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粟裕大将》和《亮剑》的营销启示:别人眼里打不赢的仗,他们是如何打赢的?

已有 31354 次阅读2017-8-27 07:00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看过很多遍《粟裕大将》和《亮剑》,一实一虚,都很是欣赏。其实,对故事情节也已经烂熟于心,但每次体会都不同,特别是对营销的启示。
有人说看《亮剑》就是看“亮剑精神”,我敢肯定你只是看了表面,没真正看懂。没有亮剑的智慧,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再强的精神,也经不起几次败仗。
林彪说粟裕尽打“神仙仗”。本来没有把握的仗,他竟然次次打赢了。次次都打赢,一定有规律。
“无把握之仗”,是因为实力悬殊。总是能够打赢,是因为有规律。打赢“无把握之仗”的规律,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的呢?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够很有把握地打赢无把握之仗。
本文想讨论的,就是这个规律,以及这个规律对营销的意义。
强者如何打仗?凭实力,实力碾压一切。大企业如何做营销?同样凭实力。但是,实力不是人人都有。
弱者如何打仗?凭智慧。小企业如何做营销?同样是凭智慧。有了智慧,就敢亮剑。否则,与莽夫无异。
看《粟裕大将》和《亮剑》,看的就是背后的战争智慧,以及战争智慧对营销的启示。
战机
战争是实力的对比,这点无可争议。但是,实力对比可能又是瞬间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战机。
粟裕有两次说服中央改变战略,一次是向两淮撤退;另一次是渡江南进战略。中央的两次战略,都是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是因为实力对比太大。而粟裕之所以能够有把握地说服中央,就是因为他认为能够抓住战机,短期内可以改变实力对比。
战略机会是等来的,战术机会是找来的。
对粟裕来讲,什么是战机呢?战机就是改变实力对比的机会到了。比如,齐头推进的敌军部队之间,有的突前了。两军行军之间,有的突然拉开距离了,战机瞬间就出现了。
粟裕的部队,早期在江苏,回旋空间小。中期在山东,回旋空间也不大。后期淮海大战,回旋空间可能大一点。回旋空间小,战机的时间和地理空间就更小。所以,粟裕天天盯地图,看敌我行进的进度,就是要从中寻找战机。
比如,打整编的74师,就是因为74师的敌军推进中,稍微突前了一点,就有了穿插包围,改变力量对比的机会。
无把握之仗,是因为实力对比悬殊。把无把握之战役变得有把握,是因为改变实力对比的战机到了。
战机到了,怎么才能打胜呢?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中讲了一条铁律: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整体上的弱势,局部的优势。这就是需要寻找的战机。战机是在运动中产生的,所以要盯地图。
营销也是如此。弱者的营销,要依赖战机。战机从哪里来?从高层对市场的微妙变化把握中来。这一条,无人能替代。
速度
因为整体上处于弱势,战机又是因为敌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产生的。所以,战机也会很快消失。因此,把握战机对速度要求非常高。
一是我方的运动速度。我方高速运动,可能迅速改变力量对比,比如强行军。所以,运动战就是寻找战机的有效手段。
二是快速歼灭敌人。本来寻找战机就不易,敌人本来就强大,只有快速歼灭敌人,才能避免被迅速集结的敌人歼灭。为了确保歼灭的优势力量,所以需要打援争取延长战机。所以,歼灭战也是速决战。
在营销中,我做市场时通常会选择县级市场先做。因为县级市场规模小,短期内能够形成局部优势。而且形成正反馈的时间短,有利于打速决战。
效率
部队不多,就要高效使用。
怎么才能高效使用?《十大军事原则》里讲:一是不以保守城市为目标;二是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三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
越是人数少,越要集中使用,不能分散。越是人少,越是不能固化,要在运动中使用。苏中七战七捷,那么少的部队,一次只能打敌军一二个团,只有快速调动,高效使用,才能确保在每个局部有优势。
小企业的营销,如果像大企业那样平均分配人员,每个市场人员都不够,就只能是永远的弱者。
节奏
节奏就是连贯。强者的节奏是计划,按既定计划走,计划一定是考虑过连贯性的。
弱者的节奏就不同了,弱者其实在整体上的被动的,也很难按自己的计划走。
我的理解,就是在被动中找到自己主动,或者调动强者。“苏中七战七捷”,战前是没有详细的规划的,也无法规划。但是,一仗一仗之间,一气呵成,节奏严密。
弱者的节奏,首先在于知彼。不知道强者的节奏,就只能被强者牵着鼻子走,也就没有了自己的节奏。
在强者的节奏下找到自己的节奏,一是对整体趋势有大致把握,二是对细节有严密的控制。做不到对细节严密的控制,就会被强者的节奏打乱自己的节奏。比如,《粟裕大将》中经常讲,别被敌人粘上了。本来是调动敌人,节奏在自己手里。如果被敌人粘上,自己就被动了,失去了自己的节奏。
粟裕既是战略家,也是战术家。把握节奏,确实是要既精通战略也精通战术。
以战养战
弱者之所以是弱者,就是缺乏资源。无论营销还是战争,都是资源的巨大消耗。所以,越是弱者越要避免消耗战。相反,要打歼灭战。只有歼灭战才能完成“以战养战”。
什么是以战养战?“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就是歼灭战。歼灭了敌人,打扫完战场,除了弥补消耗外,还要有剩余,否则就不划算。不打则已,打则以歼灭为目标。
营销战中,能不能实现以战养战?营销固然无法歼灭敌人实现以战养战,但局部营销战的胜利,一定要吸引第三方投入资源进行市场运作,同样是以战养战。
当没有信心时,市场需要厂家投入。当市场有信心时,谁投入谁赚钱,就会争相投入。这就是营销领域的以战养战。
杠杆
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杠杆原理。杠杆有省力杠杆和省时杠杆,但不能同时省力和省时。粟裕的战争艺术,是先省时,再省力。战机是前提,速度和效率,达到了省时的效果。歼灭战达成的以战养战,又实现了省力的效果。这样的战争是高效的战争。
战争与营销遵循同样的原理:强者以战略和实力碾压对手,弱者以战术智慧刺破对手。
国内战争初期,粟裕只有3万人的部队,后来与山东部队合并,也不超过10万人。淮海战役时,已经能实现60万对80万了。
我爱看《毛选》,也爱看《粟裕大将》,这两者对我的营销启迪,比专业营销书更有用。找到以弱胜强的规律,把以弱胜强变成常态,毛泽东、粟裕做到了。
中国的营销初始,竞争是不对称的,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不在一条竞争水平线上。我们既看到了跨国公司的实力,也看到了中国企业的营销智慧。受过中国军事思想熏陶的中国营销人,想必从中汲取了不少灵感。(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刘老师论坛”)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6 13:13 , Processed in 0.0357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