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江枫935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9488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商业银行“不商业”

已有 61938 次阅读2010-3-13 11:17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快速膨胀的银行资产负债表蕴藏着难以预知的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巨额贷款可能只是其中一块。
去年起,包括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和审计署等部门就开始介入会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事项。当然首要问题是,到底地方融资平台有多少负债?摸底数据没有政府部门公开宣布,但外界流传的说法是,至少8万亿。惊人!
所有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银行贷款余额超7万亿,构成了大部分。
除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外,还有一项贷款与地方政府密切相关,或者说都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结果——房地产贷款。包括开发贷、土地储备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物业贷款在内,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约8万亿。
如此简单计算,地方融资平台与房地产贷款总额超过15万亿之多,几乎占到整个银行贷款余额的40%。而5家国有银行两项贷款合计总额为8万亿,超过其贷款余额45%。
无论哪方面说,商业银行都是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最重要的供血者。
这既是中国经济本轮扩张路径的最好注解,也能为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还能维持如此高速的资产负债膨胀速度作出合理解释。
从1999年开始的商业银行改革,前后经历两个阶段,核心问题在于撇清银行与政府之间的暧昧关系,构建正常的商业制度;其二是,注资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清理累积的庞大不良资产。
分税制改革后的地方政府,经过多年摸索,寻求到了房地产为核心的城市经营发展模式。而商业银行的扩张冲动与地方城市经营雄心找到了有效融合。
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各种城投公司、城市开发公司等表面商业化的机构无缝对接了商业化机制下的银行,通过房地产市场迅速吸纳了商业银行体系的低廉资金。
通过商业银行巨额信贷资金的撬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因此,商业银行既是这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未来也很可能成为巨大代价的承受者。
如此巨额的投入,如此高比例的依赖,对商业银行来说当然是一个危险的游戏。为何他们都能无视风险?
首先,我们不能过于相信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成绩,他们大规模集体无视风险做法,及银行监管机构无微不至的“家长兼保姆式”的监管指导,都说明真正良性的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但另一方面,又怎能苛求银行呢?
市场经济的理念从18年前已开始深入人心,但许多领域似乎从未深入经济制度内部。无论是畸形的房地产市场,还是林立地方城投公司都说明,在政府掌握主要资源的情况下,一个依靠政策、行政权力为主体的分配体制,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如何确立一个真正市场化的商业银行机制,是不小的难题。既然如此,商业银行最好的商业逻辑如何能不追逐政府资源?
  上一轮开始的国有银行改革恰好处于经济上升周期,这为改革成功提供了最佳条件,正是如此,基本完成改革后的商业银行体系从未经历经济衰退的痛苦洗礼。如今的经济体制更深层次改革短期内很难改观,若经济增长周期延续10年,相信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贷款风险将逐步消化。但问题是,已持续8年的经济景气周期还会持续几年?
有消息说,财政部正牵头制订地方融资平台规范政策,据说已修订好几个版本了,如何规范,只能等着瞧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9 10:47 , Processed in 0.0273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