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罗姚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697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欲望心理学》读书摘要(一)

热度 1已有 172376 次阅读2015-10-18 09:53 |个人分类:经营管理|系统分类:营销人生| 精神病学, 心理学, 读后感, 满足感, 大自然

备注:重要的书读三遍,一遍通读,二遍摘要,三遍读后感!

前言

欲望是驱使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们所有人都会受到一连串诸如欲望、激情、期许和需求的驱使,它们对谁而言都是很难权衡的,更不用说控制它们了。我们需要太多不同的东西,甚至有时想同时占有它们,这也就是我们经常会感到纠结的原因。

正是由于各种欲望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我们才很难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单一的解释。我们的各种欲望相互交叉和重叠,通常都是相互竞争着以争夺我们的关注。

在这些欲望中,有些是对真理、美丽、公正或和谐等精神层面的抽象期许——比如我们在梦境中会梦到的理想状况:生活更富有、更满意或世界更美好。有些欲望更为基本:对物质持续不断的需求促使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水、睡眠和庇护场所。随之而来的是一组与身份感、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相关的欲望,我们称之为“社会欲望”。

美国精神病学家戈登·李文斯认为:做一个有所期望、能爱他人、有事可做的人,你才能把事情做好。

欲望关乎我们如何选择

揭示各种欲望所表现出来的最为阴暗的一面是为了说明其他人也会遭受同样的困扰——如果我们自身得不到满足感的话,那么恶意的想法就很可能挥之不去。“为什么”是我们总想问的,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避免这样问,因为他可产生一种期望,即期望对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进行合理的解释。

第一章    涂鸦、发表言论、恶霸行为的目的——渴望重视的心理

人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包括常规的和非常规的,都有一个潜在的主题:我们所做的事情是要表达我们渴望得到重视。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噢,真是个严肃认真的人”这句话所传达的严肃认真,而是“请承认我是个独特的个人”的意思。

这是对得到他人尊重的渴望。

对得到关注的渴望。

对被需要的渴望。

对得到感激的渴望。

对被理解的渴望。

对个人价值的渴望。

对被接受的渴望。

对被记住的渴望。

在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其中的原因就是独立自主。当我们知道自己被被人重视时,可以轻松地获得自信。当我们害怕自己不受重视的时候,通常的反应是悲伤或失望,随后是嫉妒那些得到我们一直想要的东西的人,最终便是愤恨的暴怒。

在医生接待那些在区域等候了很久,虽超过了预约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任何解释而发火的患者时,医生们应该觉得情有可原的。但这其中更为糟糕的原因是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所暗示的信息:你补重要。

当所有其他的渴望都离我们而去或与我们无关的时候,我们所剩下的渴望就是被认同、被认可、被重视以及被记住。

为什么在家庭中人们往往感觉不受重视?

如果我们经常听到自己说着违背自己意愿的话,那么爆发只是个时间问题。他们很期待重新获得自己的话语权以及真正的身份,我并不只想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也想成为“我自己”。青少年吸毒通常是它们感觉自己在家中不被重视或未被倾听而采取的一种报复,有时完全是逞能,有时是渴望得到或保持某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成员资格,有时是需要提升兴奋度,也有时是受好奇心驱使。导致青少年选择吸毒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确实一位与其关系密切、对其关爱的父亲。

如果你曾因某个人向你发怒而感到震惊,那么往往是因为在这之前,在他们需要得到你的同情和关注的时候,你没有重视他们。

当一个想得到认同和尊重的期许未能实现时,它最终会爆发,其结果往往是多方的痛苦,发怒的人可能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糕(这样更不可能得到人们的同情,人们此时会将他看作是“失去理、智”或“飘忽不定”的人),受到攻击的人也许只会感到疑惑:“我做了什么才招来如此对待?我说了什么?”即使是那些施暴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怒火源自哪里。

“既然你不重视我,那么我就自行其是。”这就引发了一个恶性循环:需要“被重视”这种感情的人们会更加折磨自己,这样便更加没有吸引力,而其他人则更不会有兴趣给予其关注。

过度的自大或野心膨胀正是对得到认同和尊敬的渴望超出控制的标志。

为什么有些人渴望被重视的感觉更强烈

青少年对任何自己不被重视的迹象都是高度敏感的。因此它们更需要有信心——首先是给予它们尊重的倾听,然后是想方设法让他们确信自己是“正常的”。在生命的历程中,青少年时期遇到的冷嘲热讽或贬低所带来的伤害都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的。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成就显示出我们的价值——受到正视的正是我们自己。

为什么长期遭受冷漠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犯罪

一个人因渴望找回丢失的自尊会变得很丑恶。受错误思想的指引,一些罪大恶极的罪犯会花费毕生的时间来尽力得到他们在年幼时或成年初期被被人拒绝的那份尊重。如果你是一个声名狼藉的职业杀手,那么你的雇主会尊重你,你的潜在受害者会惧怕你,甚至追星的狗仔队也会关注你。现在他们重视你!

暴徒多是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恶棍多是那些尽力掩盖缺失自尊的痛苦的人。大声疾呼并自我推销的人多事对自己最没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如果人们在生命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童年时期,那么他们会在其后的时间里尽力确保他人重视自己,即便这种“重视”中包含着恐惧和憎恨。

人性是受“互易性定律”支配的,按照较为正式的说法就是:我会以期待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但在行动上,却没有前面所说的那样宽厚,往往都是:我会以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哪怕是以我认为别人会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实施伴随着一个残酷的逻辑,即我们今天对待别人的方式很可能将会在明天出现在他们对我们或其他人的举动中。如果我们不重视他人,那么他们也不会重视我们。

为什么很多夫妻经常吵架却不离婚

     当我们的态度、价值或信仰遭受到攻击时,我们本能的反应是去维护。

     维护信仰是加强自我的最好方法。那些试图通过正面攻击来改变我们想法的人们通常会事与愿违:这些攻击使得我们坚定了决心,让我们更加固守我们的信仰,并让我们的信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似乎是人性的又一注脚:你越直接地攻击他的既定信仰,你越可能加深他们它们对自己的信仰。

迫害深刻地显示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如果被忽视,则群体很可能会侵蚀和凋谢。冷落才是真正的敌人。

经常吵架,与暴力伴侣强烈的依存感,并且一些女性甚至能够向自己做出解释:至少他没有忽视我,这也许听起来很愚蠢和自欺欺人,但那是对认同的渴望。受到痛击很难成为他喜爱或欣赏你的标志,但是这也残酷地揭示了你确实受到了他的重视。

如果他同我争吵,那么至少她没有忽视我。

为什么对孩子过度夸奖是有害无益的

如果你奖赏人们出色的工作,那么奖赏很容易就成为了工作的真正目的,因此他们的动机就会转变为不去关注工作内在的本身,而去关注外部的奖赏。

提供奖赏确实为受奖人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但同时也将其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奖赏和对施与人的取悦上来。

我们很容易掉进这样的陷阱之中,特别是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如果你打扫房间,我就给你一美元。”在孩子眼中,这一行为更多的目的是得到一美元,而非打扫房间本身。

夸奖可以发挥像夸奖一样的作用:人们开始做某事是为了得到我们的奖赏,而不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值得骄傲。

家长和老师从小就灌输夸赞容易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后果。

谦虚、适时的夸赞可以有益地强化孩子探索和发现的进程:不恰当的夸奖(无节制的、太过频繁的夸奖)则可能阻碍而非帮助这一进程的推进。不论是在家里、单位,还是在教室里,当我们仔细倾听他们说话、看着他们做事、为他们提供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时候,我们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我们尊重他们,并承认他们对我们是重要的,这样就足够了。

为什么婚姻会出现“七年之痒”

    自慰是有关幻想、放纵和心理安慰的行为,而性也可以与这些因素相关。性有时是有关责任的,也有时是有关权力、控制或利用方面的。在坏的情况下,性甚至是操纵暴力的武器。在好的情况下,它是彼此深爱的人们相互取悦的行为。伴侣之间因为爱情和忠贞,都愿意满足彼此的性需求,因为性行为发出了许多信号——一些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信号,一些是潜意识的信号——这些信号都揭示了一方对另一方的重视的程度。

     女性都倾向于对过程的兴趣,而男方则更倾向于关注结果。如果你的伴侣喜欢延长前戏,那么和她一起配合就说明你将她当作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来重视——而非仅仅是做爱的对象。

尽管是无意的,但缺少对另一方热情的尊重注定会被理解为缺少对这个人的尊重。我们不必和对方有同样的兴趣,我们只需要承认和尊重这些热情,并将其看作是对方整体的一部分即可。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行为和用品上模仿名人

我怀疑名人持久的吸引力并不是人们想要成为他们的样子——像他们那样的外表或者生活、恋情,像他们那样在公众面前绊倒。而是因为人们嫉妒他们所得到的关注,并希望从他们那里寻找到如何吸引他人注意的线索。

对于名人的崇拜真实地表达了我们对认同的渴望,并不是在媒体聚光灯下(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厌恶的),而是我们个人生活中的爱和崇拜。

大多数人都心照不宣地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不可能永远成为关注的中心,即使我们成了关注的中心也不会有良好的发展。但是当我们身上有微小的“明星”事件出现时——一场婚礼、一次聚会、一次毕业典礼,这种带有强烈感情的关注会让我们确信自己得到了重视。

为什么有些人对狗比对人好?

真正的原因是小狗对待我们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我们受到了重视。这都是对关注、对尊重和对认同的欲望。我们希望成为别人重视的明星,即使是小狗的重视也一样。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豪车和手表来彰显自己

不管是奖章、牌匾还是豪车,这些事物都意味着这里有一个人受到了其他人的重视。你也许会说如果他们值得重视,那么他们不需要想法设法地用这些东西来证明,但是要知道渴望得到重视与值得重视完全是两回事。

为什么人们喜欢被倾听

     能被真正地、认真地倾听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受欢迎的、宝贵的礼物:某人关心你在想什么!

     倾听是一个建设性的策略,它使得交谈变成可能,说明了我们是真正地重视彼此的观点。

具备良好的自信心的人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交谈及开始倾听,自信不足的人却一直在尽力倾诉,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闭嘴——当然他并不一定是因为自负才有如此表现。

倾听是一种疗法,如果方式适当的话,对方从我们的倾听中会得到鼓励。事实上,如果让我们确定一个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法的话,那么我会说:请你们更加认真地倾听及同情彼此。

如果我们没准备好倾听另一个人说话,那么会出现两个结果。第一,我们没有合理地回应他们所说的话,因为我们不可能恰如其分地抓住要点。第二个结果更为严重:我们不必说一个字就可以说明我们没有重视对方,没有将其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让对方感到尴尬或愤怒。

怎样才能让人感觉“得到了你一心一意的关注”

如果我们首先通过接触来表达对于对方的尊重,那么对方也会更愿意接触我们。

 

第二章 人人都有恋家情结——自我空间心理

即使无家可归的人也想将他们喜爱的地点成为他们自己的领地,他们可以安静地停留在那里。

“自我空间”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的最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还可以构建我们、界定我们、帮助我们形成自我身份感——我属于这里,这是我的空间,我在这里感到自在。对于一些人来说,家庭是中心,它界定了家的特征:我会感到很自在。

自我空间是释放自我感情的实体象征。

为什么很多人习惯于坐同一个位子

我们的情感慰藉(特别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是通过空间的归属需求来实现的,即便是一把椅子,将其认作属于我们自己的,也是一种慰藉。

现代社会的特征是运动、速度和永不停歇(请注意所有大的飞机场在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间的状况),因此对于现代城市中的人们来说,有一种情况就不足为奇了,那就是“自我空间”既不是一个建筑,也不是一块地皮,而是无处不在的移动的封闭空间。我们称之为“汽车”。

为什么总有些地方让我们怀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特定的类型场地取得了神秘的重要性标志——对于城市来说这些地点是深深嵌入了文化价值的象征,并记录着伟大奋斗、成功和胜利的事件,以及人们情感的流露。如纪念碑,公园,牌楼,第一次约会的地方等。

为什么网络上容易出现欺诈等极端行为

我们对道德界限的丢失是丢失了邻里关系的结果。我们的道德观是社会层面的,它源于我们住在社区的经历,以及学着考虑他人需求的经历,特别是考虑哪些不是家人和朋友圈里的人的需求的经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地区对我们道德的形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邻居是我们价值观的试金石。

如果我们想恢复或提到道德水平,最好的做法是重新让人们聚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建立并维持我们互动的地点和空间,让我们能够将彼此看作是同一个圈子的成员。

“网络空间”是另外一个词汇,但是我们不该认为这个词与其他类别的空间有区别。各种方便、有效的数据传输都可在网络空间进行,即便是在现实世界中已建立的友情,在虚拟世界中也可以进行培育和维持。欺诈等极端的行为在网络上泛滥,恰恰是因为网络的使用者不在同一个地点,或许那些人还寄希望于这样的事实,即他们在现实中永远不会相遇。

为什么人们会对故乡有特别的感情

      有几分蜷缩回去的感觉”有着基本的意思家主要是为人们带来身体和感情上的安全与舒适的场所。家是一个空间——也许是唯一的空间,在那里你可以做你自己、你可以愉悦自己、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那里,接受是理所当然的。离婚和亲人丧亡都会扰乱“自我空间”感。

     房子本身很少能满足对“家”的期望。如果我们失去了与社区居民间相互联系的那种感觉,那么我们就丢失了家的感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赖床?

对于许多人来说,床是家的终极象征。“睡在自己的床上”可以让我们想起蚕茧般的安全感,可以给我们带来身体和情感上的安慰,可以让我们恢复或逃避某些东西。对于有些人来说,床是一个独处和隐私的地方,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它是一个亲密和分享的地方。

床是大多数情侣所渴望的地方。对于一些男性来说,性交本身是“自我空间”这个概念的最终表达。

在一个两代人的家庭里,人数越少,家庭气氛上越富有感情。而如果人数很多,家中成员为了逃避,他们对个人空间的需求就更大了。随着人数的继续缩减,房屋的规模需求要比规划者所认为的要大,这仅仅是因为隐私——“自我空间”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多数战争是源于对空间的争夺吗?

当对“自我空间”的需求十分强烈时,这种需求就会引出我们本性里最恶的和最善的方面。战争几乎总是因人们争夺领地而引起的。

如果对“自我空间”的欲望埋没了其他高尚的欲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付出了高额的情感代价。如果我们创造“自我空间”而没有侵犯他人,那么“自我空间”带给我们的是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享受。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买房子

     家庭房屋所有权有助于稳定、增加财富、获得自尊等众多的物质和精神收益,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政府将家庭房屋所有权比例看作是有效反映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指标。事实上,正如欧洲最为富足的一些国家所显示的那样,真正奇妙和起作用的不是房屋所有权,而是安全的住所。

第三章    为什么一些大科学家也会信仰宗教——信仰心理

对某事了解越少,就越会狂热地相信——蒙田《随笔1

我们会寻找各种超出科学的解释,就像我们试图寻找荷尔蒙以外的原因来解释相爱的现象一样。我们希望能有些许的浪漫和神秘,希望成为故事的中心。在大多数西方人的意识中,“宇宙中的偶然事件”并不如“上帝创造了你并爱着你”这个说法更具有情感和说服力。

为什么人们需要信仰

     上帝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特定的实体,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精神理想的事物。一个宗教生活的虚焦点。在非物质领域,人类有着强烈的信奉某物的愿望。迷惑、痛苦和道德隽语的存在,是驱使人们信奉神灵、魔鬼、精灵、图腾道义的原因之一。

     即便是我们之中最不肯相信这些的人也会发现,我们抵制不了对信仰的渴望,似乎人们天生就是信徒,不论这种渴望是通过常规的宗教信仰和仪式实现的,还是完全通过其他一些途径而实现的——比如热诚地相信科学,或者不可理解地相信自由市场固有的完整性,或者强烈地相信无神论。

     无神论在结构上是与其否定的信仰互为相关对立的,因此它必定是一种可以与其否定的信仰相匹配的信仰。

      我们对超自然的神的这种崇拜可以被视为是我们渴望信仰的最大程度的表达——存在着一个比我们更重要、更宏大的事物,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超越时空、永生不朽,它是肉眼所看不到的。如果这个概念被人批驳为偶像崇拜,不同之处只是这个事物是由我们想象或创造出来的,那么他们的这个论断就是神学的论断,而非心理学的论断。在心理学上,我们人类似乎注定要创造一些神灵,来反映出我们的价值和目的,满足我们在情感上和精神上的需求,与我们的世界观相协调,支持我们对“来世”的强烈愿望——不论是在现实或美好的未来,还是在一些虚构的来世中。

为什么宗教能拯救一些人的精神

      有时安慰、慰藉和鼓舞来自于宗教信仰本身,有时来自于有组织的宗教仪式和传统活动。

宗教朝圣者不仅仅是在寻找答案,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也乐于感受宗教仪式中的神圣,其中令人振奋的感觉能帮助他们思考生命中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但真正有思想的人寻求的不是“结果”而是内心的平静。

宗教的存在是为了缓解面对不可知事物的恐慌,这种恐慌有时会成为精神的绝望。我们很难质疑宗教对一些信徒强烈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那些更关注与精神生活质量而非宗教的权术和教条的人。

对于很多信徒来说,宗教和道德是紧密相连。他们认为宗教为他们提升自己的行为准则提供了一个理由。然而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道德准则似乎是一个软弱无力的约束。宗教至多是鼓励人们去过高尚的生活,并希望世界更美好,而非仅仅是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宗教似乎拯救了数百万计的人的精神,否则这些人会因绝望而崩溃。

我们如何生活比我们信奉什么更重要吗

     信仰和疑惑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你不必确信自己是否知道这一点。

     关心他人引发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一面,鼓励了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崇高、怜悯、无私和善良的本质。这样的风气或者精神,使得我们的人格更为完整。崇尚这种完整性的人会称自己为信徒,也有人会称自己为无信仰的人。

当然,人们并没有那么容易地放弃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因为我们对信仰的欲望让我们紧密抓住自己已有的信仰不放。但是当我想到,在所有的欲望之中,这个欲望会带来许多仇视、冲突、争论和紧张关系时,我就会感到很难过。

为什么有些人靠“相信”就鞥缓解病痛

     人时最容易轻信的动物,一定会相信某物:当缺乏好的信仰时,坏的也会让人满足。没有人认为自己的信仰是不合理的,对于信徒来说,信仰虽然是不可具体化,但它就和知识一样具有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一种确信——坚定的信徒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体现出这一点——确信我们已得到优越的、深刻的认识,以及(或者)确信自己较好地理解了超出理性、科学和确定性之外的那些难以理解的事物,这些都是无信仰的人难以做到的。

     认为“未知区域有东西存在”的想法驱使着许多人接受世界上存在超自然力量的观点,他们甚至认为,他们心中还蕴藏着神秘的力量,在等待着下一个“主义”或者“学说”来将其释放。

迷信是一种默认,即承认神秘力量——运气、命运、天命、机会,在世界上发挥着作用,我们应该尊重这些神秘力量。

个人发展运动的群体信仰很可能使你疏远你的家人或朋友。

一些医务人员——包括辅助医学领域里的从业人员,认识到病人的信仰是处方药发挥疗效的关键因素,不论是化学药品还是“天然”药物都是如此。

为什么厂商热衷于做广告

     一旦我们接受了特定的信仰——诸如宗教的、占星术的、政治的或科学的信仰,我们就会不断地去将其加强。我们爱听人们说一些加强自己信仰的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乐于受到信仰攻击,因为保护自己不受攻击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加强信仰的做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信仰加强的效果会体现在我们与所购买的品牌产品的关系上。热衷于豪车广告的观众都是那些车的既定所有者和喜爱者,他们想加强自己的观点,即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拿出那么一大笔钱去买车是正确的。广告在商业界的重要作用就是加强用户的信仰。而将非用户转变为用户所需的花费远远超过广告投入。

     不管信仰有多么强烈,它仍然只是信仰而非知识,而任何种类的信仰都需要得到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存在。参加会议、课程、静修和大型会议,以及在规定的资料范围内进行广泛的阅读,这些都有助于消除疑惑和加深信仰。

我们对加强信仰的需求太过强烈,以至于它通过过滤的方法扭曲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们从自身的角度看世界,因此这个过程加强了我们的既定观点,包括我们的偏见。如果这听起来是循环论证,那么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正在寻找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所有的经历、知识、信念、态度、信仰和偏见——我们的“包袱”,都形成于我们感知和解释世界的过程之中。因此我们的认识也因我们的坚持而充满了主观的感情色彩。

精心选择的认识是我们最为重要的和有效的心理机制之一,可以保护我们的信仰免受不合意愿的挑战。

他们用事先形成的观点去过滤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信息的办法来评判证据,这显然是不对的。“专业的缺陷”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危害,这源于他们看问题时,因专业知识的影响而带有局限性。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怀疑

     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的观点时,我们喜欢将其简单化,因为这样不仅更容易把握,而且还易于相信。

     对于那些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寻求一个稳定参照点的人们来说,原教旨主义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澳大利亚社会分析家理查德·艾克斯勒曾指出确定性的吸引力已成为科学家的一大危害:“从我自身的工作来看,我非常知道科学中的教条和偏见的作用——遵守科学‘共识’以达成一个虚假的一致意见”。

为什么许多人容易依赖“领袖”

      当我们过于期待能有一个领袖来应对我们的无能、不确定或不安的感觉时,这一病毒就会传染给我们。

失望是最直接的结果,因为我们错误地将我们对信仰的欲望寄托于某个领袖身上。我们的崇拜会驱使它们进入某一种角色,让他们感到自己有义务超出合理期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聪明以及更自信。我们太容易忘记的是,那些领袖也是人,他们也会脆弱,有缺点、有困惑以及容易腐败。

“领袖病毒”爆发之后的失望和理想破灭对我们并不只是坏处:我们需要这样的纠正。

在探寻领袖的过程中,我们都受到了政客的鼓励:毕竟,简单的确定性正是大多数候选人想要的感觉,而一旦被选上,他们就希望我们保持真正的信徒角色,不会变化。

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其他人的信仰感到费解

我们也许都渴望相同的东西——信奉某事或某人,但是我们实现这种欲望的方法总是会受制于各人在个性、喜好和偏见上的不同。

因为我们对自己特定的信仰是如此亲密,所以会对信仰的普遍欲望做出回应。毫不奇怪的是,其他人——从他们的个人信仰的角度出发,也会感觉我们的信仰令人费解,是险恶的或非常可笑的。但是他们又需要他们的信仰,就和我们需要我们的信仰一样。

第四章    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对话——联结心理

渴望与自己相联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渴望与他人相联结——以便沟通;

渴望与自然界相联结——以便了解世界。

我们如何与自己交流

对于一些人来说,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冥想来联结我们自己。

与别人“内心”联结的一个途径就是为别人的生活做出深刻而令人满意的贡献,许多销售人员都将其作为一个接近其客户情感生活的方法,或者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方法。

我们还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吗

     在开始了解自己的这个过程中,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审视我们公开的态度与行为——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之间存在的差距。

有建设意义的自省包括完全公开自己的动机、价值和目标。

自我的挑战并非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必定会遇到在态度甚至价值上的一些差异、犹豫和矛盾——这正是人类含义的一部分:我们都是能行走的矛盾体。这是因为驱使我们行动的各种欲望经常会彼此竞争。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我们最为深刻的冲突并不是在我们和他人之间,而是我们内心。

通过自省我们通常会认识到,我们需要去做一些事情——或者自做,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做:我们会承认有很多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我们都无法改变,迟早我们会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属于这类人而不是那类人,我们有这些优点而没有那些优点,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为什么有时与人交流会遇到阻碍

      跟关注而不交流相比,从不去关注的做法更加明智

      有许多原因可以造成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失败,比如当我们带有其强烈渴望去交流的时候,或者当我们因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了很久而认为自己正在交流的时候。

      以下是七个阻碍交流的经典障碍:

1、  如果我自己不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那么其他人也不可能听我说话(互易性定律)。

2、  如果我之前说过了,我不需要再说一次。重复,特别是以唠叨形式的重复,会最

为快速地失去听众。同样,倾听者说“打住”,他的朋友绝对不会原谅他。

3、  如果言谈所表达的信息因我们的语音、语速、音量、手势、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

而被否定,那么交流也会因此而被阻挠。

4、  如果我们说话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想法变得清晰,那么其他人往往会感到自己多

余,并停止与你谈话。

5、  如果有人对与我们交流感到不安——比如焦虑、害怕、受威胁或不信任,那么我

们之间的交流将会很艰难。

6、  如果我们总是谈论我们自己,那么其他人很难找到一个融入交谈的方式,或者找

到一个方法来发现交谈内容与他的关联之处。登广告的人也知道这点,有效广告的其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对消费者说有关消费者的情况和对他们的好处。

7、  如果我们缺少自知,并且不能解决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那么我们不可能清楚地

表达自己。

联结的最大障碍来自我们内心。联结的关键就是接受他人以及尊重他人的观点。

为什么人们在网上交流流畅而见面后却感到尴尬

     不管我们在网络上感觉相互之间的联结有多么紧密,我们都会因缺失一个小的关系网络而无法实现联结的欲望,这一小的关系网络就是通过定期的亲身联系而维持的。

     尽管信息技术革命有着诱惑的吸引力,但它注定会让我们联结的欲望落空。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再办公室里转来转去,相互交谈,有时我们甚至需要一起在茶室的闲谈中“浪费时间”。当我们的工作环境全部都是非人际活动的时候——比如将自己锁定在屏幕中,那么个人释放的需求也相应地急迫起来。

为什么许多城市中人会渴望回归自然

      为什么很多人在自己的房屋和公寓里饲养宠物——狗、猫、金鱼、鸟,甚至是蛇呢?当然是为了陪伴,但也可能是因为动物联结这我们对成为自然界一部分的原始欲望——或许是因为它们象征着农场里的牲畜,或者我们的猎狗吧!

第五章    为什么人们会因为做成了某事而兴奋——自我价值心理

     当被要求时,我大多数都会做出有用的行为,一些人甚至不等别人要求就主动去做。

     善良和慷慨的行为可以在达尔文的雌雄淘汰理论中得到解释:“无私展现出了很多优良品质,比如善良、机智和慷慨,这些都是吸引潜在伴侣的最为重要的品质”换句话说,无私是有吸引力的。

     对有用的欲望不仅仅是功利性方面的欲望——正如“这里有事情需要做,我最好去做”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它同时还表达了我们本质中的一些更为深入和慈善的方面——我们帮助别人并展示自己有用的欲望。

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见义勇为”

如果父母总是帮助孩子收拾东西、为他们做饭、熨(yùn)烫衣服,总像仆人一样地服侍他们,那么父母就不会从孩子那里轻易地得到想要得到的帮助。

有调查显示,如果你身处紧急情况并需要得到帮助——比如在繁华的城市街道,那么得到帮助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人们对有用性渴望的焦点,你需要从人群中选择一个人,并直接对他说出你需要得到的帮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看着那个人,指着他说:“您,就是这位穿着蓝色夹克的先生,我需要您的帮助,请帮我叫辆救护车”。

我们在帮助他人之前需要有一个“社会的证据”即来自其他人行为的证据,以证明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即我们渴望证明我们有用,我们需要这个证据。

为什么有些人退休后会感到焦虑

     当人们免费工作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他们的斗志会减少。因为有偿劳动是我们实现有用欲望的主要方式之一。

     即使一个简单的甚至不值得做的工作也能证明自己是有用的,仅仅是被雇佣这样一个事实也是对自己有用性的有力证明,而从中流露出的满足可以减轻未能找到真正“合适”工作的沮丧。

我们的自尊与我们认为自己有用的自信是紧密相联的。

为什么许多人做完家务后希望得到家人的称赞

     思考是一个有价值的工作,但它只有在被转化为一些听得见、看得到或可触知的事情的时候,才可以被看出来是“有用”的。我们都需要证明自己的有用,在家里,这种证明通常都是以表扬或承认的形式而存在。

为什么做擅长的事情会得到更多的满足感

     渴望有用的另外一种表达,是希望达到一些特定的能力,这些能力被认为是“我的专属”。

有时,人们会说,“我不擅长任何事”。如果这是真的,那也许是一个悲剧。但更可能的是因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才能,或者不能承认自己所做的贡献的价值——这也同样悲惨。

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好为人师”的人

很难看到对有用的欲望的负面效果,但是这种欲望当然会有阴暗的一面,我们所有的欲望都是如此。像大多数其他欲望一样,一旦对有用的欲望失去了控制,它就会变得阴暗——当想成为有用之人的欲望变成控制别人的欲望时,或者当我们确信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别人来说是最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无法自控地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身上。

人性本善吗

     对有用的欲望可以自己表现出来,渴望有用就是渴望世界更美好。

      大多数的工作并不能形成社会的道德基础,但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却可以。我们应对陌生人的方式也许是最能展现我们对民权深灰的责任的一种标志。

      善良、谦恭和尊重,这些都是抵制社会分裂的巨大保障。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王录强 2016-9-2 10:07
学习了,谢谢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23:07 , Processed in 0.0303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