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黄少坚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517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对我国彩电企业制造能力与绩效的重新认识与评价

已有 50212 次阅读2009-5-31 16:25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对我国彩电企业制造能力与绩效的重新认识与评价

(湖南商学院 黄少坚)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彩电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的担忧,从技术创新经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我国彩电制造业的制造能力。本文认为我国彩电制造能够紧跟技术变迁的步伐,表现出很强的制造能力与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在由模拟技术向数字化转变、CRT彩电向FPTV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彩电厂商基本上抓住了技术变迁的机会窗口。彩电业不仅为我国经济起步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为我国消费者创造了大量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我国社会的福利。如果能够在新一轮竞争之中迎头赶上将会成为一个用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认同品牌的最有前景的一个行业。

关键词:彩电   制造能力  创新  评价

 

0 引言

我国彩电制造业没有掌握本行业的关键技术,如视音频处理芯片、液晶模组设计的与制造,这是确实的。因此,将中国彩电制造业贬为为上游零部件研发为主的跨国公司的工厂,甚至企业的领导者也表现出同样的心态。这种忧患意识的目的自然是好的,内心渴望我国彩电制造业能够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彩电企业三十年自身发展的努力所做出的成绩,尤其是对国民福利的增加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的先导作用,即使是技术开发与生产制造能力方面也是取得了跨越式的提升。可见,对我国彩电制造业尤其是R&D活动的能力与绩效需要重新认识与评价,这样对该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与促进作用。

1 关于创新的基本理论

首先,我们很容易将创新等同于发现与发明。其实这是误解,熊彼特第一次将发明与创新区别开来,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创新来源于发明,以此对企业的要求就是要有专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我们知道爱迪生是一位拥有很多专利的发明家,可是在将这些具有专利的发明商业化时他却是一个失败者,最后从生意场上被赶了出去(Drucker,1985,12-13)。其实,创新的目的在于将研究发现转变为实践,这就创造了德鲁克所说的“有目的,集中在产业经济和社会潜能方面的变化”(Drucker,1991.9),并且产生了竞争优势(Porter,1990,74)。一个可专利化的发明一旦进入商业领域,变成产品进到顾客手中,就使它实现了从发明到产品的转化(Harryson,2004,19)。

熊彼特对创新进行了专门研究,他的观点认为创新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并且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熊彼特的贡献导致了学者对创新的重视。无论是古典经济理论家还是新增长理论学派,尤其是以这些学派的对立面出现的创新经济学、技术变革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对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运用新的范式重新解释企业,解释核心能力、解释增长,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的武库。这些新的流派一大特点就是对于经济实际层面的理解与把握,使经济学从理想走向现实。这一过程中“创新”就成为关键性的概念。熊彼特(1951)提出,创新就是把跨专业或边缘技术联系起来实现发明和核心新技艺的结合的艺术。认为它的有效性并不是靠研究开发组织的专业化任务来保障的,而是通过战略计划、采购、市场化、工程和生产巧妙地结合来实现的。DeschampsNayak199240)认为,创新是“引入有用的改变”,而KlineRosenberg(1986,275)称之为“创造新事物并使之市场化”,这样就将市场化引入创新概念(Harryson,2004,19)。总而言之,研究的目的是发明,这是科学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成功的开发产生了创新,即发明的生产、推广和商业应用。

基于以上认识,创新的真谛就是如何快速地整合发明资源,使之转化为市场所需的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创新的重点不应该主要放在新的原理的发现,新的理论的解释上,这是上游科研机构、基础研究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一个国家的发现、发明对企业创新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更关键的是对贴近市场的产品开发能力的培养。在技术迅速变化的年代,创新的节奏加快,产品寿命缩短,一个公司的竞争成功主要是看其能否又迅速开发及将成功的创新推广的能力(Harryson,2004,4)。如果大家认同这个观点,那么,对我国彩电业的创新能力的认识与评价是否应该换一种思路?

2 中国彩电企业制造能力与绩效

1)彩电业的对社会经济、福利增长的贡献

彩电制造产业是我国最成熟的一个产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放松管制以来,该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彩电企业可以说几乎是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展开了竞争,我国企业在没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背景下,依靠我国广大的市场以及经营管理才能创造了竞争优势,以对渠道的管控能力、生产制造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产品营销能力筑起了堡垒,从1986年开始取代日本企业成为世界电视机生产大国,一直到今天仍然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可以说,从1986年开始到2008年,20多年来无论世界彩电技术如何发展变化,我国企业以其低成本制造始终占住产量第一的头把交椅。外国产品几次企图争夺国内市场主导权,但是都被国内彩电以其断臂扼腕的气魄给压下去了。从1978年开始,累积到2008年总共生产了8.4亿台电视机,彩电产业的激烈竞争不仅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个2000亿的产业,使彩电业成为罗斯托式起飞产业带动了其它产业的成熟与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1995年到2008年我国彩电产量量与出口的数据,从图1-1可以看出,我国彩电生产销售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增长的幅度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长。

 

 

 

 

 

 

 

 

 

 

 

 

 


1-11995-2008年我国彩电产销与出口增长趋势图

 

从社会福利增长的角度来看,因为我国彩电业的发展,使我国消费者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我国城镇居民每百户彩电拥有量133.4台,这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而彩电价格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的进步不断下降,消费者是最大受益者。图1-2反应的是1995年至2001年我国21寸彩电的价格变化趋势。

 

 

 

 

 

 

 

 

 

 

 

 

 


1-21995年至2001年我国21寸彩电价格变化图

 

也正是价格的降低,使我国彩电迅速地由生活的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的商品,消费者得到了最大的消费者剩余。这反过来有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彩电制造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起步的先导产业起到了引领作用,也是使消费者获得最大实惠的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彩电业制造能力与绩效

中国彩电企业最早进入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行业之初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到1993年国家解除管制,先后引进彩电生产线104条,上百家彩电制造企业在失去国家保护的基础上,与日韩为代表彩电巨头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彩电行业产业不断集中,到今天形成了海信、长虹、TCL、康佳、创维、海尔等为市场主流的产业格局。跨国公司即以三星、索尼、LG、松下、西门子、飞利浦等主流的品牌一直与我国国产品牌进行市场的争夺战。我国企业在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下,没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尤其是技术开发管理能力不足的企业经不住国际巨头以及国内技术领先者的打压,很多地区性品牌被迫退出市场,或者被大企业所整合、兼并,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国彩电企业整合最活跃的时期,到今天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我国彩电企业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强大品牌优势的背景下能够站得住脚,不仅仅在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是在技术创新以及整合资源快速将技术转变为市场需要的产品的能力、生产制造能力、渠道管理与应变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建立了核心优势。所以,30年来我国彩电制造商能够紧随产业技术变迁而发展。

我国在1995年进一步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展开R&D活动给予财政金融税收的政策。同时鼓励技术改造与产品、工艺创新,国家对技术中心进行年度认证评价,设立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创新研究等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基金,支持企业的R&D活动。这就是我国彩电产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强化技术开发能力,逐步掌握彩电制造的核心技术。图1-3是我国几大家电企业的专利情况,说明我国家电企业重视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

 

 

 

 

 

 

 

 

 


1-3,截止到2007年我国家电企业专利数量

以上数据来自于钱眼网,对我国主流家电企业申请专利的数据的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最少的创维共申报专利654件,其中发明专利246件;最多的海尔申报专利4943件,其中发明专利718件。自从2006年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来,企业加强了专利的保护与管理,2008年海尔专利已经达到8795件,国外申请专利42件。这与世界巨头相比是存在很大差距,如汤姆逊100年以来共拥有专利技术34000多件,索尼、三星都是3万多件专利。但是,我国企业是在1985年我国专利法正式实施后才有专利申请的,时间不长,但是申报专利数量确实递增的,说明我国企业在产品技术开发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而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型过程中,我国企业一直走在前面,数字电视制造专利的申请数量,我国超过了外国,具体数据见图1-4所示.

 

 

 

 

 

 

 

 

 

 

 


1-4,数字电视制造专利数量中外比较

 

从图1-4中可以看出来,我国数字电视研究与技术开发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专利申请共64项,超过了美国、日本、韩国。我国还建立了数字电视标准,并且成为国家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全球四大数字电视标准之一。如果没有彩电制造厂商的持续的R&D的投入,如果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企业很难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我国产品升级换代速度非常快,从球面彩电到纯平彩电我国是20年,但是从CRT显像管彩电到FPTV(平板电视)我国只用了4年时间。每一次技术革命,我国彩电都是最先引爆市场,实现快速转型。我国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基本上是6-12个月,这个速度是从研发到生产到市场一个系统整合、协调才能做到,而且能做到新产品的快速普及,平板电视我国只用了4年时间就超过了CRT电视成为市场主流,这个速度也是惊人的。图1-5是国际

1-5  2006-2008中國大陸按TV品牌廠商區域別LCD TV出貨量比率

 

权威机构Displaysearch20094月份发布的中国大陆主要彩电厂商LCD平板电视2006年到2008年的出货量,大陆厂商占住巨大优势,市场份额在50%以上,最高达到80%。而且我国彩电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向核心零部件制造延伸,如海信、长虹等投巨资建立LCD模组以及音视频芯片的研发生产。这样迫使上游厂商进一步降低模组与芯片的价格,从而降低整机制造的成本。

从以上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等综合能力来看,我国彩电业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从没有专利到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学习能力以及将技术变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也就是创新管理能力,我国企业已经具有较高水平。在我国主要家电制造厂商都建立了整体技术创新的业绩评价体系,从整体上对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业绩评价与激励,这样整合资源,系统协调,迅速将客户需求转化为技术创新要求,技术开发却能够迅速满足客户的要求,这种贴近市场的产品开发能力正是中国企业核心的制造技术能力。因为,拥有了这种整体的开发能力,所以能够跟上技术的进步,甚至在新技术的迅速转化方面领跑世界彩电市场。

3)彩电业制造能力的不足

我国彩电制造业尽管取得了不斐的业绩,包括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快速的技术产品产业化的能力。但是我国彩电制造企业对R&D活动的投入还是不够的,无论从投入的费用,还是从专利申请方面来看,还是从核心技术的掌握来观照,我们国家彩电企业长期对R&D投入不够,前一些年大型厂商包括长虹、海信、TCL等技术开发队伍一般在150人左右,每年忙于应市产品的开发,产品线很宽,一般都有几十个机型,几百个型号。对于核心技术、上游关键零部件研究很少投入,这虽然有国际产业分工的原因,但是作为拥有资金实力与人才优势的彩电巨头们,最主要的失误是在战略选择上的失误,其中包括技术方向的把握与战略的抉择上。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但是当技术变革的机会窗口向我们敞开的时候,我们的反应还是要缓慢一步。

1998年海信就预见到数字电视将取代模拟电视,液晶、等离子电视将取代CRT电视。但是作为企业战略,海信重点在如何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机顶盒的研制上,却不能够对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新显示器以及音视频处理芯片进行研究。一直到进入21世纪后,数字电视进一步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趋势后,才介入上游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2001年决定进入音视频芯片研究与制造领域,到2005年开发出第一块芯片;2005年才研究液晶模组并建立生产线。这种尝试带来的产业格局的变化是巨大的,既对上游产业形成压力,又对竞争同行形成压力,这两种压力下促使上游厂商加快研发速度,并且降低元器件的价格,从而使生产厂家节约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也使得同行业竞争对手纷纷投资上游产业,如长虹、康佳、TCL等投资LCD生产线。

总体上看,我国彩电制造企业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在核心技术开发方面,我们不如西方企业那样执着地追求发明创造,在整合资源上我们不如日韩企业那样能够将世界发明为我所用,开发将其快速产业化从而获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我国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研发、产业同盟、与技术研究机构的合作等方面我们仍然不如日本韩国企业。日本企业为了加快开发的速度与获取专利技术,对同一个项目组织几个小组同时开发,展开竞赛来刺激研发能力的提升,这方面堪称世界第一。我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学习日韩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如何整合资源,从寻找技术诀窍向寻求合作者转移,是我国技术追赶的一个关键战略。

3 全球化背景下的研发的新特点以及我国企业的对策

Harryson(20041)认为,今天的研究开发的成本和难度都增加了,技术变革速度加快和产品市场上寿命缩短。技术开发的领导面临的是四个方面鲜明特点的工作环境。这些特点是:(ⅰ)变革加快;(ⅱ)市场全球化;(ⅲ)用户越来越挑剔;(ⅳ)技术的进步。因此,现在的挑战是要在技术的深度和快速地能够满足用户日益提高需求的产品(服务)投放市场之间达成平衡。这种变化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不难看出,像通用汽车这样的百年企业因为技术战略选择失误而面临绝境,克莱斯勒这样高档车的形象代表居然也在金融危机下申请了破产保护。因此,贴近市场需求,迅速地高质量地合理性价比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19世纪末形成20世纪达到顶峰的的西方研发模式,专注于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依靠内部技术迎接创新挑战的战略,把注意力集中于是自己的技术越来越专业化,想借此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的传统型技术领先战略已经被“拴住了”(Harryson,2004,1)。相反,日本企业却另劈蹊径,从“寻找技术诀窍”转向“寻求合作者”,将注意力从只管内部专业转向通过合作关系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来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产品快速产业化的能力,却成为市场的领先者。日本的佳能、索尼、丰田就是这种模式的非常成功的典型。

新的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战略的转移,从单纯地依靠自身力量开发产品到整合全球资源,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来开发产品。我国企业提升技术开发能力重点是建立以下六个方面的核心能力:

①建立技术诀窍的共享机制。作为技术研发不是单纯有技术部门完成的,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研发、生产、市场、质量、采购、技术管理等各个部门。如何使技术信息不但在业务组内更重要的是在业务组之间建立共享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迅速地共享知识、技术与信息,才能在组织内部达成一致,才能尽快理解技术诀窍,才能尽快扩散现有技术,才能将技术变成产品。

②建立整体绩效衡量系统。参与技术创新的单位都需要纳入技术创新的业绩考核范围之内,可以说,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没有考核也就无法激励。因此,作为一个系统成功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类人员都必须纳入到创新的考核体系之内。这样就不会孤立技术人员,新品研发也就变为公司的战略任务,通过激励与考核鼓励合作与集体,强调整体效果,这样才能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③建立熊彼特式的“创造性破坏”的体制。技术研发往往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因此,一个公司一旦建立了主导设计就很难改变既有的技术路线。如IBM大型机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时,很难对小型个人PC机产生兴趣,结果落后与其他企业。但是,当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企业已经晚了几步,最后不得不实施“银湖计划”,组建团队闭门开发2年才突破原来的路径。而日本企业在这一个方面是最成功的索尼的MD与佳能的薄膜晶体管都提供了不仅和本公司自己产品竞争,而且是整个产业过时的产品的开发。

④建立跨行业学习,实现多重能力与复式知识的体制。日本企业不仅对于高级的技术开发人才,要求具有跨行业学习掌握复式知识的能力。即使是一线生产的工人也要求他们成为多技能工,以应对产品生产的变化。我国研发部门很少具有换岗、轮岗的体制,不变化岗位很难学习新的知识,因此,各部门岗位互换可以培养人才的多重能力,而创新往往需求多方面的才能的融会贯通。

⑤建立合作结盟、人才流动的技术开发体制。我国企业在寻找合作方面现在有很大的进步,很多企业在高校建立研究院,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合作研究开发。我国企业已经在全球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资源,整合为我们的技术专长。但是,这种合作还不是全方位的,合作的投入、深度、广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在合作过程中如何学习、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处理利益关系,如何处理产权关系等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提升。

⑥研究开发需要将可制造性与顾客需求放在首位。事实上,企业确实是一个最好的知识转换的载体,一方面联系着研究开发见长的科研院所,一方面与客户直接面对面,能够把握顾客的真正需要。因此,可以克服科研院所的制造性差与远离顾客单纯追求技术实现的不足。企业研发就是要实现技术的产品化、商业化,如果企业拿出了客户不喜欢、不需要的产品,那企业连开发成本都回收不了,研发也就很难继续下去了,更不要说赢利。因此,将可制造性与顾客需求放在首位这是优秀公司技术开发的战略。

4 结论

也许学者、专家会因为我对我国彩电制造行业的看法表示怀疑,但是,只要理性地看待我国彩电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它的绩效,我们就会感到彩电制造业的努力对中国制造所做出的贡献。本文认为我国彩电制造能够紧跟技术变迁的步伐,表现出很强的制造能力与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在由模拟技术向数字化转变、CRT彩电向FPTV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彩电厂商基本上抓住了技术变迁的机会窗口。彩电业不仅为我国经济起步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为我国消费者创造了大量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我国社会的福利。如果能够在新一轮竞争之中迎头赶上将会成为一个用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认同品牌的最有前景的一个行业。

 

参考文献:

1.西格法德·哈里森,日本的技术与创新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第一版。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电子书,www.book118.com

3.数据来源:Displaysearch公司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4 04:38 , Processed in 0.0298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