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没有争议,算什么好产品?

已有 26235 次阅读2017-8-25 07:00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过去的好产品争议不多,好产品就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现在的好产品,好像没有争议就不算是好的产品一样。
有人是粉丝,有人极端讨厌,两极化严重。
好产品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有多少人是第一选择?
有一个经典案例。美国汽车界有一个传奇人物(可惜名字不记得了...)讲过一个故事:消费者给两辆汽车评分,一辆评分为 7 分,另一辆为 5 分。推向市场后,哪种卖得好呢?
一般人会说,当然 7 分的车卖得好啊。这个人说不一定,因为评价 7 分的车可能都是 7 分,评价 5 分的车,有人可能评 10 分,有人可能评 0 分。
平均评价 7 分的车,是消费者的第二选择、第三选择,第二第三选择没有意义。平均评价 5 分的车,有人评价 10 分,当然是第一选择,有人评价 0 分,讨厌至极,当然不用考虑。
他的结论是:评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把它当第一选择。
第一选择要达到多少评分呢?8 分以上。所以,7 分没有意义。
有人当第一选择,有人可能不屑一顾,这就是争议。
上瘾的是怪味的
我参与食品行业有 20 多个年头了,我一直在食品行业传播一句话:销量大的都是没味的,上瘾的都是怪味的。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的口味差异巨大,那么,消费者最大的公约数是什么呢?就是没味,比如矿泉水。没味的东西,没人上瘾,也没人讨厌。
上瘾的产品通常是怪味的,比如茶、咖啡、格瓦斯、可乐、槟榔等,这些产品都是怪味的,要么极端排斥,要么上瘾。
酸甜苦辣,除了甜是最大公约数,其它都是怪味的,同样是有人喜爱上瘾,有人讨厌。
怪味的东西,争议最大。
去年评为“最难喝饮料”第一名的“白花蛇草水”,很多年前我就开始喝。刚开始是朋友送的,喝不惯。时间一长,却上瘾了,而且身边上瘾的朋友还不少。直到郑州的经销商已经不做了,没人供应,才没得喝了。但是,多数朋友喝第一口的时候,都吐了,多数人没尝第二口。其实,只要尝上三口,很多人都会习惯的。
乐纯与江小白的争议
前不久,有两件产品在我的群里争论很大,一是乐纯,二是江小白。
尽管乳制品这几年并不像前几年那么好做了,但总体上还是在增长的。几大寡头主要聚焦在销量最大的品类上,但最近冒出来一个乐纯,很小众。对乐纯的营销方式,很多专家在传播。
我也分享过几篇有关乐纯的文章,有群友看后买了尝尝,有人很反感,在群里骂,有的很喜爱,两极化。
江小白的产品,同样的两极化,有人特别喜爱,有人很讨厌。记得看过一篇公众号文章,作者写尝到第一口的时候说,呸,什么东西?烧菜做调料还差不多。
其实,江小白的陶总是特别注重品质的,那些喝不惯的,只能说不是江小白的消费者。
江小白的产品,前几年白酒界基本不看好。现在虽然好一些了,但只是不敢公开讲。如果江小白有点儿负面消息,相信立即会有人站出来,说早就不看好它了。
从乐纯和江小白开始,好产品有争议,这个时代算是到来了。
小众要有个性
我以前一直讲中国没有真正的小众产品,很多人反对。
中国过去的消费品,主体上以满足最大公约数为前提,毕竟在消费者的数量满足之前,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虽然有,但不是主要问题。
2013 年是一个分水岭,多数快消品行业在销量上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可以说,数量满足的历史使命完成了。
只有先满足数量,才能满足质量。个体需求不一定如此,社会总需求一定如此。
现在提倡主流换挡,主流换挡有两个方向:一是在满足社会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实现升级,所以这个时候仍然有大单品;二是满足真正出现的小众需求。
小众需求不是销量小。比如,不要认为麻辣是小众,那可是四川重庆地方的大众。过去的细分,很容易把这样的需求当小众。
小众需求应该是个性化的需求,因为有个性,所以才存在争议。
互联网是小众的推手
有内容,有态度,有个性,这样的需求,原来并不突出,未来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这种需求,实际是生活或工作方式决定的。
比如,江小白的“拾人饮”,就是 90 后的“团建酒”,25° 的酒精浓度,这样的白酒,多数人接受不了,但 90 后搞团建就不同了。
这种产品,过去是没有出路的。因为过去的产品要走通路,走终端。通路和终端是小众杀手。
走终端,要末位淘汰,小众的销量小,所以会被淘汰。
走通路,要讲铺货率。小众难铺货,坪效低,所以也容易被淘汰。
互联网的出现,才给了中国的小众更多的出路。从传统角度讲,小众更适合社会化媒体传播;从渠道角度讲,小众更适合垂直 B2C 或社群 B2C。
有些小众虽然也走通路,也走终端,但那是因为有社会化传播垫底,有了足够的销量支持。(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刘老师论坛”)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6 05:48 , Processed in 0.0284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