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陆俊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772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崩溃---中国家电营销(转摘)

已有 394516 次阅读2010-4-2 12:54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编者按:中国家电营销一直是我们近几年来所有的家电人士或营销人士最为热衷的话题,中国家电营销也曾经以其特有的营销魅力铸造出中国家电业一批又一批足以辉煌显耀的企业,中国家电营销更是以诸多大手笔的营销策划事件让中国的家电业大放光彩,同时伴随着中国家电营销的发展过程,一批批能在市场呼风唤雨的营销精英们也随之横空出世。但本文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系统剖析了中国家电营销的现状和本质,并大胆提出了“崩溃——中国家电营销”这一足以让业界震惊的观点。
我们刊发此文,无意对中国家电营销作任何带色彩的批判,《销售与市场》是我国营销界公认的权威杂志,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徐源、王瑞吉、博锋、董明珠等等营销界的精英们,作为最敬业的职业经理人,为他们所服务的企业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为他们所服务的品牌称霸行业立下汗马功劳,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人物。但我们也从作者呐喊式的偏激言辞里看到了中国家电营销存在的危机和隐患,尽管忠言逆耳,但深省与思考总是胜过任何虚假的恭维。



 —、中国缺乏自己的市场营销思想,中国市场营销思想体系几乎都是对西方理论的抄袭和翻版

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真正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迄今也近二十年,这两年市场营销战略与技法的书多如牛毛,但仔细一看,这些充斥书市、汗牛充栋的书几乎都是对西方理论的抄袭和翻版,没有几本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思想体系。据言中国有五千万营销人,人口数量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国家,而中国人自古以文化之邦著称,中国人以个人作品流芳百世的观念也很强烈,而在著作观念中,中国人往往视抄袭为读书人之大耻,视为“窃”。但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市场营销书籍几乎都是对西方理论的抄袭和翻版呢?原因不外乎几点:
一是那些作者本身就不是做营销师的材料,但是又为了扬名而不惜东拼西凑弄几本书充门面唬人。
二是那些作者并不是营销学者,但大都开了一家营销咨询公司,为生意计、为做做所谓的咨询大师,便急功近利地编书扬名。
三是那些作为营销人的作者深受中国市场营销理念中“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不愿做系统的理论研究,而凭一时感悟仓促著书,内容不够便东拼西凑。
四是营销阵营中也有沉渣文人,专以抄书骗名骗利为生,作者专门关注过安徽某知名企业市场部的两位“高产”作者(在此不屑言其名),发现他们近期在媒体、网站发表的“营销大作”,相当多的观点和内容是抄袭剽窃的,而且剽窃手段不高明,基本是对某一篇文章的全面抄袭。以“文章高产”而骗名骗利,但这俩骗子居然一路畅行。
综上所言,中国的市场营销思想体系除了是对西方理论的抄袭和翻版外,何来“中国特色”?营销如战场,打仗没有自己的战略思想,靠抄别人的兵书岂有不败之理?
说中国的市场营销思想体系大多是对西方理论的抄袭和翻版也许有过分极端,毕竟也有几个颇能代表中国的市场营销思想体系的书系和人物,不妨在此狂妄评点一下:

1、《销售与市场》——大杂之杂志:
杂志杂志,《销售与市场》杂志真的成了大杂之志。平心而论,《销售与市场》是中国办得最好的一本杂志。历年来很多文章不错,也培养了—批忠实于该杂志的作者读者。
笔者一直不迷信《销售与市场》杂志,发现有几个例子说明《销售与市场》杂志对中国营销人毒害还是不浅。
一是2003年创尔特的市场总监博锋不惜犯和万家乐兵戎相见、对簿公堂的压力,也要为《销售与市场》杂志写稿,最后倒是真的上了法庭,但万家乐没敢告《销售与市场》杂志,倒是和博锋打了—场口水仗。
二是《销售与市场》杂志厚厚一大本似乎满有份量,但杂志一半是广告,这一半的广告印张可是很多营销人花冤枉掏钱购买的啊。
三是笔者发现《销售与市场》杂志也登些剽窃文件,笔者去年曾去函《销售与市场》杂志揭发安徽那俩小骗子的文章是剽窃之作,证据确凿,可该杂志居然袒然护私,不敢揭短。
《销售与市场》杂志虽有影响但杂志人却不是营销人,《销售与市场》挂帅的两位人物:总编辑李颖生、副总编辑张环都没有任何的营销著述,作者曾专门登门向两总编求教一次,可发现他们除了对人热情之外,连最基本的营销理论ABC的知识都没有。纯粹是营销门外汉在编杂志,所以《销售与市场》文章众多,却是一本“大锅菜”的杂志。
反观欧美一些国家的营销学、管理科学刊物的主编往往都是造诣很深的营销学、管理科学的学者或大师,基于这种深厚的专业基础,杂志才办得更专业化,更有深度性。
这就是中国顶尖的营销学刊物和世界的差距。在中国营销界已成泰斗级的《销售与市场》杂志尚且如此,日前在市场冒出的那些众多挂羊头卖狗肉的各类营销杂志就更不屑一谈了。

2、派力丛书——大拼之丛书
派力丛书:中国营销界有个派力营销丛书,林林总总数百本,因此博得一个派力丛书为中国营销人启蒙的美名。该丛书的掌门人屈云波也随之英名远扬,从编书的升迁到做咨询公司再升迁到广东一家大家电企业做营销老总,圆了书生万户侯的美梦。
但仔细翻看一下派力丛书,你不禁又傻了眼,派力丛书林林总总数百本,大多是西方著作的翻版,而中国营销人的专著、尤其是高水平的专著不多。还有一些个人专著,内容也差不多是东拼西凑、人云亦云,这恐怕和派力丛书急功近利的“大拼”出书做法有关。
基于这种水平的派力丛书,倒是博得了为中国营销人启蒙的美名,但并没有起到进一步提升中国营销人营销力的作用。因此大拼之作的派力丛书和台湾的一家市场营销实战书系——“实战智慧丛书”(远流出版公司)相比,不管是书的内容质量还是实用价值都有较大的差距。

3、卢泰宏——大汇之著述
广东中山大学的教授卢泰宏是笔者比较佩服的“营销大师”。笔者听过卢教授的几次讲课,为他旁征博引的各种观点数据所折服。卢教授更是营销学著作等身,每年总有几大本的“营销巨著”面世,在某种程度上说,卢教授已成为中国营销界的理论泰斗人物。基于他在中国营销界的理论研究的造诣,他成“金鼎奖”中“科特勒理论贡献奖”的获奖者。
但笔者佩服卢泰宏教授的同时,又发现这位“营销大师”的书好看而不太实用,卢泰宏教授的书表面宏篇巨作、厚重博大,但细看之下实际是将国内外的各种营销观点、营销现象、营销琐事、营销案例分门别类汇总、汇编成一体结简而成的大册子,起一个“营销事件汇编大全”这样的书名倒更贴切。而这些“汇编大书” 完全不需要“科特勒理论贡献奖”的获奖者卢泰宏教授费神费力亲自操刀,由几个青年学生蹲点图书馆两个月不也可以完成了吗?
卢泰宏教授的等身著作并没有太多卢教授个人理论研究的东西,这已成业内不争的一种观点,只是笔者不怕得罪卢泰宏教授先说而己。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直坐在大学象牙塔里,靠大学书斋里的感悟去遥感中国市场营销“江湖”的卢教授能写出骇世惊天的“营销实战宝典”。但起码卢教授已成为当今中国营销界的理论泰斗人物,至今让我们还没有看到卢教授可以媲美科特勒、舒尔茨等大师的著作问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市场营销思想体系的大缺陷。



二、中国市场营销思想体系典型的“竞争优势”就是短期行为方式:

正因为中国缺乏自己的市场营销思想,而目前指导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思想体系都是西方理论的抄袭,所以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形成一个营销理论与营销实际的巨大断裂层,在这个断裂层的幅度内,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纯粹为自发式的“短期行为”。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界“短期行为”表现为:

1、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是指本品牌产品销售在一定时间里,占产业总体市场销售量的一个百分比率;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公司发展战略理论中有一项关于通过市场占有率来提高利润率的观点,据研究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的关系,发现在食品行业,某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增加1个百分点,其销售利润就增加6000万美元。另外一份对制造业数百个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40%,投资回报率可达30%左右,其投资利润率是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下企业的三倍。很长时期,国际大公司的市场战略都定位在市场占有率,希冀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获更大利润。
这个观点引进中国后非常受欢迎。中国文化中都有浓厚的好斗心理,做帝王称霸天下是中国人潜在的传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帝王称霸天下的梦已难圆,那么就把企业营销当作打仗夺天下来达到心理满足。笔者接触过超过百名家电业的老总和营销总监,他们都有这种心态。因此中国家电企业一度把市场占有率当作第一定律。
但在市场的实际竞争中,如果把市场占有率当作第一定律,一切围绕市场占有率经营,那么就会出现市场扩张难度增大,过度竞争导致营销费用增加,超过了营销规模的经济性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企业以发疯似的追求市场占有率,导致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利润率并不成正比。
如果用牺牲企业销售利润来追求市场占有率,即使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也没意义。因为这个位置很容易被人赶下去。

2、价格战
价格战在目前中国家电市场已成了商战中最有杀伤力的武器,也是中国企业最乐此不疲地使用的手段。价格竞争是中国中小企业最常使用的战术,客观地说很多企业并不愿打价格战让相应的利润流失。但为什么价格战会是中小企业用得最为频繁的竞争手段,甚至是不得不使用的竞争方式呢?这和很多企业主的经营理念有关系:
一、几个同一水平的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东西同质化时,就只能靠价格战来区分对手,因此降价成为可能短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方式,如中国的彩电、空调无不是全面持久的价格战,是因为目前的产品结构都是普及型产品,同质化高,只能打价格战。
二、新企业在进入一个市场后,往往非常简单地运用低价格武器向市场领导地位企业发起猛攻,恨不能—下打死对方。另外新企业受到市场领先者的剿杀时,新企业主往往又蠢笨的采用低价格的手段还击,如微波炉中“美的”靠低价攻打“格兰仕”就是鲜明的例子,结果打了几年美的微波炉也没有大起色。
三、产业中各企业主的自身经营水平差,缺乏领先一步,独具一格的企业价值的理念,缺乏从整个企业经营价值链创造自身优势的观念,当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就盲目跟风。
价格竞争作为一种战术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运用之后能否获利。中国很多企业打价格战又无显效,甚至打价格战后亏损,和企业主的自身水平有关。
中国很多企业主只注重市场销量的增长,忽视价格战略对本企业利润回报的评价。
 打价格战是凭企业主自己对市场的一种感性认识就草率决定,开打后表面上赢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一盘算企业的收支平衡点,价格战赢得的市场占有率后的利润回报却是亏损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选择低价战术希望通过销售量的增长提升利润,但你却没想到运用价格战后,还有众多的对手也会轻易以牙还牙,低价跟进,从而抵销价格战的效力,从而影响当初实施价格战拟定的营销边际利润目标。英国财会专家曾提醒企业,一种竞争战略的实施必须保证获得至少40%的边际利润率(指产品的售价减去生产成本,剩下的边际利润除以售价所得的百分比),如果你的企业达不到此比率,很可能导致企业亏损。

3、营销导向
如果你同时问中国和美国的家电企业,他们最重视什么?中国家电企业的回答则是最重视市场营销,美国家电企业的回答则是最重视产品研发。两个答案揭示了中国企业过于注重营销战争的过程,大力培养“军队”通过攻城掠地来发展企业。美国企业则注重营销战争的武器——产品,通过以高精尖的产品“不战而屈人之兵” 。
中国家电企业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往往采用过度的营销行为,以营销导向统摄企业的发展,所以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利润来重视产品研发,更谈不上真正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培养。
过度的以营销导向统摄企业的发展,使中国家电企业表面上在几年里市场上所向披靡,横扫江湖,世界跨国公司似乎全不是对手。
中国彩电业大言不惭地说打败了日本彩电,中国手机业也吹大牛说在全球打败某跨国公司,就这二三年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也许是这样。但彩电业、手机业的“江湖大佬”再往后看八年、看十年、看二十年呢,中国家电企业对世界跨国公司还能“绝招屡屡”吗?君不见日本家电企业在中国一年只卖60万台彩电,创造利润相当中国整个彩电业近2000万台彩电总和。这才是真正高明的现代市场营销,这才是真正的“一剑封喉”。
惯于以打营销战争的中国家电企业,为什么不少吹点靠“人海战术”赢得的阶段胜利,去多参悟一下世界高手所用的“无招胜有招”的经营境界呢?

三、中国的“营销精英人物”
  ——不堪一击的队伍
可以说在中国式的市场经济中催生了一大批中国的“营销精英”,这些“营销精英”以其耀眼的光环和“过五关斩六将”的阅历成为中国市场营销体系中的关注点,甚至有人吹嘘,中国的“营销精英人物”盖过世界的营销精英人物。君不见,中国营销界的权威奖“金鼎奖”气势多牛啊,连老美营销大师舒尔茨都跑来领奖。
中国哪个行业的“营销精英人物”拎个出来都盖过世界家电产品行业相应的人物:
中国彩电行业有王瑞吉,世界彩电行业是谁?
中国热水器行业有博锋,世界热水器行业是谁?
中国空调行业有董明珠,世界空调行业是谁?
中国洗衣机行业有徐源,世界洗衣机行业是谁?
中国营销咨询业有屈云波、李颖生,世界营销咨询业是谁?左挑右选找出—个“安达信”,不也给中国企业做营销咨询做成“臭大粪”吗?
中国的“营销精英人物”当真是“拔刀四顾两茫茫,打遍天下无敌手”,何等的风流!何等的气度!又何等的孤独!
但中国的“营销精英人物”可以说又是“不堪一击”的。
  作者在这里很武断的把中国的“营销精英人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战型人物,另一类是谋士型人物:

(一) 营销实战人物

家电界的实战人物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理论与实战双修的人物;另一类是靠在市场中搏杀成名的人物。而在这两类实战人物中,以目前中国营销界最高奖项“金鼎奖”的获得者是最引人注目的。
说起“金鼎奖”,笔者干脆在这里再评说一番。

滑稽的“金鼎奖”
“金鼎奖”是由中国营销界权威的《销售与市场》杂志发起评选的,评出的人物都是中国市场江湖中“百战成名”的英雄。以《销售与市场》杂志的功力,评选中国“金鼎奖”的人物倒也合情合理。
但非常可笑的是,中国“金鼎奖”评选后来为什么居然让杭州的一家广告公司来主办?那这家广告公司的老总岂不成了中国“金鼎奖”之父?试问一下,一家地方广告公司居然给全国的营销精英授奖,能有多大的权威性?笔者仔细研究过三届“金鼎奖”,也自费出席观摩过三届“金鼎奖”的颁奖仪式,发现“金鼎奖”连办三届,第一、二届的获奖者尚算出众,多是市场营销中“江湖大侠”级别的人物,而到了第三届倒是“松稀平常”,评出的大多是初出茅庐学会—招半式的人物,总给人一种靠人头凑数的感觉。笔者认为如果再办下去的话“金鼎奖”的含金量就不够了。笔者参加第三届“金鼎奖”大会颁奖仪式,就发现第一、二届的获奖“大哥”们很多都不愿回来捧场了。
虽然“金鼎奖”江河日下,但笔者还是从第一、二届的获奖者中,选出号称“北吉瑞、南博锋”的两位最耀眼的精英人物加以剖析:

王瑞吉——没有价值的“出位”
“北瑞吉”是指第一届“金鼎奖”获得者海信彩电的王瑞吉。
王瑞吉目前是青岛海信公司的营销副总,他从市场部经理的平台起步,靠实战业绩一步一步迁升有其合理性,更由于海信的品牌光环而荣膺第一届“金鼎奖”,王瑞吉有相当的理论造诣,近期作品《出位》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营销企划思想,使他在中国的营销界堪称理论与实战双修的人物。
但认真评价王瑞吉《出位》一书,却发现此书过多的内容是广告炒作,应该是一本广告书而不是营销书。
另外,王瑞吉《出位》一书除了对海信产品自吹自擂外,其“出位”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市场实际作用,君不见王瑞吉在海信操刀多年,获奖出书,但对家门口的对手海尔却难望项背,尽管王瑞吉在《出位》一书中对海尔相当不屑一顾。市场的事实是:海尔已成为中国家电业的真正霸主,但海尔缺乏杰出“营销精英人物”,我们除了认识一个伟大的CEO张瑞敏外,都不知海尔的营销团队中还有什么“营销精英人物”,反观 “营销精英人物”辈出的海信,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难敌海尔,这两年和海尔的距离更是越来越大。
第一届“金鼎奖”的骄子王瑞吉,你能率领你的海信追上海尔吗?如果追不上,你再“出位”又有什么用呢?

博锋——“博郎才尽”
“南博锋”是指第二届“金鼎奖”的获得者、并在热水器行业有“第一策划人”美名的博锋。
博锋可以说目前是在小家电行业最耀眼的人物了,目前是广东创尔特热水器的市场总监。他兼获第二届“金鼎奖”和“2003年十大新风云策划人”、“2003年营销精英人物”几个称号,最得意的营销生涯是“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圣火传递”的策划,斗智斗勇和万家乐打了八年品牌大战,并将一个乡镇企业的神州热水器扶上了中国市场三年销量第一的神台。博锋在营销理论方面似乎颇有造诣,有300多篇营销企划方面的论文面世,但其闪光的营销观点仅见于近年提出的“互补平衡营销”。
尽管博锋才高八斗,善用“惊天大策划”赢取市场,但他也很快败走麦城,先是神州和德国博世合资后,博锋的营销企划理论并不被德方看好而淡出合资公司,这说明博锋中国式的营销水平和西方的营销思想难以磨合,否则以其才气德国人岂不重用他?
再其次,神州热水器近年在中国市场一路走低,博锋的成名得益于他成功运作神州这个商标,但他最终也回天无力,挽救不了神州品牌的湮没。
近日博锋则在操盘一家在中国市场还没多大知名度的创尔特热水器,尽管号称“隐形冠军”的创尔特热水器近期因博锋的介入后,几次策划而名声鹊起,吵吵闹闹的要做什么中国热水器的“新霸主”,但凭目前创尔特的实力简直是异想天开。
笔者浏览了一下博锋2003年在运作创尔特热水器的几个大举动,除了吵吵闹闹之外,还没有一桩案例超越他当年的水平,因此除了用“博郎才尽”来评价博锋这个中国的“营销精英人物”,实在找不出另外更恰当的评语了。营销策划方面博郎才尽,近来博锋又“不务正业”,业余时间玩起了书瘾,即将面世的《极品男人》一书号称要以大势大美的气概颠覆中国男性的审美追求。
大名鼎鼎的“金鼎奖”得主尚且如此,其它的实战人物更不新鲜。

董明珠——苦战人物
董明珠,作为中国空调业一级品牌的一号人物,明珠四射,光彩照人,自有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营销实战造诣。
董明珠是从一个基层女营销员干起,做到区域经理、营销总经理,现在是格力公司的总经理。应该说董明珠今天的地位是她凭自己的实力打出来的,是苦战出来的。
在董明珠的操刀下,格力空调历尽大浪淘沙成为中国空调界的巨无霸,而更令人叫绝的是董明珠打造了企业和代理商合营的“格力模式”,比较顺利地理顺了厂商博弈的许多老大难问题。
但是董明珠英明归英明,她却是一个局限性的营销人物,靠苦战成名。董明珠的文化底蕴不足,尽管她写了本颇为叫座的自传《棋行天下》,但这本书除了和当年吴士宏的炒作之作《逆风飞扬》一样是写女人奋斗琐事的外,书中更多的是看到董明珠靠苦战成名的“营销过程”。当她是—个基层营销人员,苦战是值得赞赏的,但董明珠目前已是大师级的营销人物了,在用心写就的营销人生自传里很难看出该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营销理论,这不能不说是董明珠的文化底蕴不足的悲剧。
其次,董明珠在市场上运作格力空调成功,主要原因是因为格力空调在前几年提前发力成为强势品牌,因此董明珠可以用女人“蛮不讲理”的苦战方式硬性操盘。但这种行政命令式的手段使格力空调除了知名度高以外,格力空调的品牌文化并没有杰出建树。
在董明珠能在这个以男性主权独霸天下的营销界创造女性营销经典的营销人身上,你不感到有某种遗憾吗?

徐源——“营销末日”
中国洗衣机第一品牌是小天鹅,知道小天鹅的就知道徐源。当—个并不是老板的个人名字和企业品牌一起被大众知晓,那么你能不佩服徐源吗?很多人都不知道徐源目前的真正职位。笔者也一直很佩服久历江湖的徐源。
徐源目前还能让“江湖中人”记住他的原因是:
一是他的老营销资格;他是从一个最基层的营销(推销)员干起来的,在中国商业市场的“营销江湖”中浸泡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修炼,钝兵也可磨砺成削铁如泥的宝刀了。
二是他提出忧国忧民式的“企业末日管理”。在当时让很多如日中天的中国家电企业如雷击顶,顿然知道了什么是“企业末曰”,怎样走到了“企业末日”,这种警钟式的呐喊一时让徐源名噪江湖,至今仍是徐源游说江湖的最利害“杀招”。
三是徐源学习孔子式的游说列国、四处演讲一些听起来似乎深沉、笑声不断的理论观点(笔者在此钦佩徐源讲课是不要讲课费的,这比起那些靠所谓的咨询讲座骗钱的营销大师要高尚的多),但这些观点和徐源作为一个营销总监级的人物相比又不太匹配。笔者有幸听徐大师两次涉及营销的演讲,除了对他善于渲染将中国企业和世界企业比较有巨大差距而流露出忧患意识有印象外,我们实在感觉不到这个到过无数国家、见过无数国际级大人物的徐源老师,为什么提不出自己应有的、系统的营销思想,有什么闪光的营销观点,说得苛刻些,徐源老师还没有属于他个人的营销思想。
徐源的口号虽然可贵,但它毕竟不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营销理论,徐源是一个营销总监级的人物,凭一腔热血是可以喊出“企业末日管理”这一口号的,凭一腔真情不辞辛苦是可以四处演讲赢取掌声一片的,但一腔热血喊出的口号观点如果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那么这个观点也是很难站住脚的,更缺乏实际的现实意义。
君不见小天鹅品牌作为洗衣机行业第一品牌,在今天依然落入被人收购兼并的“末日”结局。这恐怕是业内外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吧,就是当时惯于喊口号去提醒同行的徐源老师也万万想不到的。可以说小天鹅今天品牌营销的困局,让徐源这个大师级“中国营销精英人物”真的是“不堪一击”。

(二)谋士型营销人物

  这一两年中国家电业中来了不少谋士型的营销人物,说其是“谋士型的营销人物”,是因为这批人并不是营销前线出身,而是原来从事广告或咨询业的,在参与一些企业的营销策划后加盟到企业营销队伍中来,并以其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成为“谋士型的营销人物”。在此批营销人的阵营中,屈云波和赵强颇具代表性。

屈云波——书生无大用
屈云波是中国著名的营销丛书——派力丛书的掌门人,从他主编出场的数百本营销书籍及派力公司为中国众多大企业作过营销咨询的业绩来看,屈云波应该有较丰富的书本知识。
屈云波先生本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营销培训师或是咨询师,做一个本应做的“谋士型的营销人物”。
但他那年不知是为何心血来潮,居然跑到科龙集团当起营销副总,任职一年半便铩羽而归。
屈云波先生兵败科龙的个中原因错综复杂,但失败的结果是不容置疑的。以屈云波先生学富五车的书本知识理论,为企业做营销培训咨询指导应是合情合理,但他全无营销的实战阅历,仅凭书本理论便贸然进入竞争激烈的家电业,操盘一个航空母舰型的家电集团,怎能不失败,失败注定是必然的,真是应了古语所讲的“书生无大用”。
就从屈云波先生兵败科龙的例子,也可以看出类似的失败很早就有了。在战国时代,当时赵国对决秦国,赵国派出饱读兵书的赵括领军上阵,赵括无半点实战经验,以书本指挥打仗,最后落了个全军覆灭。

赵强——营销玩“火”
赵强是一个优秀的营销人。赵强其人原出身媒体,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记者。后来在北京转行从事营销企划,开始运作百龙牌矿泉壶。
笔者当年关注过赵强运作百龙矿泉壶,给其下的结论是:赵强是个十分精明的营销玩“火”人。之所认这幺评价,是赵强很善于将一个产品玩“火”的营销人。赵强运作百龙矿泉壶还谈不上有很大的营销成分,更多的程度上是拼广告,搞炒作,各种广告对攻手段用尽,使百龙矿泉壶知名度在北京如日中天。但百龙矿泉壶的产品生命力是很短的,这纯粹是靠炒概念炒出来的产品。没过三年百龙矿泉壶就奄奄一息了,百龙公司也就不复存在了。
而赵强呢,又转到了广东中山名人公司玩了一把“火”,任营销领军人物。
中山名人公司当时掌上PC根本就竞争不过财大气粗的商务通。名人公司也应清楚知道掌上PC的寿命很快被手机取代。赵强作为中山名人公司的营销领军人物,是应给名人正确定位的:一是快速向手机产品转型;二是在有限的几年里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在市场赢利。
 但赵强却策划了名人以价格战全面对抗对商务通的战略。名人大战商务通让掌上PC市场极端热闹了,同时也让赵强在营销界大出风头。
名人以价格战中对攻商务通仅一年,双方知名度上扬,赵强更凭策划了名人以价格战全面对抗对商务通获“金鼎奖”。
但随后双方因价格战损失惨重。名人因为打价格战、拼市场资源提升所谓的市场占有率,大量透支了企业资源,虽然知名度上去了,市场占有率也上去了,但随后企业在市场上突然低调。可以想象一个企业光有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而失去利润又有什么用呢?如今市场谁还在关注名人的市场占有率呢。
赵强则见好就收,在名人知名度尚高时迅速出走。
面对中国这些鼎鼎大名的“谋士型的营销人物”,中国的家电企业真该注意点什么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曹立峰1978 2010-4-27 11:46
支持
回复 谢锡宙 2010-5-6 13:05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但旧人在过去时中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能一概否认。没有秦始皇,也没有现在长城的伟大。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0 18:11 , Processed in 0.0296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