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成运伟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9962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湖北油菜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已有 79315 次阅读2009-5-22 21:46 |个人分类:农知吧|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前 言   

    油菜是重要的植物油来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油菜也是一个产业,涉及到农民,科技工作者,个体户,企业,贸易商等利益相关者,油菜产业的做大做强能够成为人们收入的重要来源。湖北省作为我国最大的油菜产区,其产业竞争力将关系到我国油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科学客观地评价湖北油菜产业竞争力,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一直是学术上的热点,也是难点。它以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重理论等六大理论为基础。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迈克尔·波特(1990) 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理论”,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由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次要因素共同决定。Lourdes Moreno (1997) 采用西班牙14 个制造业分支产业1978—1989年的数据,建立Panel Data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在部门间有很大差异,非价格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起显著作用,特别是技术进步和广告对出口额的提升作用显著。Edamaven and kennath(2001)在文章中建立了一个区域空间模型分析影响尼日利亚油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考虑了不同区域之间交易成本的差异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沈琼(2003)采取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2003年我国油菜各产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现我国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低下,大部分油菜产区技术和规模均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导致实际单产远低于潜在水平。同时还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如区位商方法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法赋权,模糊数学评价法,标准离差分析法等。   

    一、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 湖北省油菜生产情况   

    油菜是湖北省最具有优势的大宗农作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总产量和优质度率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2004年总产量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20万吨。目前湖北省油菜面积和总产量占长江流域地区的1/5,占全球的1/18,该省有84个市(县、区)888个镇(乡)的21800个自然村种植油菜。 湖北油菜种植区域极广、面积较大,按地理位置划分,有三大油菜种植区域。   

    一是沿长江流域市县地区。长江流域市县有恩施自治州、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武汉市、鄂州市、黄石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咸宁市,油菜种植面积达67万公顷,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56%,是湖北最大的油菜种植区域。二是汉江流域。汉江流域沿途市县有十堰市、老河口市、襄阳县、枣阳市、宜城市、南漳县、保康县、沙洋县、京山县、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汉川市,油菜种植面积40万公顷,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34%,是湖北第二大油菜产区。三是鄂北产区。鄂北产区有随州市、孝昌县、大悟县、安陆市、云梦县、应城市,油菜种植面积12.5万公顷,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10%,是湖北第三大油莱产区。   



    (二) 油菜加工企业状况   

    湖北近几年油脂工业发展迅速,2002~2005年三年总量间共新建油厂10个,扩建、改造旧油厂20个,油料年压榨能力已达到300万吨。以湖北天颐科技有限公司、中粮祥瑞粮油工业(荆门)有限公司、湖北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巨星粮油有限公司、湖北荆门洪森实业有限公司、华泰植物油(武汉)有限公司、武汉中植新元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当阳市金龙油脂有限公司,湖北华益油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等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科含量高、加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油厂,取代了往日设备旧、规模小、效益低的油厂。湖北省内的油厂在由粗加工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本省的小包装油品牌和优质蛋白油粕将涌向市场,成为客户的抢手货和油脂、油粕市场上的亮点。   

    (三) 科学技术水平   

    湖北省是我国油菜研究中心,在武汉市设有两个国家级的优质“双低”油菜科研育种机构:一个是华中农业大学油菜研究室,以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为首的油菜育量、含油量、播种面积逐年提高,受到了油菜种植农户、油菜籽加工企业的欢迎;另一个是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以所长王汉中专家为首的油菜育种队伍,培育、推广了中油杂系列和中双系列优质油菜种子,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长江流域和汉江流域广为种植。   

    近年来,在深加工技术方面,华中农业大学吴谋成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进行,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双低油菜籽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成的“菜籽粕(皮)中饲用浓缩蛋白、植酸、菜籽多酚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成果,这项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湖北省双低油菜饼粕深加工研究取得突破,在国内首次建立水溶剂分步提取制备多酚、植酸和饲用浓缩蛋白的先进工艺,成功地从油菜菜粕和籽皮中提取出浓缩饲料蛋白、植酸系列和多酚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四) 社会化服务方面   

    油菜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为满足油菜及其加工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的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服务。销售服务是国家经济技术服务机构体系的瓶颈因素。   

    湖北油菜籽购销市场很大,参与油菜籽购销业务的人数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约有2万人从事油菜籽的购销业务,但具有实力和达到一定规模的人数不多。其队伍结构是:粮食系统改制和改革后的粮食收储公司、国有粮油购销公司、国有粮库等;油菜产区乡镇、村粮油门市部,工商部门注册的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从事第二职业的在职人员及其他行业工作人员。   

    在龙头企业产业化方面,企业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优势,建立社会化服务网络,与农户处于一个良性互相连动的状态。例如,沙洋采用优惠的政策加上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巨星、环星、民福等县外油脂加工企业,油菜籽加工能力从2万吨提高到了30万吨。依托龙头企业,以实施订单农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产业化动作方式,着力构筑产业化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技部门+基地+农户”局面。 目前油菜产业已成为沙洋农业的优势产业,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五)政府政策   

    油菜是重要的植物油原料,涉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国家将设立油菜良种补贴项目。从2007年起,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实施油菜良种补贴。中央财政按相关规定,将对农民种植油菜给予每667㎡10元补贴,鼓励农民利用冬闲田扩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   

    油菜的种子在科研基地研制成功后,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定,没有经过审定的种子是不能在市场销售的。在资金方面,省农行、农发行按照“封闭运行、库贷挂钩、跟踪监管、防范风险、保证收购、全程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油菜籽收购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凡是企业有效益、资金安全有保障的,要尽量提供收购资金。重点支持天颐、华益、日月、嘉禾四大油菜籽加工龙头企业收购。   

    二、湖北油菜区域比较优势测算   

    (一) 指标构建原则   

    可测性原则,每个指标能够通过统计,以数据的形式表达出来;简便性原则,指标的设计不能够过于复杂;实用性的原则,指标测算的结果能够为产业的发展带来指导的作用。   

    (二)指标的构建   

    因为油菜与小麦的种植时间,收割时间大致相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两者具有可比性,所以在标的构建中,都以小麦作为参照。   

    规模优势指数:S=(Aoi/Awi)/(Ao/Aw)其中Aoi为一个地区年度油菜种植面积,Awi为一个地区年度小麦种植面积,Ao为全国年度油菜种植面积,Aw为全国年度小麦种植面积。   

    效率优势指数:E=(Yoi/Ywi)/(Yo/Yw),其中Yoi为一个地区年度单位面积油菜产量,Ywi为一个地区年度单位面积小麦产量,Yo为全国单位面积油菜产量,Yw为全国单位面积小麦产量。   

    效益比较优势指数:P=(Noi/Nwi)/(No/Nw),其中Noi为一个地区年度单位面积油菜投入产出比,Nwi为一个地区年度单位面积小麦投入产出比,No全国单位面积油菜投入产出比,Nw全国单位面积小麦投入产出比。   

    综合比较优势,如果T﹥1,即认为油菜对于小麦有比较优势,数字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即认为油菜对于小麦没有比较优势。本文选择2005年的数据,进行测算。经过计算后的结果如下:   



    从结果看,在全国14个油菜主产区中,相对于小麦,湖北省油菜的规模优势排第4位,效率优势排第7位,投入产出比排在第14位,综合排在第5位。所以湖北油菜产业在效率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三、湖北油菜产业投入-产出函数的测定   

    (一)经济指标的选择   

    油菜是农业生产的产物,而农业生产是以土地,水、阳光等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人们的劳动和投入必须的生产资料,才能产生收益。当然,这种收益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人们的管理水平,政府的宏观政策,市场的价格波动等,但是最主要还是播种的面积、劳动用工和物质费用。为了测算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本文采用希克斯中性进步假定,进而确定播种的面积、劳动用工和物质费用与油菜产量的相关关系。   

    1.投入产出指标说明   

    土地(S)用播种面积来表示。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当年农业中的实际播种面积和新移植的油菜的面积。资本(K)用物质费用表示,包括直接物质费用和间接物质费用。具体的是化肥费、农药费、农家肥、种子费、劳动用工费、机械使用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管理及其他费用。劳动(L)用标准劳动用工数,具体包括家庭直接用工和雇工天数。产出(Y)用历年(1991-2008)湖北省油菜总产量来表示。   

    2.数据来源   

    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直接来自于《湖北农村统计年鉴》(1991-2006)和湖北油菜办公布数据,K、L的取值是样本数据乘以播种面积。   



    (二)模型的建立和估计   

    1.C-D函数的说明   C-D函数是美国经济学家P.H.Douglas和数学家C.W.Cobb根据统计资料,在研究20世纪初美国的资本(K)和劳动(L)投入对产量(Y)的影响时,得出的一种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为:   

     (1)   

    (1)式中,A是常数项,代表一定的技术水平;α及β分别为资本及劳动的产出弹性。C-D生产函数是α+β次的齐次函数;若α+β=1,则规模收益不变,若α+β〈1,则规模收益递减,若α+β〉1,则规模收益递增。因为假定技术进步是中性的,结合湖北油菜生产的具体实际,采用技术进步率的广义的C—D生产函数,初步确定模型如下:   

     (2)   

    在(2)式中,α、β、δ分别表示资金、劳动和土地的产出弹性,是反映 技术进步对t年度产出的影响系数。C-D生产函数是α+β+δ次的齐次函数;若α+β+δ=1,则规模收益不变,若α+β+δ〈1,则规模收益递减,若α+β+δ〉1,则规模收益递增。同时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无法控制的变量,如光照、雨量,以及生产中的损失和统计的误差,它们用随机变量ε表示。在实际求解中,通常对(2)式取自然对数,转化为多元的线性回归形式来求解。具体如下:  

     (3)   

    2.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根据表中的样本数据,利用Eviews进行OLS估计,得到结果如下:

 

    其中括号内为t检验值。   

    从经济意义方面,各参数的估计量均为正值,并且小于1,符合油菜农业生产的实际。   
从统计检验方面,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方程具有很好的显著性。   

    下面根据(4)式,分别进行违背基本假设的三种情况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   

    a.序列相关性检验   

    运用回归检验法进行检验,作为被解释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利用OLS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该方程的拟合优度低,F值未能通过显著性的检验,所以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性。   

    b.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采用判断系数法对(4)式的模型进行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检验,运用OLS 进行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的结果看,变量的显著性较高,F值较大,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引入LnK,运用OLS 进行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引入t,运用OLS 进行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因为的系数从0.905371增到0.935230,并且t的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以在模型中加以保留。   

    引入LnS,运用OLS 进行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因为的系数得到了改善,所以在模型中加以保留。   

    引入LnL,运用OLS 进行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因为的系数并没有得到改善,并且各回归系数的t值都下降,所以在模型中不加以保留。   
综上,在剔除LnL后,模型的最终的结果是:   



    C.异方差检验   

    采用帕克(Park)检验法,对(11)式的模型进行OLS得到以下的回归方程   



    方程的拟合优度比较高,显著性也比较高,所以存在异方差   

    利用最小加权二乘法,消除异方差,最后模型的结果为: 

  

    方程的总体线性高度显著,拟合优度将近为1,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与异方差   

    所以,综合上述,模型的最终结果为:   



    (三) 模型的测算结果与经济分析   

    1.模型的测算结果   

    a. 湖北油菜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   

    令M为1991年的油菜的总产量,M=83.7506万吨,N为2008年的油菜总产量,N=227.5624万吨,r为年均增长率,经过计算,得到湖北省油菜的年均增长率为6.623%。   

    b. 科技贡献率   

    技术进步贡献率指反映技术进步对总产量的影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Κ=y/r *100% ,在湖北油菜生产中,y=0.011275,r=0.06623,所以k=0.011275/0.0623*100%=18.09%,所以在湖北油菜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18.09%。   

    c. 生产弹性分析   

    模型中,а=0.272930   δ=0.535024,分别为物质费用和土地的弹性系数,它们表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费用每增长1%,总产量将增长0.27293%,播种面积每增长1%,总产量将增长0.535024%。   

    2.模型的经济分析   

    在上述的模型中,在1991-2008湖北省油菜的生产弹性为0.807954,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整个湖北油菜产业的规模效应处于递减阶段,具体如下:   

    (1)劳动用工与湖北油菜产业的总产量没有显著关系   

    在最后的模型中,我们将劳动用工(L)去掉。因为在(10)式中,模型的拟合度没有变化,并且t值下降,没有通过检验,在去掉劳动用工后,模型更加显著,劳动用工的增加,并不能导致油菜总产量的上升。导致这样的结果,主要是一,在油菜的大田生产中,难以实现劳动的集约化,二是近年来,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上升,主要集中在,油菜田翻耕环节。三是,收集到的数据时间较短。   

    (2)物质费用与湖北油菜总产量存在显著关系   

    物质费用包括化肥费、农药费、农家肥、种子费、劳动用工费、机械使用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管理及其他费用。它是生产者直接的资金投资。在(13)式中,物质费用系数的t检验值较大,变量的显著性好,物质费用与湖北油菜总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由а=0.272930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费用每增长1%,总产量将增长0.27293%。这说明,通过加大对油菜的物质的投入,如增加化肥的投入,采用名优良种,使用更多的机械动力,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这些措施都能够大幅度提高湖北油菜的总产量。   

    (3)播种面积与湖北油菜总产量存在显著关系   

    在(13)式中,物质费用系数的t检验值较大,变量的显著性好,物质费用与湖北油菜总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δ=0.535024,它们表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播种面积每增长1%,总产量将增长0.535024%。这说明,进一步扩大油菜的播种面积,仍然是提高油菜总产量的主要途径。   

    (4)科技进步对湖北油菜总产量影响力日益提高   

    经过样本数据与模型的测算,得到1991-2008年间,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18.09%。华中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均位于湖北,它们是全国油菜科研实力最强的单位,2000年以来,它们共有13个品种通过了湖北省的审定,5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的审定。其中华杂系列、中油杂系列、华双和中双系列均为优良品种。   

    四、提升湖北油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目标与合理规划油菜产业的发展   

    油菜是湖北省最具潜力的农产品,与同期的小麦等农作物相比较,湖北省油菜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制定油菜产业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明确油菜产业的发展必须面向市场,以深加工为中心,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特别重视科研成果的 推广和 产业化工作。在基地建设方面,以江汉平原,鄂东、鄂中北三大地区为重点,在 科技、资金、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于优惠和支持。   

    (二) 加大物质投入以提高产量   

    我们已经证明,加大物质投入是增加油菜产量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提高油菜产业的竞争力要求大量的油菜原料,如鼓励农民利用现有的冬闲田,荒山等,给于化肥、农药一定的补贴。建立示范性、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参与油菜基地的建设。鼓励种植大户承包冬闲田,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油菜质量,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适当在资金上给予种植大户支持。   

    (三)建立参与式油菜生产体系   

    现有的油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联系不紧密,农民只管生产、商品化的意识不足,大多数农户种植油菜主要以自给为目的,但是这种意识是不能满足生物质油菜的生产要求,它要求商品化、市场化,可是短时间改变这种状况显然是不现实的。参与式体系是以农户为基础、企业为中心、政府为桥梁、收购商、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的新型关系。如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对农户进行培训,农户可以就两类原料种植中的问题进行咨询,以利于专家改进品种。在收购季节,建立专用的能源油料收购点,组织企业和收购商到生产集中区统一收购。   

    (四)营造有利于销售的良好氛围   

    农业、粮食部门要做好油菜籽销售的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向农民群众提供准确信息,农民克服盲目期高的惜售心理,防止油菜籽长期积压霉变造成损失。同时,也要通过发布信息等途径引导收购企业克服等待价格下跌的“期低”心理。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销售油菜籽的宣传报道力度,制定周密的宣传计划,开辟宣传专栏、专版,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当前要重点宣传实时行情、价格走势,宣传湖北油菜籽的品质优势,宣传各地、各部门的促销作法。   

    (五)开展国际合作,促进油菜加工领域对外开放   

    要以促进油菜加工产业化为根本目标,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湖北省油菜加工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油菜加工领域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本力度,制订优惠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国外大型油菜加工企业到湖北省建立合资、独资企业。对进入湖北省油菜加工领域的国内外企业,在土地租赁、劳动用工、原料基地建设等,依照国际惯例,积极予以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建立合作企业,加工转化湖北省油菜,促进湖北省油菜加工外向型发展。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曹红元 2009-5-23 11:29
你的研究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9 20:10 , Processed in 0.0301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