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鲁培康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738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境界管理》:6.3 中国传统文化角色对位:贤者

热度 7已有 253382 次阅读2012-2-14 12:05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63 中国传统文化角色对位:贤者

 

《辞海》对“贤”的解释是:才能、德行好。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贤有时专指才能,如《穀梁传·文公六年》:“使贤者佑仁者。”范宁集解:“贤者,多才也。”有时专指德行,如《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

贤,用于敬辞,贤达,指有才能,有德行,并有声望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贤者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我国古代将孔门弟子称为“贤者”,所谓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曾子、颜回等是也。现代汉语中,贤的合成词很多,如贤良、贤士、贤君、贤哲、贤德、贤惠、贤淑、贤明、贤能等。

《说文解字》:“贤,多财也。”段玉裁注:“贤本多财之称,引申之,凡多皆曰贤。人称‘贤能’,因习其引申之义而废其本义矣。”

除了“有才”、“有德”,贤的另一个意思还指“有财”。如字面之意,贤,从“贝”,本意为“多财”,所以中国古代也把贤者视为富有的人,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贤者指的便是富豪了。《庄子·徐无鬼》有:“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

孔子《论语·里仁》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这里,贤指德才兼备的人,其义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见到德才低下的人要反思自己。

因此,依据中国古代先哲关于人的道德养成、境界修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对位分析,我们将贤者视为仁者的逻辑延伸,贤者的内涵与最高境界是“才、德、财”三者的合一。

墨子主张“尚贤”,就是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墨子主张用“尚贤使能”来治理天下,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事薄。”(《墨子·尚贤上》)在《修身》篇中墨子还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意思是,意志不坚强的人智力就不会发达,出言不守信用的人行事就不会成功。拥有钱财而不愿分给他人者,不值得与其交友;不能恪守为人之道,不能广博地认识事物,不能明辨是非的人,不值得与其为伍。《尚贤上》则进一步指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而且,对于贤人还要“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尚贤中》)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墨子与孔孟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一,孔孟虽讲举贤,但基本上是限制在和服从于尊尊亲亲的氏族血缘传统范围内,反映着上层贵族们的利益;墨子的“尚贤”则是要打破这种传统,反对举“骨肉至亲,无故富贵面目娇好者”,而认为应该不管出身贵贱、血缘远近,唯“贤”是尚,这反映着下层的利益。第二,孔孟举贤是为了修礼乐行仁义,然后才天下太平,百姓富庶;墨子则首先和直接强调老百姓的食饱衣暖,因此,作为“为政之本”的“尚贤”,是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这个总目标的。[1]

尽管孔子与墨子的“举贤”思想与对“贤者”内涵的认识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都认为社会的发展,政体的完善需要通过“贤者”来实现。其实,无论任何政治、经济,还是其他社会组织,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都需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素来对待,尽管不同的官僚组织,其人才观与选择任用人才的标准各不相同。

中国历朝历代,凡中兴之主更加思贤,蜀主刘备“三顾茅庐”早已成为他尊贤重才的历史佳话。曹操同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曹操能够统一中国,也主要得益于他的人才观。他那首有名的诗作《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人才的渴求,以及盼望天下有识之士归其帐下的急切之情。尽管曹操后来筑铜雀台颁求贤令多遭后人诟病,但仍掩盖不了曹操举贤慕才、平定天下的雄才大略。

自古以来,“求贤若渴”、“见贤思齐”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良性行为。当今社会对于“贤者”的理解,以及对于“贤者”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社会还有没有真正的贤者2010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38.6%的人认为当今社会贤者不常见,28.2%的人认为常见,32.3%的人表示一般哪些人才是“贤者”?民调显示,公众认为三种人最贤:帮助别人奉献社会的普通人、在本行业成就突出的人和国家表彰的杰出人物。公众对“贤”的标准是什么?“回报社会”成为首选占72.1%,其次是“道德高尚”占67.9%,“大公无私”排名第三占59.2%。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不滥用权力占49.5%、事业成功占49.4%、能赚很多钱占13.7%等。本次调查同时显示,虽然有76.4%的人自认为有见贤思齐的意识,但多达97.4%的人痛感当今社会已经缺失见贤思齐意识。

孔子在《论语·里仁》里有几处讲到富贵、贫贱,讲到义、利,讲到见贤思齐。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意思是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

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这是孔子的经典名句,他明确提出了义与利的关系。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因此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里反省自己。孔子是圣贤,自然会有“见贤思齐”的道德境界。

实际上,任何时代都有圣贤,一个没有圣贤的社会和时代,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令人悲哀的。只有重贤、举贤,见贤思齐的社会,才可能出现更多的贤者。贤者是社会的精英,社会的楷模,也是时代的号角,他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当今,人们对贤者的认识和辨别颇多歧义,甚至大大颠覆了我国传统文化有关贤者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精神。见贤思齐的反面是见利忘义,在很多人眼里,有钱便是贤,甚而把“见贤思齐”调侃为“见钱思齐”。

实际上,贤者未必有钱,但有钱人能成贤者,甚至成为大贤,这并不为怪。贤者,是一把道德的标尺,是一道人生的标杆,是道德之人追求自我完善的更高目标,也是有识之士锤炼自己意志的更高境界。只有当一个社会建立起举贤重贤、任人唯贤的良性制度,形成见贤思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才有可能涌现出更多的贤者,也才可能有更多的人以贤者为荣。

古往今来,中外无数先贤对仁爱之心、同情之心、悲悯之心都有过很多精辟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如果你拥有一颗富于同情的心,那你就会获得许多权力所无法获得的人心。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则说: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那句名言更是尽人皆知: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傅雷则说: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可以说,同情之心、悲悯之心是人世间最崇高、最博大、最无私的情感,当你对一个弱者伸出援手,当你对一个不幸者给予关爱,当你对一个穷困的人施以钱财,这行动的本身既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对社会的支持。

据报道,就在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晚宴”正广受关注的时候,陈光标高调宣布,他准备送给两位美国慈善家的“见面礼”是要“裸捐”自己的所有财产。201095日,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一封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陈光标在信中指出,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陈光标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大量社会公益活动,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0963日,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元。

当记者问陈光标一年要将多少钱用于慈善事业时,陈光标回答说,在他的公司有一条财务纪律,每年要将净利润的50%以上捐给需要社会帮助的人。他认为自己捐10亿,与老百姓捐10块钱是一个意思。他还表示:“我看重的是,我捐的是一种理念,捐的是一种对社会的推动。”

当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被人指为作秀时,他说,自己之所以这么高调地去做慈善事业,目的就是带动影响更多的人把人心里的这种善充分发挥出来,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来做慈善,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具爱心的慈善大国。

面对“裸捐”的质疑,陈光标说,我想向世界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以陈光标为代表的中国一批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他们有博大的胸怀,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把全部财富归还给世界,让更多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称陈光标为中国新一代的慈善家,难免有人要提出质疑。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陈光标说:“我一辈子的努力,就是帮助穷人,引导富人,感化坏人。”当我们听到陈光标这些高调而又质朴的言论,当我们亲眼目睹他的所作所为,我们对他的慈善动机和目的将作何评价呢?在世风日下,“见钱思齐”,铜臭无比的当今,陈光标可谓为贤者。他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对公司的自律规范,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金钱的分配观念,对弱者的慈善关怀等,都体现出了贤者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因在经济建设和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陈光标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称号,他靠着自身的努力拼搏,成为中国有名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大众皆知的慈善家。

然而,《中国经营报》刊登的一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把陈光标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针对他一直以来在慈善行为上的特立独行与高调,包括所谓慈善“掺水”等行为形成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此事充分反映出当前中国慈善制度的弊端,也反映社会对于慈善事业的关心。

在中国尚缺乏良好的慈善风气和制度建设的今天,陈光标这样的典型应该引起人们思考,他的高调行为未必值得社会效仿,如果捐款数额确有夸大应予以纠正,但他的慈善义举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并值得更多富裕之人学习。毕竟,中国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且富裕阶层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很多富豪相互攀比,其奢侈消费令世界关注。而中国不同阶层,由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环顾当今社会风尚,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见贤思齐”这些传统美德正在被人们抛到脑后,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诸多挑战。

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如何建设与新的市场秩序相适应的道德文化体系,已经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相信,只有完善的制度建设与良性的慈善文化才可能造就出一个重贤尊贤、见贤思齐的社会,而慈善家必然会成为更多企业家、事业家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只有当一个社会能不断涌现慈善家的时候,整个社会的慈善文化土壤才会逐渐成熟。


[1] 参见李泽厚著:《墨家初探本》,《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路过

鸡蛋
1

鲜花
5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史贤龙 2012-2-14 17:55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贤者从贝,上古之货币,故贤即有财。通而言之,财多而知礼节,贤者之底线也。学习了!
回复 秦国伟 2012-2-14 20:55
贤者的内涵与最高境界是“才、德、财”三者的合一。三个分开的多,合一的少.学习.
回复 鲁培康 2012-2-14 21:46
史贤龙: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贤者从贝,上古之货币,故贤即有财。通而言之,财多而知礼节,贤者之底线也。学习了!
财多而知礼节,贤者之底线也。——这个说法好!
回复 鲁培康 2012-2-14 21:48
秦国伟: 贤者的内涵与最高境界是“才、德、财”三者的合一。三个分开的多,合一的少.学习.
的确如此。要做到“才、德、财”三者的合一,的确不易。所以中国古人将贤者排在智仁勇三者之后,列于圣者之前,当很有用意啊!
回复 张柱 2012-2-15 16:32
穷则独善其身并思变,达则兼济天下并修身。。。
回复 鲁培康 2012-2-15 21:23
张柱: 穷则独善其身并思变,达则兼济天下并修身。。。
赞同赞同。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2-2-16 08:56
贤者,隐者,智者,王者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08:27 , Processed in 0.0293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