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确和一百多年前摩根所在的美国资本市场有相似之处:闲散资本过剩,市场充满投机行为,投资者希望企业领袖横空出世。

  摩根的经历却无法因此被复制,1898年承销美国政府2亿美元债券、1899认购英国18亿美元国债后,摩根一跃成为世界头号金融大亨。

  不过,摩根整合无序竞争产业的金融手段具有借鉴意义。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钢铁业发展迅速,其后的美西战争和布尔战争令钢铁价格一路上涨,利润猛增,兼并事件比比皆是,但无序的价格战也由此出现。摩根认为,要想在钢铁工业中建立正当的秩序,必须进行更大规模的兼并与改组。

  为此,他首先选择了约翰··盖茨拥有的美国钢铁·铁丝公司。摩根用拉拢盖茨律师等多种方法威逼利诱达成了一个协议:在美国钢铁·铁丝公司之上,成立一个联邦钢铁企业,其中包括全美265家钢铁企业。

  接下来,摩根以此为资本,开始了那场和安德鲁·卡内基家喻户晓的谈判,最终以4亿美元收购了后者的钢铁公司。1901年,摩根自己的美国钢铁公司终于正式成立。

  为了使公司加速运转,摩根一方面制定高额产品价格,以挤压中小钢铁公司的方式抬升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趁这些中小公司财务吃紧时,继续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举吞并了700多家相关钢铁企业。

  此后,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马上开始降价,这种策略相当奏效,公司鼎盛时期,董事会控制了全美35的钢铁生产,可以决定近17万钢铁工人的命运。而美国钢铁公司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工业公司。

  如今,垄断时代终结,世界商业权力也已分散到不同机构。正如现在国内畅销书《摩根财团》中所言:今后再也不会有哪家银行能像摩根财团那样强大,那样神秘和富裕。

 

 

 

 

 

摩根

摩根

目录

一、美国金融巨头

二、 摩根财团

三、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宇航员

四、海盗中的总督:残暴者摩根

[编辑本段]

一、美国金融巨头

  美国最后的金融巨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华尔街的拿破仑”,他曾两度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但据说他经常因为压抑而感到毫无价值无所适从。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还控制着几十种行业,并创立了美国钢铁公司该公司的原始资本是当时美国联邦政府一年开销的4倍。但是,对他来说,休闲与工作同样重要,他曾经多次嚷嚷要退休。 为了深入地刻画这么一位复杂的大人物,.斯特劳斯完成了一部长达近800页的鸿篇巨传《华尔街之子摩根》。琼.斯特劳斯曾因成功撰写了艾丽斯.詹姆斯(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的姐妹)的传记而荣获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美国历史班克罗夫奖。此次,.斯特劳斯仔细地阅读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书信、文件和日记,最终在其令人钦佩、生动逼真的作品中向世人揭示了摩根及其圈内的朋友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是读者也会不时被细节的海洋所淹没,对这个金融帝国的缔造者及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始终持以神秘和敬畏之感。 摩根并不是白手起家、自我成才的典型。他的父亲朱尼尔斯是新英格兰地区的富商,19世纪50年代,朱尼尔斯受雇于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美国银行家乔治.皮博迪。他们生意兴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国游资引入资金极度匮乏的美国。朱尼尔斯决心把他的发运传给他的子孙。他严厉地要求他的儿子皮尔庞特接管家族产业,帮他选定在瑞士、德国留学的课程,安排他在华尔街当学徒,而且大小事件都有可能成为他教训摩根的事因。 美国南北战争后,流入美国的投资迅速增长,尤其集中在铁路领域。在战后的30多年里,摩根信托公司不仅参与组织了铁路融资项目,还屡次尝试约束这一利率过高的行业。19世纪70年代,朱尼尔斯出资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法国这标志着摩根家族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国际银行业的顶层。 .斯特劳斯对摩根的个性与私生活的着迷远胜于对其在商业界的辉煌业绩的关注。这使她的作品与罗恩.切尔诺在1990年出版的《摩根大厦》有显著的区别。《华尔街之子摩根》一书从朱尼尔斯于1890年去世讲起,描述了家财万贯的摩根更加自由、终日沉湎于他的个人爱好开游艇、追女人、做怪异而又随心所欲的慈善家、营造庞大的艺术收藏品王国。 .斯特劳斯在书中写道他操纵着20世纪初帝国的天秤,好像要占有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从古登堡圣经、弗美尔和庚斯博罗的绘画、中国的瓷器、中世纪的地毯到英国l9世纪初期样式的家具作者发现,“摩根从不在乎为购买艺术品花费巨资。他的藏品已充塞屋宇、难以尽览。截至到1912年止,他已经花费了60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亿美元。 尽管他有这些嗜好,摩根在上个世纪末还形成了一个观点不管是摩根金融机构,还是国际经济局势,离开了他都不行。在个人生涯的关键时刻,摩根在1895年提出国库管理国际化”,后来主张民粹主义的农场主在发起反对金本位的政治运动中继承了他的观点。摩根组织了6200万美元的债券发行,堵住国库的漏洞;并入市干涉,抬升美元的汇价。1907,在另一次戏剧性的插曲中,金融市场的恐慌导致了为期两周的疯狂行动,摩根再施援手,注入大量资金解救了多家金融机构和纽约市。 在这两次事件中,摩根表现得犹如美国中央银行行长当时这个职位并不存在。但是热心公益并不是他的原始动力。那两次危机过后,摩根和其他投资家的财富都大发横财。 尽管罗列了这么多细节,.斯特劳斯最终还是没能掀起摩根有意戴上的粗暴而冷谈的面纱。比如,摩根为何一再冷落亲生儿子杰克,却选拔他人担任要职?似乎摩根在量才录用时,有意模仿没有子嗣的皮博迪,而不是他所崇拜的父亲。琼.斯特劳斯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她拒绝妄下定沦。 摩根的晚年多灾多难。20世纪初期,他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跨大西洋航行财团,这后来被证明是一场金融大灾难”(.斯特劳斯语)1912,该财团的旗舰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同年,国会开始调查某些指控摩根财团涉嫌恶意控制美国的财政命运,75岁的摩根只好出庭接受国会委员会的审讯。在第二个月月底,他精神崩溃,并在两个月后去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个人能对美国经济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在摩根去世的那一年,国会(不知是无意之中)建立了美国联邦储备局指导美国经济的那只著名有形之手。这是献给摩根最好的颂词。

[编辑本段]

二、 摩根财团

  1935年以前的老一代摩根财团可能是世界上最可畏的金融机构。它由美国银行家乔治?皮博迪于1838年创办于伦敦,后由摩根家族继承过来,迁至纽约后名声鹊起。

  直到现在,坐落在宽街和华尔街相交的街角处的老一代摩根的继承者??JP摩根公司依然主宰着美国的金融界,并且继承着老一代摩根的文化传统

  20001211日,美联储批准大通曼哈顿银行与J.P.摩根投资银行合并,目的在于催生美国最大的一家银行企业。合并后的公司将命名为“JP摩根大通集团,其总资产将达到6680亿美元,直逼总资产有6790亿美元的美洲银行,成为美国第二大的以银行为核心的集团公司,与此同时,美国花旗银行仍以总资产7910亿美元名列首位。实际上,目前这三家银行已难分伯仲。

  我们还是看看,摩根帝国缔造时期的创始人皮博迪。

  1835年,美国商人乔治?皮博迪来到伦敦。那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在经历新经济泡沫带来的危机,人们依靠贷款,疯狂地修建铁路、运河、公路,当时人们对这些新玩意也是不想付费使用就像现在的网络一样。

  此时的皮博迪是为美国的马里兰州寻求英国银行的贷款。他很爱国。他为英国的十几个银行家摆上盛宴(估计类似同时期的中国银行家胡雪岩请人吃花酒),他劝说他们相信美国人不是骗子,他还和蔼地威胁说你们只有继续为美国提供新的贷款,才能保证以前的贷款能够得到偿还。于是,高傲的英国银行家又拨出800万美圆贷款给马里兰州。

  英国人说,皮博迪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这笔钱。并且,为减少英国人对美国人见钱眼开的偏见,依然放弃马里兰州应付给他的6万美元的佣金。总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博迪的不同寻常的才干和做派。

  皮博迪很健谈,但相貌平平,不怎么讨英国人喜欢。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是高贵的摩根财团的创始人。后来的摩根,其合伙人以出身名门望族、美貌和时髦而著称。

  皮博迪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只上过几年学,十几岁开始就与哥哥一起干活养活寡母和6个弟妹。早年的贫困影响了他的一生:聚集钱财,拼命地工作,孤芳自赏,对轻蔑极度敏感,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爱国;多半生小气、吝啬,晚年却不停地慷慨捐助。

  1837年皮博迪迁居伦敦。一年后开了一家商号,但只有一个柜台、一只保险箱和几张书桌。他却凭借自己的才干很快进入由卓越的银行家组成的商人圈子。这些人既做织物生意,也为做此生意的人提供融资。其实他们的商号已就变成了商人银行。并且创立了金融批发业务,而不是普通银行储蓄、转帐的平庸业务

  这时,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与皮博迪打交道,因为皮博迪们只为各国的政府、大公司和有钱的人服务,他们为世界贸易提供资金,发行债券和股票。

  皮博迪在伦敦设立商号,把美国的旗帜插在异国的土地。他炫耀自己国家的气派、高举这星条旗宣扬美国的产品。他宣称皮博迪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商号,他不停地向美国输送 资金,他用美国的精美杂志装点,制造美国气氛和成为美国的新闻中心。在他爱国主义的背后,是不想让英国人小看了自己,也显示了他自己出身的自卑心态。

  在友好的外表下,皮博迪是个孤独的小气鬼。他不停地工作,12年他从未连续休息过两天。整整20年没有回过美国大概是出于为了节约经费。

  皮博迪没有专用马车,总是坐着公共马车上下班。一次他病的厉害,朱尼厄斯(摩根财团的正式缔造者)劝说他回家休息,他拿上雨伞走出办公室。20分钟后,朱尼厄斯发现他还站在路边的雨里,对他说:皮博迪先生,您该回家了。他一看是朱尼厄斯,答到:是呀,我在回家。可是只过了一辆2便士的马车,我想等一辆1便士的。此时他的银行帐户已经有100万英镑。

  午餐时,皮博迪总是让他的勤务去给他买一个苹果,每次给勤务2个便士,一只苹果1个半便士,这样每次勤务都可以得到半个便士的小费,但皮博迪却总是等把这些半个半个的便士凑足到一定的数量再要回去。

  皮博迪是个光棍,但他总有女人陪伴。他不抽烟、不喝酒,他用讲故事的方式打动情妇。他一生只给他的布来顿情妇6000英镑,死后也没有留下任何遗嘱给他们所生的儿子。

  快60岁时,皮博迪身患严重的风湿病。他个人的储蓄高的惊人,他的年收入达30万美元,而他每年只花3000美元。他拥有巨额财富而罕见的吝啬。突然有一天,他灵魂开窍,他说当病痛袭击我时,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不朽的。……我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热心帮助贫困的人们,正像我一心想挣钱一样。于是皮博迪决定开始献身慈善事业。

  美国内战时期,皮博迪从铁公鸡变成了圣诞老人。他晚年的行善就像早年的贪婪一样无度

  早在1857年,皮博迪就开始资助巴尔迪摩的一所皮博迪学院1862年,他开始把15万英镑转给一家信托基金,用于建造伦敦的贫民住宅工程,还立契转让了他在另一家公司的5000股大宗股票,维持这个住宅区的运转。为此,他获得了伦敦荣誉市民的称号。

  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施舍到了惊人的程度:向耶鲁大学捐赠了一个历史博物馆;向哈佛大学捐赠一座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博物馆;为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设立一项教育基金……

  雨果写道:这个世界上,有充满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皮博迪属于后者,正是在这种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这是对乔治皮博迪这位摩根财团最初的创始人最高的赞誉!

  华尔街之子摩根

  一个世纪前,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像巨人一样支配着整个金融世界。作为创建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地域广泛的铁路帝国的幕后策划人物,在几十年里,他都是美国民间的核心银行家。摩根在许多方面塑造着他那个世界,然而他去世以后还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有人称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英雄,也有人诋毁他是贪婪的强盗大亨。《华尔街之子——摩根》权威、详实地描述了摩根其人,作者历经十年时间,生动再现了摩根的完整人生。

  1. 争夺CB&Q铁路

  190154日,摩根在艾克斯收到的电报向他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个由银行家和铁路运营商组成的联盟正密谋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北太平洋铁路50%以上的股票。策划并领导这场金融巨头突袭战的是爱德华··哈里曼。哈里曼与摩根之间长期失和并且冲突不断,他名下现在控制着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就像希尔一样,哈里曼也同样宣称自己是美国的拿破仑,在铁路界是闻名的小巨人;同样,他也决心在自己公司的基础上创建一个连接铁路线、海上航运线的世界性的交通运输网络。但是,与希尔不同的是,在商战中,哈里曼并不遵守摩根所制定的游戏规则,他更推崇的是游击战。

  就在摩根等人全力以赴地筹集大批英国资金投资美国铁路建设的同时,库恩洛布这家德国犹太人公司同样也在致力于将德、法两国的巨额资金源源不断地引进到美国——从事与摩根财团同样的事业。尽管犹太人希夫和美国佬摩根并非合伙人,但这两位顶尖银行家却自觉地信守彼此间的君子协定,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地。

  在以后的短短几年内,哈里曼居然使曾经破产的联合太平洋铁路起死回生,并很快发展成为一条优质高效、利润丰厚的线路。后来,当他的铁路线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港口时,已经对北太平洋和大北方公司构成了直接威胁。到了1901年,哈里曼又实现了对庞大的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控制,这条铁路从洛杉矶一直通到美国南部的新奥尔良。

  与此同时,哈里曼还在与另外一个业界小巨人希尔进行着激烈的争夺。这次,两人争夺的是芝加哥伯灵顿昆西铁路公司(以下简称为CB&Q铁路),由于这条全长12657.6公里的线路通往芝加哥,对于打通大西洋沿岸运输线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能否拿下该公司将直接影响到双方今后在美国铁路业界的地位。尽管哈里曼做了各种努力,却在1900年以失败告终。希尔和摩根联手,最终于1901年3月下旬共同获得了CB&Q铁路。在双方进行激烈争夺的过程中,该铁路的波士顿股东们明显倾向于摩根,他们说:在哈里曼和希尔(代表摩根和北太平洋公司)之间,我们毫无疑问将选择代表雄厚实力和安全保障的一方。事后,哈里曼曾要求摩根和希尔给他一个转包的机会,却遭到二人的断然拒绝他们不愿让这位好战的掠夺者插上一手来分享他们的胜利果实。

  至于哈里曼本人,当然不会觉得自己的要求是插上一手,相反,他认为恰恰是摩根他们从自己手中窃走了CB&Q铁路——对手的新铁路联合体的实力将远远超过自己的联合太平洋——为此,他立刻制定出一个拿破仑式的报复方案:为了攫取CB&Q铁路,他必须彻底拿下北太平洋铁路。

  当然,哈里曼清楚,要想从摩根那令人生畏的大鼻子底下买走他的股票也决非易事。为此,哈里曼孤注一掷,决心碰一碰自己的运气,为了筹集到购买股票所需的巨额现金,哈里曼找到了库恩洛布公司和商业性的国家城市银行进行活动。

  2.斩断摩根的翅膀

  摩根在业界的优势地位和倨傲态度使其在华尔街同行中颇受非议,甚至是嫉恨,正如希尔日后所总结的那样,在后来发生的针对摩根的突然袭击中,参与暗算的人中更多的是银行家,而非铁路运营商!——以城市银行为首的各大财团之所以给哈里曼撑腰,是希望借此向全世界表明摩根并非是美国惟一的银行家,同时也是对摩根宣称的美国所有的银行家只不过是我的办事员的说法进行挑战。正如希尔所言,斯蒂尔曼的目的是为了斩断他(摩根)的翅膀

  就在摩根4月初刚离开美国前往欧洲之际,在哈里曼的指使下,库恩-洛布公司总裁希夫就开始了购买北太平洋公司股票的行动。此时,麦金利正在进行连任总统的竞选活动,他允诺给予华尔街财团们更多的发财机会。在此情况下,大批野心勃勃的投资者将纽约股市的价格和成交额推向一个个历史新高,1901年1月,创造了日成交量200万股的历史记录。4月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所造就的百万富翁们人称匹兹堡财团云集纽约准备大赌一把,此事为哈里曼发动袭击提供了最完美的时机。

  摩根和他的合伙人虽然控制着北太平洋公司的董事会,却只拥有该公司不到50%的股票,他们总以为——没有人会梦想购买一条价值1.55亿美元的铁路。在1900年,北太平洋的普通股价格从每股45美元涨到86美元,到1901年4月1日居然达到每股96美元,且成交43.7万股;随后,该公司股票在整个4月份仍然保持攀升势头。面对这种局面,库恩洛布公司偶尔也抛售一些股票进行遏止以免引起摩根财团的注意。到4月22日,北太平洋股票涨到每股103美元,3天后达到105美元。在4月30日,该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量创造了新的记录,共成交330万股。

  根据哈里曼判断,在其最高决策者——摩根本人不在纽约的情况下,北太平洋股票所出现的异常现象不会引起摩根集团其他人的注意。事实果然不出哈里曼所料,毫无戒心的罗伯特·培根甚至还趁着这段狂涨期,抛售了摩根本人2万股的股票来赚取巨额利润。5月份,约翰··盖茨在接受采访时称:这一切就好像——当一个大孩子外出时,那些小孩子们就趁机在家里胡作非为一样……如果摩根本人当时在纽约的话,这些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到5月1日,这天是星期三,北太平洋股票的价格已经狂涨至115美元。星期日,《纽约先驱报》在作本周回顾时称:这是世界历史上金融投机活动规模最大的一周。

  在事态发展最为严重的那一周,希尔一直在纽约,对于北太平洋公司所承受的日益加重的压力,尽管希尔已经明显感受到,但他绝对没意识到是哈里曼在背后捣鬼,直到希夫前来告知真相后,他才恍然大悟。

  直到1897年哈里曼要求库恩-洛布公司给予其独一无二的关注之前,希夫一直是希尔的财政后台,当希夫倒向哈里曼以后,希尔开始向摩根靠拢并且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据希尔称,希夫邀请他共同致力于将摩根抛下船,并许诺让他出任北太平洋公司总裁并分享通过控制联合太平洋公司、南太平洋公司所获得的一切好处。希夫还透露,他的集团已经投资了7900万美元,并购买到北太平洋公司75万股优先股中的42万股,以及80万股普通股中的37万股——也就是说,他已基本实现对该条铁路的控制,如果此时希尔能够加入进来,那么,加上希尔所拥有的北太平洋公司的股份,便可以拥有更大的击败摩根的胜算机会。但是,希尔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拒绝抛弃摩根加入这场阴谋活动。也许希尔的说法有点夸大其词,但有关该事件的最骇人听闻的部分却是事实——希夫策划了一场针对美国金融帝王摩根最卑鄙的突然袭击。

  3.蓝色星期四

  在星期五获悉这一惊人消息时,希尔表现得相当镇静,他离开希夫,沿着布罗得大街前往华尔街23号与摩根的合伙人进行商议。最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对自己非常有利的条件:既然北太平洋铁路的董事们——主要是摩根的人——能在1902年1月1日以后撤出他们的优先股,那么当前的普通股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哈里曼所控制的普通股恰恰还不到一半。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培根立即给摩根发去一封电报,随后,摩根于星期六傍晚在法国艾克斯回电指示:立即购买15万股北太平洋公司的普通股!

  同样就在那个星期六的早晨,纽约的哈里曼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考虑到自己拥有的北太平洋公司普通股尚未达到总股票的51%,心中不时掠过阵阵凉意和不安。他给希夫写了一封信,要求再买4万股普通股。尽管希夫收到了哈里曼的命令,但他最终决定不予理睬——或许他在想,他已经获得了北太平洋多数的股票——或许他还考虑到自己已经向希尔伸出了友谊之手——他尽管很迟但最终还是意识到那些企图用计谋击败摩根的人的真正意图,于是决定不再对摩根发起这致命一击。如果他在5月4日这天,听从了哈里曼的指令,再买4万股普通股,他们这伙人就将成功地控制摩根的这条铁路。

  5月6日,星期一,大批摩根希尔集团的经纪人涌入伦敦和纽约的各个股票交易所,购买所有能买到的北太平洋的股票。当天,纽约交易所北太平洋股票以每股127.5美元报收,第二天则达到149.75美元。当希尔要求他伦敦的合伙人不要出售北太平洋股票时,他们回答说:这里的朋友坚定地站在你们那一边,我们很吃惊希夫会参与到这场从你们手中攫取北太平洋铁路的活动中来。并要求彼此之间随时保持联系。对于北太平洋股票在各个股市所出现的异常剧烈的波动,就连该铁路的经营者也感到极度困惑,不知其所以然。星期二,北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查尔斯·梅林从圣保罗给他在纽约的副手发电询问:你能否告诉我那里究竟正在发生什么?我们的股票为什么动荡得如此剧烈?

  在北太平洋股票刚刚出现攀升的几天内,那些短期投机者们断定不会再上涨了,于是约定在140美元的价位上停止购买,等价格回落时再买进。然而,星期二,当摩根的经纪人在每股146美元的价格上停止进行收购时,股票价格不但未见下跌,反而更加狂涨不已,整个股市都随之疯狂了!

  在1901年的5月7日到8日,其他股票开始暴跌,因为那些北太平洋股票的短期投机商们抛售了所有股票以获取资金回补,然而,到了第二天,5月9日——股票史上的蓝色星期四,北太平洋股票价格居然跳到近似荒谬的程度——每股1000美元!纽约的股票投机商们终于冷静下来了,他们清醒地意识到:整个股市已经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牢牢地逼进了死胡同,他们已经放空了10万多股北太平洋股票,却再也买不回来了。

  摩根希尔集团在两日内购买了15万股股票,如果按平均每股129美元进行购买的话,他们所花费的资金总额几乎高达2000万美元。他们还在华尔街引起了空前的震动和惊慌,J.P.摩根集团和库恩洛布公司在蓝色星期四这一天均意识到:如果华尔街的这种恐慌不能被迅速遏止,那么将有不计其数的股票经纪人和持有人会因此遭到空前劫难,而整个纽约股市也将毁于一旦!出于这种担忧,两大财团的银行家们决定,推迟交割他们所购买的股票,并以每股150美元的价格抛售足够的数目以供短期投机商回补,随后,希尔和哈里曼联合向公众承诺——双方将进行和平谈判;摩根也重新指定了新的北太平洋公司董事会。纽约股市一场空前的金融恐慌最终消退了。

[编辑本段]

三、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宇航员

  个人档案:摩根,女,56岁,19511128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已婚,有两个孩子。她平时喜欢吹长笛、阅读书籍、徒步旅行、游泳、滑雪。

  教育状况1973年,取得斯坦福大学人体生物学学士学位,1974年,取得加州圣母学院教师证书。

  所授荣誉: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成员(Phi Beta Kappa)、美国宇航局总部特殊工作奖、美国宇航局公共工作组成就奖、爱达荷州总统大奖章、国际教育协会劳伦斯帕拉肯教授合作奖、美国国家空间协会太空先锋教育奖、宇航教育最佳女性奖等。

  工作阅历1974年,摩根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主要教授医疗知识和数学。

  NASA阅历

  1985719日,摩根被美国宇航局选中成为教师在太空计划的候选人,19859月至19861月,摩根和克丽斯塔麦考利夫以及挑战者机组宇航员在休斯顿市约翰逊航天中心接受训练,自挑战者号遇难之后,摩根接替了麦考利夫的工作,主要负责教师在太空计划的各项工作。19863月至7月,摩根在美国宇航局工作,向全国各地的教育组织宣传太空知识。1986年底,摩根返回到爱达荷州继续从事教师工作。

  1998年,她再次被美国宇航局选中担任任务专家,8月前往约翰逊航天中心,经过为期两年的训练和工作评定,她被指派到宇航员办事处太空站操作分部,后来又到宇航员办事处宇宙飞行舱通讯分部,在太空任务控制中心担任第一通信员,负责与空间轨道的宇航人员进行联络。最近几年,摩根工作在宇航员办事处机器人分部。此次执行STS-118太空任务是她第一次进入太空。

[编辑本段]

四、海盗中的总督:残暴者摩根

  海盗黄金时代的早期英雄是被称为残暴者的海盗之王――亨利摩根。亨利摩根(16351688)是所有海盗中最残忍、也最聪明的人。他的一生,按照中国人的老话说,可以说是少年得志、飞黄腾达。几百年来,人们谈论摩根时,说的最多的也是他官盗合一的奇怪身份:

  摩根从一个普通士兵变成杀人越货的海盗之王,再成为英国海军中将、高贵的勋爵、英国派驻加勒比海地区的代表,最后官至牙买加的副总督!在他生命的尽头,其荣耀也到了最高巅峰。

  作为大海盗的摩根之所以有这么离奇的经历,既是因为他极其凶残的本性,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当时英国殖民当局对海盗的纵容和利用政策。摩根在西印度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地横行霸道30余年,行事十分残忍、疯狂,人称残暴者。他的行为严重地动摇了西班牙在该地区的统治基础。虽然西班牙人对他恨之入骨,但英国政府却对他礼遇有加。他的一生从侧面证明了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政策双重性:只要是针对敌国的海盗行为,这些国家都会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牛刀初试:奇袭普林西普城

 

  

  亨利摩根于1635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农场主家里。没有人知道他童年的经历。有人说,摩根曾经是巴巴多斯的一个糖料代理商的契约佣工。工期结束后,不愿意受法律约束的他带着强烈的冒险欲望,纠集了几个兴趣相投的同伴,购买了一艘配有三门大炮的轻快帆船,开始了他的海盗生涯。

  也有人说,他从小在船上当见习水手,曾参加对加勒比海上巴巴多斯岛的殖民战争。后来从巴巴多斯辗转到牙买加。在那里,他加入了当地的海盗团伙,并参加了对洪都拉斯沿海地区的劫掠。从那时起,年轻的他就不甘心只是当一个普通的海盗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摩根的首次发迹开始于对库拉索岛的袭击。17世纪末到18世纪,库拉索岛作为加勒比海贸易的货物集散地而繁荣一时,不仅很多海盗对此地垂涎三尺,英国政府也在幕后指使海盗进行袭击。摩根所在的海盗远征队就是在这种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开始了对库拉索岛的抢掠。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远征以失败告终,海盗远征队不但没有抢到财物,头领还被西班牙人俘虏,并很快人头落地。

  西班牙人把远征队的头领处死后,本以为这支海盗队伍很快会作鸟兽散,事实上,远征队里很多的海盗们也的确被西班牙人猛烈的火枪和大炮给吓懵了,有些人甚至提出,既然群龙无首,不如赶快逃回牙买加。就在此时,年轻的摩根表现出超人的见识和胆略。他说,如果我们这样空手而归,岂不让天下人笑话。为了进一步说服大家,摩根把海盗们召集在一起,详细地给他们讲了下一步的计划,并当即保证,只要大家听他的安排,定会让他们每个人都满载而归。

  原来,老谋深算的摩根是这样打算的:正面突袭虽然失败,但可以从背后偷袭。位于库拉索岛内陆的普林西普城还从未遭受过海盗的袭击,因此,那里的人们对海盗肯定毫无防范。海盗远征队正好可以利用当地人的疏忽大意,杀他一个回马枪。

  海盗们听了摩根的打算,人人叫好,当即推选让他来指挥整个舰队。于是,摩根成了这支拥有10艘舰只、总人数超过500人的海盗舰队的头领。

  其实,狡猾的摩根之所以坚决不让海盗们返回牙买加,是有他自己的小算盘的。他知道一旦他们回到牙买加,当时作为海盗后台老板的英国总督托马斯莫迪福特肯定对这次一无所获的远征大为不满。再说了,既然远征队的头领被西班牙人处死,英国总督定会重新物色一个能干的人来担任队长。摩根十分清楚,以他的年龄在海盗里排资论辈,是不可能成为海盗头领的。所以,要想弄到这个职位,就得抓住天赐良机。如果他们这次能狠狠地打击西班牙人,并且给总督带回大批的财物,那么,远征队的头领就非他莫属了。

  事情正像摩根预计的那样,一步步展开了。海盗们的突然降临,让城里的居民陷入万般惊慌之中,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抵挡海盗。海盗们命令所有居民都自动交出宝石、钱物、武器、粮食和酒,试图反抗和藏匿财物的居民都遭到屠杀。这次袭击的掳获物在城里的集市广场上堆积成了几座小山。就是这样,摩根仍不满足,他还要居民提供1000头牲畜,并以焚烧城市相威胁。由于居民实在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海盗们就把许多居民强行带到船上,满载而归。

  

兽性大发:屠城贝略港

 

  

  1665年,亨利摩根返回皇家港,与加勒比英军指挥官的女儿结婚。不久,成为皇家港准军事部队的司令官。1668年,摩根已经成为英国海军中将,掌管着一支由15艘船和900多船员组成的舰队。

  与此同时,海盗们并没有背叛他们的领导者,推举他为牙买加海盗总头目曼斯菲尔德的继承者。16691月,在英法两国海盗聚集的母牛岛海域,摩根在旗舰牛津号上举办了一次疯狂的起航聚会。一名喝醉的枪手射击时产生的火星点燃了火药桶,牛津号被烧毁,350人被烧死。附近海面被鲜血染红,其它船上的海盗划着小船哄抢值钱的东西,甚至连死人手指上的金戒指也不放过。

  拥有军官和海盗双重身份的亨利摩根可以说平步青云了。但年轻的摩根此时却表现出常人少有的冷静和强悍。他酝酿着一个更大胆、更狂妄、更贪婪的计划。在他看来,洗劫普林西普城仅仅是他一系列计划的第一步。下一步,他要袭击西印度群岛的第三大城市――贝略港。

  多数人都对摩根的这一计划持怀疑态度,认为贝略港固若金汤,很难攻下,去啃这块骨头完全是丧失理智之举。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顾虑不无道理。但摩根坚持实行他的方案。1670年底,他组织了一支船队向巴拿马进发。被誉为西印度群岛地区的藏宝库的巴拿马,此时正面临着一场洗劫。

  按照预定方案,摩根先让460名士兵在海岸北部100英里的地方登陆,然后转乘轻舟,在拂晓前悄悄接近贝略港,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摩根的手下抓住一个哨兵,让他捎信给抵抗者,要么投降要么受死。但西班牙人拒绝投降,双方展开激战。在激战中,摩根命令把所有西班牙士兵锁进一所房子里,将他们统统烧死。第二道防线也被轻而易举地拿下。在攻打第三道防线时,他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这一道防线由总督亲自督战,并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摩根的队伍被迫停顿下来。

  双方的战斗一直从早上进行到下午,仍不见分晓。摩根在此时显示了他作为残暴者的凶恶本性。他想到一个极为恶毒的办法:命令手下做好一架高高的梯子,并将所有能找到的牧师、修士、修女都抓来,强迫这些上帝的仆人爬着梯子往上冲。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只能自相残杀,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趁此机会,海盗们冲上去攻占了炮台,城市终于陷落。

  一旦城墙被攻陷,摩根的下一步行动就是洗劫所有的教堂和居民的房屋。摩根和其他海盗开始大开杀戒,肆意妄为。他们在贝略港呆了15天,走后留下的是一片焦土。

  海盗们顺原路回到查格雷斯河口。按照海盗惯例,在赃物上船之前,先要依照规定的原则进行分赃,而摩根破坏了先前的传统做法,一人独得大头,为数众多的普通海盗什么也没分到。分赃不匀引起海盗们的内讧,许多海盗拔刀威胁要杀死摩根。此时的摩根则带着亲信溜之大吉,抛弃了1000多名海盗。更恶毒的是,摩根临走前没给海盗们留下任何给养、船只和武器,让他们自生自灭。残暴者果然名不虚传啊。

  

峰回路转:摩根走上审判台

 

  

  满载着各种赃物和300名奴隶的海盗船终于回到了皇家港。海盗们作为胜利者受到热烈的欢迎。殖民地委员会向摩根表示感谢,连总督托马斯莫迪福特也亲自去迎接,对他的战果大加赞赏。

  但是消息传到英王查理二世那里,他却很不高兴。原因是这次攻击违背了查理二世同西班牙政府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吃了大亏的西班牙国王威胁,如果这伙海盗不被绳之以法,他将向英国宣战。西班牙政府也致函英国政府,对他们纵容海盗的行径提出了强烈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交出摩根。由于当时的西班牙毕竟是海上霸主,英国政府不得不和西班牙人达成暂时的妥协,下令把托马斯莫迪福特总督和亨利摩根船长押往伦敦受审。

  但奇怪的是,被逮捕的摩根不仅不害怕,反而镇定自若,表示愿意回国接受任何惩罚。他坐着自己的船,一路上养尊处优,舒舒服服回到了英国。

  更令西班牙人想不到的是,回国后的摩根依然是自由人。抢掠了无数财宝、在巴拿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残暴者摩根,不但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财产,进行销售变卖,他和总督莫迪福特还被当做胜利者在英国各地受到热烈欢迎,法庭对他们保持了相当宽忍甚至是友好的态度,社会舆论也一边倒地支持他们。政府更是一再援引其他海盗的先例为他们的行为开脱。

  其结果可想而知:法庭对他们的审判纯粹成了应付西班牙的外交抗议而走的过场。虽然莫迪福特总督直到英西关系缓和后才被释放,摩根却因受到公众拥戴,很快就无罪释放,并被国王授予爵士称号,成为亨利勋爵。

  

摇身一变:你好,总督摩根

 

  

  大难不死的摩根并没有如很多人预计的那样隐退江湖,去享受他那无尽的财富,而是做出了更加让世人目瞪口呆的事:向英国国王毛遂自荐,要求授予他牙买加总督职位,由他来负责同海盗进行斗争,并保证说对西班牙人的悲剧不会重演。虽然朝野上下都怀疑摩根是不是疯了,但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查理二世不仅没有责备他的无礼,反而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真的将他作为英国驻加勒比海地区的代表派到了牙买加。不过由于此时的英国毕竟还需要维持同西班牙的良好关系,所以没有让摩根担任总督,而是让他担任海事法庭法官,负责审判海盗,另外指派了一个名叫沃恩的人担任牙买加总督。

  1674年,摩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官位――查理二世委派他担任牙买加的副总督。条件是:他得履行自己先前的承诺——清剿海盗。

  穿上了英国皇家海军军服的摩根,仍然是那么冷酷无情。为了执行国王的命令,更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他对海盗们采取了极为残暴的镇压。海盗出身的摩根,当然对海盗的习性了如指掌,他围剿、镇压起海盗来,那可真是处处点到死穴,每一步都逼得海盗们走投无路。面对摩根的高压,越来越多的海盗要么葬身大海,要么改邪归正。为了活命,许多海盗成了名副其实的船员,从事正经的、和平的航运业务。

  此后,加勒比海的贸易开始恢复正常,并逐渐繁荣起来,牙买加也逐渐地断绝了同海盗的关系。皇家港成了一个大的海上贸易中心,已不再是海盗们的冒险乐园。

  

老套结局:走兔死,猎狗烹

 

  

  自1674年起,副总督摩根同生性苛刻的沃恩总督不断发生冲突。沃恩屡次将摩根送上法庭,但是摩根的个人声望使自己免受惩罚。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这位老海盗的忠心受到伤害,更多沉迷于酒馆。沃恩总督终于成功地将他免职。

  1688年,当时还在皇家港当医生的汉斯斯隆恰好有机会为亨利摩根检查身体。这时的摩根已经沦落为一个醉鬼,丝毫看不出当年海盗头领呼风唤雨的气派。汉斯医生给他开了一些利尿的药方,但是摩根更相信一名黑人巫师的治疗。这名巫师给摩根灌肠,并给他全身敷上粘土,这更加重了他的咳嗽。不久之后,摩根去世,尸体被埋在皇家港教堂的墓地中。1692年,地震引发大海啸,完全吞噬了皇家港这座世界上最邪恶的城市,摩根这个大海盗的尸骨与这个为他带来声望的港口一起,被彻底淹没了。

  对牙买加副总督摩根而言,肯定希望海盗生涯这段极不光彩的历史也像他的尸体一样被海水淹没掉,因为他对自己残暴者的称呼从来只字不提。然后,历史不是由他写的。他的一个随船医生写了一本书,披露了摩根那些残暴的海盗行径,才使这段海盗历史得以保存了下来。

  ————————————————————————————————————————————————————

  补充资料:

  MORGAN 法语意为\"为爱疯狂\",正如这个名字,MORGAN 是一个充满热情的时装品牌。\"体贴入微\"的设计是MORGAN 最大的秘密。1967,MORGAN 由一对经营了20年内衣的姐妹(OCELYNODETTE)创立,而今,MORGAN 已转型而成为世界性品牌,分布于43个国家,超过400多间店铺,18-35岁的女性服务。其服饰强调时代感及女性化,每季最少有400多种款式,非常便于搭配,加强了时装的配衬能力,加添了时装的美感。MORGAN以其贵族的品性,高尚的生活艺术品位,时髦的美之感觉及知性的气氛使MORGAN成为现代人的时尚。

 

 

 

 

 

 

 

 

 

 

 

 

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准(原译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仅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这种看似相互冲突的精神状态,使洛克菲勒的创业史在美国早期富豪中颇具代表性: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独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庞大商业帝国。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16岁的洛克菲勒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19岁,他下海经商,倒卖谷物和肉类。从这时起,洛克菲勒将每一笔收支记录在册,甚至不漏掉一个便士的慈善捐款。经过三年积累,22岁的洛克菲勒进入石油业,并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公司。

  此时,洛克菲勒已不满足这种储蓄式的创富速度,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财富已达10亿美元。好景不长,第二年美国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尽管巨大财富引起社会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却还是那个虔诚的基督徒,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得喝酒、抽烟,甚至跳舞。与一般意义上的富翁习性不同,洛克菲勒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骑马。

  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其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不过,作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国资本家,洛克菲勒这个名字一度成为资本主义劣根性的代名词。在改革开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国个人创富史在中国媒体的描述中得以展现,并循序渐进地辅助了中国新一代财富观的形成:在社会生活中,财富以及合法创造财富的能力理应获得正当的尊重。

  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根据2003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为407亿美元。漫步纽约街头,你随处可以体味洛克菲勒家族过往的辉煌:摩根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生命科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学。甚至青霉素能够普及成为一种通用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渊源。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获得了商业性成功,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当时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炼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创办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凭借毫不手软地挤压、吞并对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到他38岁时,洛克菲勒已经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90%,并大幅度降低了石油产品的价格:在洛克菲勒时期,汽油价格从每加仑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5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美孚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然而尽管有最高法院的判决、尽管媒体此前早已将洛克菲勒定性为邪恶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垄断资本家,投资者依然热衷地追捧这些婴儿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后的众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来远远超过原来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从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并称石油7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并,2001年雪佛龙同德士古合并,此前海湾在19801990年代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壳牌和法国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个石油公司。

  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这两点从洛克菲勒家族的中兴之主劳伦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20047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老约翰·D·洛克菲勒惟一的儿子和继承人是小约翰·D·洛克菲勒。小约翰·D·洛克菲勒共有6个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从大到小分别是约翰、纳尔逊、劳伦斯、温斯罗普和大卫。劳伦斯·洛克菲勒1910526日生于纽约。童年时期,劳伦斯与年长他两岁的纳尔逊关系最亲密,他们曾一同饲养兔子然后卖给科学实验室换取零用钱。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很难和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家族联系起来,但事实的确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之所以能获得日后非凡的成就,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环宠坏,不管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当花心思,并有一套祖传教育计划。父亲鼓励劳伦斯等孩子做家务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价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分,长筒靴每双1角。

  劳伦斯的中学时代是在林肯中学度过的,这所中学以其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论而闻名,劳伦斯在摄影、旅游以及探险等方面的兴趣得到了鼓励及发展。劳伦斯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尽管出生在美国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着勤俭的美德,这得益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小约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亲那样,定期翻阅孩子的账本,检查他们的支出。作为浸礼会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们的家里看不见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厅和酒吧。虔诚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优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节约。

  老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礼物。劳伦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劳伦斯继承了祖父买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从华尔街踏上创业之路,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购入更多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并协助新成立的企业创业。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偶然。当时,他和新婚妻子预备定制几件家具。当他看到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曲木家具照片时,预感到这些家具会成为现代家居的理想选择,于是订下订单购买了一批,在纽约开了一家专卖店。尽管许多人曾对生意前景表示怀疑,但结果家具十分抢手,直到1940年货源因芬兰冬季战争受到影响,生意才被迫中断。劳伦斯的第二桩买卖则更有影响力。他结识了一战飞行员埃迪·瑞肯贝克,认为瑞肯贝克关于商业空运即将兴起的看法很有见地。于是,1938年,他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了东方航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东方航空也成为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军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冻结生意,进入海军服役,军阶至少校。战争结束后,他重返商场,继续寻找新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劳伦斯在风险资本这一新领域所作的贡献,从而确立了他风险投资之父的地位。劳伦斯联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员以及包括现代艺术馆在内的一些机构成立了专事风险投资的凡洛克风险投资公司。截至1996年,他们共投资221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得到投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数十年的从商经验,令他相信保持头脑灵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因此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包括投资苹果电脑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尔集团。

  从J·D·洛克菲勒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10亿富翁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他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亚当斯家族

约翰·亚当斯

目录

简介

家族的兴起

总统城

老亚当斯

小亚当斯

家族的后代

亚当斯家族成员

[编辑本段]

简介

  亚当斯家族与美国历史,与美国民主体制的确立有着不可分割的机密联系:塞缪尔·亚当斯亲自参与了美国独立革命的发起和组织工作;约翰·亚当斯,是《独立宣言》的四个起草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副总统,第二届总统;而约翰·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在美国独立后曾先后任驻普鲁士荷兰俄国的大使,众议院的议员,国务卿,后成为美国第六届总统。

  有人戏称亚当斯家族是美国第一王族,这并不为过,因为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三位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但他们都没有男性的合法继承人。

[编辑本段]

家族的兴起

  在亚当斯家族的祖辈中,第一位来到殖民地的是约翰·亚当斯的高祖父亨利·亚当斯,他是个农民和麦芽制造者。1640年,他与妻子伊迪斯·斯夸尔·亚当斯以及九个孩子离开英格兰的萨默塞特郡,来到马萨诸塞州的布雷茵特里定居。约翰·亚当斯的舅公扎布迪尔·波尔斯顿把预防接种的技术引入美国。1721年,波士顿流行天花,在克顿·马瑟的鼓励下,波尔斯顿医生给约240位天花患者,其中包括自己的孩子,接种了疫苗,结果,只有少数人死于天花。

  而真正使这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是塞缪尔·亚当斯,塞缪尔·亚当斯的祖父和约翰·亚当斯的祖父是亲兄弟。塞缪尔·亚当斯出生于1722年,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772 年率先在马萨诸塞州组建通讯委员会,次年参与策划波士顿倾茶事件。他是两届大陆会议的代表,《独立宣言》的签署者。建国以后,他于1794-1797年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

[编辑本段]

总统城

  在这个家族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约翰·亚当斯和约翰·昆西·亚当斯这对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总统。亚当斯父子出生在美国文化名城波士顿南郊的昆西市。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以这对父子总统的名字命名的亚当斯街和总统广场。昆西是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从城市布局、房屋建筑、街道设计来看,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地级市的规模,可是,就是这座一点儿也不起眼的小城,却被美国人尊称为总统城。两位亚当斯总统在这里降生,死后也都长眠于此,他们的经历为这里的人们留下了许多虽不十分古老,却又极其珍贵的记忆。

  亚当斯父子出生在昆西市富兰克林街133-141号,这里已成为美国现存最古老的总统故居。亚当斯父子出生在相距20余米,式样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的两栋木屋里,离欧洲人最早登陆美洲大陆的地方不远。先后出任总统的亚当斯父子,当然同姓,有趣的是,他们的名字也同为约翰,所以人们只好以老亚当斯和小亚当斯的称呼来区别他们父子。

[编辑本段]

老亚当斯

  老亚当斯于17351030日出生在靠北边的一幢房子里,因为这幢房子里诞生了美国第一任副总统暨第二任总统,所以美国人称其为美国独立的摇篮,现在房中的陈设仍和当年一模一样。1784年,老亚当斯代表独立前的美国出任驻英国大使,四年后任期届满回国。在此期间他买下了位于如今的昆西市亚当斯街135号的豪宅,并为其命名和平田地。这座大宅子拥有20多个房间,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和典型的18世纪风格的花园。亚当斯家族曾有四代人在此生活。1846年,亚当斯的后人将这幢房子捐献给了国家,从此,这里成为了亚当斯国家历史公园的一部分,以纪念亚当斯父子对国家的贡献。

  老亚当斯的父亲是一位英格兰清教徒的后裔,他既是制鞋匠,又是牧师、农夫,还兼任着民意代表等职。他一生生活简朴,勤俭持家,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购置土地,从来不追求享乐。如果单从外表上看,没人会相信他是拥有数百公顷土地的大农场主。他这种脚踏实地、勤劳朴素的生活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儿子约翰·亚当斯,可以说,在他全部的政治生涯中,亚当斯都在努力践行着这一准则。

  约翰·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享有神童的美誉。他20岁时就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硕士学位,并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约翰·亚当斯素来热衷政治,他是美国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华盛顿和杰弗逊一起,被誉为美国独立运动的三杰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临危受命,出使法国和荷兰,参与缔结和平协定,使这两个当时主要的欧洲大国站在了正为独立而苦苦拼争的美国一边,打破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将这个新生的国家扼杀在摇篮里的企图,为不被当时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的初生的美国争得了极其宝贵的物质和道义援助。为此,英国人将其视为仅次于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的第二号邪恶人物,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他出使欧陆期间,英国人派出的刺客对他穷追不舍,多次锁定了他那桀骜不驯的身影,但都被机警过人的他一一设法摆脱了。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打开了外交局面。

  作为美国独立运动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老亚当斯在独立战争后被选为第一和第二届国会议员。1789年至1797年,老亚当斯在开国元勋华盛顿的班底中连任两届副总统。17973月,他在大选中以微弱优势击败了自己在独立战争中的老战友托马斯·杰弗逊,成为第二届美国总统。

  由于他任职期间在内政、外交方面均无明显成就,因而在1800年大选中败于杰斐逊。

  在1800111日,在选举前,亚当斯在新首都白宫里居住。在潮湿的房间里,给他的妻子写了封信,在我结束我的信之前,我祈祷天堂给予最好的祝福诸给在这屋檐下诚实和聪明的人们

[编辑本段]

小亚当斯

  在老亚当斯那幢诞生了马萨诸塞州宪法的木房子里,1767711日,未来的另一位美国总统——约翰·昆西

约翰·昆西·亚当斯

·亚当斯降生了。

  小亚当斯从小就被训诫要树立人生信念,要成为一代伟人,成为国家的法律、自由和宗教的守卫者。小亚当斯从11岁开始随出使谈判的父亲辗转欧洲,14岁作为翻译随美国外文团赴俄国谈判。20岁就成了有名的外交官,曾出使欧洲多年,熟悉欧洲事务。1 8 1 7 门罗总统上台以后,小亚当斯被任命为国务卿,任职八年,曾协助起草《门罗宣言》,解决与英国的许多纠纷,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罗里达,因此,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国务卿之一1825年,小亚当斯当选为总统。

  小亚当斯入主白宫之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高歌猛进的大发展时期。但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制约了繁荣的脚步。小亚当斯经过深思熟虑,感到如不打破这一瓶颈,国家就不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发展基础设施的庞大计划,决定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建高等级公路和运河网络。这个计划提出后,获得了国会的批准。

  任期满后,连任了九届国会议员。1848年,小亚当斯因脑溢血逝世。根据他本人的遗愿,他的遗体被运回老家,与父母和妻子同葬于第一区教堂的地下室。这座教堂是由老亚当斯捐助建设的,是美国仅有的葬有两对总统夫妇的墓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的社区活动中心,尤其是在每年的74日这天,当地居民都会在此集会,纪念独立宣言的签署。许多年轻人的婚礼也选择在这里举行。

[编辑本段]

家族的后代

  小亚当斯的长子乔治·华盛顿·亚当斯出生在德国柏林,由于恰逢乔治·华盛顿去世一周年,便因此而得名。童年的乔治表现出卓越不凡的才华,但他的祖父,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告诫说:乔治是块宝玉,有无比的天赋,但像其他的天才一样,他需要精心培养,以免成为歪才。到了哈佛,父亲不时去信规定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他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玩,并提醒他记住自己是亚当斯家族的一员,记住我的儿子不仅要保持他自己的荣誉,还要保持前两代的荣誉。乔治毕业后,1824年被接纳为马萨诸塞州律师会成员,在波士顿开业做律师。1825年乔治达到事业的顶峰,当选为马萨诸塞州立法会成员。乔治似乎开始实现父亲的愿望,他接管了家族在波士顿的产业。

  他的小儿子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最终也走上了仕途,成为林肯总统手下驻英国大使。弗朗西斯从自己亲眼所见和家族的故事中了解很多。所以对自己的孩子更加关注。他是成功的。一个儿子成了铁路公司的大资本家;一个儿子发了财,开了农场,并曾竞选马萨诸塞州州长,三儿子布鲁克斯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最出名的当属小儿子亨利·亚当斯。他在1919年以《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一书获得了普利策奖

  亚当斯同汉密尔顿、塔夫脱、哈里森、罗斯福肯尼迪布什洛克菲勒等姓氏,一同伴随着美国200年历史。

[编辑本段]

亚当斯家族成员

  塞缪尔·亚当斯 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家族缔造者

  约翰·亚当斯 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独立宣言四个起草人之一

  约翰·昆西·亚当斯 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曾任美国国务卿

  托马斯·B·亚当斯 约翰·亚当斯的三子,马萨诸塞州法院法官

  乔治·华盛顿·亚当斯 约翰·昆西·亚当斯的长子,马萨诸塞州立法会成员

  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三世 约翰·昆西·亚当斯的曾孙,胡佛政府海军部长

 

 

 

 

 

 

 

 

 

 

 

 

 

 

 

 

 

 

 

 

 

 

杜邦家族

目录

美利坚财富家族的崛起

杜邦家族的单人决策时代

从集团式经营到多分部体制

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企业

形成三头马车式的体制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美国杜邦家族有248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500强企业中最长寿的公司。杜邦家族的发展,有一条清晰的变革路径:单人决策——集团式经营——多分部体制——三马车式体制。研究其变革过程,对家族企业很有益处。

[编辑本段]

美利坚财富家族的崛起

  杜邦家族在200多年前的法国已经赫赫有名。18世纪60年代,出身于钟表世家的老杜邦是一个经济学家兼政治活动家。他撰写的一系列国民经济研究文章,得到伏尔泰杜尔哥等人的关注;他的重农主义著作深深影响了《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他从政府退休后参加了结束美国革命的巴黎条约谈判,并很幸运地结识了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杰斐逊。

  老杜邦的小儿子伊雷内杜邦和他父亲完全不一样,对政治没有兴趣,却十分喜欢化学。他14岁就写了一篇火药制法的文章,并得到父亲帮助,进入法国中央火药局,得以追随现代化学奠基人之一拉瓦锡,学习高级爆炸品制作技术。

  28岁时,伊雷内随父来美。他偶然发现,美国的火药质量奇差,简直与法国货无法比拟。敏锐的伊雷内决定开办火药厂。1801年,获得父亲同意,伊雷内和哥哥维克托返回法国,购置了最新的生产设备并吸引了一些投资。1802年杜邦家族在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白兰地酒河畔创建了杜邦公司,公司总投资36000美元,发起股计18股,杜邦家族占其中12股,占有绝对的支配权。

  杰斐逊顾及和老杜邦的关系给了杜邦公司第一笔政府订单。与美国历史几乎同步的杜邦公司,开始了二百年的光荣之旅!

  第一个100(1802—1902)

[编辑本段]

杜邦家族的单人决策时代

  伊雷内于1834年去世,他酷爱化学和数学的长子艾尔弗雷德继承家业。当时,家族的所有成员都住在位于工厂旁边统一的房子里,在杜邦公司工作的所有家族成员都不支取薪水,家族财产属于公司,日常所需皆由公司供给。以后,随着公司领导权转给艾尔弗雷德的兄弟亨利,公司变成军事化管理,——因为亨利毕业于西点军校,人们都称亨利为将军

  亨利不懂炸药技术,技术上完全信任热爱化学的侄子拉摩特,但他很有管理和经营能力。在长达39年的任期内,他通过行业协会和兼并同行企业的做法,令杜邦帝国迅速发展。

  1872年,美国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各行业都面临危机。亨利用独门手段劝说所有大公司都加入了美国火药同业公会公会的总股本44票,杜邦和另外两家最大的公司各占10票,其余的分给三家小公司。这是继洛克菲勒帝国之后的美国的第二家托拉斯。公会成员按照统一价格销售,并各自有固定的销售领域。后来,杜邦秘密获得三巨头之一哈泽德公司以及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火药公司的股票。这样一来,行业公会基本上就是亨利说了算。

  到1889年,亨利将军去世,杜邦公司的大权交给了尤金杜邦。继承人尤金很难与亨利相比,由于经验不足,管理无能,导致了企业的衰退。

  第二个100(1903—2003)

[编辑本段]

从集团式经营到多分部体制

  1902 年,杜邦百年大庆。也在这年,尤金突然离世。几个年迈的董事措手不及,无人愿意担当杜邦的新领袖。他们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杜邦公司卖给竞争对手拉夫林兰德公司,当时的估价是 1200万美元。

  董事中惟一的年轻人,创始人伊雷内的曾孙艾尔弗雷德伊雷内杜邦对老人们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觉得祖宗基业怎能旁落他人之手,何况是卖给一直以来的手下败将。艾尔弗雷德提议,与两个堂兄弟托玛斯克莱蒙杜邦和皮埃尔塞缪尔杜邦携手接班,这就是日后人们津津乐道的杜邦中兴三巨头。

  当时,只有艾尔弗雷德在杜邦公司工作,另外两个都在其他企业,并且在矿业和铁路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意识到单人决策的局限,决定实行集团式经营管理。新的管理架构决策权依然掌控在家族手中,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他们不再亲力亲为,交由执委会执行。

  在集团经营的管理体制下,由于实行了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公司各岗位的职责十分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而后来,杜邦公司又发现集团式经营权力过于集中,没有弹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于是又进行了改革,实行多分部体制。把权力下放,使得公司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这两次改革都是在集权和分权之间调整。

  尤金时代,杜邦公司作为行业联合体的领袖企业,虽然可以通过股份控制其他企业的资产,但是却无法对这些企业实施管理。比如,财务专家皮埃尔等人在仔细盘点杜邦的资产后发现,公司的资产居然两倍于董事们的估计。这说明,企业自身的有效信息传达是不畅通的,资源状况不被管理者掌握,更谈不上资源的有效利用、单位成本的降低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于是,皮埃尔三兄弟借杜邦重组的机会,把这个松散的行业联盟变为一个一体化的集权管理的企业。

  在对公司所有资产盘点完之后,他们决定成立一家新的公司: E. I. 杜邦德尼莫火药公司。科尔曼利用个人魅力,说服其他企业的股东将股份卖给杜邦,或者置换新公司的股份。在法律和财务层面上的设计完成之后,皮埃尔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在财务、法律、组织三方面都有保证的情况下,三巨头和 J. A. 哈斯克尔、H. 巴克斯戴尔一起努力,在6个月内整合了美国炸药工业2/3的资源,包括以4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惟一竞争对手拉夫林兰德公司。据《美国企业史》作者塞利格曼的统计,自 1902年起,到1905年杜邦共兼并企业64家,实际控制 69家。

  艾尔弗雷德喜欢技术,科尔曼具领袖风范,皮埃尔精通财务和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三兄弟接管后,他们在建立中央集权的管理组织结构过程中,明确了管理者的两种职责,即企业家活动和运营活动。前者宏观,在乎企业未来发展和运营评估;后者微观,关注日常运营。为此,制造部门和销售部门就有了副总裁和经理两个职位的设置,其他五个职能部门,基本材料部、发展部、房地产部、法律部和财务会计部都直接向总裁报告。

[编辑本段]

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企业

  中央集权组织结构的建立,显示了皮埃尔在企业家和管理者两方面的卓越才能。1909年他接替了科尔曼的总裁职务。为了更大程度地控制杜邦公司,在皮埃尔的精心设计下,科尔曼将股份卖给了他。这个举动遭到艾尔弗雷德的强烈反对。三巨头终于曲终人散。

  兄弟阋墙,为人不齿。然而,正是因为皮埃尔的举动,杜邦公司慢慢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向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企业转变。皮埃尔认为,当杜邦家族的某个成员被认为还是有效的管理者的时候,他才能继续担当这个高层的职位。

  1914 年董事会支持皮埃尔的重组计划,在公司执行委员会和其他高层职位的杜邦老人全部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精通专业、经验丰富、且效忠于皮埃尔的年轻人。其中包括皮埃尔的亲弟弟伊雷内杜邦,他担任统管制造和销售的总经理,比前任总经理艾尔弗雷德的职权更大。 1919年,由于皮埃尔必须抽身关注杜邦家族所控制的另外一个大公司通用汽车,便把总裁职位也交给了伊雷内。

  由皮埃尔主导建立的中央集权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由于来自欧洲战场的订单剧增,杜邦公司的规模几何级数膨胀。战前的191410月,杜邦的三个主要无烟火药工厂的年生产能力为 840万磅,到了19174月,产量已经达到 4.55亿磅,增长54倍。19141918年,杜邦的员工总数由 5300人增加到85000人。

[编辑本段]

形成三头马车式的体制

  时至今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杜邦公司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的比例虽然越来越小,但是杜邦家族仍然控制着公司的主要决策。

  杜邦家族非常重视对家族成员的培养,家族所有男性成员都必须从基层工作开始,奋斗五六年后,由几位长辈对其表现做出评估。如果评估的结论不好,他就会被请出公司;如果评价很高,那么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锻炼。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科普兰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市场是不断地变化的,企业想生存下去,就只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适应它。60年代初,当杜邦公司的许多专利都期满时,一下子出现了很多劲敌。公司面临着重重危机。杜邦家族拥有的 10亿多美元的通用股票被迫出售,杜邦家族多年的优良资产被剥离;而家族控制的美国橡胶公司也被洛克菲勒家族抢走。

  1962年,科普兰临危授命,出任第11任总经理(兼董事长),担当起危机时代的起跑者

  公司经营上出现问题,说明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公司的发展。为了应对这场困境,科普兰提出新的经营方针。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由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三头马车式的体制,体现了三层金字塔的组织形式。科普兰认为,这种组织层次,是未来世界性大公司必须采取的安全组织层次。这种有效的富有伸缩性的管理工具的建立,标志着杜邦公司实现了第三次转变:由家族企业向现代巨型公司转变。

  科普兰无疑是杜邦家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科普兰之前,杜邦家族只是个传统的家族,杜邦家族以外的人不能担任最高管理职务,家族内部甚至采用落后的同族通婚方式以防止家族财产外溢。现在,故步自封的家族习俗被科普兰杜邦彻底抛弃,他发起了一场跨时代的变革。有人指出,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必定是一个高明的授权人,充分授权是管理企业的最佳手段。正是因为科普兰懂得如何做好一个领导者,有如此宽广的领导者胸怀,才使得杜邦企业能越走越远。

  科普兰的变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杜邦公司很快恢复了活力,除了化学事业之外,又向建筑、汽车、钢铁等行业发展。进入 20世纪80年代,杜邦公司以创造科学奇迹为理念,加速企业发展。现在,杜邦公司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工业界领导,带着责任关怀的核心价值观进入了公司持续发展的第三个百年,继续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创造科学奇迹。

[编辑本段]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现如今杜邦财团是美国的十大财团之一,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梅隆家族

目录

梅隆家族的历史

梅隆家族的主要奠基人

美国史上排名第六的大富豪

美国右派阵营的君王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世界最大的军火商之一

美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

全球最大的证券服务公司之一

  如果说在美国有财富超过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福特这些超级巨富的财团,可能人们会摇头不信,但梅隆家族正是这样的财团。这是一个不尽知名但实力大得可怕的家族,并且在美国政治、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辑本段]

梅隆家族的历史

  梅隆家族历史悠久,操纵着包括金融、铝、石油、煤矿、造船、炼钢等行业在内的的上百个大企业。仅以梅隆银行公司为例,其资产高达300 亿美元,为全美实力最强的25 家银行之一。

  梅隆家族创始人托马斯·梅隆是与洛克菲勒等同时代的人物,到了安德鲁·梅隆时期,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他使家族大放异彩。192910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可见梅隆家族当时对美国的影响力。今天,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梅隆家族呈现衰落迹象,但仍是美国经济一大霸主。

[编辑本段]

梅隆家族的主要奠基人

  安德鲁·梅隆(1855-1937)

  梅隆家族是美国的超级巨富,它的资产要远远超过洛克菲勒、福特、杜邦财团,更甚于休斯、葛提、享特等新富家族。安德鲁·梅隆是这个兴旺发达的工业界各门望族的主要奠基人,1921年至1932年的11年间,安德鲁·梅隆在前后三任总统手下担任美国财政部长。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三届共和党政府中曾任阁员。他的祖辈是一九0 八年在宾夕法尼亚定居下来既有苏格兰又有爱尔兰血统的移民。安德鲁的父亲托马斯·梅隆生财有道,他同一个现金短缺却拥有大量地产的家庭的女儿结婚,这战略性的一着对他后来的事业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安德鲁·梅隆在经商方面颇有头脑,年方十五便成功做成了一笔地产生意。1882 年他接管了全部梅隆财权,他与弟弟理查德·梅隆及侄子威廉·拉里默三人创建不同种类的多样化企业,通过银行作为控制协调中心,并利用联合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各种活动,他的几家银行总起来占匹兹堡全部存款的三分之一。这家联合大公司不仅拥有铝、石油、金刚砂公司,而且还生产火车车厢,煤焦油等产品。后来匹兹堡的煤矿、造船、炼钢业和公用事业都被梅隆的多样化联合大公司所垄断。梅隆的财权一步一步扩展。他不借助于股票交易、货款以及专利控制,关税保护等手段掌握了市场的控制权,甚至提出用诉讼解决竞争。在安德鲁·梅隆任财政部长期间,他不仅利用职权大走税收法的空子,还为保护大企业主的利益提出两项削减税收的议案。从而使梅隆家族又得到不少好处。

  安德鲁死去,他的儿子保罗宁可去管理老梅隆捐赠给政府的国家美术馆,也不去经商,这个庞大的企业帝国便由保罗的堂兄理查德把持了大权,时代潮流向前奔流不息,而当理查德死后,这个家族再地没有人能够充当旗手,扛起创业的大旗了,于是,哀落、分离、不可避免在梅隆帝国产生了。

[编辑本段]

美国史上排名第六的大富豪

  理查德·梅隆(1858-1933)

  《福布斯》网站近日公布了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最终石油巨头约翰·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名列榜首,比尔·盖茨仅排在第13位。而理查德·梅隆排名第6 预计资产823亿美元。

  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巅峰期的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盖茨的数倍。

[辑本段]

美国右派阵营的君王

  里查德·梅隆·史凯夫美国右翼保守运动亿万富豪资助人,右派阵营的君王,曾投入巨资揭露前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

  有数家报业的史凯夫,是美国保守主义事业的一位主要支持者;他的政治捐助,促进了新右翼的兴起和针对克林顿的道德讨伐运动。1990年代,他资助美国观察家”180万美元,调查白水案和克林顿的私人生活,其中包括大卫·布罗克臭名昭著的州警门报料,导致保拉·琼斯对克林顿的性骚扰指控。

  1964年总统大选期间,他开始卷入共和党政治。后来,水门事件让他感到幻灭(他在1972年大选中给尼克松捐献过100万美元),他开始将捐赠转向诸如传统基金会联邦主义协会这样的保守主义思想库,目标是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提供思想基础和培育政策决策者。

[编辑本段]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梅隆财团是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编辑本段]

世界最大的军火商之一

  洛克菲勒家族与梅隆家族一直共同控制着世界最大的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两大军火商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弹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获利甚巨。

[编辑本段]

美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

  梅隆家族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

[编辑本段]

全球最大的证券服务公司之一

  纽约银行有限公司 (The Bank of New York Company, Inc. NYSE: BK) 和梅隆金融公司 (Mellon Financial Corporation NYSE: MEL)20077月宣布,双方已经完成合并,形成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纽约银行梅隆公司),催生出一家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截至2007630日,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管理和托管的资产超过20万亿美元,其中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1万亿美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证券服务公司。

 

 

 

 

 

肯尼迪家族

目录

移民的美国梦

望子成龙

遇刺之谜

灾难接踵而至

肯尼迪家族成员

[编辑本段]

移民的美国梦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十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过了一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从哈佛大学毕业,约瑟夫·肯尼迪就下决心尽快挣钱,争取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到哪儿去挣钱?约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挣钱,你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他选择了银行业作为生财的方向。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成为一家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后来的一段历史是肯尼迪家族的发家史,约瑟夫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为了儿女们以后更容易进入社交界,他还把家迁到了纽约

  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瑟夫以前就认识罗斯福,认定他就是国家所需要的领袖,而帮助他竞选也有助于自己进入政坛。于是约瑟夫开始帮助罗斯福筹集资金,还多次陪罗斯福去竞选旅行。不知什么原因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并没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而约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财政部长。尽管如此约瑟夫忠心不减,1935年他了一本关于竞选的书《我支持罗斯福》(实际是请一个记者执笔写成),然后再把书寄给罗斯福过目。罗斯福只回了一封短信:书不错,我很高兴。约瑟夫把这个只是张条子的回信当作至宝,装裱好挂在家中,一有客人来就夸耀一番。对约瑟夫的忠诚罗斯福给了他回报,1937年任命他出任驻英国大使。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约瑟夫虽然精于赚钱,在政治上还很笨拙,当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国,罗斯福没再任命他担任什么职务,他在政治上从此销声匿迹。但他并不甘心,他要让自己的四个儿子进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顶峰。

[编辑本段]

望子成龙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们夫妇有9个孩子,在政治上有潜力的自然是4个男孩。这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约瑟夫知道要让儿子有地位,必须先有钱,让他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两个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几年后孀居的凯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国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两人租用一架小飞机去法国度假,在山区遇大风双双坠机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编辑本段]

遇刺之谜

  在当选总统没多久,杰奎琳为新总统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为竞选连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三天后是小肯尼迪的三岁生日,人们不断祝福地:生日快乐!”“长命百岁!又有谁能预测到他会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死于非命。

  据说开枪打死肯尼迪的凶手是个叫奥斯瓦尔德的美国人,可是他在被审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是替罪羊。两天后在押解途中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鲁比的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鲁比被逮捕后在狱中又死于癌症。为调查这一谋杀事件,美国政府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试图弄清真相。这个委员会的调查结论认为谋杀行为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背景。30多年来许多人不满意这一结论,对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在行刺时另有枪手埋伏在附近射击,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至于背后的操纵者,说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员、中央情报局、黑手党。苏联情报机构等各种说法。好莱坞的大导演奥利弗·斯通1993年还拍了部叫《肯尼迪》的电影,暗示是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人物策划了这一阴谋。这部电影居然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奖。看起来肯尼迪被刺的谜团短时期内还理不出个头绪。

[编辑本段]

灾难接踵而至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担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当家人。他的妈妈轻声对他说;孩子,现在轮到你了1968年罗伯特决定参加总统竞选,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产生一位总统。不幸的是在一次公众集会上,有个年轻人对他头部开枪,罗伯特死在医院中。凶手是个叫瑟汉的巴勒斯坦难民,他讨厌罗伯特强烈的亲犹倾向。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颀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断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开车带着漂亮的金发姑娘科佩克内小姐回旅馆,在过一座小桥时汽车冲入河中。爱德华逃生,姑娘却死在车中,而且爱德华报案还很不及时。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况也相当不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还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可是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编辑本段]

肯尼迪家族成员

  约瑟夫·P·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缔造者,波士顿银行总裁,妻子是波士顿市市长女儿

  约翰·肯尼迪 美国第35任总统,曾先后任众议员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罗伯特·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

  爱德华·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卡罗琳·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基金会创办人

  约瑟夫·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马萨诸塞州众议员

  玛丽亚·施莱佛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夫人

 

 

 

 

 

 

 

 

 

 

 

 

 

 

 

 

 

 

 

 

布什家族

目录

主宰美国的豪门世家

布什家族是如何兴起的

小布什四兄弟发家史

人丁兴旺的布什家族

布什家族成员

[编辑本段]

主宰美国的豪门世家

  2005120日,乔治·W·布什宣誓连任美国总统。非同寻常的是,这是布什家族第五次在白宫宣誓(老布什两次当选副总统,一次当选总统;布什两次当选总统)。在这五次宣誓的背后,升腾起了一个主宰美国的家族——布什家族。他和父亲老布什就成为继亚当斯父子后,美国又一对父子总统,能够连任,更是史无前例。现在提及布什家族,美国媒体和公众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同一个词——布什王朝。做为主宰美国的豪门世家,其

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在美国众多的豪门世家中,只有肯尼迪家族能与之媲美。相比肯尼迪家族男性成员命运多舛、人丁衰落,人丁兴旺的布什家族显然强势得多。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布什家族的政治成就自然离不开他们家厚厚的钱袋子。但因为家族的政治名声太大,现在已经无人有兴趣或认为有必要去搞清楚布什家族究竟有多少钱了。人们只需设想一下,布什的曾祖父就是制造业大亨,布什的祖母出身于金融巨头之家,布什家族的产业已遍及石油银行、军工企业乃至体育项目,就可以为布什家族的财富规模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

  对布什家族的内部运作方式,美国人常用氏族来形容。布什家族连续四代,特别是三代长子,均以扩充家族影响为己任,颇有舍小我为大家的味道。当然,家族中不是没有叛逆者,但结果不是被家族边缘化,就是迷途知返。现任总统布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从一个青春期的叛逆者改正之后所走的人生道路和父亲的生活轨迹没多大差别:上耶鲁,经商挣钱,从政,直至当上总统。布什家族的核心人物是老布什。美国人认为,布什是在父亲的荫蔽下成长的。布什当年当选得克萨斯州州长,不少人说是选民看了他父亲的面子。如果说老布什是家族核心,芭芭拉就是家族的灵魂。芭芭拉对外以慈祥老祖母的形象示人,为家族赢得众多人心,对内则执掌大权,将儿孙调教得服服帖帖。布什当上总统后,照样要按老妈的规矩早上起来全家一起喝咖啡,照样挨老妈的训。总之,布什家族就像一个大的磁场,将家族成员牢牢地住。布什祖母的娘家沃克家族,虽然已经过了三代,仍每年和布什家族聚会。

  在两代总统的家乡得克萨斯。布什家族牧场所在地克劳福德及其周边地区,甚至公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都有巨幅广告牌,上面全是两代总统的大肖像。此时此地,令人们对布什王朝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编辑本段]

布什家族是如何兴起的

  布什家族的发端应追溯至布什的曾祖父塞缪尔·布什。塞缪尔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该地以民

塞缪尔·布什

风保守著称,这也使布什家族从一开始就带着正统色彩。塞缪尔最初经营钢铁制造业,不久就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石油业的光明前景,迅速与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此发展起来。一战结束后,塞缪尔与华尔街金融大亨沃克结成莫逆之交。19218月,塞缪尔的儿子普雷斯科特与沃克的女儿多萝西结婚,成为布什家族史上的里程碑。沃克全名乔治·赫伯特·沃克,两代总统中,老布什全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布什全名乔治·沃克·布什,单从这一细节,就可看出沃克对布什家族的意义。

  普雷斯科特聪慧过人,婚后不久,岳父就放心地交给他一家投资公司。以此为基础,二战爆发后,普雷斯科特设法介入军工业,布什家族的财富迅速扩张。金钱滋养了普雷斯科特的政治雄心,也让他有可能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建立了私交,他开始竞选联邦参议员。几经挫折后,他终于在1950年梦想成真。

  就在普雷斯科特积极进取的同时,他的儿子即后来的老布什迅速成长。老布什继承了父亲的头脑和智慧,读书、当兵、经商,都表现不凡。他同时继承了父亲的眼光和远见,二战刚结束,就放弃了在新英格兰的优越生活,带着新婚妻子到新崛起的石油大州得克萨斯创业。在舅舅的资助下,1951年老布什包办了自己的石油公司。1966年,老布什当选国会议员,之后当过中央情报局局长,1988年最后入主白宫。其子乔治·沃克·布什,即小布什1994年当选为得克萨斯州州长,1998年连任得克州州长,成为该州历史上第一位连任州长的人。2000年入主白宫,2004年连任美国总统。

[编辑本段]

小布什四兄弟发家史

  60万美元转手变成1500

 

  1977年,梦想成为富人小布什利用5万美元启动资金正式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石油公司阿布斯托能源公司。小布什怂恿许多父亲的朋友进行投资,但后来石油勘探生意连油沫子也没找到,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然而小布什并没有因此破产,1984年,在一些贵人的安排下,另一家叫作光谱七的石油勘探公司竟然心甘情愿地买下了小布什如同垃圾股一般的石油公司,光谱七公司随后又被更财大气粗的哈肯能源公司收购,转眼间,小布什不仅名列股东委员会,并且转眼间还拥有了价值53万美元的股票。1990年,父亲老布什任美国总统期间,小布什突然卖掉了哈肯能源的所有股票,获利近85万美元。不到两个月时间,伊拉克就入侵科威特,石油市场开始混乱,哈肯能源公司的股票狂跌,季度亏损达2300万美元,而小布什由于提前抽身而毫发无损。

  1989年,小布什游说父亲的老友以8600万美元买下了得克萨斯游骑兵棒球队,小布什自己也投资了60万美元,但他却被指定为该球队的管理者,因为游骑兵棒球队的最大股东都是老布什的铁杆支持者。小布什后来卖掉了游骑兵棒球队,这次买卖让他净赚1500万美元。小布什能在数年间让60万美元变成1500万,显然和他父亲曾说过的到时会有贵人相助有关。

  一分钱没出白得40%公司股份

  

  老布什二儿子杰布·布什的事业是从搞房地产开始的,杰布也遇到了贵人——迈阿密房地产商科迪纳,他是老布什的慷慨捐资人和支持者。他和杰布合开了一家科迪纳-布什房地产公司,杰布尽管一分钱没出,但却凭空获得了该公司40%的股份以及各种投资收益。1994年杰布竞选佛罗里达州州长并败给劳顿切利斯后,科迪纳再次欢迎杰布回到科迪纳布什房地产公司来。正是这家公司让杰布成了捡来的百万富翁1997年,这家公司让杰布赚了240万美元。

  1988年,老布什成为总统后,杰布和共和党捐资人艾勒合伙到非洲做水泵生意。杰布来到尼日利亚,许诺他的父亲会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杰布说动美国进出口银行贷给尼日利亚7400万美元的借款,好让他们有钱来买他的水泵。尼日利亚人花大钱买下了杰布的水泵,10多年后的今天,尼日利亚仍未还清那笔借款。

  老三亏了1.32亿只罚5万美元

  在小布什几个兄弟中,老三尼尔·马伦·布什也许算是最不顺利的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尼尔只投资了几百美元,就和朋友合开了一家“JNB石油勘探公司,自己充当公司总裁。当时尼尔还担任着丹佛市西尔维拉多储蓄借贷银行的主任,他将超过1亿美元的银行资金借给了“JNB石油勘探公司的两名生意合伙人。由于公司生意失败,尼尔的两名合伙人无法偿还高达1.32亿美元的借款,导致西尔维拉多储蓄借贷银行破产倒闭,但罪魁祸首的尼尔甚至连警察局都没进,只是被象征性地罚了5万美元。1989年,尼尔抛弃了债务累累的“JNB石油勘探公司,借贷230万美元开办一家顶点能源公司,尼尔同样只是私人投资了3000美元,就成了公司管理者。像“JNB石油勘探公司一样,顶点能源公司很快也破了产,无法偿还银行的债务。这时贵人再次出现,一名老布什的主要捐资者及时向尼尔提供了一份丰厚的新工作。尼尔如今管理着一家总部位于休斯敦的连锁经营公司,公司地址和老布什的办公室在同一座建筑中,正是这家公司让尼尔财源广进,从此也像几个哥哥一样跻身富人行列。

  老四靠伊拉克战争大发横财

  

  四弟马文·皮尔斯·布什很少抛头露面,可以说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类型。1998年,一无所有的马文不仅被任命为北弗吉尼亚一家投资公司温斯顿合伙人集团的经理,同时还被选入南佛罗里达一家蔬菜水果公司管理委员会。这家蔬菜水果公司的管理委员会中全是布什家族的朋友,其中包括休斯敦HCC财产保险公司总裁、布什王朝主要资金赞助者斯蒂芬威等人,1999年,斯蒂芬威邀请马文加入HCC的管理委员会,马文凭空获得了HCC公司12500股普通股票。

  接着,马文又被邀请加入弗吉尼亚州一家秘密安全公司的委员会,这是一家专门为国际组织和政府服务的安全公司,公司中充斥着美国前安全人员和军事人员,公司的大主顾包括华盛顿附近的杜莱斯机场和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等,在“9•11”事件中轰然坍塌的纽约世贸大厦中的安全系统,正是由马文所在的安全公司提供的。当2003伊拉克战争爆发、萨达姆被推翻后,温斯顿合伙人集团下属的诺尔公司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伊拉克投资合同。

  20041月,诺尔公司再次接到一笔价值3.27亿美元的美国国防部合同。然而由于诺尔公司此前压根儿就没有相关的经验,诺尔公司赢得这一合同的手段引来了美国国防部的调查,导致这一合同最后被重新竞标,诺尔公司只能眼睁睁看着到嘴的肥肉飞向别人的嘴巴。

[编辑本段]

人丁兴旺的布什家族

  布什家族现有老少26人。老一代的老布什和夫人芭芭拉还健在,他们本来有六个孩子,但长女波林夭折,留下了现在的四子一女。长子布什有一对双胞胎女儿;次子杰布有二子一女;三子尼尔有一女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四子马文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多萝西的三子一女也都没有成年。

  布什的弟弟杰布·布什是共和党内的政治明星。1998年,杰布当选为佛罗里达州州长,2002年再次当选得佛州州长,是该州历史上第一位两次当选的共和党人。在任期间,杰布大力发展教育,推出公开办公时间措施,政绩不错,很受选民欢迎。考虑到选民可能对布什家族产生厌倦,杰布放弃了2008年参选的打算,不过很难说,4年,8年之后他不会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击。对他来说,只要参加竞选,共和党内部几乎没有对手。

  而他的长子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大有成为家族新一代掌门人之势。布什家族的下一代中,最耀眼的要算小布什的

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

侄子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而他的父亲,就是佛州州长杰布·布什。小小布什的长相酷似拉丁歌王瑞奇·马丁,早在2000年共和党大会上,他的双语演讲就赢得大批年轻选民崇拜,人们将他视作布什家族的政治传人,并将他与约翰·肯尼迪之子小肯尼迪相提并论。乔治毕业于得克萨斯大学法学院,现在美国著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从孩提时候起,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就一直处身于祖辈和父辈政治竞选的环境中。他曾说自己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站在一个布什竞选总统的广告气球旁,那时的他才4岁,是他爷爷老布什首次竞选总统。在爷爷那次失败的总统竞选中,他也似乎领悟到了政治舞台上的一丝得失成败的味道。在1994年他和家人一同经历了父亲杰布竞选佛罗里达州州长失利后的挫败感。随后为了支持大伯布什的总统竞选,连续参加了一系列布什的总统竞选活动,凭借自身一半的拉美血统为布什争取拉丁族裔选民的选票。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曾高居美国钻石王老五排行榜第四位。这位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帅哥不知迷倒了多少做着豪门梦的美国少女。

  200487日,相貌酷似瑞奇·马丁、有着贵族气质的州长之子告别了单身,在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家中与相恋近4年的大学女友结婚了。新娘是一个名叫阿曼达·威廉姆斯的律师。布什家族三代成员一同出席了婚礼。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现在身为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青年代表的主席。他曾经野心勃勃地宣称:有一天他也要像祖父、父亲和伯父那样走上美国政坛!

[编辑本段]

布什家族成员

  塞缪尔·布什 布什家族缔造者,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的曾祖父,钢铁石油大亨

  普雷斯科特·布什 小布什的祖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与艾森豪威尔总统过从甚密

  多萝西·沃克·布什 小布什的祖母,出身于华尔街金融巨头沃克家族

  乔治·H·沃克·布什 美国第51届总统,里根政府两任副总统,中央情报局局长

  芭芭拉·皮尔斯 小布什的母亲,美国第14届总统弗兰克林·皮尔斯的直系后裔

  乔治·沃克·布什 美国第5455届总统,俗称小布什,曾任得克萨斯州州长

  杰布·布什 老布什的二儿子,1953年生,两次当选佛罗里达州州长。有3个子女

  尼尔·布什 老布什的三儿子,1955年生,职业银行家,石油商,有3个子女

  马文·布什 老布什的四儿子,1956年生,商人,投资顾问,有2个子女

  多萝西·布什 老布什的女儿,1959年生,一直致力于布什家族史研究

  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 杰布·布什的儿子,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青年代表主席

 

 

 

 

 

 

 

 

 

 

 

 

 

 

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也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弹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格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人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罗斯福家族

目录

罗斯福家族简介

罗斯福家族的起源

罗斯福家族的历史

罗斯福家族的两位总统

罗斯福家族的后代

罗斯福家族成员

[编辑本段]

罗斯福家族简介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当然,众所周知的有来自该家族的2位美国总统,包括第二十六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现任美国国会中国委员会总法务长苏珊·罗斯福(SusanRoosevelt)也是罗斯福家族的成员。

  除了在政治上获得成功以外,罗斯福家族在商业领域同样声名显赫。在纽约建立之初,从美国的曼哈顿22大街到第46大街,从第五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大部分都是罗斯福家族的物业。在美国众多大都市均见以罗斯福家族命名的道路、高速公路和大厦,其中还包括在美国海军有名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自在19世纪,罗斯福家族在金融和投资方面开始发展并获得了重大的成就。罗斯福家族除了管理自己家族的资产以外,同时也管理来自他人委托的资金。设立已经超过100年的罗斯福信托有着受人尊敬的声誉和丰富的经验,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投资。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是由罗斯福信托成立的,致力于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资公司。

[编辑本段]

罗斯福家族的起源

  赫德逊河是以其发现者、英国航海探险家亨利·赫德逊而命名的。它全长500英里,源头可上溯到毗邻加拿大的纽约州北端,纵贯纽约市区,注入大西洋17世纪初,荷兰移民纷纷沿着赫德逊河两岸定居,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

  1648年,一个叫克莱斯·马顿曾··罗斯福的人来到这里。作为研究家族谱系的学者,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说过:关于我国罗斯福家族的起源问题,我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所有具有这个姓氏的支系显然都来源于一个叫做克莱斯·马顿曾··罗斯福的人,他是在1648——甚至这个年代也是不确定的——以前的某个时候从荷兰迁来的。我不知道他从荷兰的什么地方来,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像在此以前和以后来到美国的许多移民一样,克莱斯在横渡大西洋时也把昔日的历史扔掉了。谁也不知道他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肤色是白还是黑,也不知道他来到新阿姆斯特丹这个散缀在曼哈顿末端的荷兰人居留地时有多大年纪。由于围绕着家族始祖的这种神秘之雾,罗斯福家族中一些常对祖先不恭的人曾暗示,他可能是离法警只有咫尺之遥的恶棍,艾丽斯·罗斯福·朗沃思就曾这样说过。有一次有人问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个家族会不会本来是犹太家族,他回答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有可能是犹太教徒,或者天主教徒,或者新教徒。我更关心的是他们是不是好公民和上帝的信徒。我希望他们是这两者。

  关于克莱斯过去的情况的线索很少,一个线索是他的名字。他的名字译成英文意思是尼古拉斯,马丁之子,罗斯菲尔德地方人。那时,荷兰人在其洗礼命名之后还加上父名和籍贯。这个家族的姓氏在过去的记载中有十几种不同的拼写法——Rosinffilt,Rosewelt,RosveltRasswelt等等,这表明,罗斯福家族的祖籍是在莱茵河口的托伦岛,那里曾有一片土地叫做玫瑰田,曾住有一个在该地区很有名望的范·罗斯福家族。他们信奉的拉丁文治家格言谁从事种植谁就能生存为美国的罗斯福家族所继承。

  克莱斯与妻子珍妮切(据信是移居荷兰的名叫托马斯·塞缪尔斯的一个英国人的女儿)在到达美国后不久,就购置了在木栅栏(华尔街就是从木栅栏得名的)外面几英里处的48英亩的农田,它紧靠着默里山的山坡。克莱斯和珍妮切有6个孩子,其中5个长到了成年。惟一活下来的儿子叫尼古拉斯,他是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最近的一个共同祖先,是这个家族中与赫德逊河流域最早发生关系的一个人,他在这里成为毛皮商人。从毛皮生意获利后,他回到了纽约,开了一家面粉厂,开始购置房地产并进入政界,当选为市参议员。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家族姓氏中的字消失了,各种不同拼写法统一为Roosevelt。尼古拉斯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约翰尼斯,或叫约翰,他是这个家族在奥伊斯特湾的一支的始祖;另一个叫雅各布斯,或叫詹姆斯,是海德公园村一支的祖先。

[编辑本段]

罗斯福家族的历史

  艾萨克是雅各布斯的第五个儿子,他生于1726年,在西奥多·罗斯福冲上圣胡安山,尔后进入白宫以前,他是这个家族中最有名望的人。他是银行家、实业家、政治家,并由于姻亲关系成了赫德逊河贵族的一员,但他完全不同于他那一等级中仍效忠于英王乔治三世的许多人,他为美国的独立事业甘冒牺牲生命和丧失财产的危险。他在家史中被称为爱国者;他在开国始祖中没有名列前茅,但他从事着使独立成为现实的一些日常工作。他曾在1775年接管政务的纽约地方议会中任职,是代表该市的最初两个州参议员之一。美国独立后,他直率地鼓吹支持宪法,并成为争取批准宪法的先锋。

  艾萨克的儿子詹姆斯把家族的这一支迁移到海德公园村。像他父亲一样,他致力于经营这个家族的制糖业,管理并扩大他拥有的大量房地产,但他缺乏他老子的那种进取精神和远见。詹姆斯喜爱田园生活,1818年,他买了在波基普西以北不远的奥尔巴尼驿路东侧的希望山庄园,他青年时期就在那里学习法律;詹姆斯每年在那里度夏,而其未婚儿子艾萨克则全年都住在希望山庄园。

  这第二个艾萨克·罗斯福是这个家族的异端——一个腼腆孤僻的罗斯福。他学医但不行医,据说是因为见到血就受不了。罗斯福家族的旺盛活力似乎在詹姆斯身上日见衰微,而在他的这个没有出息的患忧郁症的儿子身上则完全消失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传记作者之一杰拉尔德·W·约翰逊在写总统的祖先时,心中想到的可能就是詹姆斯和艾萨克。他写道:他们是朴实而高尚的人,聪明而无天才,正派而无神圣性,受过教育但非博学,虽不怠于经营,但不是实业界巨子——总而言之,虽然可敬可佩,但并不鼓舞人心。

  后来,在1827年,艾萨克医生在37岁时娶妻了,这使人人吃惊。新娘是19岁的玛丽·丽贝卡·阿斯平沃尔,他是艾萨克的父亲第三个妻子的侄女,出身于美国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阿斯平沃尔家族与满足于靠遗产生活的詹姆斯和艾萨克·罗斯福不同,他们是拥有驶往世界各地的船舶的商业巨子。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后来指出的,正是由于这类婚姻,使罗斯福家族的血统保持着活力,与时代并进,而纽约的许多古老家族则失去其动力。这种婚姻还可以减少罗斯福血脉中的荷兰血统成分,尽管当总统生气时,他的助手们常说他的荷兰火气又上来了,实际上,据估计他大约只有百分之三的荷兰血统。

  艾萨克夫妇在婚后第二年,即1828年,在希望山庄园生了第一个儿子,取名为詹姆斯。他在半个多世纪以后成了一个未来总统的父亲。艾萨克医生现在因有了妻子和儿子,觉得现在该是建立自己的家的时候了,于是就在希望山庄园北面的驿路临河一侧购置了地产。他把这个地方称为罗斯代尔,在那里的树丛中建造了一座房子,全家深居简出。詹姆斯·罗斯福的童年很孤寂。他本是独生子,直到12岁时才有了一个弟弟约翰。他的父亲顽固地避免与左邻右舍接触。詹姆斯是一个聪明用功的学生,184719岁时在斯克内克塔迪的联合大学毕了业。

  他在母亲支持下克服了艾萨克医生的反对,于1848年这个革命年头动身赴欧洲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旅行。据家族的口头传说,詹姆斯在意大利时参加了为统一意大利而战斗的加里波第的红衫党。据他儿子后来的说法,詹姆斯结识了一个只能用拉丁语谈话的托钵僧,他们一起徒步游历了意大利。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对一个助手说:他们来到那不勒斯,发现这个城市被加里波第的军队包围。他们一起参了军,穿了一个来月的红衫,后来似乎由于很少战斗而感觉厌倦了,于是跑到加里波第的营帐,请示他们是否可以退役。加里波第感谢了这位老僧和我的父亲,于是他们又继续徒步游历。

  詹姆斯在完成拜伦式的壮举后回到了家乡,立刻进了哈佛大学法学院(这是罗斯福家族中进入这所大学的第一个人)1851年毕业。他当律师不久,就弃而去经营煤炭与铁路业务。他担任特拉华和赫德逊铁路公司副总经理和在香普兰湖和乔治湖上行驶汽船的一个轮船公司的经理,并在德卢思附近拥有大量地产。这时他似乎是一个典型的思想保守的实业家。但他也是一个大胆的投机家——这一特点为其儿子所继承。他参加过几次投机事业,要是成功的话,他本来会是美国权势人物中的佼佼者。最大胆的计划是开凿一条横贯尼加拉瓜、沟通两大洋的运河。资金募集和预备性工程已着手进行,但后来由于经济萧条,投资短缺,水道工程被迫中断。这条运河最终是建成了,但不是在尼加拉瓜,而是在巴拿马——而且是由另一位罗斯福建成的。

  住在达切斯县的这一支罗斯家族常同豪兰家族以及阿斯平沃尔家族联姻,詹姆斯遵照这一惯例在1853年选了22岁的丽贝卡·豪兰做新娘。10年后,他父亲一死,詹姆斯就继承了希望山庄园,但是他和丽贝卡都不喜欢这个地方。后来当他们在欧洲游历时这座房子失火烧掉了,于是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也就解决了。詹姆斯把地产卖给了纽约州,纽约州将其用于扩大赫德森河州立医院——当地人称为疯人院”——的场地。1867年,詹姆斯移居到驿路北头2英里处,在赫德森河沿岸买下了斯普林伍德庄园和周围110英亩的土地。这座宽敞方便、装有护墙板的房子始建于1826年,它有三层高的塔楼,嵌有彩色玻璃的窗户和高悬的飞檐,是所谓赫德森河托架式风格的一个典型设计。几年之内,詹姆斯就把自己的地产扩大到大约1300百英亩的绵延起伏的林地。站在家里阳台上放眼望去,可以越过高高的树梢瞥见源远流长的大河和远处紫色的卡塔斯基尔山脉。

  沿岸一带类似英国的田园生活风光,正和他的那双珍珠色手套一样令詹姆斯·罗斯福感到惬意如意。他蓄起圆形络腮胡子,温文尔雅,从容大度,总是握着马鞭,活像从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巴塞特郡系列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群群肥壮的乳牛在他的地里吃草,这里有用矮矮的石头墙围住的连绵起伏的庄稼地和以玫瑰花出名的庄园,他自夸有一个很好的马厩;他最喜欢驾着由他的一匹快马拉的马车在达切斯县的大路上奔跑。他饲养了一匹格洛斯特马,它是第一匹能在220秒内跑完1英里的快马。但他认为赛马不够正派,已不再是适合绅士的一种运动项目了,因此就把这匹格洛斯特马卖给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利兰·斯坦福参议员。

  詹姆斯对政治同样不感兴趣,但出于一个乡绅的社会责任感,他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关心地区的事务。他参加了海德公园村学校的董事会,担任疯人院的一个理事;他虽然是在荷兰新教会受的洗礼,现在却担任了圣詹姆斯主教派教会的教区委员和监察人。詹姆斯·罗斯福不仅属于上流社会,而且给想作为纽约市入会条件非常严格的主教联谊会的发起者的人树立了规范。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据说他的一位亲戚就曾不以为然地说:他竭力仿效兰斯多因勋爵,连鬓角都留得一个样,实际上他倒像是兰斯多因的一个马车夫。

  丽贝卡结婚一年后,生了个儿子。夫妇俩决定按孩子父亲的名字给他命名,但詹姆斯不喜欢这个添在名字前头的字,于是给他起了一个可资区别的名字:詹姆斯·罗斯福·罗斯福。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候,家人和朋友们都只叫他罗西·罗斯福。罗西是个俊秀聪明的青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学的是法律,但并不愿学完它,因为他娶了阿斯特夫人的女儿海伦·阿斯托为妻。不用说,罗西·罗斯福与妻子现已跻身纽约400位社会名流之中,这些人可以济济一堂地聚集在她坐落在第五大街的公馆的舞厅内。丽贝卡在其儿子结婚以前不久健康即已恶化,她死于1876年。妻子既死,儿子又结了婚,詹姆斯感到无所适从——直到他遇上了萨拉·德拉诺。

  海德公园村和奥伊特湾这两个罗斯福家族支系之间的关系在当时要比后来亲密得多;詹姆斯常到住在纽约的老西奥多·罗斯福的遗孀家中做客。事实上,人们认为他会向罗斯福夫人的长女安娜求婚。可是,在1880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当他被邀参加一个小型宴会时(当时罗斯福夫人的长子西奥多正在哈佛大学准备毕业考试,她的最小的儿子埃里奥特出外打猎),他被安娜的女友萨拉·德拉诺迷住了。罗斯福夫人在客人们走后感到好笑地说:他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她!

  确实,萨拉·德拉诺是值得一瞧的。身材苗条,雍容大方,黑眼睛,满头的栗发,一副标准的容貌,美中不足的是下巴略大——表明她性格的倔强。再过几年,她本来可能成为查尔斯·达纳·吉布森理想中的文静典雅的美国女郎的模特儿。詹姆斯和萨拉是远亲;虽然他们过去没有见过面,他一定听人说起过德拉诺家里的五个美女,25岁的萨拉是第四个女儿。詹姆斯同她的父亲沃伦·德拉诺倒是老相识,因为他们在几个公司的董事会里共过事。詹姆斯邀请萨拉到斯普林伍德做客,她在那里的一周逗留结束前,他们就达成了默契——尽管詹姆斯的年龄比萨拉大一倍,而且已有了一个同她一样大的儿子。多年以后,萨拉经常坚持说自己的儿子富兰克林是德拉诺家的人,而完全不是罗斯福家的人。确实,他长大后,面孔酷似他母亲的面孔。萨拉熟悉家史,所以稍加鼓励她就能轻而易举地把家族的源流起码追溯到英王威廉一世的时代。移民美国的这一支系始祖是菲利普···诺伊,他是在1621年随同第二批移民来到普利茅斯殖民地的一个胡格诺派年轻教徒。德拉诺家族从事航海业——当捕鲸手、商船船长和私掠船船长。萨拉的父亲沃伦·德拉诺30岁以前在中国做生意发了财。她的母亲凯瑟琳·莱曼出身于马萨诸塞州的另一个望族。沃伦·德拉诺发了大财回家后,在赫德森河西岸纽堡附近买了一处叫阿尔戈纳克的庄园,它位于海德公园村南边大约20英里处;1854921日,萨拉·德拉诺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1857年的金融大恐慌使德拉诺的投资化为乌有,于是他又回到中国,在鸦片贸易中发了第二笔更大的洋财。短短几年之内,成绩斐然,于是他把全家都迁到香港同自己住在一起。在奇异号帆船上的四个星期航海生活是萨拉童年时期的高潮,她讲述的这次绕过好望角的长途航行,是她的儿子百听不厌的故事。(富兰克林·罗斯福后来买了奇异号帆船的一个模型,并把这只船的一幅油画挂在自己在斯普林伍德的书房里。)她同海员交朋友,很久以后她还能用欢快的声调唱起水手们的劳动号子。德拉诺家的孩子们还同在国内一样生活着,中国的客观存在对他们并无影响。除了仆人外,他们很少同中国人接触,好像有一堵透明而又不能穿越的墙把他们同周围世界隔绝开来似的。萨拉10岁时被送回国内完成学业。在随后几年内,德拉诺一家人轮流地住在阿尔戈纳克和欧洲。在欧洲时,他们住在第二帝国的迷人的巴黎。他们有一套可俯瞰巴黎西郊公园的别墅,萨拉经常可以看到美丽的尤金妮亚皇后坐着马车出游。

  回首当年,萨拉认为自己第一次到斯普林伍德做客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有一次她对儿子说:如果我当时不去那里,我现在可能还是一个孤寂一生的老处女德拉诺但是,她独守空房并不是因为无人来求婚。照她父亲的说法,年轻人络绎不绝地来,但谁也够不上他择婿的高标准。沃伦·德拉诺是一个具有典型维多利亚时代性格的父亲。在他看来,想娶他女儿的这些人都配不上她。他们不是太年轻,就是年纪太大,或者没有社会地位或名望,要不就显然是觊觎着她将来要继承的100万美元遗产才追求她。萨拉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她惟父亲之命是从,因此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求婚者——一直等到詹姆斯·罗斯福的到来。她之所以同意他的求婚,也许是因为他使她想起自己的父亲。

  当詹姆斯宣布想娶萨拉时,沃伦·德拉诺对这桩年龄悬殊的风流韵事感到吃惊,但他所能提出的反对理由只能是这位未来新郎的年龄太大,在其他方面,詹姆斯都符合他提出的做女婿的条件,而且他们除了政见不同外,对大部分问题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德拉诺是一个坚定的共和党人,而詹姆斯虽在南北战争中支持联邦事业,但后来又改信了他的先辈所信奉的民主党纲领,这一点是与奥伊斯特湾的罗斯福家族不同的。他这样做并不是基于任何政治觉悟或同情自由主义——在这一点上两党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是因为他的观点与这次战争之前领导这个党的南方地主阶级的观点吻合。至于德拉诺,他爱说这样的话:虽然并非所有民主党人都是偷马贼,但偷马贼都是民主党人。不过他喜欢詹姆斯,他曾对自己的女儿说过,罗斯福先生的为人使他深信民主党人也可能是一个正派人,而在以前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就这样,萨拉·德拉诺和詹姆斯·罗斯福于1880107日在阿尔戈纳克结了婚。

[编辑本段]

罗斯福家族的两位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生于18581027日,是有钱的荷兰人后裔,罗斯福家族中有从政的传统,其叔叔曾担任众议院和大使,父亲是进出口商、银行家。西奥多幼年多病。为了锻炼身体,他学习拳击、骑马、游泳等。身体的原因使他只受过几个月的学校教育,即改为聘请家庭教师。187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这时他已成为一名体格健壮、知识广博的青年,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80年,他与爱丽斯举行婚礼,但不幸的是,他妻子生完孩子不久即病逝,祸不单行,他母亲也随之离开人世。他在异常痛苦中拼命干活,使他的精神没有崩溃。1885年,他与伊迪斯结婚,生下四子一女。稳定的家庭生活,使他渐渐地走上了政治生涯。

  1898年美西战争中,西奥多率领一个骑兵团在古巴英勇作战,使之很快成为战斗英雄。回国后被共和党提名竞选纽约州长,果然他胜出担任,并在其间政纪斐然。

  1900年,他被提名为竞选总统的副总统候选人。而当选总统威廉·麦金利在上任一年多后,即遭枪击身亡。1901914日,作为副总统的他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年仅42岁。1904年竞选连任至1909年。此后,他遵从宪法,没有寻求再次连任。

  他在任期间的主要业绩是推行反托拉斯政策,通过了一些保护劳工的立法,实行了一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措施,在世界推行扩张政策,使美国国力不断增强。

  他还主持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和平谈判,促成两国放弃战争,维护了和平,由此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卸任后的西奥多是慈祥的老祖父,他与儿孙们关系密切。

  1918717日,西奥多的小儿子在德国战场上身亡,对他的打击颇大。

  1919116日,因心脏病去世。

  西奥多·罗斯福生前著述、译作很多,是美国历史上著述最多的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参加了纽约律师考试合格后即辍学。1910年任纽约市参议员,1912年连任。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19218月休假期间患脊髓灰质炎症,仍为民主党积极分子,由其妻代为参加会议。

  罗斯福努力促进民主党内城、乡两派的团结。1920年作为詹姆斯·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1920年至1928年在纽约任律师。1928年任纽约市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

  1933年就职时,美国大多数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业人数达1300万,农民极为贫困。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社会人民支持。第二届执政期间,尽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许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

  1939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8个基地。

  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

  194112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8日开会,4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1943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1945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他原拟参加预定于1945427日在旧金山开幕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但自1944年以来健康情况每况愈下。

  1944年在总统竞选中,罗斯福曾发挥其最后活力,战胜杜威州长,第四次连任总统。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412日因脑溢血逝世。

[编辑本段]

罗斯福家族的后代

  五个儿子全部参战

   二战期间,美国许多老百姓都疑问:当官的想打仗,我们的孩子们为什么要去牺牲?但罗斯福却在战争开始时,把自己的五个儿子都送上了战场。

  小詹姆斯·罗斯福说:大儿子老詹姆斯·罗斯福当时在保险业赚得百万身家,但他还是不顾胃溃疡奔向前线。战争中他随军转战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等太平洋地区。最后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上校。不仅参加了战斗,还获得了银星勋章。

  三子艾略特·罗斯福在广告界已经小有名气,他参加了空军并被授予美国空军奖章、荣誉军团勋章,及空军荣誉十字橡树勋章。他还受命担任驻英国空军司令,获得了法国荣誉勋章和戴高乐棕榈勋章。服役四年后艾略特被升为准将。

  四子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二战爆发时只有25岁,当时他毕业后准备当一名律师。作为海军军官,富兰克林在二战中指挥过一艘护航驱逐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场作战。他获得了银星勋章、红心奖章等。

  五子约翰·阿斯平沃尔·罗斯福从哈佛毕业后本来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但他为了参战还是辞掉工作参加海军,并在战争结束时成为准尉军官。

  二战结束后,五兄弟开始开始涉足政坛,他们全部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其中最出色的当属三子艾略特,他于60年代当选为迈阿密市市长,而长子詹姆斯也担任了六届洛杉矶国会选区的众议院议员。

  小詹姆斯说:罗斯福总统虽然出身富有家庭,但他却没有给我的父辈们留下很多遗产。家族最大的财产海德公园也送给了政府用于建设图书馆和博物馆,现在供游人参观。

  时至今日,罗斯福家族依然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现在,罗斯福家族散落在美国各地,但在小詹姆斯和苏姗的倡议下,罗斯福家族每四年要聚会一次,让更多人不要忘记二战和二战带给人类的伤痛。

  第五大道将落户中国

  据悉,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RCIC)将在第五大道百货公司(第五大道)授权下,拥有并经营中国内

德尔·罗斯福

地及澳门地区的第五大道。

  RCIC是由罗斯福家族的罗斯福信托建立,管理着约10亿美元的资产,主席德尔·罗斯福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曾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近日会见了美国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德尔·罗斯福一行,对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对上海发展投入的热情表示感谢和欢迎。

  俞正声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海啸带来的影响,中央最近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上海也陆续制定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稳定房地产市场等8项具体措施。上海是一座开放的城市,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开放力度,在改革开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德尔·罗斯福表示,罗斯福家族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都将坚持在上海投资发展,吸引国际高端品牌落户上海。

  由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的外滩27号项目今年10月动工建设,计划在上海世博会前开业。

[编辑本段]

罗斯福家族成员

  艾萨克·罗斯福 美国银行家,纽约州参议员,罗斯福家族缔造者

  西奥多·罗斯福 美国第26任总统,连任两届

  富兰克林·D·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连任四届,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五个侄子

  艾略特·罗斯福 美国迈阿密市市长,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第三个儿子

  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 美国纽约市国会议员 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第四个儿子

  苏珊·罗斯福 美国国会中国委员会总法务长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陈文曾 2009-7-12 19:30
看得有些头大,看来“啃”得太快是容易消化不良的
回复 邓杨华 2009-7-13 10:08
回复 郭靖华 2009-7-18 17:57
大长见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7 00:32 , Processed in 0.0577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