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鲁培康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738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境界管理》:1.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化

热度 9已有 278248 次阅读2011-12-18 19:40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化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把工业革命在西方率先兴起的原因归功于宗教的作用,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美国学者内森·罗森堡则引用一篇经济史论文的观点说:西方从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强大的非经济的根源和后果是恰当的。并承认在西欧的致富中政治制度曾经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之间的关系中,经济领域表现出很大的自主性,但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这种关系还包含着许多其他因素。”[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这是中国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与政治背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日之巨大成就,这是我们回顾历史时应该秉持的基本态度和出发点。借鉴和学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科学与丰富经验,是中国众多企业得以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历史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当西方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人的精神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时,一些西方国家警惕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国内学术界一股学术通俗化的时髦之风日渐盛行,企业管理界、培训界也随之兴起了备受关注的“国学热”,所谓“中国式管理”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道、法、兵、墨家都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营养,因此中国企业向外国学习是舍近求远。

管理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而管理模式则是对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高度概括。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企业在管理上成熟的标志,先进的管理模式代表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高成就。企业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创新。一方面,中国具有沧桑厚重的民族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积淀了丰富的管理智慧。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业已在市场经济与企业管理方面积累了成败得失的丰富经验。在全球化无所不在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优秀思想、经营智慧加以科学分析与合理阐释,并将之有效地运用到现代社会,特别是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这不仅是思想文化界,也是企业管理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灿烂的历史文明能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哪些丰富营养?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化?一般认为,中国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于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政治上的动荡纷争进而导致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诸子百家蜂起,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文化盛世。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诸子纷纷著书立说,希望凭藉自己的思想来建构其理想社会,儒、道、墨、法、兵等诸家无不如此。因此,诸子学说有着强烈的政治与社会管理色彩。可以说,先秦各学派对中国社会发展、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是后来任何一个学派和任何一种思想都无法比拟的。在很大意义上,中国先秦时期的传统思想既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国哲学的精华,也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精神信仰的根脉,其丰富的管理智慧与人生思考对于今天现代人的影响具有历久弥新之感。中国诸子百家中,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较为密切的是儒、道、法、兵、墨等五家,若能本着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精神对以上五家的哲学思想进行科学研究与合理取舍,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既能提供方法论意义的战略思想,又能提供实践价值的战术方法。中国儒、道、墨、法、兵五家或者思想深邃、视野宏大,或者技术精湛、方法独特,无论对于企业的战略思考还是战术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严格说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并不具备系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尽管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曾经令世界惊叹。譬如,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充分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手工纺织技术就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其设计之大器华丽、工艺之精妙绝伦,即便是今天的能工巧匠也无法企及。人们在感叹今不如昔的同时,仍对中国璀璨的历史文明平添无限自豪。回溯历史,中国历经汉唐盛世,虽然到明代中后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就开始萌芽,但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中国始终没有形成工业化大生产及与之相适应的丰富的管理经验。

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认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儒家文化具有很强的两面性,其优点和不足都非常突出。市场经济的产生与确立,首先要以承认交换双方的利益为前提,最终要以有法律保证的私有产权为基础。儒家主张以礼义治国,反对斤斤计较的等价交换,而作为国君则可以随时侵犯私人财产,这就破坏了市场经济产生和确立的基本条件。儒家主张以礼义治国,轻视商业,这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相违背的。但是,儒家文化的两面性中积极的一面则反映在儒家文化提倡的忠君、仁爱思想,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节用、勤俭、富民的思想,它对市场经济则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发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需要我们科学把握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两面性。中国古代文化作为农耕生产力状况下的文明形态,其中的很多思想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都是格格不入的。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譬如儒家文化中那些积极的思想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锤炼个人的意志品质,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墨家文化中那些积极的,与儒家文化不同的,甚至是相对立的观点,恰恰对我们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与经济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道家文化积极的一面,可以从世界观及方法论的高度给予人们很多人生启示,对于弱化激烈的市场竞争,缓解企业家过于紧张和疲惫的身心,都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

法家之道更多地侧重于制度的建立、方法的完善、技术的实施,推崇法制,反对人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说,中国文化最缺乏的恰恰是法家文化的传承,进而导致国人以及企业十分缺乏制度意识与法治精神。对于市场经济,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经济,最需要的恰恰是法治精神、契约精神,它是经济发展,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基础。

兵家之道产生于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战争,既善于对作战双方的战略思考,又善于对作战双方的战术探究。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在兵战与商战之间画等号,但现代企业竞争,对市场环境及竞争对手的了解,对企业战略的设计、市场的布局、谋略的实施、顾客价值的交付等,却与兵战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研究兵家之道,对于今天企业的市场竞争、品牌谋略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所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只有做到科学取舍,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可能对人们的身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站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21世纪前十年的节点,我们更加清醒,不秉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科学精神,不从全局视野和长远战略出发,而是从局部视角和短期利益出发,要么全盘西化,要么全盘中化,要么“中体西用”,要么“西体中用”,包括在学术研究和经营实践中不惜剑走偏锋、骄枉过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过份夸大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把儒家文化奉为至高无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信条,甚至认为中国管理哲学可以取代西方管理科学,这样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所谓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因而21世纪的管理学就是中国哲学,这样的观点表面看来是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是国粹派,是民族主义,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恰恰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引入死胡同,从而也必然把中国企业在管理思想上引入一个新的误区。

任何一种文化,不论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其在世界文明史或者管理思想史上的卓越地位和生命力,是靠自身与其他文明的竞争与较量而存在和延续的。从根本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是一种与农耕生产力相适应的自给自足、安贫乐道的文明范式。一方面,正是汉民族文化的这种包容性而同化了历史上很多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印度的佛教文化,以至于西方基督教的进入也没有对汉文化产生重大冲击。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即便连日本这样的亚洲小国都把满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彻底摧毁,但任何一种外来文明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过中华文明的坚强根基。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到,尽管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举世公认的四大发明,但是,近代外国科学技术的传入大大改进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在与外来文明的较量中,强大的包容性使中华文明一方面内涵更加丰富,从而也更具有生命力。

今天,如何将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现代化的东西发挥出来,如何使中国哲学管理思想更有效地与市场经济对接,这的确需要很高的鉴别力,也需要一分为二的科学精神。那种以西方经济出现的衰退及西方社会日益复杂的矛盾来推断西方文化必将衰落,而中国文化必将统治世界的观点都十分蛊惑人心。

一些人借用西方哲学界、管理学界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神秘兴趣的支离破碎的观点,来佐证中国管理思想及中国式管理的号召力,认为中国管理哲学必将取代西方管理科学,甚至认为21世纪中国文化必将拯救世界,从而将中国描绘为未来世界的新霸主和全球领袖,这些观点显然是对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片面理解,对中国未来国际地位的盲目夸大,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国发展模式自欺欺人的“捧杀”。


[1] 参见[]内森·罗森堡、LE.小伯泽尔著,刘赛力等译:《西方致富之路》第23页,香港:三联书店,1989年版。


路过

鸡蛋

鲜花
8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2-18 20:49
成功人多了,似乎就成了规律,但中国是个变化的市场,尚无规律可言,所以,真正的规律是:变化是不变的规律
回复 史贤龙 2011-12-18 22:52
赞成文中的核心论点。
不听于外,不审于内,是谓心盲。
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都不深入研究,以态度、愿望当做现实,解决不了中国管理及文化的困境。
回复 曹红元 2011-12-19 11:53
管理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而管理模式则是对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高度概括。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企业在管理上成熟的标志,先进的管理模式代表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高成就
回复 曹红元 2011-12-19 11:58
我觉得可以挖掘五家的思想,借鉴国外的方法,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一定会发展的。
回复 王会军 2011-12-19 22:18
西方管理以利益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最大限度彰显了个性、民主和规则,但是无法摆脱内心的不和谐;中国管理以家族或者利益团体为核心的宗派主义最大限度彰显了人情、集权和圆融,但是无法摆脱效率和利益的均衡。
回复 王会军 2011-12-19 22:44
鲁老师的文章可以说震聋发聩,对中国式管理喧嚣和炒作提出中肯的批判。但是建立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中国式管理也势在必行,只是时间的问题。
中国诸子百家主见不同,但是纲目并不相左,他们都推崇“道”,何为“道”,我的愚见:循天理,行仁义,谋众福。看松下的“自来水”理念,福特的“每人一辆福特车“的思想....这些与我国先哲的思想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只有立身于多数人的福利上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回复 张利娟331 2011-12-20 19:07
鲁老师下次可以把文章排一下版,看得好累!
借鉴可以,但是不要照搬;
学习可以,但要学以至用,用到实际管理应用中;
规律都是摸索出来的,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
以万万变来应对万变的中国市场才是上策;
回复 鲁培康 2011-12-21 21:51
王会军: 西方管理以利益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最大限度彰显了个性、民主和规则,但是无法摆脱内心的不和谐;中国管理以家族或者利益团体为核心的宗派主义最大限度彰显了人情、 ...
很有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
回复 鲁培康 2011-12-21 21:53
张利娟331: 鲁老师下次可以把文章排一下版,看得好累!

借鉴可以,但是不要照搬;
学习可以,但要学以至用,用到实际管理应用 ...
抱歉啊!本是排好版的,发上去就变了,只好暂时委屈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08:41 , Processed in 0.0313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