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鲁培康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738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境界管理》:1.5 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热度 9已有 323457 次阅读2011-12-23 09:53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15 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管理模式的研究需要从目标、要素、方法入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为企业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规则、管理方式及竞争工具。当本书提出“境界管理”这一原创性的管理思想之后,便依据笔者关于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规律,将境界管理分为五重,即企业立身境界管理、立信境界管理、立命境界管理、立德境界管理、立道境界管理,其管理目标就是健康企业、名牌企业、长寿企业、标杆企业、卓越企业,并以不同阶段的境界管理目标分别构建各自的竞争要素与方法。本书的独特视角在于从企业主的境界修炼及企业的能力修炼这两个核心问题出发,强调两者的共同修炼及其中西结合对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从创业家到思想家、从勇者到圣者,从科学管理到伦理管理、从法家之道到道家之道,既是企业主的个人修为由低到高的修炼路径与方法,又是企业从基础到发展,由做强、做大到做久的战略路径与手段。因此,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思维与实践路径何在?中西融会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包含哪些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就是本书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德鲁克先生曾说:“真正重要的决策,都是战略决策。战略性决策无论幅度、复杂度或重要性如何,都不应该通过问题解决方式来制定。这些特殊管理决策最重要而困难的部分,从来都不在于能否找到正确答案,而在于能否提出正确的问题。因为最徒劳无功的做法,莫过于为错误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1]

企业的成功有无模式?毫无疑义,企业的成功一定有模式可鉴,有规律可循。模式虽不像真理那样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在假定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模式的要素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模式也具有高度的普适性。企业的成功模式是否一成不变?毫无疑义,企业的成功有模式,无定式,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企业的成功,是由于其经营管理符合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结果,对这种成功的要素及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就形成了模式。研究企业管理模式,就是研究企业管理的理念、规则与方法体系,就是从多个企业个案的观察研究中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则与方法,就是从管理实践中概括归纳出企业成功的一般规律与普遍性。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灵魂。商业范式,即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创新,首当其冲的应是模式创新,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创新及其竞争制胜的关键。所谓模式创新就是企业根据新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与经营实力,寻求企业要素及其组合在市场中的变革与突破的过程。模式创新最直接地体现出企业的市场创造能力,也只有模式创新,才可能在更大程度上直接为企业创造赢利。

美国学者亚德里安等指出:“掌握模式极为重要。就好像是在满天乌云、月光全无的夜晚戴上了一副红外夜视镜,帮助你看清三步之内的危险,还能让你看清通向机会的道路,并发现哪些行动将使竞争的形势向着有利你的方向转化。”“不能掌握模式则将产生相反的结果。看不清危险,看不清机会,在竞争中疲于奔命,穷于应付,无力创新。”[2]

在通常意义上,企业的技术、产品、渠道、成本、服务、文化等创新都属于企业的创新范畴。策略至上是管理的重要特性,因此,管理创新大多体现为战术和策略模式的创新。在市场过度竞争的当今,居于管理重要地位的创新不再是战术模式的创新,而是战略模式的创新。只有战略模式的创新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来源,固守模式就可能让企业丧失市场机遇。因此,管理模式创新的根本是打破常规的、传统的思维定式,保持高度灵活的管理思维和机智敏锐的市场器官,在市场竞争的理念与战略层次上进行系统创新和大胆创意,以思维创新推动企业变革和战略突破,以战略突破和理念领先赢得市场目标。

如今,商业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强大,购买决策愈加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顾客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管理理念与战略创新的要义在于,要求企业从关注自身产品生产转移到关注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以及如何为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因此,管理模式的竞争不是企业单纯在某个环节和某项职能上的竞争,而是贯穿企业价值链整体的竞争。管理模式的准心在于聚焦企业的利润获取,在于准确抓住顾客需求,充分施展战略、战术手段,不断强化企业的经营优势。因此,高层次的管理竞争是模式创新的竞争,是紧盯企业利润链的竞争。

企业管理之所以有“境界”之说,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经营活动,也是一项思想性极高的个人修炼。作为企业经营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特别是企业主,其经营背景、生活阅历的不同,知识层次、文化修养的各异,对企业管理从思想到方法的理解和驾驭也就完全不同。所以,企业管理是一项与企业主、企业管理人员关系极为密切的实践活动,其管理风格的形成具有很强的企业家个性特点与精神气质。

回顾世界近现代企业史,那些知名的大企业,不论洛克菲勒石油公司,还是福特汽车公司,不论通用、微软还是IBM,或者日本的松下、索尼、丰田,韩国的三星、现代,包括中国优秀企业华为、海尔、联想,这些企业的管理风格、经营特色、文化理念等的形成,都具有创业者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管理个性。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再到巨无霸,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市场地位不同,企业自然也要经历多种不同的管理境界。

显然,我们不能拿大企业的方法来管理中小企业,也不能简单地使用中小企业的手段去管理大企业和超大型企业。企业如何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自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否则东施效颦,不仅收效甚微,劳民伤财,其结果还会适得其反。

境界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境界管理以企业主的精神状态、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决策特点、管理行为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本书通过对中外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分析,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境界管理模式概括、归纳为企业立身境界管理、立信境界管理、立命境界管理、立德境界管理、立道境界管理。

从企业境界修炼目标来说,五重境界管理模式分别对应于健康企业、名牌企业、长寿企业、标杆企业、卓越企业;企业的五重境界管理目标又分别对应于创业家、企业家、事业家、慈善家、思想家之企业主境界修炼目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对位分析,企业主的五重事业境界分别对位于勇者、智者、仁者、贤者、圣者之人生境界;以西方科学管理模式分析,五重境界管理模式所对应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便是科学管理、品牌管理、文化管理、声誉管理、伦理管理;以中国哲学管理思想分析,五种西方科学管理模式分别对应于中国法家之道、兵家之道、儒家之道、墨家之道、道家之道。

当然,企业的发展可能是渐进式的,也可能是跨越式的,无论渐进式的发展,还是跨越式的发展,由中型企业到大型企业再到超大型企业,大致都要经历这五个发展阶段。只不过有的企业需要在前面三个境界经历较长时间,有的企业则相对较短。

无论那一类企业,越过第三重境界到第四重境界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磨练,而从第四重境界到第五重境界,其发展速度都可能会缓慢下来,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够达到第五重境界,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难以跨越这道鸿沟。我们这样说,绝不是把研究引向神秘主义。在本书即将截稿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及破坏性之大实属罕见,以至于导致多家超级巨无霸企业或者停滞不前,或者轰然倒下。

这场金融危机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特别是使中国一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陷入困境。研究那些在危机中倒下的,或者在金融危机中仍傲然屹立的企业个案我们发现,一家企业只有很好地解决了企业与消费者、与员工、与股东、与社会之间的多种关系,只有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财富创造与社会回报等经营哲学,才有可能做强、做大、做久,最终攀上事业的巅峰,抵达成功的彼岸。

否则,无论企业把做强、做大喊得多么响亮,产品如何畅销,最终都免不了走向衰亡。全球化时代,企业必须敢于面对全球市场需求,也必须敢于接受全球市场的挑战。只有那些真正具备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的企业,只有那些掌握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强、做大、做久。

境界管理如何得出研究结论?

境界管理既涉及到企业主的精神状态、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决策特点、管理行为,又涉及到企业在这些特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的经营行为与管理风格;既涉及到企业主的思想修养、人格精神、心灵意志的修炼,又涉及到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对于中西融合的一系列科学理论、哲学思想、管理工具、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其中,既有硬件的,也有柔性的管理要素、方法、工具,还有中西管理思想会通、软硬件经营要素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竞争要素与管理模式。

从管理思想的角度来说,境界是一种思维形态的抽象要素,境界首先与主体的自我意识、道德修养、言行举止、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境界管理,首先需要从企业家的商业思想开始,需要从不同的企业主群体中选取目标样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实地采访,通过与企业家直接对话,通过必要的调查问卷来收集第一手资料。由于受时间及条件所限,本书主要通过二手资料,如主流媒体的采访报道及权威研究机构的数据信息来进行实证分析。

笔者认为,对于企业家及企业境界管理的研究,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在中国,很多企业家,特别是有代表性的意见领袖的言谈举止都或多或少要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企业家的言谈举止未必能够准确地反映其真实的内心世界与思想状况。因此,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从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管理实践来反观和推导企业主、企业家们的管理思想与精神境界,就成了本书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毕竟,企业的经营业绩是由一系列数据及指标构成的,它更加直观,也更加客观地反映着企业家、企业领导团队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同时反映出企业家及企业的境界管理状况。

从管理要素与方法上说,境界管理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与方法手段,它的综合效益与量化指标必将从企业的决策机制、运营效率、管理水平、经营业绩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尽管境界管理这一范式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意蕴,但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范式,境界管理更需要通过兼收并蓄、融会中西的方法来丰富和完善自身。因此,境界管理不仅是具有浓郁的中国原创特色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也是一种具有更大普适性的跨文化、跨市场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手段。

本书注重理论范式的创新意义与实践价值,研究上力求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演绎分析与归纳分析相补充,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主及企业需要修炼的经营理念、管理要素、竞争条件、工具方法等加以概括总结,通过大量的分析阐述,力图证明以下重要结论:

境界管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西合璧的创新思想与管理范式,是可操作、具体化的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五重境界管理模式是企业从基础到发展、从规范到完善、从做大到做久、从优秀到卓越的五种战略思维、决策方法与经营境界,也是企业主能力与境界修炼由低层向高层不断提升的五种实践路径、行为模式与精神气质。 

 


[1] []德鲁克著,齐若兰译:《管理的实践》第P293294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 []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张星等译:《利润模式》第5页,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路过

鸡蛋

鲜花
9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魏长永 2011-12-23 13:26
我理解的境界管理:1    境界是高度,管理是方法。
                                2 境界与管理的关系,有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意味。二者的关系是适合。好的管理能提升境界的高度;好的境界能促进管理的发挥。低的境界制约管理的发挥。不难理解,个体户境界管理不了跨国企业;同样,习惯于运筹帷幄的高管干不好个体户。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2-23 19:42
境界管理,要先有境界,企业家可以有,员工就费劲了
回复 鲁培康 2011-12-24 11:18
魏长永: 我理解的境界管理:1    境界是高度,管理是方法。
                                2 境界与管理的关系,有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意味。二者的关系是适合。好的 ...
理解正确,比喻恰切!
回复 鲁培康 2011-12-24 11:29
王旭升快刀唐门: 境界管理,要先有境界,企业家可以有,员工就费劲了
是这样。决定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是企业家的境界修炼高度,也是企业对管理科学和管理哲学的修炼所能达到的境界层级。所以,境界管理首先是针对企业家及高层管理团队来说的。员工对企业家的境界应是认同,对管理的修炼应是参与。要员工拥有企业主的境界,不仅费劲,可能企业管理也就乱套了。
回复 曹红元 2011-12-25 08:58
德鲁克先生曾说:“真正重要的决策,都是战略决策。战略性决策无论幅度、复杂度或重要性如何,都不应该通过问题解决方式来制定。这些特殊管理决策最重要而困难的部分,从来都不在于能否找到正确答案,而在于能否提出正确的问题。因为最徒劳无功的做法,莫过于为错误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04:56 , Processed in 0.0306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