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何为高手?

热度 22已有 410351 次阅读2010-7-28 17:29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谁去定义高手,谁就捅了马蜂窝。所以,我一直不去碰这个话题,实在绕不过去,也只是做个分类。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或数个高手的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标准。

      在我的心目中,高手应该具有“稀缺性”和“难以替代性”。

      以前,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天之骄子),因为大学生太少;现在,考不上大学的难度比考上大学的难度更大,所以,大学生不值钱。

      人人都是高手,则难以显现高手之高。因为一线企业能够“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所以,我才会提出“一线高手可能是个伪命题”。普通企业,高手太少,才会那么渴望高手。

 

      以业绩论高手,看似公平,实则一点也不公平。

      首先,业绩与努力有“时差”,一般来说,当月的努力,2-3个月才会产生业绩。一上任就出业绩,那一定是“虚假业绩”,是管理者要努力杜绝的业绩。

      其次,追踪业绩的源头,业绩可以与个人努力无关。比如,肥沃的土地撒把种子就高产,贫瘠的土地精耕细作也打不出粮食,以产量推定能力,是要犯错误的。

 

      为了便于分析,我把高手分为做事的高手(员工)、管理的高手、企业家高手。

      何为做事的高手?主要看他的“净贡献”或“净业绩”。一个人的业绩大致由四部分构成,一是过去历史的积累,比如成熟市场的销量;二是政策投入的贡献,比如广告和促销政策;三是组织协同的贡献;四是个人努力所产生的“净业绩”。

      换个说法,一名营销人员的销量可以分为“存量”和“增量”,而“增量”又可以分为“投入增量”和“净增量”,“净增量”就是纯粹个人努力所产生的业绩。

      一线企业的营销人员,可能总销量很大,但如果扣掉历史积累、政策投入和组织协同所产生的贡献,个人的贡献可能并不大。

      二线企业的营销人员,可能总销量并不大,但因为历史积累低,政策投入少,缺乏组织协同,业绩基本靠个人努力,个人贡献可能更大。

绩效考核,到底是考核组织绩效还是考核个人绩效,很多企业没有整明白。结果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以为总销量就是个人业绩。这是极大的误解。

      前段时间《金融时报》一篇文章提出“废除绩效考核”对我有触动,我的观点却是“考核真正的绩效”。

      真正的绩效就是扣除非个人因素所产生的绩效,只考核“净绩效”。

      正因为现在考核的不是真正的绩效,或者说没有把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搞明白,才会产生那么多误会,才会有一线高手二线失足。其实,把绩效搞明白了,可能很多所谓的一线高手根本就不算高手,他们也就不会有二线失足的机会了。

      无论我任职的企业还是咨询的企业,我都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增量”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方式,因为我认为这是最接近“净绩效”的绩效考核方法。

 

      何为管理的高手?既不能考核业绩,更不难以当期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方式。

      业绩是干什么的?如同法律是行为的底线一样,业绩也是一个人的底线。我们不能把一个遵守法律的人奉为模范。如果一个社会把守法奉为模范,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集体触摸了底线,是个很危险的人。

      同理,如果把完成业绩作为主要政绩,只能说明这个企业已经触摸了底线,是个很危险的企业。

      考核普通管理者可能用业绩,高标准不能用业绩,高手就要用高标准。

      高管中的高手,大致有三条标准:一是调整企业方向或创新方面的贡献。员工在一线,不一定能看准企业的方向。老板长期脱离一线,主要是资源的供给者,不一定了解行业方向。企业要在关键时刻把握方向,关键看高管提供的意见;二是对企业基础工作的贡献,因为基础工作能产生长期效果,基础工作一旦做好,就如同汽车有了惯性,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高速行进;三是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带出一批队伍,甚至带出一批高管,就是对企业的最大贡献。美的集团的人才队伍比较整齐,美的公司就有一条规定,凡是不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管理者,不准提拔。我现在所任职的企业,我也有一条规定:不带出队伍,不准提拔。尽可能不提拔那些鹤立鸡群的人。

 

      何为企业家中的高手?成功创立企业,这是企业家的第一个境界。

      把企业带离危险区,让企业远离死亡带。这是企业家的第二个境界。

      在有生之年,企业不死,这是企业家的第三个境界。

      建立基业长青的根基,让企业能够不断传承。这是企业家的第四个境界。

      企业家中的高手,一定要达到第三、第四个境界。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8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曾金沧海 2010-7-28 23:54
用“稀缺性和难以替代性”来定义高手,没多少意义,正是因为难以替代,难以复制,所以稀缺,正是因为稀缺,才不是庸人和低手,基本上是同义反复。能设计出适应环境的高效的企业系统的,才是高手。这种人才,在一线企业中的概率要大些,不妨佩服一下。
回复 周咏梅 2010-7-29 09:51
是的,做企业要有第三,第四的境界要求,在中国才可能把企业做好.
回复 刘春雄 2010-7-29 10:45
曾金沧海: 用“稀缺性和难以替代性”来定义高手,没多少意义,正是因为难以替代,难以复制,所以稀缺,正是因为稀缺,才不是庸人和低手,基本上是同义反复。能设计出适应环 ...
高手是难以复制的,能够复制的是平常人的成功。学雷锋,永远难有雷锋第二,因为雷锋太高了,普通人难以企及。
“设计出适应环境的高效的企业系统”的确实是高手,这样的高手更稀缺。中国有一个“设计师”邓小平就足够了,邓小平是难以替代的。一个企业有一个这样的设计师就是拜上天之恩赐。
优秀企业一定设计出如上的系统,从而让普通人成功。设计系统的人无疑是高手,而取得成功的普通人并不见得是高手,因为离开系统可能就无法复制成功。
正因为高手的稀缺性和难以替代性,所以,管理不能指望高手,要设计让普通人也能够成功的系统。当然,这样的高手还是需要的。
中国有了一个毛泽东,革命成功了。毛泽东是高手,参与革命的人多数是普通人。
中国又出了个邓小平,改革成功了。
设计体制的高手,是真正的高手,是不可或缺的高手。
回复 张仕刚 2010-7-29 14:58
我认为从基本技能来讲,或者从后天的学习来讲,大家应该都具备能力、素质或者潜质。高手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在沟通能力上(对内、对外),沟通能力强则离成功越近。有些人业务能力强,与客户沟通能力没有问题,实际上出问题大都应该出现在内部沟通有问题。请刘教授指导,谢谢!
回复 刘春雄 2010-7-29 15:14
张仕刚: 我认为从基本技能来讲,或者从后天的学习来讲,大家应该都具备能力、素质或者潜质。高手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在沟通能力上(对内、对外),沟通能力强则离成功越近。 ...
正常情况下,沟通能力非常关键。管理学家把一个人的能力分为概念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
当然,领袖就不一定需要沟通能力,特别是特殊时期的领袖。很多领袖在性格上有缺陷。
正常状态的个人,基本都有成功的可能。有的能够自己独立成功,有的则要跟对人,或跟对企业——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与谁同行。
回复 张仕刚 2010-7-30 08:36
  
回复 刘平 2010-8-2 09:45
一个企业从平凡到成功,再从优秀到卓越,一定需要不止一个的体系设计师,我们通常都把光环给了第一个设计了基业长青的根基的人;因为继承者很少会推倒重来,而是在前任的方向和基础上做出的调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仅依靠毛泽东同志设计的体系,我不知道新中国会是什么样子,能走多远;福特公司也是如此。所以我个人认为:能够设计出不断涌现伟大的设计师的体系的人,可以成为高手中的王者。
回复 培训讲师 2012-1-7 17:51
刘老师的文章确实对我启发很大,谢谢
51内训网
http://www.51neixun.com
回复 江厚金 2014-4-12 15:46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1 21:34 , Processed in 0.0303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