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营销终端实战专家杨宗勇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9355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杨宗勇教练:读《教育是没有用的》

已有 132278 次阅读2009-9-27 10:41 |个人分类:悟道|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教育是没有用的》作者:格林。核心内容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造成目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教育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老师放不下自己的权威、尊严,认为自己时时处处表现得比孩子强,才能树立权威。这既是个理念误区,也是个巨大的心理障碍。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

  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其实不重要。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教育就是生长。

  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

  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教育在于“于无声处响尺雷”,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内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关心一切孩子

  高度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

  教师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孩子的主动性

  激活课堂活力

  给孩子一个成功的阶梯

  一切教育都将归结到习惯的培养上来。

  心理枷锁:印度马戏团大象被火烧死的故事。

  现代教育的两个伟大使命: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只有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

  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孩子隐约感到了发展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具体动机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一位教育者就是能不断提供给孩子这些美感,也就是不断展示给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油然生发出实现那些可能性的冲动与激情,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旅程,教育因此实现。

 “摁着牛头吃草”,结果是孩子不爱学习,不会学。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最痛苦的是孩子本人,他能体会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不满,能感知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失望,这种痛苦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承担。

  厌学的原因:

  1。教育者按自己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忽视甚至控制了人的主动性,而进行被动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抵抗的心理。

  2、 教育者过于执着用大脑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外一颗心灵,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和父母,说的话都是好话,但就是说不到孩子心里去。

  3、教育者过于迷信教育模式与技术,而不是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

  要真正地改变人,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工夫,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 感觉引导:孩子扔石头到老人家的屋顶(新奇,好玩,冒险,外来金钱的刺激)。当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别人无论是满足家长还是都是的要求时,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2、降低难度;使孩子不断获得小成功,尝到小甜头。在学习的过程中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山田本一,凭智慧战胜对手。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

  3、 协助孩子发掘学习的快感:快感的两个层次:满足以后的快感;深层次的快感,即思维、学习的快感。对教育而言一切的快感都是自我更新后的思维快感。A:充满发现的学习,有快感;B:不断克服困难的学习有快感;C:激发求知欲,释放潜能的学习,有快感;为自己学习,才有快感。

学习的确是一件苦差事,不付出努力和汗水绝不可能成功,深入的学习常让人感觉肉体的疲惫,但对心灵而言,却又意味着满足和快乐。所以学习的本质依然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真正的,持久的,深层次的快乐。一旦发现它,孩子就一定会乐学不疲,不能自已。

  如果我们的教育控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所有的知识传授都是徒劳无功的。

  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形象思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中国的复兴与再度崛起,是主要的是有效开发自己最丰富的资源,13亿人的大脑的想象力资源。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生意也将比别的生意走得更远。

  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你的成就就越少,人只应有一种禁忌:法律,除此之外,越肆无忌惮越好。

  中国的孩子画画喜欢问“像不像”:有样板,有模型

  美国的孩子画画喜欢问“好不好”:没有一定的章法。

  变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为以“学习状态”为中心的学习质量阶梯体系,从根本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

  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

  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和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

  如果学生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是没有胡的,教育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孩子的反叛,往往因为教育者说话太多。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的效果就不同,很多话都是好话,就是说不到孩子心里去。语言7%,语调38%,肢体55%,可见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状态,一个教育者达到了一种好的状态后,随意说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解决家长“唠叨”的问题,说大一点,是解决家族教育困境的一个突破口。

  语言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善用者可以入心入骨,不善用者可能引起反感甚至直接消解了教育的内容与意义。

  学校需要教的是“学问”,而不是“学答”,上课更多的应该引发孩子“问”“说”的兴趣,教给孩子“问”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只关注结论,忽视了学习的体验过程。

  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实现“闭着嘴说话”,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

  要让孩子敞开心灵,教育者自己必须变得柔弱起来,只有自己内心变得柔弱,才有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弱的东西。

  风与太阳比赛。舌头与牙齿。

  柔弱的两层意思:1、柔软,即放下自己,使自己内心变得柔软,让孩子的心灵愿意靠近;2、示弱,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

  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

  教育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感应,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心灵的碰撞和感动中获得成长。

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常识。

  只要我们的孩子每天在家族和学校里得到精神能量的补偿,一切问题都会变得简单得多。

  把我们心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每个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

  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就是把精神能量传递线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精神能量,不仅是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而是你真正理解他,知道他的难处,了解他的希望和梦想,鼓励他;让孩子从教育者身上知道,人有尊严,有力量,可以突破面前的一切困难,而且,人们互相的善意和爱,能让人焕发出特别的光彩。

  人的精神力量之大,可以实现奇迹。

  只要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沉着和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能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他会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自信。

  教育的过程是运气、然后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的过程,气顺则人顺,气和则人和。

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每次发脾气时,在墙上钉钉子。

  孩子的自尊心,远比家长想象的要强,如果一个家长情绪失控,口不择言,对孩子的伤害往往会是根本的,甚至会让孩子产生终生的自卑感和负罪感。

  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如果一开始的成长就是一面布满了漏洞的墙,他也许需要用一生的力量去修复那些伤害。

  看孩子不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

教育者,首先应该打开自己的心门,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孩子如果心情好,到了学校后,整个身体的细胞是开放的、舒畅的,保持这样状态去学习,学习就变得快乐;反之,如果孩子的心是灰凉的,大脑的潜能就被禁锢了,主动发展的欲望随之就失去了。

  在浮躁的社会中做优秀的教育者,更需要一份心境上的平静,以平静之心面对孩子,坚守教育的纯真,将一切教育的期待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以气养气,因为,在平静的背后,孩子的成长空间才能得以充分拓展。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要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作家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这应当是现代教育变革的总纲领。

      孩子的责任心萌芽于“拥有自己的秘密”,先贤曾说“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责任心稳固于“在错误中受到惩罚因而内疚”,因此教育也需要惩罚,并非体罚。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让孩子在自己找寻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羞辱。

     一般说来,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给予自觉的机会,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有可能使孩子刻骨铭心,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本身,而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克制“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膨胀。

     教育者的一个善行就是:最好少一只手。少一只手,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收获的,比你期望的要多得多。

     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不去做,这话虽然不是真理,但它发人深省。

     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放下自我,敢于“装傻”。放下执着,成为阿罗汉;放下分别,成为菩萨;放下妄念,成为佛;放下,主要是两点:一是放下面子,向孩子学习;二是放下虚荣,有困难问孩子。

      教育者是孩子的学生,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口号,而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就教育而言,我宁愿我们的教育者在孩子面前是无知的,只是虔诚地向孩子学习,那样也能激发孩子主动发展。

      “若”,“装傻”,对于教育者来说,是放下自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自以为很幸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自以为聪明的人,通常是愚蠢至极的人。

      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这样,即使获得了尊重,也是带着负面的尊重,总有一天会被孩子抛诸脑后,真正的“权威性”是等孩子长大后回想起来的“权威性”。

      理想牵引越早越好,教育者要尽早在孩子的内心装一个发动机。

      生命的秘密就在于,在年轻的时候就确认自己必须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全部时间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必须是一个你无法实现的任务。

      人必须在承担理想与责任的过程中,才能认识、激发自己的潜能,责任心、爱国心的培养,是开发潜能的必要条件。

      没有目标的努力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而没有目标的指引,孩子的潜能是无法释放的,所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应当从目标的确定开始。

      人人都是可以成功的,也都可以创造出奇迹,之所以很多人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想都不敢想,即便想了也不去做,或者想了,做了,但没能坚持到底。不管怎么样,“想”是条件,更是开始,如果没有“想”,没有了志愿,理想就无从谈起。

  教育的崇高使命就是以人为本,还原人性之美,从而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走出精神上的困境,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往后三十年”的远见。

  与其空喊什么道德教育,不如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将人性中的光辉发扬光大,同时尽量抑制人性中的黑暗与弱点的肆意滋长。

  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教育的核心是真爱,真爱除了“远见”,更加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生命中人性的第一光辉:善良。

  每个孩子都是内心向善的,这是教育的主要依据之一,让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每个孩子心中的巨人都将唤醒。

  特别是对于所谓的差生,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彰显他们的善良之美,那么他们就会从此建立“做好人”的信念,“自主转化”就自然而然了。

  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教育者开始。

  对我们的教育而言,包容与谅解是一朵芳香的“玫瑰”,教育者有责任把这朵“玫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包容的内核是和谐,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它能催人弃恶从善,使人走入歧路的人步入正轨,潜力得到发掘。其实,包容还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如果我们孩子心中装着大海,那么就一定能够感受大海的宽阔。

  人性中的另外一个需要彰显的美是正直之美。

  正直就是通过正当的手段,遵循公平的原则,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也要捍卫和尊重他人正当的收益,帮助弱小,保障他们的权益。

  对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只要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目的。

  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培养自信的根本在于自信的来源,如果孩子在你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些他之前不认为自己能完成的事,或者实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目标,那么自信的疏导和建立就会水到渠成。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孩子如果不够自信,面对一件事时,就会先自乱阵脚。 而自信却能让人从容自若,让内心生出必胜的信念。这份信念是生活的必需。

  建立自信,还需要坚定一个信念:只看自己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一个人如果有某些缺陷或者不足,应当接纳自己,相信事情都是分两面的,并从自怨自艾中走出来,乐观地面对生活。

  爱心是无限珍贵的人性瑰宝。

  当爱心油然而生的时候,人就会有一种极端敏感的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将把自己的所有感觉器官打开,这时,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当一个人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的整个心态是平和的,从容的,积极的,内心深处自然就会形成一种稳定、高尚的动机,这种动机与学习的动机是相互连接的,所谓举一反三,就会将学习的  热情激发起来。

  具有爱心的人,通常都是真正自信的人。

  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开始,在鼓励孩子爱人,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从更高角度来引导孩子形成“我能行”的意识。

  真正的勇敢有着对美和善的忠诚。

  勇于探索来源于弄清楚事物来龙去脉的冲动。

  教是为了不教。

  关系大于教育,培养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生活中,面对亲近的和崇敬的人,他的表扬会让我们心花怒放,他的批评会让我们分外愧疚;在学校,是否喜欢该科目的老师能直接影响孩子学习该科目的热情;在家里,孩子与谁更亲近,便容易接受谁的教育:关系的好坏何等重要。

  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胜过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

  亲子关系是反映家族教育效果的晴雨表,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好,家族教育便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糟,家族教育就像暴风骤雨,让人难与忍受,教育就容易失败。

  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

  好的关系是一种真善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成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好的代际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培养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拥有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应尊重其天性,不能急功近利。

父母越尊重孩子,孩子成长得越快。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

  当一个人充满乐趣地学习时,不论环境多么困难艰苦,他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做“火柴”,不做“蜡烛”。

  做“律师”,不做“法官”。

  做孩子的“律师”,意味着站在孩子的一边,竭力维护、捍卫孩子,而不是做一个裁判是非的“法官”,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与孩子形成一种对抗关系。

  在人的诸多天性中,有三个基本天性,那就是“求知”“想好”“爱美”。教育的真谛就在于顺应这三个基本天性。

  做“农夫”,不做“园丁”。

  教育者应当选择做一个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农夫”。

  做“拉拉队”,不做“陪跑者”。

  教育者永远无法和孩子一起跑到他人生的终点,因此,最好的选择是站在看台上,为孩子呐喊助威,起到拉拉队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需要适量的孤独,无时无刻地陪伴干预了孩子热爱 成长。

  不做陪跑者,意味着为孩子的心灵留白,使之有了孤独的机会,使他的心灵品质得以提升。

  不教而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在《成功教育》一书中写道:“每个人都力求在算我概念的情况下行事,依照他对自己的认识来决定做或者不做或该怎么做,一般而言,一个人自己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他就能表现成怎样的人,自己认为自己并不是怎样一个人,他就永远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实现不教而教,关键就在于“自我概念”这四个字,孩子建立了自我概念,就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在教育实践中,尊重并满足孩子的层次需求,是建立孩子良好自我概念的基本线索。

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关键在于“选择中接纳自己”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实现身教的前提,如果教育者自己能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对孩子来说,就是潜在的一种深刻影响。

  借口“忙”,其实就是“心死”了。

  忙的反义词,应该是“静”

  “静”:非宁静无以至远;

  “静”:大丈夫喜怒哀乐不形于色;

  “静”:心静自然谅;

  “静”:心静自觉书中味;

  “静”:室静时闻翰墨香;

  “静”:静谷幽兰现;

  “静”:心静理自明。

  只有从自己的学生或者孩子身上引导生成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了不用,学了以后就忘掉,然后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素养与状态,将来在不同境遇下自然流露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工作者所做的事情,可能很低微,但“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莎士比亚语)”。

  教育是一种状态,不取决于你教什么,而是你自己的境界到了一种程度后,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得“意”忘“形”,一种人格力量的流露和渗透,足以使孩子自觉地觉悟和提升。

悟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养,悟得多了,就参积累一种境界和高度,有了高度以白带 ,自然流露出来的心态,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这个职务是不能退休的,是终身制的。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要成为教育家,主要依靠什么?关键是“沉得住气”,这是目前教师和家长特别欠缺的一种核心能力。

  要“沉得住气”,就要做到曾国藩的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越聪明的人越要下笨功夫。 

  孩子身上蕴藏着无尽的潜能,假定最佳才能区便是为他们的潜能打开一条通道。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给不同的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的教育,让孩子不至于感受到“硌脚”的痛苦,甚至感受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那么教育就很自然的了。

  孩子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

  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就是唤醒人的自觉,让孩子懂得自尊、自知、自律、自爱,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好公民。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这种力量其实就是人的自尊。

  阶梯式学习法,是当代中国解决学习问题的四大方案之一,其独特而重大的教育价值在于:

  1、 把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性,不断成功结合起来,在人的内在世界里发生作用;

  2、 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水平的发展机会,是可操作的差异化教育;

  3、 注重过程价值,教育过程质量才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有过程活动人才会真正有所体验、感悟、生成、创造;

  4、 自定目标、自找方法、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教育;

  5,  避免了片面追求成绩的局限,从人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着手,从更新的角度来间接提高成绩,你效果比直接为了成绩而成绩更符合人本的要求,而且更具有操作性。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学习好不好,85%取决于孩子上课水平的高低。上课时孩子表面都一样,而内心的差别很大,有的孩子上课很热情,思维积极活跃,而有的孩子上课态度懒散、思维简单。时间长了,结果不一样。可以说孩子在学校期间,出现知识 、能力、品德、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包括其素质差异,秀大程度上是孩子长期上课参与水平不同的结果。孩子上课的水平可以分为五级:   (上课阶梯参考表格)

  1、跟着上课:简单地听,被动地抄笔记,遵守课堂纪律;

  2,懂记上课:积极思考,在懂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课后能复述出课堂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3、联想上课:积极思考,展开联想,主动积累经验,注重对例题的举一反三,主动举手发言,努力提高参与水平。

   4、 多得上课;善于概括,能较好地把知识系统化,画好知识树,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上课,加强感悟,培养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多留心,学习教师的各种优点。

   5、专论上课:对知识有超前兴趣,有自觉的能力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知识专题或结合社会实践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讨论时善于交流,进行“合作式学习”。

   预习阶梯参考表格:

  1、 简要预习:提前阅读课本,及时实习要用的旧知识及薄弱环节。

  2、 重点预习:初步理解要学的重点、难点,初步理解要学内容的基本思路,利用工具书自行扫除学习困难。

  3、 问题预习: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联系起来,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经验体系;对重点问题有自己的初步探索,同时写出学习提纲。

  4,  解析预习: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运用工具书和参考书解决问题;用简练的文字在书上分重点,次重点做好批注,形成自己的批注风格。

  5、 探究预习:能形成学习专题,使学习具有研究性,对专题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具有新见解、新思路、新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善于和老师、同学们讨论、合作,在课前进行专题研究。

  复习阶梯参考表格:

  1、巩固复习:不看书,回忆所学的知识,是复习的基本任务;

  2、重点复习:狠抓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善于请教,养成好问的良好习惯;

  3、系统复习: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和系统上掌握知识,培养概括能力,熟记知识系统。把全章节的知识系统全背下来,背熟,并能自然地表述出来;

  4、 经验复习:深入、系统地学习,总结自己的好经验,发扬下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好习题尝试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应用经验;

  5、 探究复习:形成专题的学习,进行专题研究,善于讲座问题,与学习小组合作进行研究。这是复习的最高境界,在这种复习的状态下,才能从繁重的作业和习题中解放出来。

作业阶梯参考表格:

  1,认真作业:先做复习,后做作业,注意审题,认真解答,书写工整,按时完成;

  2、 效率作业:准备充分,充满信心,像考试一样去做作业,克服磨蹭,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效率;

  3、  评审作业: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及时更正;自我评审作业,做完作业后,在题目前面按照题目难度用经蓝铅笔的红笔做标记;

  4、 经验作业:重视教师的批改,及时更正,做好小结,学会自己总结作业经验,写出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份重要如丘而止作业学习资料;

  5、发展作业:学到知识和规律后,能马上联想到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结合实践和实际生活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形成专题,注重专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成果。

  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1,反省型;

  2、自学型;

  3、 以本为本型;

  4、 提问型;

  5、 合作型。

  把拥有知识本身当作一种资本,容易把问题想得复杂,反而失去了创造力。

  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不断地感知、感悟、积累的过程,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

  体验教育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体验教育以活动性、游戏性、教育的无痕性、可操作性更易引发孩子参与的热情。

  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一直是自己情感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他们主动参与到动手动脑、思想和身体的锻炼过程中去,其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跟随成功者的脚步;高人点悟。

  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

习惯决定命运。

  人的素质是逐步养成的,而不是教悔而来的,这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自我训练。

  长时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从认真做事开始,再以认真做事结束,牢牢锁定目标,才能画出圆满的句号。

  孝道的价值不在于启发觉悟,而在于行为。

  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认真写字的习惯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以及对事、对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

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陆东华 2009-9-27 12:34
教育一直是 一块很大的心病
回复 曹立峰1978 2009-9-27 22:57
学习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7 21:12 , Processed in 0.0312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