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力行《弟子规》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9608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聘5000年工作经验的CEO,能保你的企业百年不衰(连载三)

已有 58199 次阅读2009-5-20 08:51 |个人分类:智慧营销|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5000年工作经验的CEO,能保你的企业百年不衰(连载三)

 

     一位七十岁神采奕奕头发斑白的老者,坐在一张黑色玻璃桌子后面,在他身后面的墙上,写着一个一米见方的红色“聘”字。他是一位身价过亿的董事长,正在招聘一位自己企业的CEO

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说,我有十年的工作经验,我会给您带来业绩的飞升,您聘用我吧!

第二位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我有二十年的工作经验,我会给您带来至少三年时间的业绩提升,您相信我吧!

第三位是五十多岁的人,说我有三十年工作经验,曾经带领三个团队打造了本行业的巅峰地位,我能给您保证五年内处于行业的第一名,您不知还有什么顾虑?

第四位是六十多岁的人,说我有着四十年的工作经验,带兵打过仗,创立过自己的企业,为国家做过重大贡献,在本行业我有着常人无法知晓的经验,您不用我,没人可用了?

第五位是一位业界很著名的年轻人,他抱着一大堆装订精美的册子,摆在懂事长前面,给他讲解了一百家自己运营成功的企业,侃侃而谈,给这家企业做了一个五年计划,保证利润翻十番……

……

最后一位是5000岁的年轻人,他说,我帮助地球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建立上百个王国,帮助无数亿的人民脱离战争的困扰,我没有任何思想,我的思想全部来源于5000年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智慧是人人都有的,它来自于每个人本性。这些宝贵经验不是外面任何人强加给每个员工的,是每位员工自性的本真流露。当今,至少有十个国家还在沿用我总结的思想,上百个国家在认真研究,无数国内外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应用。只要应用了我的思想,家族3000年不衰,民族5000年不亡……哪个人或企业变相了一下我的名词,仍然采用我的真实思想,他们都会得大利益。您如果想用,您将得到员工的爱戴,百姓的欢呼,人民发自内心的欢迎。不过我的待遇很高,需要您的企业造福于当今的人民,往后的子孙后代,而不是完全满足您个人及家庭的短暂享受,如果您有这样的心量和气度,我会全心全意服务于您的企业……

各位营销界的同仁,我们应该聘用谁?

 

【愚人评论,不代表讲演者意思,如有不妥,请多指正!】

 

2009年幸福人生讲座企业经营管理—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二集(1)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9/3/15  档名:52-357-2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午安。人要改掉习惯,有点压力是好的,这样自己会更警惕。我们刚刚提到「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我们在社会当中工作,都是尽这一分责任、这一分服务、这一分道义;「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所以我们能留下来的是那分精神德行,让后代、让所有生命中的有缘人,再把这个精神延续下去。而我们留的正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东西,你留不需要的,它帮助有限。现在整个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道德!五伦五常,常是常道,人偏离了常道就偏离做人的轨迹,很多行为就会沉沦下去。我记得清朝的桐城派,桐城派是三个地方,桐城、舒城、庐江,这三个地方是桐城派兴起的地方。师父老人家,他是庐江人,也有整个儒学承传下来,所以他们那个地方读书的风气特别好。我们就感觉得到,一个地方的风气特别重要,会成就圣贤人。所以孔子才说「里仁为美」,这个地方都是重仁义的风气,这个地方人住了有德行、有智慧。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找,哪个地方住了有德行、有智慧?别找了,和谐社会从哪里开始?从我心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小区做起,由我们来带头。我们的孩子有礼貌,我们的孩子有公德心,维护环境开始做起,就可以把这个里仁慢慢带起来。

        桐城刚好有一户人家,他的父亲在京城当大官,结果旁边也住了一户大户人家,两户因为建围墙,在那里争执不下,他要过去,他也要过来,在那里推来推去起冲突。张家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张英,结果千里之远,就把信送去了。他父亲一看,马上回了一封信回来,一打开来,父亲写了一首偈子,「千里家书只为墙」,你千里送家书来,就为了这建墙的事情,「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多会争,争到最后,他的后代都没了,都被人家杀了,祸延子孙去了,别争了。儿子一看很惭愧,退了三尺。他这么一退,对方也觉得,就你是君子,我不是君子,他也退了三尺。其实人与人很奇怪,你发脾气,他发脾气,你一让,他又觉得那我也不是小人,各让三尺,刚好就让出了这条六尺巷,这家风传下来多美。我们那次刚好去参观桐城的这些文物、景观,刚好就到这六尺巷前面,当我们走在六尺巷的时候,感觉到那个摩托车不一样,因为它很宽,连摩托车都过得去。然后摩托车一看到人,他就停下来,等人走过去。所以这条街的磁场不一样,人一进去就变得很礼让。然后我们在那里拍照,就站在那,因为去了也有十来个人,就轮流照,我就看到当地的居民,他要走过去,我们在那拍,他就在那里等,而且神色很和蔼、很和悦,很有耐性就在那等,等我们拍好了,笑一笑他走过去。我感觉这户人家的德风,不只影响他们家,这整个地区都影响到。所以这真的是「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把这个德影响到自己的整个故乡去了。

      人生要努力留得下来的,人生也要努力带得走的。诸位朋友们,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不想清楚不行,为什么?因为我曾经听香港人说,我们什么都快,就是死很慢。香港人什么都快,走路干什么、吃饭都很快,就是死很慢。人死很慢是最苦的,是不是?对!传统文化讲「五福临门」,有财富、有健康、有长寿,又好善行、好德,最后一个是善终,就是好死。我们注意去看三十年前,我记得小的时候,很多长辈八十几岁了,突然有一天没睡醒就走了,很安详就走了;可是近几年很少听到老人家睡着就走了。为什么能这么好走?没有罣碍、没有执着,而且常行善事。《德育故事》里面,很多人一生行善,要走的那一天,天神来接还听到天乐。现在很多人走,都在哪?都在医院走得多,而且之前的急救特别痛苦,所以现在还可以写临终的时候不要急救了。所以要带得走的,这个身体也带不走,不能执着!身体都带不走,妻儿带得走吗?钱带得走吗?带不走的东西,你还留一堆,之后就打架了。所以林则徐先生提醒我们,「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他满贤能的,「则损其志」,他一想我爸爸留的钱,三代都花不完,我还努力干什么?本来可以成范仲淹,最后变谁?「子孙不如我」,子孙程度比我还差,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他已经比较愚昧,你又给他钱,吃喝嫖赌都来了,「益增其过」,他的过失都来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就留德行、留阴德,于冥冥当中积阴德庇荫后代,这是有智慧人的选择。

        我曾经跟大家讲过,我遇到一位很有智慧的长者卢叔叔,他二十九岁就当专业总经理,专门解决企业问题,他是企业的医生,可是他的儿子从来没有到过他总经理办公室。不然那小小年纪,一到办公室去,跳上很舒服的椅子,无形当中虚荣心就上来,要护念好孩子的善心;到公司去一看,总经理的儿子就特别宠爱,都会影响小孩。公司派车来接,从来没有在他们家门口接过,都是在巷子外面,不要让孩子看到,我爸爸那台车多跩、多炫,台湾是怎么讲?嚣张。真的!我们要冷静,我们自己有虚荣,孩子什么时候上身自己不知道。有个出租车司机,把他孩子送到收费比较高的幼儿园,有一天亲自载他儿子去,结果到了他儿子下车,他没急着开走,刚好他儿子的同学走过来,两个人一起并肩走,他就听到那个同学问他儿子,这个是你的谁?那个是我们家的司机。你看孩子虚荣心来了,都在那里比谁家的车比较好,谁家的房子比较贵,所以护念孩子的善心很重要。不然到最后就像格言里面提到的,「毋以嗜欲杀身」,人不要养成坏的习性、欲望,伤害自己的身体;「毋以货财杀子孙」,留了一大堆财货,子孙去争去夺,那反而害了子孙。所以范仲淹先生没留什么钱给后代,把真正的道义留给后代,他一千多年后代子孙不衰,这么兴盛。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真理,人算不如天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他民国初年住在上海,上海是最明显看到大起大落的人家,他总结这些经验,写了一本书叫《保富法》,保住财富的方法。大家可以上网,应该找得到这个数据。他其中提到,有个商人很有钱,清朝末年发生严重的灾难,他是开钱庄的,现在叫银行。他有个分公司的经理(掌柜的),捐了五百两,他有几百万两,捐了五百两,被他骂得半死,这我的钱,你怎么可以乱捐,我有财富的原因是什么?只进不出,这就是我有钱的方法。后来民国了,他的钱换成那个时候的大洋,好像是三千万的样子,非常有钱,是三千万。大家看过民国那个大洋没有?请一餐饭,一个大洋下去,可能就差不多了。结果他三千万,有十个子孙,每个人分三百万大洋,不到几十年全败光,其中有一、两个孩子德行还不错也败掉。有时候我们看这个人不错,怎么会人生这么不顺遂,经典当中告诉我们,「为善必昌」,一定可以昌盛;「为善不昌,其祖上必有余殃,殃尽必昌」,他祖上做了一些事不好,影响到他,他有余殃,余殃尽了,他的善还是能够得到好报,所以我们行善要有信心。「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其祖上必有余昌」,昌尽还是必殃。说实在的,那个人能赚三千万,那是他祖上的阴德在庇荫他,人还以为自己很有本事,误解了这些道理,结果后来子孙统统都沦落了。为什么?世间这么苦,你就看着那些人饿死,所谓「积财伤道」,还是要随分随力去帮助,甚至濒临死亡的人。(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无专利、无版权】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曹立峰1978 2009-5-22 11:09
回复 力行《弟子规》 2009-5-22 18:33
谢谢,多指导
回复 曹立峰1978 2009-5-27 09:16
不客气,以后多交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2 19:25 , Processed in 0.0322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