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马剑冰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100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小姑娘,小姑娘”——说话的艺术(1)

已有 130021 次阅读2009-9-8 09:49 |个人分类:营销实战|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我没忘记,你忘记我,连名字你都说错,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不好过……看今天你怎么说?”我们60后是伴随着邓丽君的歌声长大的,这首“你怎么说”不仅影响了我们这代人,而且影响了70后乃至80后。今天我不和大家讨论邓丽君,而要和大家谈谈关于说话的艺术。

“小姑娘,小姑娘,小姑娘……

 “哎!”

“倒茶。”

(半天没来)

。。。。。。

“小姑娘,小姑娘,小姑娘”

“来了。”

(半天没来,好长时间才来)

“买单。”

(好长时间才拿着账单来)

。。。。。。

这是昆明餐馆里客人对服务的小姑娘的吆喝声以及小姑娘们的回应方式。

尽管客人喊破了嗓门,效果却实在不敢恭维,奇怪的是这样的对话模式每天都在发生。笔者有意思考了效果不佳的原因,原来是“小姑娘”这个昆明人专门用来呼唤服务员的专用词,对那些服务的小姑娘早已“审美疲劳”。

“小姑娘”对服务生来说=麻烦,所以能拖就拖。

如果,我们换种对话方式,再看看效果:

“妹妹。”

“哎!”

“我们可以喝水吗?”

(小姑娘偷笑)

“当然可以。”

“我知道你忙,不好意思麻烦你,茶壶在哪儿,我们自己倒,好吗?”

“大哥,你客气了,怎么能麻烦你,我马上给你倒。”

。。。。。。

“妹妹。”

“哎!来了。”

(听到“妹妹”的喊声,小姑娘跑得可利索了)

“我们可不可以给你们钱了。”

(小姑娘更是偷笑)

“哎呀,怪不好意思的,您稍等,我马上就拿单子来。”

(顺利买单)

出门,小姑娘还不忘说一声:“大哥,您慢走。”

。。。。。。

为什么同样的要求,表达方式不同,效果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理由一:

这些小姑娘们,多半来自偏远的山区或乡下,来到城里打工,日子很艰辛,缺乏关爱和温暖,你称呼她“妹妹”,会给她一种如同遇见亲人的暖意,和那些吆喝“小姑娘”的客人相比,你更有亲切感。

理由二:

“倒茶”“买单”之类的词语对她们来说实在厌倦,而你却说“我们可不可以喝水?”“我们可不可以给你们钱了?”你的语言有明显的、善意的差异性,用学术语言就是“差异化行销”。关键是,你的话语是商量的语气,而非命令,听着顺耳。

理由三:

你很尊重她们,你首先考虑的是“她们很忙”,所以你愿意自己倒茶,你有体恤之心,将心比心,小姑娘的反应如何呢?

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去一家大排档吃饭,这家餐馆的凉鸡十分可口,生意也因此好的不得了,当然,环境卫生也一塌糊涂——地下到处都是鸡骨头。好不容易找了个桌子,看看地下狼藉一片,同事就喊:“小姑娘,拿扫帚来扫扫。”结果,五分钟没人搭理他,我说:“你看我的。”

我找了一位小姑娘问:“妹妹,请问咱们餐厅的扫帚在哪儿?”

“干嘛?”

我接着说:“我知道你们生意很好,你也够忙的,我想帮你扫扫鸡骨头。”

结果,刺溜一下,小姑娘跑了。

同事就说:“老马,看看,跑了不是?”

我说:“你等着吧。”

果然,不到半分钟,小姑娘拿着扫帚飞快来到我们餐桌旁,刷刷地打扫起来,扫得干干净净的。

有趣的是其他桌子的人喊死,她还是那套懒洋洋的拖延战术。

尤其是销售工作更需要语言的艺术,我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个推销员的时候,有次陌生拜访了一个客户,当然,他还是用对待其他推销员那套的言语驱赶我,并且还说:“我真烦你们这些推销员,快走,我没时间和你们罗嗦……

我看他桌上放着金庸的小说,我知道没时间是他的借口,喃喃自语:“嗨,又是一次伤害。”

“快走吧。”

我接着说:“先生,你今天对我有点残忍。”

对方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嗨,没这么严重,不好意思了。”

我问:“先生,我想这种残忍是因为我们很陌生造成的,我能理解,我想知道如果我们下次再见面,你还会这样残忍地对待我吗?”

对方不好意思地说:“嘿嘿,一回生二回熟嘛,我也不是不讲道理的那种人。”

随后,我就离开了。

我知道他根本不忙,于是,一刻钟后我又去了他办公室,把包一放,对他说:“我们第二次见面了!”

对方忍不住笑了:“真有你的!你和别的业务员真不一样。”

“那是,顶尖的业务员从来都不轻言放弃。”

。。。。。。

古语说得好:“曲径通幽”。要达到同样的目的,你可以换种角度思考(最好从对方了乐意接受的角度思考),还有你的表达方式要与众不同,有点幽默色彩就更靠谱了。

要想有效果吸引你的顾客,看今天你怎么说。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回复 王云682 2009-9-8 10:31
学习
回复 王亮 2009-9-8 11:23
一点改变,两重天!营销需要思考
回复 陆东华 2009-9-8 12:01
以心换心 一句话 就可以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回复 马剑冰 2009-9-8 12:39
谢谢
回复 马剑冰 2009-9-8 12:39
柳暗花明
回复 马剑冰 2009-9-8 12:40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回复 范贵海 2009-9-8 14:06
范贵海:学习语言的艺术
回复 李凯860 2009-9-8 15:59
马老师你太有才了!
回复 马剑冰 2009-9-8 17:15
共同分享。
回复 马剑冰 2009-9-8 17:16
凯凯过奖。
回复 钟云玉 2009-9-9 17:23
学习了
回复 曹立峰1978 2009-9-11 18:21
学习!
回复 田流烟 2009-9-15 14:58
语言是销售的灵魂!
回复 马剑冰 2009-9-15 22:12
所谓“一语暖三冬”。
回复 刘庆 2009-9-30 10:12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销售人员要想出类拔萃,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怎么说话,怎么说好话。
回复 马剑冰 2009-10-7 08:43
所谓一语暖三冬。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8 16:54 , Processed in 0.0312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