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袁鸿飞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584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2010.9.7

热度 1已有 93176 次阅读2010-9-7 20:02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1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解读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条例》规定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鼓励外商到经济特区投资办企业,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方面更大的自主权。《条例》从法律上宣告了经济特区的诞生,掀开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史的第一页,同时把“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赋予了特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成为特区改革开放的“尚方宝剑”。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在改革探索中的做法,为全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经验。(方兴业)

  【入选事件】

  2

  1980年,“炒鱿鱼”、打破“铁饭碗”,深圳在中国内地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实行双向选择,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和配套制度。

  解读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蓬勃发展,80年代初,深圳经济特区经济成分愈发多元化,这种格局决定了不能再实行国家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1980年,深圳首先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深圳的劳动用工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劳动关系也由政府与工人确立转变为企业与工人确立,企业员工双向选择,在全国率先打破了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炒鱿鱼”一词开始走向全国。(潘若濛)

  【入选事件】

  31981年,深圳国际商业大厦建设推出“工程招投标”方案,开创中国内地工程招投标先河。

  解读

  国际商业大厦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起初打算指定承建单位,后来改为招标方式,让中外建筑企业自由竞争,整项工程的造价降低了940多万元,建设工期从两年缩短为一年半。随后,该方式在全市得到普遍采用,有效加快了特区建设进程。各省市也纷纷在基建工程中引入招投标。时至今日,深圳绝大多数基建工程都采用这种公开透明、高效低价的建设方式。(吴凡)

  【入选事件】

  4

  1981年,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

  解读

  1981年3月10日,经当时编办批准,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宣告成立,从而拉开了中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帷幕,使房产管理从过去的行政性、福利性,走上了专业化有偿服务的管理轨道。

  随后,深圳物管覆盖面从开始的住宅扩大到写字楼、商业楼和工业区,甚至延伸到机场、码头、车站等公共场所。目前,深圳共有1200多家物业管理公司。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说,深圳的物业管理都远远走在全国前列。(孙锦)

  【入选事件】

  51982年,深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被誉为“知名度最高,对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

  解读

  1982年11月22日《深圳特区报》头版,一篇题为《从南山到大鹏湾》的新闻报道,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首次见诸报端。1984年2月24日,这一口号得到小平同志的首肯并开始走向

  全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贯穿上世纪整个8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成为打破思想禁锢、激励人们投身改革开放大业的时代强音。(陈颖)

  【入选事件】

  6

  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渐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

  解读

  198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进行物价体制改革试验。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取消一切票证深圳比全国的时间提前了10年。

  价格改革它标志着深圳坚定地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方向,并成为全国打破僵化的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示范。(王敏)

  【入选事件】7

  1982年,深圳推出工资改革试点,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

  解读

  1982年,为解决外资企业工资分配与传统工资制度相冲突问题,深圳首先选择两家中外合资企业——竹园宾馆和友谊餐厅进行改革试点,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力图合理拉开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克服平均主义弊端。深圳的改革将市场机制引入了工资分配领域,落实了企业工资分配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杨丽萍)

  【入选事件】

  8

  1982年,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正式创刊,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权威媒体和第一大报。

  解读

  1981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深圳市委创办机关报——《深圳特区报》。6月6日,《深圳特区报》试刊首期在铁皮房中问世。1982年5月24日,特区报正式创刊。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深圳特区报》陆续刊发了著名的“猴年新春八评”和陈锡添采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1999年11月1日成立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是我国经济特区最早成立的报业集团。2002年,与深圳商报社合并组建深圳报业集团。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深圳特区报》品牌价值60.37亿元,居151位。(范京蓉)

  【入选事件】

  91982年,国家正式批准了大亚湾核电站项目,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

  解读

  1982年12月13日,国家正式批准了大亚湾核电站项目。翌年,大亚湾核电站厂址选定并获批准——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畔。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进程,也直接促进了我国核电事业从起步到发展的重大跨越,谱写了一曲我国核电事业“春天的故事”。在大亚湾核电站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我国核电品牌,已经走出大亚湾、走向全国,为我国核电事业结出了累累硕果。(陈颖)

  10

  【入选事件】

  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解读

  1983年,当时的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为了推销这一张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当年公司的人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去销售股票。1991年6月25日,中国宝安集团流通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深宝安A(现已更名为中国宝安)

  从深宝安开始,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林彦龙)

  11

  【入选事件】1983年,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深圳,参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解读

  1983年9月15日,基建工程兵2万人集体转业,组成建设集团公司,拉开了深圳对建筑管理体制的探索和实践。

  由基建工程兵改编而成的深圳市第一、二、三、四、五建筑工程公司,以及市政工程公司、市机电设备安装公司,长期担负着深圳的主要建设任务。1993年6月,这些公司相继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有的还成为了上市公司。2005年,特皓、建业、越众、金众四家施工企业(原深圳一、二、四、五建筑公司)分别与振业、长城两家市属国有控股公司签订了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成为了民营股份制企业。(陈震)

  【入选事件】

  12

  1983年,蛇口工业区管委会推行直选改革,在全国引发一场大讨论。

  解读

  1983年4月,蛇口工业区首先在国营直属公司副经理以上的行政干部和助理工程师以上的技术干部约130人中,自行推选管委会成员,实行民主投票。蛇口工业区管委会推行的直选改革,被认为是试水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次创新,对全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争论。《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肯定蛇口的民主化建设具有探索意义。(陈颖)

  【入选事件】

  131983年,《深圳市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出台,深圳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城市。

  解读

  1980年10月,深圳开始在外商投资企业竹园宾馆、友谊餐厅试行劳动合同制。1983年8月,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确定了劳动合同制是特区的用工方向。深圳从试点开始转为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实行企业与员工的双向选择。(杨丽萍)

  【入选事件】

  14

  1983年,《深圳市实行社会劳动保险暂行规定》出台,深圳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合同制职工社会劳动保险制度改革。

  解读

  1982年开始,深圳在新招职工中,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为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制员工养老问题,1983年,《深圳市实行社会劳动保险

  暂行规定》出台,深圳首先对合同制工人的退休费用实行社会统筹,规定在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职工、由企业每月按劳务费的25%,向社会劳动保险公司投保。随后,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广到临时工等各类劳动者,一个覆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今天,深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突破660万人。(杨丽萍)

  15

  【入选事件】1983年,深圳大学经国务院批准创办,成为深圳第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

  解读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首所全日制高校——深圳大学经国务院批准成立,9月开始招生。1996年,深大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深大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深大仅用22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教育的“三连跳”,成为改革开放后诞生的学校中最早取得博士学科点的高校。

  目前已有在校生3万多人,正着力建设立足深圳、面向国际的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一流大学。(秦小艳)

  16

  【入选事件】

  1983年,深大电话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电信运营企业。

  解读

  市政府大胆创新,积极申请取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和英国大东电报局联合成立中国内地首家中外合作电信运营企业——深大电话公司。深大电话成立次年,我市通讯技术设备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区内平均每十人可以安装一部电话,显著改善了投资环境。目前,深圳手机用户达1884万户,饱和率超过150%,位列全国第一。深圳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吴凡)

  【入选事件】

  171984年,“三天一层楼”国贸大厦成为深圳城市标志“深圳速度”被载入史册。

  解读

  1984年3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正在建设中的深圳第一高楼国贸大厦,主体工程建设速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建筑史上新纪录,堪称中国超高层建筑史上的奇迹,国贸大厦因此成为深圳特区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标志;而这一建筑奇迹也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享誉中外。(王敏)

  【入选事件】

  18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解读

  1984年,作为当时重要的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关注的焦点。当年1月24日,邓小平首次来到深圳视察。视察结束后,他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的这次视察,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李舒瑜)

  【入选事件】

  19

  1984年,“孺子牛”雕塑在深圳市委大院落成,这座铜雕成为深圳建设者开拓创新精神的象征。解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市委决定在市委市政府大院建一座最能代表深圳建设者开拓精神的雕塑。1984年7月27日,由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潘鹤创作的“孺子牛”雕塑落成。

  这座雕塑原坐落在市委大院内,1999年,深圳市委通过决定,将“孺子牛”铜雕整体迁到了大院外大门口的花坛上。同时,办公大院围墙后退10米,为深圳老百姓献出一块绿地。今天“孺子牛”雕塑已成为代表深圳精神的标志性景观。(李舒瑜)

  20

  【入选事件】

  1984年,深圳电视台成立,标志着深圳本土电视事业的开创。

  解读

  1984年1月1日,深圳电视台开始试播自办节目,并且拥有自办节目的专用频道。深圳广电事业突飞猛进,2004年6月28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并逐步形成了广告产业、网络传输产业、内容产业、新技术新业务产业四足鼎立的产业结构。2009年,广电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21亿元,同比增长17%。(翁惠娟)

  21

  【入选事件】

  1985年,深圳创办科技工业园、科技商品交易所,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解读

  1985年,深圳科技工业园奠基,市政府与中科院合办的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亦同时成立。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深圳科技工业园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996年9月,深圳高新区宣告成立,园区面积扩大到11.5平方公里。25年来,高新区从原来侧重于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到官产学研环环相扣、体系完备的产业链聚集区,每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田然)

  22

  【入选事件】

  1985年,深圳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为中国内地建立规范化的外汇市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解读

  经国家批准,1980年10月允许通过中国银行及其分行进行外汇调剂,这标志着我国外汇调剂市场雏形已经产生。1985年底,首先在深圳经济特区陆续设立了外汇调剂中心,为我国继续培育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开辟了新路。(吴凡)

  23

  【入选事件】

  1985年,华侨城开始筹建,拉开了中国内地“主题公园”建设序幕。

  解读1985年11月11日,华侨城集团公司成立。华侨城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中央企业。经过25年的开发建设,华侨城形成了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房地产及酒店开发经营及电子及配套包装产品制造等三项主营业务,截至2009年底总资产近500亿元。华侨城已建设了10个大型主题公园。(蔡良焕)

  24

  【入选事件】

  1985年,《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暂住证制度。

  解读

  1985年,《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暂住证制度。从此,配合收容遣送制度,暂住证成为深圳警方社会治安管理的有力抓手。2003年,广州孙志刚事件发生后,收容遣送制度废止,暂住证退出历史舞台。(陈震)

  25

  【入选事件】

  1985年,深圳市保安服务公司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市级保安服务公司。

  解读

  1985年1月9日,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保安服务公司正式成立,直属深圳市公安局的领导和管理。目前,深圳共有保安员逾20万,他们在维护客户单位安全、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震)26

  【入选事件】

  1986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率先探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新路。

  解读

  这项规定意在推进特区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规定出台后,赛格集团公司、建设集团公司、物资总公司等6家市属大型国营企业成为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市政府向这6家企业派出董事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其后,股份制企业在深圳乃至全国发展迅速。(王晓晴)

  27

  【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成立,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解读

  1987年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市属企业国有资产,具有管理、监督、投资等方面的职能。在实际操作中,市投资管理公司以股东身份参加参股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施行财务监督,保护国有资产和加快国有资产增值。2004年,撤销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深圳市商贸投资控股公司,以新设合并的方式组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王晓晴)

  28【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率先放开土地市场,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

  解读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拍卖一宗土地编号H409-4、面积8588平方米地块50年使用权。这是土地使用权在国内第一次作为资产进入市场,被称为新中国建立土地使用制度后的“第一场革命”。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草案》,修改原有条款,为全国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王敏)

  29

  【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鼓励技术入股、兴办民营科技企业,由此催生了华为等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

  解读

  深圳率先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技术要素入股和参与分配,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奖励措施。政策措施的出台催生了深圳第一批草根创业潮,华为、中兴等均创立于这样一个产业背景。(陈颖)

  301987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证券公司。

  解读

  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1985年1月开始试运营。2001年,特区证券增资扩股至6亿元从而成为一家综合类券商,后更名为巨田证券。2006年10月13日收市后,巨田证券经纪业务及所属证券营业部被招商证券托管。至此,国内第一家证券公司退出市场。(林彦龙)

  31

  【入选事件】

  1987年,“招商银行”在深圳挂牌,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企业自办股份制商业银行。

  解读

  招商局出资创办了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打破了当时国内金融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僵局,拉开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幕。23年来,招行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如今总资本超过130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李焱)

  32

  【入选事件】

  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第一家公开上市交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解读

  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由国家、企业、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的诞生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里程碑”。1988年3月,深发展由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代理上市,成为中国“第一股”,编号为“000001”。(李焱)

  33

  【入选事件】

  1987年,沙头角保税区成立,成为中国内地首个保税工业区。

  解读

  如今,深圳已有沙头角、福田、盐田三个保税区,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区内设立了1500多家企业;保税区的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多年占深圳总量的10%以上。 (饶洁)

  34

  【入选事件】

  1988年,《深圳经济特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台,“房屋是商品”观念开始从深圳走向全国。

  解读该方案基本目标是“实现住房商品化”,并明确提出产权问题,“房屋是商品”的观念开始从深圳走向全国。此后,深圳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住房制度改革,解除了安居房的产权约束,使业主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房屋产权;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饶洁)

  35

  【入选事件】

  1988年,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成立,其所在的华强北商业街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解读

  1988年3月,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组织生产资料配套供应的赛格电子市场开业,由来自全国的160多家厂商和10家港商,以自营自销、联营代销的方式经营。华强北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并辐射全国。(潘未末)

  36

  【入选事件】

  1988年,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保险机构。

  解读

  平安保险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也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首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截至2009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9357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917亿元。2008年开始,中国平安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并成为入选该榜单的中国内地非国有企业第一名。(吴凡)37

  【入选事件】

  1988年,深圳经济罪案举报中心成立并在市检察院挂牌办公,此举在中国内地属首创。

  解读

  在考察、借鉴香港廉政公署举报中心运作机制的基础上,1988年3月8日,中国内地首家举报中心——深圳市经济罪案举报中心正式挂牌,受到中央肯定。同年6月,国务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和监察机关都要成立举报机构。该中心先后三度更名,现名为深圳市检察院举报中心。 (石义胜)

  38

  【入选事件】

  1988年,国际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在深设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

  解读

  公司成立后,主要开展房地产咨询业务。到1989年的3月份,国际地产开始盈利,并通过报纸广告的方式发布房源信息,开始二手房交易业务,作为当时惟一的政府授权成立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国际地产在深圳三级市场上吸引了大量的买家和卖家。(饶洁)

  39【入选事件】

  1988年,《深圳经济特区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城市率先确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思路。

  解读

  暂行规定中所称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主要指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通信、信息技术、新型材料、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节能新技术等。现在,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44家,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亿元,国内专利申请量42279件。(王晓晴)

  40

  【入选事件】

  1989年,深圳创立内地首个义工团体“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成为最温暖的口号。

  解读

  1989年,在团市委组织下,19位热心人士通过一条热线,开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特区建设者提供倾情帮助。1990年6月6日,由46名义工组成的“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在民政局注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1995年,“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更名为“深圳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目前,我市注册义工已近20万名。(周元春)


路过

鸡蛋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1 19:30 , Processed in 0.0292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